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量理宝藏入论分支2笔记
1、提纲
量理宝藏=甲一、入论分支+甲二、真实论义+甲三、造论究竟之事宜。
甲一、入论分支=乙一、为通名言而说论名(2)+乙二、为除违缘而礼赞+乙三、为使造论究竟而立誓(7)
乙二、为除违缘而礼赞=丙一、礼赞殊胜本尊(4)+丙二、礼赞根本上师(5)+丙三、礼赞二位理自在(6)
5、甲一乙二丙二、礼赞根本上师
具见一切所知之慧眼,具成众生妙善之大悲,具行无边事业之威力,怙主文殊上师足下礼。
6、甲一乙二丙三、礼赞二位理自在。
妙慧顶佩功德宝珠饰,二谛舌出空性毒蛇声,智悲目光反方无法忍,智者海严具德龙王胜。
7、甲一乙三、为使造论究竟而立誓
雪域千万智者之群星,虽启法称教典之莲苞,然至吾慧阳光未普照,无法明现论意之花蕊。
以慧明目如实慎重见,法称论师所许之意趣,具足妙慧正直以慈悯,求义他众意乐说此论。
2、开讲之前,我在这里先给大家念一个全知麦彭仁波切所造的法称论师的上师瑜伽;以前,上师如意宝给我们宣讲《释量论》的时候,也传过这个上师瑜伽的修法。今天,我用藏文给大家念一遍传承……
这是法称论师的上师瑜伽,我方便的时候把它译成汉语。
3、我们作为修行人,学习任何一个知识,不应该像世间学术界的人一样。世间学术界的人,不管研究因明、中观或者其他的一些论典,全部是用学术或治学的方式来了知它的意义;而对诸佛菩萨具有信仰的我们,应该对传承上师、创始者的恩德,始终都念念不忘,只有这样,才能在自相续当中真正生起证悟的境界。
4、这次宣讲《量理宝藏论》,准备从颂词上给大家宣讲,颂词在《因明论集》第36页。应该了知《量理宝藏论》对整个藏传佛教,乃至对整个世间的学术界、知识界、佛教界的影响都相当大;如今,本论不仅有英文、日文版本,还译成了其他各种不同的文字。故对于本论,我们应以认真的态度来研究学习,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5、雪域三大文殊之一。三大文殊的第一位就是萨迦班智达根嘎嘉村;第二位是格鲁派的宗喀巴大师;第三位是宁玛派的全知无垢光尊者。
6、《量理宝藏论》,是萨迦班智达根嘎嘉村所造。
本论的作者在藏传佛教当中是非常著名的,萨迦班智达对辞藻、韵律等五小明,因明、声明、医方等五大明,即整个十明全部精通。在藏传佛教的历史长河中,他是相当有名的一位大智者。
萨迦班智达年龄很小的时候,对所有的显密教法就非常精通;长大以后,他在上师面前得受了一些因明的传承,尤其是在一位克什米尔班智达面前,已经获得了所有因明学的教授,并荣膺“班智达”的称号。“班智达”,在我们佛教界当中,是一种最高的荣誉。当时,整个藏地称他为“第一班智达”,因为在其之前,藏地还没有“班智达”的这种称号;在整个藏传佛教当中,他是第一位获此称号的。
所以,萨迦班智达是最聪明、最了不起的智者。后来,他的名声传遍了整个世界。
当时,汉地正值元朝时期,藏历第四绕迥木龙年,应阔端王的邀请,萨迦班智达携侄子卓贡帕巴(八思巴)和恰那一起赶赴凉州(今甘肃武威)。成了汉地阔端王的国师。
后来在五台山,萨迦班智达对许许多多的高僧大德和出家人宣讲了佛法,最后,萨迦班智达在武威示现圆寂。
总之,萨迦班智达大约住世70年左右。在此期间,他对整个藏传佛教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后来在藏地,不管是宗喀巴大师、全知麦彭仁波切,还是其他传承的高僧大德,没有一个不承认萨迦班智达的,而且都非常认真地学习《量理宝藏论》。
7、此处所讲至尊文殊菩萨(之化身)萨迦班智达所著、有十一品内容的这部《量理宝藏论》分三:入论分支;二、真实论义;三、造论究竟之事宜。
8、乙一、为通名言而说论名:汉语:量理宝藏论
8、1梵语:札玛纳+耶达+讷德
“札玛纳”是量的意思;“耶达”解释为理;“讷德”意为宝藏。此三结合起来就是:量理宝藏论。
“量”是因明的意思,因明和量没有差别;“理”叫学说,或者叫理论。所以,量理就是量的一种理论。
“札玛纳”=量=因明;“耶达”=理=学说
8、2什么叫量学呢?
