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4-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4
[注4]《杂宝藏经》,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卷第七:
(八一)佛在菩提树下魔王波旬欲来恼佛缘
昔如来在菩提树下。恶魔波旬。将八十忆众。欲来坏佛。至如来所。而作是言。瞿昙汝独一身何能坐此。急可起去。若不去者。我捉汝脚。掷著海外。佛言。我观世间。无能掷我著海外者。汝于前身。但曾作一寺。受一日八戒。施辟支佛一钵之食。故生六天。为大魔王。而我乃于三阿僧祇劫。广修功德。一阿僧祇劫。我曾供养无量诸佛。第二第三阿僧祇劫。亦复如是。供养声闻缘觉之人。不可计数。一切大地。无有针许非我身骨。魔言。瞿昙。汝道我昔。一日持戒。施辟支佛食。信有真实。我亦自知。汝亦知我。汝自道者。谁为证知。佛以手指地言。此地证我。作是语时。一切大地。六种震动。地神即从金刚际出。合掌白佛言。我为作证。有此地来。我恒在中。世尊所说。真实不虚。佛语波旬。汝今先能动此澡瓶。然后可能掷我海外。尔时波旬。及八十亿众。不能令动。魔王军众。颠倒自堕。破坏星散。诸比丘言。波旬长夜。恼乱如来。而不得胜。佛言。非但今日。过去亦尔。
昔迦尸国。仙人山中。有五通仙。教化波罗奈城中诸年少辈。皆度出家。使修仙道。
尔时城神。极大嗔恚。语仙人言。汝若入城。更度人者。我捉汝脚。掷于海外。彼仙人捉一澡瓶。语城神言。先动此瓶。然后掷我。尽其神力。不能得动。惭愧归伏。尔时仙人。我身是也。尔时城神。波旬是也。
[注5]《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译,观如来品第二:
尔时世尊告波斯匿王言。汝以何相而观如来。
波斯匿王言。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无前际。无后际。无中际。不住三际。不离三际。不住五蕴。不离五蕴。不住四大。不离四大。不住六处。不离六处。不住三界。不离三界。不住方。不离方。明无明等。非一非异。非此非彼。非净非秽。非有为。非无为。无自相。无他相。无名无相。无强无弱。无示无说。非施非悭。非戒非犯。非忍非恚。非进非怠。非定非乱。非智非愚。非来非去。非入非出。非福田非不福田。非相非无相。非取非舍。非大非小。非见非闻。非觉非知。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同真际。等法性。我以此相而观如来。
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说。诸佛如来力无畏等恒沙功德。诸不共法。悉皆如是。修般若波罗蜜多者。应如是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注6]《大方广佛华严经》,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制译,卷第七十三/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四:
尔时,善财童子往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所,见彼夜神在大众中,坐普现一切宫殿摩尼王藏师子之座。
。。。。。。
尔时,善财说此偈已,白言:「大圣!愿为我说,此解脱门名为何等?发心已来为几时耶?久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夜神告言:
。。。。。。
「善男子!我入此解脱,了知法性无有差别,而能示现无量色身,一一身现无量色相海,一一相放无量光明云,一一光现无量佛国土,一一土现无量佛兴世,一一佛现无量神通力,开发众生宿世善根,未种者令种,已种者令增长,已增长者令成熟;念念中,令无量众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注7]《佛说阿难同学经》(出增一阿含经),大正藏No. 0149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舍卫城。有比丘名掘多。是尊者阿难少小同学。甚爱敬念亲昵。未曾恚怒。然不乐修梵行。欲得舍戒还为白衣。是时阿难。