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经庄严

NO.42-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创建日期:2024-03-29

  NO.42-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一、自作自化,思思写写

  经庄严=甲一、论名(1)+甲二、译礼(2)+甲三、论义+甲四、末义

  甲三、论义=乙一、造论之理(4)+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

  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丙一、所建立——证成大乘是佛语(6-10,1+2品)+丙二、分别所了知(11-59,3-6品)+丙三、所思维(60-101,7-9品)+丙四、所获得(不可思议果菩提)(102-170,10品)+丙五、解说菩提分法

  丙五、解说菩提分法=丁一、宣说前行+丁二、宣说正行

  丁一、宣说前行=戊一、信解品(173-183,11品)+戊二、求法品+戊三、说法品+戊四、修法品+戊五、教授随教品;

  戊二、求法品=己一、所求之法+己二、以如何作意寻求+己三、寻求之差别+己四、求法之果+己五、摄义偈

  己一、所求之法=庚一、寻求所说教法(186-189)+庚二、寻求所证义法

  庚二、寻求所证义法=辛一、寻求真如(191)+辛二、寻求如幻(192)+辛三、寻求所知+辛四、寻求染净+辛五、寻求唯识+辛六、寻求法相+辛七、寻求解脱+辛八、寻求无本性+辛九、寻求无生法忍+辛十、寻求一乘密意+辛十一、寻求五明

  190、甲三乙二丙五丁一戊二己一庚二(寻求所证义法)分十一:

  191、甲三乙二丙五丁一戊二己一庚二辛一、寻求真如;

  恒离二迷所依者,非诠离戏真如性,

  所知断净性无垢,如空金水许惑净。

  众生清净别少无,无余众生愚昧心,

  舍弃本有耽著无,世间愚相何其重!

  192、甲三乙二丙五丁一戊二己一庚二辛二、寻求如幻;

  以如幻术说,非真之妄念,

  以如幻相说,迷乱为二法。

  犹如彼无彼,如是许胜义,

  犹如可得彼,如是许世俗。

  如彼无有时,彼因了可见,

  如是转依时,可见非真念。

  世间未迷者,随意享彼因,

  未迷持戒者,随意享转依。

  彼有彼行相,非有彼实体。

  二、自主研发,讲讲记记

  《大乘经庄严论》NO.42-111       2016年07月01日

  今天讲《经庄严论》,明天讲《妙法莲花经》。

  最近讲了《妙法莲花经》以后,很多人都热心参与,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我这次弘扬《妙法莲花经》,有些人提了一些建议、批评;也有些人给予赞叹、随喜等等。这样是很好的,我发自内心很高兴。

  能看得出来,很多法师非常关心、也比较精通《妙法莲花经》。这样以后,大家可以共同弘扬《妙法莲花经》,我也可以向各位法师请教有些问题。

  我在这里提醒一下大家,对佛经和论典不是特别了解的居士,没有必要去判断是非,甚至产生嗔恨心,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很多法师也没有必要,为了维护某个观点或者建议,而相互争论。

  一般网上的争论,我都不喜欢;信息越来越多的时候,我就根本不看了。因为有些人是有目的的,有些人是有各种想法的。这种情况,不管是在佛教界也好,还是在世间当中,都是如此。所以,大家不用特意去在意、在乎、破立。

  总的来讲,不管弘扬什么教法,在一些历史性的、特定的因缘驱动下,大家关注是有必要的。这次我讲《妙法莲花经》,一方面是有些佛教徒退失的因缘,另一方面大家可以研究、修学。

  我可以接受别人的观点,如果真正有道理,无论是谁提出来的建议,我都乐意接受;如果别人的观点不合理、没有很好的理由,那我是绝对不会接受的,或者改变我的行为。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发现很多人有不同的趋使目的、原因,不管怎么样,我是很欢喜的。希望很多法师能出来与我辩论,或者我们当面探讨一些问题。探讨不是为了你胜、我胜,不是为了这个原因,主要是为了维护佛教。

  我们应该做更多的事情,佛教徒内部的,比如说宗派与宗派之间的争论,这些都是非常小的事情。更要关心的是,其他宗教占据了佛教的地盘。根本不承认前世后世、业因果的人,基本上驾驭了整个世界。具有大慈大悲心的法师、佛教徒,应该站出来,一起弘扬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正法,利益许许多多的众生。我觉得,这才是很有意义的。

