首页 > 升万念云 > 楞严

民俗学-楞严8卷87上笔记

创建日期:2024-05-03

  民俗学-楞严8卷87上笔记

  17五五菩路

  17、3五五菩路,四一心
        1734初四一心,十行为心

  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 十方随顺,名欢喜行。

  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

  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瞋恨行。

  种类出生, 穷未来际,三世平等,十方通达,名无尽行。

  一切合同种种法门,得无差误,名离痴乱行。

  则于同中,显现群异;一一异相,各各见同,名善现行。

  如是乃至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现尘 现界,不相留碍,名无著行。

  种种现前,咸是第一波罗密多,名尊重行。

  如是圆融,能成十方诸佛轨则, 名善法行。

  一一皆是清净无漏,一真无为,性本然故, 名真实行。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87场上部

  1、十行=1欢喜行+2饶益行+3无嗔恨行+4无尽行+5离痴乱行+6善现行+7无著行+8尊重行+9善法行+10真实行

  这里说的 “行”,是四十四种心中带有行为的心。

  2、十信和十住、十行、十种回向、四种加行,就是四十四种心。有时候讲信心,有时候讲安住,有时候讲行为,都是菩萨的境界。这四十四种心跟心有关系,也是跟智慧或者说菩萨的境界有关系。

  注疏比较多,有交光大师的注释,有圆瑛大师的、蕅益大师的,还有长水子璇等等,包括现代的上宣下化上人、梦参老和尚等等,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讲解,所以没有特别确定的注解。

  3、十行之第一欢喜行:

  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随顺,名欢喜行。

  佛告诉阿难,善男子,十住讲到最后一个是获得灌顶,成为法王子——这样的法王子,具足无量如来微妙的功德。会随顺十方世界当中的众生,利益他们,饶益他们,这个叫做欢喜行。

  为什么叫欢喜行?因为这种菩萨已经获得了佛无量无边的功德,他能摄持众生,随顺众生,所以得以欢喜。随顺众生,应机施教,这个对应的是布施度。

  4、十行之第二饶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

  这种人非常有善巧方便,能利益一切众生。清净戒律的人,他利益众生的方式完全都是不同的,别人对他没有什么绯闻、怀疑,所以这种人可以饶益众生。

  这个对应的是持戒度,因为他持清净的戒律,人天道的白法天尊都会保护他,世间当中所有的人和非人也会恭敬顶戴。

  5、十行之第三无瞋恨行:

  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瞋恨行。

  这个菩萨自己的心已经觉悟了,因为自己有一定的觉悟,所以让别人觉悟也不会有困难。因为他断了无明,随顺众生,所以众生对他不会有违拒、不会反抗。这个名为无嗔恨行,没有嗔恨心,与安忍度相关。

  6、十行之第四无尽行:

  种类出生,穷未来际,三世平等,十方通达,名无尽行。

  这个菩萨可以显现出各种不同的身相,在三世未来、过去和现在当中,以各种方式平等地利益众生。从空间来讲,十方世界,没有任何阻碍。这要有无尽的行为、无尽的精进来行持,对应的是精进度。

  7、十行之第五离痴乱行:

  一切合同种种法门,得无差误,名离痴乱行。

  有了这样的精进,那自己的所作所行和种种法门所讲到的境界,有很多相同,没有差错、没有误区。也就是说自己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全部符合种种法门,这叫离愚痴的行为。对应的是禅定,已经获得了楞严三昧的境界,一切行住坐卧都不离开真实的禅定,也可以叫禅定行。

  8、十行之第六善现行:

  则于同中,显现群异;

  自己的三门与佛法无有很大的差距,到了这种境界,自己已经通达了真如。在这样的真如当中,显现各种各样不同的法也可以接受。

  9、一一异相,各各见同,

  在一个一个不同法当中,见到各个法都是一体的。

  10、名善现行。

  到了诸佛菩萨很高境界的时候,“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华严经》 “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变多,多变一,或者一当中见多,多当中见一。一和多只是不同的概念而已,可以完全互通,这叫做善现行。

  对应的是慧度,当智慧度圆满的时候,万法在世俗当中可以显现各种各样,在胜义中是一味一体,也就是“现即是空,空即是现”。或者诸法一体异体,在名言当中都存在,在胜义当中都不存在。这么一个境界,叫做善现行,非常善妙的一种行,这是第六个。

  11、十行之第七无著行:

  如是乃至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现尘现界,不相留碍,名无著行。

  这个时候,乃至十方世界所有虚空当中具足的这些微尘,其实每一个微尘中可以显现十方世界的器世界和有情世界,世界也可以显现微尘,他们之间互相都没有任何阻碍。

  “一尘中有尘数刹”; “华藏世界无数尘,一一尘中见法界是也”,一个微尘上可以见无量的世界,无量的世界可以容纳在一个微尘上。就像米拉日巴在牛角当中的时候,牛角没有变大,米拉日巴的身相也没有变小。诸佛菩萨方便现前的时候,完全可以有这样的境界。这个对应方便度。

  12、十行之第八尊重行:

  种种现前,咸是第一波罗密多,名尊重行。

  在方便度圆满的菩萨面前可以显现种种行为,这是第一波罗蜜多。第一波罗蜜多一般是般若波罗蜜多,证悟空性的智慧所摄。那般若智慧所摄的话,一切都是合理的。

  《华严经》 “菩萨住此行时。不舍菩萨大愿。不住生死此岸。不住涅盘彼岸。”菩萨到了这种境界的时候,整个第一波罗蜜度当中所讲的一样,显现种种的法,也不舍众生,同时他也可以行持很多的法,这叫做尊重行。这个对应大愿度。

  13、十行之第九善法行:

  如是圆融,能成十方诸佛轨则,名善法行。

  前面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愿行都圆融无碍的时候,能成就十方诸佛智慧、能饶益一切众生的轨则。既得到佛的功德和加持,同时又能利益众生,这种菩萨,十方如来利益众生的轨则都能圆满。这个叫做善法行,力度圆满,对应力度。

  14、十行之第十真实行:

  一一皆是清净无漏,一真无为,性本然故, 名真实行。

  到了这个时候,这个菩萨能自利,也能利他。他所有一切的一切全部都是清净无漏的,没有什么垢染的。最后全部入于一真法界、无为境界。他的本性完全处于一种本然、圆妙,精妙这样的境界当中。这叫做真实行,因为他完全按照真如的法性进行修行或者修持。对应智度,智波罗蜜多。

上一篇:民俗学-楞严8卷86下笔记

下一篇:民俗学-楞严8卷87中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