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缘起解义

逻辑学-解义慧剑5笔记

创建日期:2022-07-11

  逻辑学-解义慧剑5笔记

  1、科判

  解义慧剑=甲一、能说之(1)+甲二、所说之论+甲三、圆满末义。

  甲二、所说之论=乙一、初善造论分支+乙二、中善所造之义+乙三、末善结尾之义。

  乙二、中善所造之义=丙一、宣说所量之二谛(7)+丙二、宣说能量之二理+丙三、宣说如此衡量之果。

  丙二、宣说能量之二理=丁一、略说二理(9)+丁二、以四理广说。

  丁二、以四理广说=戊一、能量四理+戊二、宣说彼之作用四法依+戊三、宣说八辩才之果。

  戊一、能量四理=己一、说前三理+己二、说证成理

  己二、说证成理=庚一、略说(25)+庚二、广说

  庚二、广说=辛一、现量证成理+辛二、比量证成理。

  辛二、比量证成理=壬一、本体+壬二、分类+壬二、除诤。

  壬一、本体=癸一、以何心比量(37)+癸二、以何因比量(38)+癸三、以何方式比量。

  癸三、以何方式比量=子一、以所量而安立三种、六种(40)+子二、以建立方式而安立四种(41)+子三、以缘取方式而安立二种(42)

  壬二、分类=癸一、真实分类+癸二、摄义。

  癸一、真实分类=子一、名言量(45)+子二、胜义量。

  38、甲二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二辛二壬一癸二、以何因比量;

  依何能知何,即因彼宗法,同品异品遍,三相全无误。现量所抉择,因中能推测,

  个别隐蔽分。

  依系证所立,果因自性因。不得相违得,破所破不得,如是归三因。

  40、甲二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二辛二壬一癸三子一、以所量而安立三种、六种;

  真实诸显现,本来等性故,心净见清净,住净自性中。有实依缘生,无实依假立,

  是故实无实,自之体性空。实相义空基,空性无异故,现空离说一,各别自证知。

  41、甲二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二辛二壬一癸三子二、以建立方式而安立四种;

  所有诸建立,归集证有是,所有诸遮破,无遮非遮摄。

  42、甲二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二辛二壬一癸三子三、以缘取方式而安立二种。

  依量破立理,如理确定已,他前亦合理,能说破与立。破者即运用,三相自续因,

  依于他承许,以应成语破。

  45、甲二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一子一、名言量;

  名言亦有二,实现符不符,依于清净见,不净观现世,二种名言量,如天及人眼。

  2、癸二、以何因比量:依何能知何,即因彼宗法,同品异品遍,三相全无误。

  依靠任何一个因(烟、所作等)进行推断,最后能了知任何一个所立(火、无常等),这就是所立之因。首先,因在宗法(有法)上成立还是不成立?如果成立,那第一相宗法成立。在观察推理的时候,首先要看它的因在有法上成不成立:如果不成,那同品遍和异品遍也绝对不可能成立;如果成立,这才有必要观察第二步。比如,“柱子无常,所作之故。”首先所作在柱子上成立,这叫宗法成立;

  其次观察是所作是不是无常?如果是所作则必定是无常,那同品周遍,第二相成立;然后观察第三相,在不是无常或无常倒转的情况下,所作也不存在,这就是异品周遍,第三相成立。三相(宗法、同品遍、异品遍)全部齐全的缘故,这是一种无误的推理,也就是说以所作之因能无误证成所立无常。到此,因和所立之间所具有的随存随灭的关系了。

  3、依何能知何,即因彼宗法,同品异品遍,三相全无误。=“宗法彼分遍,是因彼为三。”法称论师在《释量论》第一品的开端说

  4、现量所抉择,因中能推测,个别隐蔽分

  前面讲比量的根本是现量,此处讲依靠现量所抉择的因,能比量推测个别隐蔽分。

  世间很多隐蔽的事理都要通过比量来了知。可是现在世间千千万万的人根本不懂这些道理,在自己眼耳鼻舌身意根本没办法照见的时候,就把一些隐蔽的事理划为神秘现象,这样判断并不合理。

  5、依系证所立,果因自性因

  从建立方面来讲,因有两种,即果因与自性因,这是依靠因与所立的不同关系来安立的。什么样的关系呢?同体相属和彼生相属。依靠彼彼相生的关系,就可用果来推知因,比如:“山上有火,有烟之故。”以果烟来推断火因的存在,这就是果因。依同体相属来建立的推理就是自性因,比如:“柱子无常,所作之故。”

  三种因=自性因+果因+不可得因=自性因+果因+不可得因(本体不可得因+相违可得因)

  6、不得相违得,破所破不得,如是归三因。

  从遮破的角度来讲,有本体不可得因和相违可得因两种,它们都包括在不可得因中,这在《量理宝藏论》中已经讲过。其实,所有比量的推理都可以包括在这三种因当中,也就是自性因、果因和不可得因,依靠它们,就可了知隐蔽的事理。