  不管怎么样,大家应该经常以正知正念摄持,不扰乱别人的心,同时以智慧取舍因果,这是我说的一件事情。

  还有一件事情,这次讲《经庄严论》,在上半年的时候,没有来得及给大家讲考。但是下半年,应该按照以前的方式来做,包括讲考,应该要做的。

  7月4号、7月5号都有课,7月6号有网络开示,这个过了以后,应该在八月中旬讲课。原来我说在八月初讲课,后来我看,刚好学院开法会。这样的话,我的《经庄严论》过两天讲一堂课以后,可能会拖到八月中旬的16日再讲。

  今天我讲的不一定很多,因为我前天出去、昨天出去,去居士林、去学校、去佛学院,在外面讲的课比较多。前天我赶了很远的路,讲了一天,晚上十二点钟还在探讨事情;昨天上午讲了两堂课,下午讲了三堂课,晚上也赶路。可能讲得太多了,好像今天也是有点迷迷糊糊的。我自已觉得,现在讲课时间不能安排得太多,但是好像也有点舍不得......

  《经庄严论》和《妙法莲花经》,大家都非常有信心,在不耽误大家平常课程的情况下,我有时候出去讲讲课,给他们引导引导。如果日程安排得特别紧,我的身体不像以前一样的,好像比较虚弱。有时候白天讲的课太多了,晚上就睡不着,有这种感觉。但总的来讲,大的方面,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我为什么这么讲呢?如果我今天讲的课,不是很精彩,说明昨天我耗用的气,多了一点点。以后要调整均匀,对吧?就要说明这个,因为今天也是一直忙着其他事情。不管怎么样,我觉得很有意义、很开心。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讲《经庄严论》,现在是十二品《求法品》,求什么样的法呢?求教法和证法。同世亲论师在《俱舍论》当中所说的一样,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法,归纳起来有两种,一个叫做教法,一个叫做证法。教法和证法,分别通过闻思和修行来实现目标。

  前面讲了,所求的第一个法是三藏十二部,属于教法类。哪些是三藏?讲得很清楚了;第二个所寻求的法是什么呢?就是证法,弥勒菩萨在这里用了十一层的意义来说明。

  以前华智仁波切讲过,如果闻思一个偈颂,这也属于修行或者弘扬教法;如果生起一刹那的信心和悲心,这也属于证法。大家一定要明白,我们是持教者,也就是修行者,修行什么呢?修行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以什么方式得受佛法、让教法融入心相续呢?要长期闻思修行才能得受。如何得到证法呢?在闻思的基础上,进行修炼,或者实修。

  证法方面,从寻求真如开始,一直到寻求五明。这里有十一个科判,下面一个一个会讲的。首先讲到寻求真如,真如也属于证法。

  师念藏语传承。

  庚二(寻求所证义法)分十一:一、寻求真如;二、寻求如幻;三、寻求所知;四、寻求染净;五、寻求唯识;六、寻求法相;七、寻求解脱;八、寻求无本性;九、寻求无生法忍;十、寻求一乘密意;十一、寻求五明。

  辛一、寻求真如:

  恒离二迷所依者,非诠离戏真如性,

  所知断净性无垢,如空金水许惑净。

  《经庄严论》中的寻求真如,按照唯识宗的观点,就是以三本性来了知,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遍计法、依他起、圆成实。这既可以说是大乘佛法的专用名词,中观宗经常会提到,也可以说是唯识宗的专用名词。唯识宗经常在不同的经典和论典当中,把这叫做三种法相、三种法,哪三种法呢?