量学就是量理,或者说是因明的一种理论。
所谓量,在世间当中分为能量和所量,比如说用尺寸量布,尺寸叫能量,布是所量;用公里衡量路程,公里为能量,路程为所量。如果能量正确,所量也正确;如果能量不正确,它所衡量出来的结果也不正确。因此在佛教的这种理论学说当中,应该用正量来衡量任何一种事物,也即以正理来判断所知。在此过程当中,驳斥非理、谬论、邪见,这就是所谓的量。总之,量理大概的意思就是量的理论。
8、3“宝藏论”是比喻
因为《量理宝藏论》已含摄了《集量论》、《正理门论》、《因明七论》等因明的所有内容;也就是说,这部论典已经具足了陈那论师、法称论师所有的因明学说,它就像宝藏一样,金银财宝、玛腊珊瑚等所有珍宝全部都藏在里面。所以,它是以比喻的方式来取名的。
9、因明中的能量和所量,所量是从内容方面讲的,能量从词句和文字方面讲的。
10、论典=根本论+支分论
因明中最根本的论典为《集量论》和《因明七论》,《因明七论》也分了根本论和支分论。
10、1什么是根本论?
如果这部论典中已宣说了因明的八种事或八种门,即已圆满完整地宣说了因明八事,那么此论叫因明根本论;《释量论》、《定量论》、《理滴论》,这三部论典已圆满宣说了因明八事,故叫做如身般的根本论典;
10、2什么是支分论?
如果没有圆满宣说,只是部分的宣说八种事,叫支分论。其他的《因滴论》、《诤理论》等,未能圆满宣说因明八事,有些只宣说现量,有些只宣说比量,有些只宣说能破,有些只宣说能立,所以叫做如四肢一样的支分论典。
而按照萨迦班智达在本论中的讲法,根本论是《释量论》,支分论是其他的六部因明论典,这是个别智者的说法。总的来讲,因明可以这样概括地了解。
11、什么是因明的八种事?
《诤理论》当中是这样讲的:因明的所有内容包括在八种事当中,即能破、能立各有真实和相似两类,现量、比量也分真实和相似两种,总共有八种,所以叫因明八事或推理八事,这些大家一定要记住!不管是《释量论》、《量理宝藏论》,还是其他的任何因明论典,只要内容齐全,都会完整地宣说这八种事(因明所包括的内容,除此之外是没有的),这样的论典都叫根本论。
综上所述,能立、能破各有真实和相似两种,现量、比量亦各有真实和相似两种。所以,在因明的《因明入正理论》中也讲:“能立与能破,及似唯悟他;现量与比量,及似唯自悟。”意思是能立、能破皆分真实、相似两种,通过真实、相似的能立与能破来了悟他人的相续,知道他人的观点;现量和比量亦分真实、相似两种,以真实、相似的现量与比量能了知自己的相续、自己的观点。因此,我们学习因明时,必须要了知能立和能破以及现量与比量。
12、真实能立和真实能破。
12、1什么叫真实能立?
如《中观庄严论释》中说:任何推理必须包括宗、因、喻这三相;此三相在其他的逻辑学中被称为小前提、大前提、结论三种支分。完整具足上述三种条件的论式或推理叫真实能立,用这种语言完全能驳斥别人的观点,自己也能以此建立自己的所说。
12、2什么叫真实能破呢?它分出过能破和立量能破两种,
出过能破:一般不采用任何组织的论式,而用比较可靠的语言驳斥别人的观点,这叫出过能破;
立量能破:采用一些论式来破除对方观点,比如山上有火,有烟之故等,这叫立量能破。
13、相似能立和相似能破。
13、1相似能立:虽然建立了一个学说,但理由不充足、不圆满,叫相似能立;
13、2相似能破:虽然采用一些判断遮破别人的观点,但所采用的理论不圆满、语言不完整,叫相似能破。
14、现量有真实现量和相似现量两种。
14、1真实现量
是五根识得到的结论,它未受任何思想、分别念的扰乱,也不夹杂任何语言文字,而仅是在五根识面前领纳到的一种觉受。
以人在山上采树果为例:他的眼睛见到果实的刹那,然后手触到果实,耳朵听到摘果实的声音,鼻子嗅到果实的香气,舌头品尝到果实的味道。此时,分别念还没有参与进来,没有进行造作,这种感觉叫真实现量。
如果此时加入分别念:这是白色的、这是甜的、这是香的、这是臭的等等,这不叫现量,叫分别念。真实现量的另一个条件是无迷乱,指对外境的无误领纳。五根识面前所显现的无误领纳,这叫真实现量;
14、2相似现量
是指由迷乱根识取境后得出的结论,如看见第二个月亮,或见花色绳索为毒蛇等,这些叫相似现量。
15、比量也分真实比量和相似比量。
15、1论证的三相推理圆满具足,这叫真实比量,真实比量可分为因比量和果比量;
15、2虽然使用了推理,但所采用的推理并不能圆满证实所立,这叫相似比量。
总而言之,因明八事或因明八门是因明的纲要,如果广说,因明的所有论典都包括在八门之中,以简单的语言无法描述,故而在这里做纲要性的介绍。
16、因明是否为佛教的内容呢?
