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2-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一、自作自化,思思写写
经庄严=甲一、论名(1)+甲二、译礼(2)+甲三、论义+甲四、末义
甲三、论义=乙一、造论之理(4)+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
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丙一、所建立——证成大乘是佛语(6-10,1+2品)+丙二、分别所了知(11-59,3-6品)+丙三、所思维(60-101,7-9品)+丙四、所获得(不可思议果菩提)(102-170,10品)+丙五、解说菩提分法
丙五、解说菩提分法=丁一、宣说前行+丁二、宣说正行
丁一、宣说前行=戊一、信解品(173-183,11品)+戊二、求法品(184-207,12品)+戊三、说法品+戊四、修法品+戊五、教授随教品;
戊三、说法品=己一、宣说应无悭吝为他说法之合理性(209)+己二、说法之必要(210)+己三、如何说法之方式(211-216)+己四、所说法之自性+己五、如是宣说之摄义
己三、如何说法之方式=庚一、菩萨说法之方式(212-215)+庚二、佛陀说法之方式(216)
庚一、菩萨说法之方式=辛一、讲法之差别(213)+辛二、意义善妙(214)+辛三、词句善妙(215)
己四、所说法之自性=庚一、法共相(218)+庚二、别说秘密意趣
215、甲三乙二丙五丁一戊三己三庚一辛三、词句善妙。
佛子句不弱,可意善说称,
如应及无染,适宜如是广。
略说及释说,随顺乘易解,
共称及如理,出离随同故,
略名菩萨尊,文句之圆满。
216、甲三乙二丙五丁一戊三己三庚二、佛陀说法之方式。
善逝语无边,六十支难思。
语句极合理,依辨除怀疑,
多番具能立,略说广解者,
佛陀此宣说,三轮皆清净,
此亦离八过,是所应了知。
懈怠及不解,不予说法机,
未定不断疑,离彼不解说。
厌烦与吝啬,此等许语过,
无有彼等故,佛说成无上。
217、甲三乙二丙五丁一戊三己四(所说法之自性)分二:
218、甲三乙二丙五丁一戊三己四庚一、法共相;
诚信喜慧因,故此法为善,
具二义易受,示四德梵行。
与他不共同,圆断三界惑,
体性净垢白,具四梵行德。
二、自主研发,讲讲记记
《大乘经庄严论》NO.52-111 2016年09月22日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师念藏语传承。
《经庄严论》当中现在讲到第十三品《说法品》,昨天前面的科判当中分了五个方面,无吝啬说法、说法的必要、说法的方式、所说法的自性和摄义。其中说法方式当中有菩萨的讲法方式和佛陀的讲法方式,有两种。
在菩萨的讲法方式中,昨天讲了意义善妙,菩萨说法的意义非常善妙,他所表达的意义非常善妙;今天讲词句善妙。昨天的有些内容,跟今天的内容,好像有一点相同,但是没有过失。原因是,昨天讲菩萨讲法的意义非常善妙,今天讲意义是以世间共称的词句来讲的,不会有什么重复。
辛三、词句善妙:
佛子句不弱,可意善说称,
如应及无染,适宜如是广。
今天讲的词句善妙,菩萨说法文句圆满,有两层意思。
“佛子”,首先讲第一层意思,佛的弟子,或者说是菩萨,或者说是发了大乘菩提心的所有行者,他传讲佛法有八种不同的方式。我们讲法,也应该随顺菩萨的这种传讲方式。
“句不弱”,第一个,语句不弱,说话的方式不低弱。菩萨说法,不是很小声的、不是很弱小的,他说的内容,所有的听众都能听到。
以前开法会的时候,没有扩音器、没有大喇叭,在大的场合当中,说法是很困难的。现在有了这方面的机器设备,听众都能听得到。
有些人的声音特别弱,根本听不到。晚上讲考的时候,有些人大声讲,旁边的人能够听到;有些人小声讲,旁边人好像没有怎么听,可能听也听不到。讲考的人比较多,你们坐得稍微集中一点。
有些人好像只是为了一个形式,既然非要在里面待二十分钟,那就念观音心咒“嗡嘛呢呗美吽”。如果时间耽误得比较多,十五分钟,音控这边统一发一个声音,这样可以吧。