  “恒离”,第一个法是遍计法,在心的本性上,已经永远离开了所取能取,犹如虚空一样的,根本不可能有所取能取,不可能有执著虚妄的相。但显现为所取能取,这就是遍计所执性。什么是遍计法呢?就是所取能取的迷乱显现。

  “二迷所依者”,第二个法是依他起,虽然所取能取在心性上不存在,但是因为众生不知道,所以所取能取的因,也就是所谓的执著也好、阿赖耶上面的迷惑部分也好,这叫做依他起。依他起是什么呢?就是所取能取的因。

  “非诠离戏真如性”,第三个法是圆成实,这些所取能取,在根本的意义上,是不存在的。它的本体离开了语言、离开了分别心、远离了一切戏论,也叫做真如性、也叫做圆成实、也叫做如来藏、也叫做一切万法的真实之相。

  “所知断净”,遍计法、依他起、圆成实,这三个分别是所知、所断、所净。

  遍计法是所知,它是假立的、它是虚妄的,很多众生都不知道它的意义,我们必须要知道。

  依他起是所断,知道遍计法以后,要断除什么呢?假相根本的因,也就是依他起。

  所知指的是遍计法,所断指的是依他起,因为要灭掉迷乱现象的话,必须要清除它的因。

  圆成实是所净,断除迷乱的因以后出现什么呢?就是圆成实,佛性、心的本性就自然而然显现出来了,这叫做所净。

  “性无垢”,这样的圆成实也好,这样的真如也好,无有垢染。

  “如空金水”,犹如虚空、犹如黄金、犹如澄清的水一样。

  “许惑净”,最终我们承许,所有的烦恼得以清净。

  清净之前,就像虚空被乌云遮住、纯金被泥土石头盖住、清净的水被浊垢污染一样的,清净的佛性,在真实现前之前,被无明所迷乱,使得一切万法的本基没办法显现。

  当然这一点,从来没有学过中观、没有学过唯识宗、没有系统闻思的人,只能口头上说说而已,不一定非常明白。如果系统闻思过,真正通达了心的本性,就不用更多的语言、戏论,在自然而然安住内观的时候,“哦,原来世界的本来真相就是如此,只不过无数迷茫的众生不了解而已。众生所耽著的一切万法,实际上是一无所得的,这个世界完全是空荡荡的。”

  爱因斯坦的老师普朗克,于一九一八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他在物理研究领域发现,世界的万事万物,一点一滴都不存在。物理学家通过仪器和分别念进行观察,从分子到夸克,到所谓的弦[注1],或者能量,最后发现什么呢?虽然我们眼前的万事万物,显现为形形色色,但去寻找本体的时候,归根结底,一无所得。

  这在唯识宗当中,叫做圆成实,在圆成实上面,所有的迷乱现象都没有。要断除迷乱现象,就要从依他起下手,依他起是迷乱的根本因。所以下面按照唯识宗的观点,讲了很多圆成实和依他起、遍计所执性之间的差别,并通过幻术等一些比喻来说明。

  我记得很清楚,好几年前,有一个人讲唯识宗的三相名词解释,“什么是依他起呢?依他起就是依靠他而起的。”表面上看,也可以这么说,也有这个意思,“依靠他而起的”,但是他不知道,依靠的“他”指的是谁? “起”了什么东西?

  所有的外在现象,是依靠我们的迷乱习气,而产生的。世界是依靠心来示现的,这一点我们应该知道。每个人自己的小屋子、自己的生活、自己拥有的小世界,全部都是依靠自己前世和今世的习气,集聚而现前的。

  在这里讲到了什么呢?讲到三种比喻。我看到其他经典中也有比喻,比如《大宝积经》当中的比喻,“譬如真净金,堕于不净中,本性常清净,不净不能损”,就像一块纯金堕在不净粪当中,金子的本性是常清净的,不净的东西永远不能损伤、伤害它。意思就是说,一块纯金扔在泥坑或者不净粪当中,它的本性永远也不会被沾染。

  同样的道理,每一个众生在轮回当中,产生过贪嗔痴、造过业、堕过恶趣,干过很多坏事,但是每一个众生本来的佛性,是纯净的、是清净的、是无垢的、是离戏的、是光明的。

  这一点,不光是理论上说说,实际上修行是可以证悟的。在密法的一些修行当中,是用直指的方法直接告诉你,不是转弯抹角的、不是通过说理的方法。

  密法里面有很多直指的方法,所以现在西方人特别喜欢密法。他们不愿意下很多的功夫,甚至连加行都不想修,一定要直指的方法,“我不想磕头,你可不可以给我直指一下?”