宗喀巴大师认为,因明包括在内明当中,它是内明学;全知麦彭仁波切说过:从因明反体的角度来讲,《释量论》完全是一部因明的论典;从内容的角度来讲,《释量论》包括很多的内明知识,也是佛教的一部论典。
现在世间上研究因明的学者,大部分是用世间的眼光来学习、探索的。真正把佛教内明学和逻辑学结合起来研究的学者,在世界上是非常少见的。我们这次学习的过程当中,大家应该把这二者结合起来研究,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藏传佛教当中,因明的影响很大。在这些寺院当中的因明教学,是充分把佛教内明和逻辑学结合起来研究的,将佛教内明和逻辑完全分开研究的情况是没有的。如果只是单纯的一种逻辑或推理,外道论典中也有,但他们的推理不是佛法,只是一种推理。所以我们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和佛教内明结合起来,这一点很重要。应了知,在藏传佛教里面,因明学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
17、如果没有学习因明,缺少了逻辑推理的基础,那么学任何知识,都很难学得严密、扎实。
在藏传佛教当中,如果要深入学习佛教经论,那么必须学好因明和中观;对本师及其教法生起真正不退转信心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因明。
18、丙一、礼赞殊胜本尊:顶礼圣者文殊童子!
作者首先顶礼超过凡夫、声闻、缘觉以及大乘不净七地,示现为八地的文殊菩萨。在无量无边的众生面前,文殊菩萨永远都显现青春韶华的童子形相来度化他们。
19、丙二、礼赞根本上师:具见一切所知之慧眼,具成众生妙善之大悲,具行无边事业之威力,怙主文殊上师足下礼。
此颂是作者在顶礼大恩根本上师扎巴嘉村尊者。他的上师具有智悲力三方面的殊胜功德:
一、上师的智慧能照见一切万法的真相,他具足如是广大无边的慧眼,这是智慧方面的特点;
二、上师爱护、救助所有的众生,就像母亲对待自己的独子那样,以无私关爱的大悲菩提心拯救一切众生,这是上师悲心方面的特点;
三、上师还具有弘扬佛法无有任何阻碍的能力,以及成就无量无边事业的无穷威力,这是上师能力方面的特点。
作为一名真正的上师,上述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佛陀就圆满具足智悲力三种功德,作者也在智悲力三者圆满具足的根本上师札巴嘉村面前,以三门恭敬的方式进行顶礼。
本来,这个偈颂是萨迦班智达对自己的根本上师作礼赞的,但后来人们经常把它当作对萨迦班智达本人的祈祷文;
20、丙三、礼赞二位理自在
在此,萨迦班智达以比喻即形象化的修饰手法来顶礼陈那、法称两位理自在。
颂文是这样讲的:妙慧顶佩功德宝珠饰,二谛舌出空性毒蛇声,智悲目光反方无法忍,智者海严具德龙王胜。
此颂文包括五个方面的比喻。首先我们要知道,作者把两位尊者比喻成龙王,龙王具有五种特点,陈那、法称两位尊者也具有类似的五种功德。
首先宣说能喻的五种特点:
第一个特点:龙王的头顶上佩戴着由各种各样珠宝组成的珍贵头饰。
第二个特点:龙王具有黑白两色的舌头。
第三个特点:龙王发出的声音,旁边的人听起来特别可怕。
第四个特点:龙王的形象非常可怕,它的目光令人难以忍受,见到就会特别害怕。
第五个特点:龙王是大海的庄严。
龙王具有以上五种特点,同样两位理自在也具有类似的五种功德。
第一,通达能观察一切万法真理的事势理,也就是具有依靠现量、比量观察万法真相的智慧,它像龙王顶宝的功德。
第二,两位理自在具有通达胜义谛和世俗谛的两种智慧,通达二谛的智慧就像龙王的两色舌头一样。
第三,二位论师宣讲无我空性的甚深法语,如毒蛇(龙王)的声音一般令人恐惧。
第四,陈那论师和法称论师的智慧和悲心,任何人都没办法反驳,谁都没办法堪忍,就像龙王的目光一般。
