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经庄严

NO.105-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4

创建日期:2025-03-21

  NO.105-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4

  附:《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胜乘甘露喜宴》麦彭Rinpoche著Khenpo Sodargye 译

  第二十一行为究竟品

  戊六(行为究竟品)分四:一、菩萨之相;二、受生之理;三、得地之理;四、以赞叹究竟功德宣说。

  己一、菩萨之相:

  慈悲说爱语,坚稳与伸手,

  决定解密意,此等具慧相。

  如同由烟的相了知火一样,推知是菩萨,依靠修行六度及随同五相的那些相中可知“这位是菩萨”,数在菩萨之列中。五相是指,具足慈悲摄受众生;言说世间与法语的爱语;不因任何畏惧痛苦而怯懦,坚稳利他;恒时伸手布施一切事物;决定解释经典密意。这五种即是具慧菩萨的相。

  摄受得信解,不厌摄集故,

  意乐加行中,可知五种相。

  也就是说,以悲心摄受有情,以爱语获得信解,以坚稳而不厌倦痛苦,以伸手及解释密意二者,能以财施、法施摄集众生的缘故。由初者的意乐、后四种的加行中可了知五相。

  大悲自性具足意乐与具足加行中,由善意乐引发,将众生安置于善法的利意乐,遣除三恶趣等痛苦安置善趣安乐的乐意乐。具足加行,依靠这样的利乐意乐,三门将众生安置于利乐。具足这种就称为大悲菩萨。爱语的自性也有两种,即世间语言及说法语的自性。世间语言的自性也有两种,令皆大欢喜之语、面帯微笑问候安康等真实使人欢喜之语言,以及说子孙满堂、高朋满座或者财源滚滚、五谷丰登等合心的欢喜之语。法语是指以宣说波罗蜜多、菩提分法等令众生获得善趣与解脱。坚稳是指以等持、精进、智慧三者的威力成为具坚稳与安忍特性者,不因任何痛苦恐怖而畏惧怯懦,具足不退转威力。伸手是指,广大布施与无烦恼布施两种。其中广大布施是指,头颅手足等内在之物、转轮王位的受用外在之物也尚且能布施更何况说其他,不是微小而是广大布施。无烦恼布施,不施予有害他众的毒、刃等而无有悭吝不求回报布施清净物。解释密意之自性:由于具足四无碍解而如理证悟意趣与秘密等,无谬传讲甚深意义。

  悲心之五种对境:痛苦者、杀生等邪行者、放逸者、入邪见者、未断烦恼随眠的一切异生凡夫。爱语的所依或对境也有五种:真实说“身体安康”等问候之语;说广结亲友、广增财源之语能令人欢喜;说救护怖畏之语能安慰别人;没有特意祈求也承诺作为他人行事之助伴、提供机会;宣说善趣与解脱的方便法,真实授教。坚稳的所依或对境也有五种:轮回的痛苦、众生邪行、时间长久、对方反驳攻击、学修广大学处。伸手之处或所依也有五种:布施如上所说广大事物、无有偏堕而布施、恭敬而布施、无烦恼而布施、不求回报异熟而布施。解释密意之所依或对境也有五种:如来甚深经藏具甚深现空与顺逆式缘起所依为第一;有关戒律也精通堕罪与起堕所依,为第二;诸法自相与共相为第三;辨别经的具密意的名句为第四;分析诸法不同词句为第五。

  具悲心之果:今生无有怨敌、安住快乐、他世转生善道。爱语之果:断除四种语不善业而于生生世世语言有力,他的语言为人信受。坚稳之果:今生不失毁受用,以安忍摄受自他,他世究竟不退菩萨行。伸手之果:今生饶益他众,其果于他世自己获得广大受用,圆满菩提资粮。解释密意之果:今生是以传讲三藏遣除别人的不悟、邪见与怀疑,他世也将精通五明。

  五相如是次第解说:首先以悲心之因说爱语,以悲心善说,不厌烦轮回痛苦,具有坚稳而以财物摄集,以解释宣说正法密意令众生成熟。

  若问:这五种以什么波罗蜜多所摄?