有些人已经讲完很长时间了,还待着。有些人还没有到时间就“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跑了;有些辅导员过了十分钟,看一看,“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就走了,因为他们不想待嘛。
这里讲的意思是,全部的人都能听到,不是有些人听得到,有些人听不到。不应该是弱小的声音,这是一种过失。
“可意”,第二个,菩萨所讲的文字、句子,或者他的语言,非常文雅、悦耳、好听。
有时候我们听一些演讲的时候,觉得特别好听,“这么快就讲完了”。有些主持人,受过专门培养,讲普通话、讲英语,让人听起来很舒服。
要讲悦耳的语言。
“善说”,第三个,菩萨讲得很明白。引用的词句很通顺、顺畅,所表达的内容也特别明了清楚,完全可以称得上善说。
“称”,第四个,共称。如果不用世间共称的语言和名词,那别人是没办法理解的,所以最好用世间共称的语言讲法。比如说你去广东讲法,就用广东话讲;你去四川讲法,就用四川话讲;如果去其他国家讲法,当然最好用当地的语言讲。否则,你讲得再好,但是对方听不懂。就像阿底峡尊者的上师美德嘉那尊者[注1]一样,最后只有放牛,没办法弘法。
用世间共称的语言,是很重要的,要入乡随俗。去学校讲法也好,去企业讲法也好,要用世间共称的语言。如果去一些寺院里面讲法,最好用一些佛教的名词。但是也要首先了解,这个寺院到底是什么法脉的?是禅宗的寺院还是律宗的寺院?我们有些法师去外面讲课的时候,一直像参禅一样,当地的情况、习俗都不知道,什么都不了解,所以犯了很多的忌,这样是不好的。
去年我去了九个国家,每一个地方的时间都安排得非常紧。但我还是把当地的人叫来问问,你们这边有什么习俗?这边人的爱好是什么?信仰是怎么样的?有多少人学佛?我了解过每个地方,所以我去年出去的演讲,应该是非常好的。打广告啊,我自己真的是这样认为的。(众笑)
每个国家的喜好、习惯都是不同的,九个国家好像有九种语言。我给他们讲佛法,如果按照东方人的思想和藏传佛教的思想直接讲的话,他们是没办法接受的;如果一点都不讲佛法的话,那我去是为了讲佛法的,不是为了讲世间法。所以每一次我都专门研究,先了解他们的情况。
以前跟上师如意宝出去的时候,我就学到了经验。法王去美国也好,去法国也好,去印度、不丹,不管到哪里,马上就问当地人,比如倒茶的人,这个城市有多少人?这里人的信仰是什么样的?这里的人喜欢吃什么?最重视什么价值观?大大小小的问题,都去问,这样就基本上了解了当天的新环境。对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的新环境,去前打好一些基础,到时即使遇到一点困难,也不会怕的。
我去年去的时候,有一个学校,我当天到,当天就要讲。我特意要求,安排当地人跟我一起吃饭。在吃饭的时候,我跟他们聊了一聊,算是备课嘛。
把自己想讲的内容,用当地的语言包装起来,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是一个窍诀,本来这个是不能讲的,对吧?因为前面讲不能隐藏,要无吝啬地讲自己的窍诀,所以我给你们无吝啬地讲了这个窍诀。(众笑)
这是讲的第四个。
“如应”,第五个,要顺应所化众生的根机。他喜欢听什么样的法?给他说这个法的时间到没到?如果时间到的话,度化他是非常容易的。
“善知时非时,调伏一切众,教化不失时,善知时所行”,《华严经》里面讲的,佛佗知道时和非时之间的差别。如果不知道时和非时之间的差别,是没办法度化众生的。佛佗知道什么时候因缘成熟,在这个时机他会教化众生,不会失去这个机会,他完全知道所行的时机。
“随彼何所喜,先应观彼法”,我讲《中观四百论》的时候讲过。
如果有人问你:“我要修什么法?”你就先问他:“你喜欢什么法?”他说:“我喜欢中观。”你就说:“你要修中观法门。”
有个人问我:“我的本尊是谁?”我就问他:“在所有本尊当中,你喜欢哪个本尊?”他说:“我喜欢观音菩萨。”我就说:“你的本尊是观音菩萨。”(众笑)