  我去年去一个西方国家,在一个学校里面有个教授,一方面他好像对藏传佛教很了解,但另一方面他不愿意修加行。他说(师说藏语),意思就是说:“老师、老师,给我好好直指大圆满。”我呢,因为习惯不同吧,我说:“你加行修了没有?”他说:“没有,不想修。”我说:“你不想修的话,我也不想传。”我确实不想传。他给我说实话,我也给他说实话。(众笑)

  这是我们刚才讲的第一层意思,下面讲第二层意思。

  众生清净别少无,无余众生愚昧心,

  舍弃本有耽著无,世间愚相何其重!

  “众生清净别少无”,我们刚才也讲了,众生的真如本来就是非常清净的,可是很多众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本性是如此清净的、本来就是非常清净的、没有不清净的、没有不空性的。

  “无余众生愚昧心”,众生因为被暂时的无明烦恼所遮住,耽著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这种愚昧的心非常严重。

  “舍弃本有耽著无”,愚昧的心严重到什么程度呢?众生舍弃了本来有的光明和空性,反而去耽著什么呢?根本没有的、能取所取的、像毛发和兔角般的东西。对人我方面的身体、五蕴、感情,特别执著;对法我方面的,我所的所有外在事物、内在幻相,特别执著。

  “世间愚相何其重”,众生确实非常愚痴,愚痴的程度已经严重到了极点,为什么这么讲呢?对根本不存在的“我”、东西,根深蒂固地执著为有;对本来有的东西,光明的心性、空性的心性,这么多的众生,谁都不认识,不但不认识,反而认为是不合理的。

  比如有些人对前世后世的道理,都不知道。包括在佛教徒当中,也有对前世后世根本不承认的人,他们表面上却在学佛,这是很奇怪的,可以这么讲吧。如果真的没有前世后世的话,我们不需要修行,每天都应该快快乐乐地享受。因为这辈子完了,就完了,没有必要修行啊,跟无情物一样的。一根柱子,或者这个茶杯(师举茶杯),跟我的价值没有什么差别嘛,它最后灭了,我最后也灭了,这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差别。如果真的没有前世后世的话,我们都很开心,没有就没有吧,大家都没有,很好的。

  但是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本来有的东西,众生认为是没有的;本来没有的东西,众生认为是有的。

  我们的寿命肯定是没办法超过一百岁的,即使超过九十岁,看起来好像也没有必要再住下去了。除了极少数的人以外,很多九十岁的老人,外相看起来也不舒服,自己也不舒服,内在的心态也是迷迷糊糊的。年轻的时候,大家都特别喜欢你;而越来越老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对你有厌恶之心,这是自然规律。短短人生的几十年,是怎么打算的?

  “自迷痴狂徒,呜呼满天下”,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不是这样讲的吗?被自己今世来世的很多事情,已经迷住了、迷惑了,这样的痴狂徒,在世界上可以说是密密麻麻的。

  众生每天都因为能取所取迷惑颠倒的见解,而奔波、忙碌,到头来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连前世后世的道理都不知道,那每天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情,对自己的未来,的确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在这方面要多多思考,众生还是愚昧的,无明颠倒所执著是什么?怎么影响到生活的?

  这是讲的第一个寻求真如,这个真如是很重要的。

  我们藏地有这种说法,“哦,他已经学了一些法,现在应该求一点心性方面的法”、“哦,某个人已经得过心性方面的法”。前面的加行、理论,他已经学过了,到了一定的年龄,他就求一些心性法,比如密法的一些直指法,然后经常实修、安住。证悟者的相续当中具有传承上师的加持,如果在这些人面前得过具有加持力的修心法,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大家在这里求法,到一定的时候,应该求真如法。

  现在很多人不知道,“我要去求法。”“求什么法?”“我去参加开光。”“你去开光吗?”“是别人开光。”“别人开光的话,你求什么?”“我去看一看就很舒服。”“这是不是求法?”“应该是吧,法的意义是很广的,万法嘛,一切轮回涅槃的法、一切万事万物的法,应该可以说是求法呀。”这样说的话,也可以吧。

  更重要的是弥勒菩萨说的求真如法,我们要求真如法,禅宗有禅宗的真如法,密法有密法的真如法,显宗有显宗的真如法,真如法很重要。

上一篇:NO.41-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4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