至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立。时阿难白世尊言。于此舍卫城。有比丘名曰掘多。是我少小同学。不堪任修梵行。欲舍戒还为白衣。愿世尊。与掘多比丘说法。使于此现法中清净修梵行。时世尊告阿难。阿难。汝自往诣彼掘多比丘所。对曰如是世尊。阿难从佛受教。便至掘多比丘所。世尊呼。对曰如是。时掘多比丘。从阿难教。至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时世尊。告掘多比丘言。云何比丘。汝审不乐修梵行。欲舍禁戒还为白衣耶。比丘报言。审然世尊。所以然者。身炽盛意亦炽盛。不堪任清净修梵行。世尊告曰。比丘。女人有五秽行。云何为五。比丘。女人臭秽。言语粗犷。无反复心。犹如蚖蛇。常怀毒垢。此女人。增益魔众。难得解脱。亦如钩锁。女人不可亲近。犹如杂毒不可食。女人不可消亦如金刚。坏败人身。比丘。亦如火炎。犹彼阿鼻泥黎。比丘。女人不可观察。犹彼臭粪。比丘。女人不可听闻。犹如死向。比丘。女人如牢狱。犹如鞞摩质多牢狱(阿须系轮)。比丘。女人是怨家。亦如蚖蛇。比丘。当远离。犹恶知识。比丘。女人为恐怖。犹贼村落。比丘。人身难得。犹优昙钵花。比丘。人身甚难得。犹彼板一孔推著水中。数万岁乃值其孔。比丘。时亦难遇。除其八时。汝比丘。已得人身。皆是本行所造。比丘。佛世尊出世甚难遇。犹如石女无子。比丘。如来出世甚难遇亦如优昙钵花。比丘。已得人身已。得受具足戒。亦得入众。犹彼蒙尊国王。亦为人说法。休息止观至涅槃界。至彼处。如来善说此法。汝比丘。净修梵行。当尽苦原。时彼比丘。从佛受是教诫。即从坐上。无有尘垢。得法眼净。时彼比丘。即从坐起。头面礼世尊足。便退而去。尔时彼比丘。闻世尊说是教诫。在一闲静处。而自娱乐已。在闲静处。而自娱乐。所以族姓子。剃除须发。著袈裟衣。于如来所。修无上梵行。尽生死原。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母胎。是时彼比丘。即成阿罗汉。
时尊者掘多。至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时尊者掘多。白世尊言。世尊所教诫。今已还觉。愿世尊听般涅槃。时世尊默然不对。尊者掘多比丘。再三白世尊言。世尊所教。今已还觉。愿世尊听般涅槃。时世尊告曰。比丘今正是时。
彼比丘。即从坐起。头面礼足。绕世尊三匝。便退而去。还诣己房。到已除去坐具。于露地布坐具。便升虚空。现若干变化。或化一身。为若干身。或化若干身。为一身。或为石铁。或为金刚。或为墙壁城郭。或为高山石壁。皆过无碍。出没于地。譬如流水而无挂碍。结加趺坐。满虚空中。譬如大火。炎亦如飞鸟。犹如此日月。有大威神。有大力势。以手摩抆。化身至梵天。于虚空中。坐卧经行。或现烟炎。身下出烟。身上出火。身上出烟。身下出火。左出烟右出火。右出烟左出火。前出烟后出炎。后出烟前出炎。举身出烟。举身出炎。拳身出火。时彼比丘。还敛神足。身就独坐。结加趺坐。直身正意。系念在前。便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第二禅。从二禅起。入第三禅。从三禅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入空处。从空处起。入识处。从识处起。入不用处。从不用处起。入有想无想。从有想无想起。入想知灭三昧。从想知灭三昧起。入有想无想不用处识处空处。四禅三禅二禅初禅。复从初禅起。入第二禅第三禅。时尊者掘多。从第四禅起。便舍身寿。于无余涅槃界。便般涅槃。
时阿难供养尊者掘多舍利。至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立。时阿难白世尊言。彼掘多比丘者。从如来受教诫。在闲静处而自娱乐。所以族姓子。剃除须发。著三法衣。已信坚固。出家学道。修无上梵行。尽生死原。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母胎。世尊。彼尊者掘多。已般涅槃。世尊告曰。甚奇甚特。阿难。佛世尊成就无量智慧。能使掘多比丘济生死渊。此阿难如来所行已足。况度无数百千众生。济生死渊。及余当拔济者。是故阿难。当发兹意。于佛于法于众。如是阿难。当作是学。是时尊者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附:《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胜乘甘露喜宴》麦彭Rinpoche著Khenpo Sodargye 译