这是“随彼何所喜,先应观彼法”,随着他喜欢什么,就要求他观这个法,这是很重要的。如果有人问你:“你觉得,我的本尊是谁?我修什么法?”这个时候,你一定要问他自己喜欢什么。他自己喜欢的话,说明他有这种根机、他有这种信心。
有人说:“我现在没有喜欢的法。”我就说:“那你就多多看书,过一段时间,你喜欢某个法,就修这个法。”有个人问我:“我要依止哪个上师?”我就问:“你喜欢哪个上师?”他说:“我现在没有什么喜欢的。”我就说:“那没事,你多了解所有的上师,过一段时间就会找到你最喜欢的人。”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这是第五个如应。
“无染”,第六个,没有染污。也就是说,没有名闻利养。我在讲经说法的过程当中,别人对我的供养、恭敬、赞叹等等,对这些都不求。
昨天讲意义上的不求,今天讲词句上的不求,这是无染。
“适宜”,第七个,对过多的语言,很多人可能生厌烦心。
讲课定时可能会好一点,比如今天要讲一个小时课、讲半个小时课,这样的话,听者就一直等着到点。否则,时间特别长的话,到一定的时候,听者已经睡着了,醒来的时候,老师还在讲。我听说,汉地有些法师讲课,自己激动的时候,一直讲讲讲,一直讲到天亮。这样也不行的,听者可能生厌烦心。
讲法的时候,讲的时间要比较适合,因为大家的时间都很珍贵,我全部占用的话,也不太好。我以前对法师们要求,讲课的时间,尽量不要特别长。如果太长了的话,是不好的。
当然有些人讲课太短了,每天上课,只讲两个颂词,或者念个传承就走了,“拜拜”。这样也不行的。
“如是广”,第八个,广大。菩萨详详细细地讲一些道理,因为他的智慧无尽,所以他讲到的、他发挥的语言,有无尽无穷的意义。这样的讲法,是很好的,是菩萨的一种讲法方式。
这里菩萨传讲佛法的八种方式,相应于,经中所说“周遍、善妙、明了、令解、悦耳、不依、合宜、无尽八德”。
略说及释说,随顺乘易解,
共称及如理,出离随同故,
略名菩萨尊,文句之圆满。
菩萨说法文句圆满,第二层的意思是,在讲法过程当中,有八种功德。
“略说”,第一个功德,归纳意义而宣说,容易受持含义。
“释说”,第二个功德,所归纳的意义,在下面去广说。
“随顺乘”,第三个功德,按照乘,比如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的不同意义讲,于所化三种姓各自宣说他们的乘。
“易解”,第四个功德,讲的文字也好、词句也好、意义也好,都是非常有次第的、有条理的。不会讲了半天,模模糊糊的,听都听不清楚,不知道讲什么了,听完以后也是有点晕头转向的。这样不好,要易懂或者易解。
“共称”,第五个功德,用世间人们共同的文句宣讲。菩萨所讲的道理,文字上与世间人一样,但是发挥的内容是不同的。
与听佛法相比较起来,世间的人们更关心自己的价值观、生活、赚钱。我们给他们讲佛法的话,要用一些世间的文字和词句来讲。
“如理”,第六个功德,根据众生的相续宣讲。有些众生贪心比较大,就给他讲不净观;有些众生嗔恨心比较大,就给他讲慈悲心;有些众生痴心非常严重,就给他讲缘起观等等,以这种方式来讲。
“出离”,第七个功德,宣说出离三界之圣道法。菩萨讲的法不完全是人间佛教,不是天天都讲人间佛教。
人间佛教在某种意义上是很好的,但是永远都这样讲的话,也不太好。我听说,有些法师转了一辈子法轮,从来没有讲过三乘的法。天天都讲怎么样快乐、怎么样健康、怎么样赚大钱大大大钱,这样的话,很多人可能暂时听起来很舒服,但时间长了以后,就会觉得没啥感觉,毕竟人的智慧是有一些深度的。
我们讲法的时候,要涉及到出离三界。众生要离开三界的火海,这是很重要的。
“随同”,第八个功德,要离开三界的话,就必须按照八圣道和七觉支来宣说,不能缺少出世间三十七道品的智慧。
菩萨在讲法过程当中的八种功德,相应于,经中所说“文字功德即具理文字、词句、随行、随顺、承许、相应、随应,智者加行圆满资粮”。
“略名菩萨尊,文句之圆满”,通过以上两层意思来讲的话,我们说这个菩萨尊者说法文句圆满。
我们在讲法的过程当中,对众生不同的根机,应该要有这种善巧方便。知道众生的根机,是很重要的。