第五,这两位尊者是整个世间所有智者的庄严,就像龙王是大海的庄严一样。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对佛法的殊胜贡献,将二位尊者列入印度六大庄严之中。
以上通过五种比喻,赞叹了两位尊者的功德。
21、乙三、为使造论究竟而立誓:雪域千万智者之群星,虽启法称教典之莲苞,然至吾慧阳光未普照,无法明现论意之花蕊。以慧明目如实慎重见,法称论师所许之意趣,具足妙慧正直以慈悯,求义他众意乐说此论。
21、1雪域千万智者之群星,虽启法称教典之莲苞,然至吾慧阳光未普照,无法明现论意之花蕊。
在藏地雪域,有成千上万犹如群星般的智者,但他们只像星星一样发出微弱亮光,并不像太阳般光芒万丈。法称论师的因明莲花并没有因为他们而盛开,仅仅开启了少许。
在藏传佛教史上,虽然有很多论师对因明学作出了一定贡献,但在萨迦班智达看来,他们就像星星一样,星星的光芒如何照耀,莲花也不会盛开,只不过能开启少许而已。到底星星能不能开启莲花?查了很多资料,在辞藻学中讲到,只能稍稍开启一点。
以前的高僧大德们,虽然对因明做出了一定贡献,弘扬了一些,但是(萨迦班智达在这里很直接地说)我萨迦班智达太阳的光芒没有升起之前,法称论师意趣的花蕊并没有明现出来;也就是说,因明的莲花并未真正开敷。
确实如此,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在萨迦班智达没有出世之前,各个寺院当中的因明弘扬得并不是很好;自从萨迦班智达造了《量理宝藏论》以后,不管哪一宗派的寺院,因明学都弘扬得特别成功。
因此,萨迦班智达很直接地说:我萨迦班智达的智慧光芒没有普照之前,任何人也没有办法明现陈那和法称论师因明的密意。也就是说,《量理宝藏论》问世之前,藏传佛教当中任何人都没有精通印度陈那和法称论师的究竟意趣。
21、2下面宣说本论的宣讲方式与所化对境。
以慧明目如实慎重见,法称论师所许之意趣,具足妙慧正直以慈悯,求义他众意乐说此论。
此颂讲萨迦班智达已通过智慧明目,如理如实地照见了陈那和法称论师的究竟意趣,对其究竟观点已全部了如指掌、精通无余;当以大慈心观照世间众生时,发现他们未能了达因明的真理,所以我要对他们宣讲这部《量理宝藏论》。
宣讲的对境应具有什么条件呢?第一要秉性正直,如果性格一点也不正直,你给他这么讲,他却往另一方面来理解,那也没办法;第二要具有智慧,人如果像牦牛一样特别愚钝,给他怎么讲,他也听不明白;第三要具有利他之心,如果特别自私自利,每天都是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为了自己的财富、名声而奋斗,这不是学因明的根基。只有符合以上条件的补特伽罗,才能作为因明的所化众。
另外,性格一点都不公正,心怀偏袒,别人的观点如何正确也不承认,这种人也不是因明的根基;然后,不能专心致志地闻思,上师大概讲了一个小时,但是自己什么话都没有记住,一直迷迷糊糊的,还在打瞌睡,这也不是因明的根基。
量理宝藏科判整理
入论分支
1、甲一、(入论分支)分三:
2、甲一乙一、为通名言而说论名;(第2课)
汉语:量理宝藏论
梵语:札玛纳耶达讷德
3、甲一乙二(为除违缘而礼赞)分三:
4、甲一乙二丙一、礼赞殊胜本尊;(第2课)
顶礼圣者文殊童子!
5、甲一乙二丙二、礼赞根本上师;(第2课)
具见一切所知之慧眼,具成众生妙善之大悲,
具行无边事业之威力,怙主文殊上师足下礼。
6、甲一乙二丙三、礼赞二位理自在。(第2课)
妙慧顶佩功德宝珠饰,二谛舌出空性毒蛇声,
智悲目光反方无法忍,智者海严具德龙王胜。
7、甲一乙三、为使造论究竟而立誓。(第2课)
雪域千万智者之群星,虽启法称教典之莲苞,
然至吾慧阳光未普照,无法明现论意之花蕊。
以慧明目如实慎重见,法称论师所许之意趣,
具足妙慧正直以慈悯,求义他众意乐说此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