第十菩提品
虽然以上九种成熟主要是针对信解行地而言的,但一般来说菩萨地与根性成熟究竟十地末际获得大菩提,因此继成品熟后宣说果大菩提。
丙四(所获得——不可思议果菩提)分三:一、略说;二、广说彼之自性;三、摄义——缘无上菩提而教诫发心。
丁一、略说:
无量百难行,积累无量善,
历经无量时,灭尽无量障。
无有诸障垢,得一切种智,
如开珍宝器,真实现佛陀。
百劳难行积众善,大劫久时尽众障,
摧毁地属细障佛,如开大力珍宝器。
无量百般勤于布施身体受用等六度的难行,所谓“百”是多数词,这样的难行声闻缘觉不具有。佛在经中说:“我为利有情所施眼睛若积累,则高过须弥山,所施血液多于四方海洋”等。同样,如经中提及以持戒安忍等行持无量难行。以波罗蜜多、地、菩提分法等积累无量善法,无量的长久时间中精进,灭尽无量的障碍。因此,无有一切障垢,获得了知一切所知相的智慧,如同打开装满种种珍宝的器具时直接显现种种珍宝般,真实显现究竟果位的佛陀。如果归纳其义,则以他者不能做到的百般艰辛,极其众多种种苦行,为难行无量。地、菩提分法、波罗蜜多并没有相似数量,圆满积累超越声缘之善根无不齐全善法的缘故为善无量。时间无量是怎样的呢?并不是小劫、中劫而是大劫,大劫也并不是一大劫、百大劫等,而在三阿僧祇劫中修行,时间漫长,平凡人的分别心不可估量。障碍无量是怎样呢?一切众生相续中具有的缘故为众生之障,从无始生世以来烦恼障与所知障以所缘境等来分无边无数无量,这一切障碍均已灭尽的缘故。无有诸障垢之理:依靠十地智慧次第摧毁诸地各自所属的所断障碍,细微所知障无明习气障也以金刚喻定摧毁而成佛,断圆满、证究竟,那就如同开启具所需功用之大力的种种珍宝器一般,现前力、无畏、不共法等果法的究竟功德。
丁二(广说彼之自性)分二:一、以十功德差别总说;二、以具彼功德之菩提体因果等六安立而宣说。
戊一(以十功德差别总说)分十:一、不可思议之功德;二、二利圆满之功德;三、成第一皈依处之功德;四、转依之功德;五、周遍之功德;六、事业无分别任运自成之功德;七、甚深难测之功德;八、法界真如无迁变之功德;九、无量自在之功德;十、成熟有情之功德。
己一、不可思议之功德:
诸法本正觉,法者皆非有,
彼虽白法性,依彼非诠彼。
佛陀无有所取能取或者无有有无二法,因此不可思议。成佛时,断除所取能取,所取能取遍计所执性并不存在,以圆成实法相存在,因此超离有无。也就是说,所谓佛陀,是远离二我的真如客尘清净,如《智光庄严经》云:“恒无生法即如来,一切诸法如善逝。”佛陀法身远离生灭,因此《金刚经》中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视佛即真如,引导为法身,法性非所知,彼等不了悟。”若就真如实相来衡量,则一切显现法自性本是佛,因为真如法界以外的法均不存在,原因是:假设有,那诸法就不是无自性无生了。或者也可说,如异生凡夫遍计的任何法都不存在。佛陀以(十)地、(十)波罗蜜多、菩提分法修行所生,成佛时,虽然是地、波罗蜜多、菩提分法、力、无畏等无漏白法的自性,但并不能依靠波罗蜜多等具所取能取二法遍计缘取的那种行境来诠说“佛陀就是如此”。比如虽是布施的自性,但缘于施者佛陀、受者、所施之物此三者那样二法的相状是不存在的,所以佛陀并不是遍计二现心识思维之境。如此佛陀是以无二之法相不可思议的。
己二、二利圆满之功德:
珍宝法因故,犹如珍宝源,
善庄稼因故,许彼如雨云。
佛陀的威力任运自成圆满二利,是怎样呢?因为佛陀宣说教法,证法有十力四无畏等无量珍宝法之因缘的缘故,佛陀如同种种珍宝之源泉或来源般获得自利圆满。因为能使一切众生善法的庄稼成熟的缘故,承许佛陀如同雨云,具足他利圆满的威力。
解说上面之义:
佛具一切法,亦离一切法,
生广大法宝,故如宝法源,
于众降善说,无尽大法雨,
极增白稼因,故彼如雨云。
佛陀具足一切所知法,也远离一切法,因为与诸法法性真如无别,所以具足一切法,这是从尽所有侧面衡量。再从如所有侧面衡量,远离一切法,因为真如无有任何所取能取二法之相。如是无二的佛陀能出生珍宝般极其博大的大乘教法与(十)地、(十)波罗蜜多、(十)力、(四)无畏等无量广浩的证法,因此如同珍宝法之源泉或来源。为一切众生降下初中末皆善妙的善说,如果一次证悟其义,则至轮回际也不穷尽,或者降下法门无穷尽的大法雨,是极其广大增长一切众生大种如庄稼般无尽趋至彼岸纯净善法种子的因,所以如同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