  其实,这两种不可得因都是遮破所破的因。首先讲本体不可得因,本来这个东西只要存在就一定可以见到,但并没有见到,所以它不存在,比如:“我前面不可能有瓶子,因为没有现见之故。”这是以本体不可得因来遮破的。“我前面不可能有强大的冷触,因为强烈的热触存在之故。”以这种方式来遮破相违的法,就是相违可得因的比量推理。

  7、子一、以所量而安立三种、六种:真实诸显现,本来等性故,心净见清净,住净自性中。

  等性和清净二者,一个是胜义的实相,一个是名言的实相。通过胜义量来观察就会了知,一切诸法在真实性中本来就是平等性的。具体讲,当我们真正以中观和密宗观察胜义的推理来进行分析的时候,就一定能产生这样的定解:在真实胜义中,轮回和涅槃所摄的一切万法都是平等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根本没有任何分别与执著的相。释迦牟尼佛第二转F轮所讲的道理,也就是万法最后都抉择为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这就是所谓的等性。

  名言中,心清净的圣者将一切万法都见为清净的相,且始终安住于这种清净自性之中。虽然一碗水,地狱、饿鬼、旁生、人类、天人却有各不相同的所见,分别见为铁汁、脓血、屋舍、水、甘露等,但它的实相却是清净的,这在名言中决定成立。因为清净大佛子于一水尘则见无量刹土或将水见为玛玛格佛母,究竟断除二障及其习气的佛陀,则现量见到双运大等性的究竟实相。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见的一切不清净的繁杂之物,在实相中全部是清净的,这一点以观察名言的究竟理证完全可以成立。当然,净见量也有不同层次,但最究竟的净见量,唯佛拥有。

  《大幻化网》中讲:为什么它们是清净的呢?因为诸佛菩萨现量见的缘故。因为以有垢的识根本无法违害无垢的智慧;就像在眼翳者前海螺始终是黄色的,而无眼翳者面前海螺则是白色的一样。由此可知,诸法在胜义中全部是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在名言究竟实相中则是全然清净的自性。

  8、有实依缘生,无实依假立,是故实无实,自之体性空。

  世间中,柱子、瓶子等外器世间的法与心和心所等内情世间的法,全部是依靠不同因缘而产生的,而虚空、石女的儿子等无实法全部是众生分别念假立的。既然有实法全部都依靠各种不同的因缘而产生,那决定是《中论》所说的那样——全部是空的。假立而产生的法也不存在实有,因为石女的儿子等的实质本来就不存在。因此,所有有实法和无实法都不存在实有的本体,它们都以自体性而空。

  9、实相义空基,空性无异故,现空离说一,各别自证知。

  前面讲,五根识面前显现的诸如瓶子、柱子之类的法,与遮破了瓶柱等的无瓶、无柱等无实法都是空性,所以一切诸法皆以自体性而空。既然以自体性而空,那现和空就无二无别,也就是说在实相义中,空基与空性无二双融,而一切万法的空性都与法界自然光明无二无别,《心经》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真实含义也就是本颂之所诠。

  但真正现空双运的境界,凡夫人的确无法了知,就像萤火虫的光根本不可能代替日月的光一样,凡夫分别念不可能了知真正现空无二的智慧。因为在凡夫的境界中,现的不能空、空的不能现,二者不可能双运。

  10、实相义空基,空性无异故,现空离说一,各别自证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1、子二、以建立方式而安立四种:所有诸建立,归集证有是,所有诸遮破,无遮非遮摄。

  建立因=证成有+证成是,遮破因=无遮+非遮

  世间当中,一切建立皆归集为证成有与证成是,一切遮破皆以无遮与非遮涵摄。

  第一、人们在形成任何一个建立的时候,要么以“是”来建立,要么以“有”来建立,除此之外不可能有其他形式。比如:“山上有火,有烟之故。”这是以果因来推理,从而建立山上有火存在,即“有”的建立方式;而“柱子是无常的,所作之故。”就是以“是”来建立的。所以,当我们详细分析的时候,就会了知世间凡是肯定一个东西,要么是“是”、要么是“有”,除此之外不可能有其他方式。

  第二、所有否定要么是“无遮”、要么是“非遮”,除此之外不可能有其他形式,比如:“在我前面没有瓶子,现量没有见之故。”“黄牛的法相不是瓶子,不具足它的法相之故。”

  在一些藏文文法中,肯定和否定都是这样安立的,但汉语好像并没有这样精确地讲,可能是历史与文化不同的原因所导致的吧!