“若知诸众生,上中下之心,知已能引导,是名善方便”,龙猛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当中讲的,我觉得这个教证讲得很好。如果知道众生的根机,就可以引导众生,这叫善巧方便;我们要善知上中下众生的心,这样就能引导他,这就是善巧方便。
我们应该知道所有上中下众生的心态,这样就可以引导他。我看,今天遇到的是什么人呢?高层人物、中层人物、基层人物,这三种人的爱好、价值观是不同的,还有他们的宗教背景、文化教育、东西方习俗等等也是不同的。我们给他们讲法的时候、指导的时候,对这些要非常清楚。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当法师,比如说一个居士,没有什么其他的弟子,但是在家里面,上上下下都是你的弟子、你的所化众生、你的眷属。你站在中间的时候,有长辈亲属、兄弟姐妹、儿孙孩童众多的眷属包围着你。你知道善巧方便的话,就能成为大法师。虽然在名称上不叫什么大法师,但在家庭当中,你应该是个大法师,只要你住在这个世间,眷属肯定是有的。
下面讲佛陀的讲法方式。我刚才是不是没有念藏文?
师念藏语传承。
庚二、佛陀说法之方式:
善逝语无边,六十支难思。
善逝本师佛陀所讲到的妙语、语言的妙音是不可思议的,种类非常多。归纳起来,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六十种梵音。在麦彭仁波切的讲义中,按照《佛说不可思议秘密经》,归纳出六十种梵音:1、流泽声;2、柔软声;3、悦意声;4、可乐声;5、清净声;6、离垢声;7、明亮声;8、甘美声;9、乐闻声;10、无破坏声;11、可意声;12、调顺声;13、无涩声;14、无恶声;15、柔善声;16、悦耳声;17、适身声;18、心生勇锐声;19、心喜声;20、悦乐声;21、无热恼声;22、善了知声;23、明解声;24、显示声;25、令生欢喜声;26、喜爱声;27、令他善了知声;28、令他明解声;29、如理声;30、相应声;31、离重复过声;32、如狮子音声;33、如大象声;34、如云雷吼声;35、如龙王声;36、如紧那罗妙歌声;37、如迦陵频伽鸟音;38、如梵王声;39、如共命鸟声;40、如帝释美妙声;41、如振鼓声;42、不高声;43、不下声;44、随入一切声;45、无缺减声;46、具足声;47、无贪声;48、无怯声;49、令众生心意唯喜声;50、广博声;51、无染污声;52、持续声;53、庄严声;54、圆满一切音声;55、诸根适悦声;56、无讥毁声;57、无轻转声;58、无疾卒声;59、随入一切会众声;60、诸相具足声。
在法护翻译的《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注2]当中,把六十四种梵音讲得很清楚,每一种梵音的作用、性质、对众生的利益等等方面,都讲得非常清楚。
《佛本行集经》[注3]里面讲了六十五种梵音,与上述六十四种梵音相比,有些相同,有些也不太相同。
不管怎么样,佛的语言具足五种清净。在《长阿含经》[注4]里面讲,“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彻。四者其音深满。五者周遍远闻。具此五者。乃名梵音。”归纳起来,佛的语言有五种特征,第一声音正直,不像我们有一些伪曲;第二非常温和;第三表达得非常清彻;第四具有甚深的意义;第五能周遍所有众生。
我在这里不一一说六十种梵音,希望每个人好好读一遍。我们要知道,佛的声音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能读到这些语言、文字,是非常有福报的。我们这次得人生是很不容易的,用文字来读佛陀声音的特点,是非常有福报的,希望你们在课后去一一了解这六十种梵音。
因为时间关系,我如果一一介绍的话,今天的课就讲不完了。
今年我们讲《经庄严论》,还是比较不错的。我的意思是,每天都能完成既定的任务。我很喜欢这部论典,因为这里面讲了许许多多大乘很甚深的意义。我们作为大乘学者,它的确是不可缺少的论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