  悲心是依靠种姓种子而串习四无量的禅定波罗蜜多所摄;爱语以断除粗语等的戒律波罗蜜多所摄;说法语以智慧所摄;坚稳是精进、安忍与智慧波罗蜜多所摄;伸手以布施波罗蜜多所摄,解释密意是禅定与智慧波罗蜜多所摄。五种作用,依照经论中所说前文已解说完毕。如此悲心等前三者通过具足、后两者是对众生增上的意乐,思维将他们安置于有余涅槃而利益称为利增上意乐,因为具有无烦恼所害的利益。思维将众生安置于无余涅槃是乐增上意乐,因为当时具足远离生老等一切痛苦的安乐。所以,悲心等五种归纳宣说为利、乐增上意乐中。增上意乐的分类,以下文“不净净极净……”宣说,增上意乐的作用以“摄眷具慧者……”宣说。

  己二、受生之理:

  菩萨于恒常,在家成轮王,

  生生世世中,利益诸有情。

  以慈悲心对众生增上意乐坚稳的菩萨,并非如声闻一样背离轮回,而是不舍轮回、为利有情反复受生成熟有情,所依身份示现在家、出家为主的种种投生。菩萨有些时候恒常辗转成为在家转轮王,于生生世世中,使众生成熟于善法中而利益他们。

  诸地具慧者,出家由受得,

  及以法性得,余示出家相。

  一地等诸地具慧菩萨也于出家亲教师轨范师前以呈白四羯磨受戒而得戒,具足由法性所得的无漏戒,另外幻化身示现出家相。

  诸位出家者,功德无有量。

  精勤持戒者,胜在家菩萨。

  在家人散乱、贪嗔等烦恼痛苦极多,诸位出家行人,具有遣除罪恶的无量功德,依佛陀所说,以越过泥沼、越过瀑流、越出不净处与火坑之类种种异名赞叹。为此,精勤持戒的菩萨,身份超胜在家菩萨。

  诸地坚稳者,他世令悦果,

  此生令行善,欲令得涅槃。

  菩萨受生轮回之因:是想利乐有情的增上意乐,因此解说它。信解行地与十地——一切地,坚稳菩萨欲求将众生他世间或后世安置于可爱悦意的乐果中,即是乐意乐。欲求今生令他们行持无烦恼的善法为利意乐。欲求究竟将他们安置于有余无余涅槃,如上所说,是利乐意乐,想将众生安置于快乐为乐增上意乐,想令众生无烦恼为利增上意乐,总之,就是欲求使一切众生得到暂时与究竟的利乐,即称为增上意乐。

  不净净极净,许众生意乐。

  增上意乐的分类,信解行地,没有现量证悟法性由耽著见所断二取,因此称为不清净增上意乐;一地至七地间称为清净增上意乐;不退转三清净地,称极清净增上意乐。承许这是诸位菩萨对一切众生如是增上的意乐。八地等之所以称为不退转地,是因为获得八地以后不可能再退转到有勤作相。如此就众生而言,有利增上意乐与乐增上意乐两种,就自相续而言,有不清净、清净、极清净三种,这是增上意乐的五种分类。

  诸地具慧者,发愿心平等,

  成为君主者,集眷普摄持。

  诸地的具慧菩萨依靠增上意乐而摄集众生即是增上意乐的作用,即在信解行地以发心发愿“将一切众生安置于涅槃法界”来摄受一切众生。从得一地起便获得自己与一切众生平等心,因此以平等心普皆摄受。成为尊主而普皆摄集:成为转轮王等有权有势的君主而以财物饶益有情将他们安置于十善业来摄集。引导眷属会众而摄受:转成眷属的轨范师亲教师通过传法而汇集弟子眷属会众,而普皆摄受有情。如是以四摄摄受众生。

上一篇:NO.105-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3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