  12、子三、以缘取方式而安立二种:依量破立理,如理确定已,他前亦合理,能说破与立。破者即运用,三相自续因,依于他承许,以应成语破。

  以缘取方式,因=自续因+应成因

  我们应该依靠现量等无欺的正量来遮破非理、建立合理,但无论是遮破还是建立,所有论式都必须如理安立,这样确定以后,就能在他者面前说出符合道理的、建立自宗合理性与驳斥他宗不合理性的他利比量。

  并且,破斥他宗也决定有两种真能破,一是如自利一样运用三相推理的自续因;二是三相虽然不全,但用对方的承许引出应成的语言来驳倒对方的应成因。因此一定要明白,最初采取自利比量、接着实施他利比量来悟入正量的道理。

  13、子一、名言量:名言亦有二,实现符不符,依于清净见,不净观现世,二种名言量,如天及人眼。

  这个颂词的意义非常重要。其实《解义慧剑》比较接近密宗,里面讲了部分密宗的教言。一般来讲,《释量论》等因明论典主要讲观现世量,净见量很少提及,而本论讲净见量的篇幅比较可观。

  名言量=实相和现相不一致的观现世量+见实相与现相一致的净见量

  名言有两种,一种是实相和现相不一致的显现,另一种则为实相和现相一致的显现;由此也就存在两种量,即见实相和现相不一致的观现世量与见实相与现相一致的净见量。也就是说,名言中除了观现世量所见的不清净显现之处,还存在净见量所见的清净显现,即真正的名言实相。但这种实相凡夫人根本见不到,就像眼翳者只能见黄色的海螺,而不能见白色的海螺一样。要想见到白色的海螺,那就必须先医好眼病,同样,要见到诸法实相,就必须先净化相续。

  观现世量包括在现量和比量当中,其内容在《量理宝藏论》等因明论典中有详细宣说。相对观现世量的是净见量,净见量是圣者的量,他们的所见与凡夫的所见完全不同,这在前面已用一碗水的不同所见来作过分析。麦彭仁波切在讲《大幻化网》时,把这些内容讲得非常清楚,所以大家一定要不断地学习。

  这两种名言量就像人眼与天眼一样,天眼不但能见自己的对境,而且人眼的所见也能见到,同样,净见量不但能见真正的名言实相,还能见到凡夫的所见。而人的眼睛只能见到自己的境界,这就像观现世量,观现世量只能见到柱子等不清净的显现,至于清净的显现则根本见不到,可以说这就是观现世量的缺陷。

  《普贤行愿品》讲“一尘中有尘数刹”?其实这就是圣者净见量的真正所见。而观现世量只能见尘,尘中的尘数刹则根本见不到。当然这也是量,从不欺惑方面安立为量。但相比净见量,这也不算正量,不过暂时只有这样安立,这有点像眼翳者看见黄色的海螺就算见到了海螺一样。如果要求他看见白色的海螺,那在眼病还没有好之前则根本不可能。所以,真正的名言实相,并非我们现在所见的不清净显现。

  当然,如果真正想懂得净见量和观现世量之间的差别,那就应该深入学习《大幻化网》等论典。依靠这样的论典就会了知,除了我们现在的所见之外,还有更深、更微妙的所见真实存在,虽然现在还见不到,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也就是说我们坚信不清净所见的背后,一定有清净的显现存在。就像有眼翳者,无论他怎样看海螺都是黄色的,但他从道理上明白:“我的眼翳什么时候好了,我就能见到白色的海螺。”同理,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到达一切都是清净的境界,但只要不断努力,总有一天会像相续清净者那样:不但能现证万法本体的空性,还能现见一切诸法的清净实相。

  解义慧剑科判

  38、甲二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二辛二壬一癸二、以何因比量;(第5课)

  依何能知何,即因彼宗法,

  同品异品遍,三相全无误。

  现量所抉择,因中能推测,

  个别隐蔽分。

  依系证所立,果因自性因。

  不得相违得,破所破不得,

  如是归三因。

  39、甲二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二辛二壬一癸三(以何方式比量)分三:

  40、甲二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二辛二壬一癸三子一、以所量而安立三种、六种;(第5课)

  真实诸显现,本来等性故,

  心净见清净,住净自性中。

  有实依缘生,无实依假立,

  是故实无实,自之体性空。

  实相义空基,空性无异故,

  现空离说一,各别自证知。

  41、甲二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二辛二壬一癸三子二、以建立方式而安立四种;(第5课)

  所有诸建立,归集证有是,

  所有诸遮破,无遮非遮摄。

  42、甲二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二辛二壬一癸三子三、以缘取方式而安立二种。(第5课)

  依量破立理,如理确定已,

  他前亦合理,能说破与立。

  破者即运用,三相自续因,

  依于他承许,以应成语破。

  43、甲二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二辛二壬二(分类)分二:

  44、甲二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一(真实分类)分二:

  45、甲二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一子一、名言量;(第5课)

  名言亦有二,实现符不符,

  依于清净见,不净观现世,

  二种名言量,如天及人眼。

上一篇:逻辑学-解义慧剑4笔记

下一篇:逻辑学-解义慧剑6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