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观涅槃品释
第二十五观涅槃品
他宗说:
若一切法空,无生无灭者,
何断断所灭,而称为涅槃?
世尊也是对依靠梵净行身份趋入如来教、随法如法精进者宣说了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两种涅槃。其中,无余断除了无明与贪等烦恼,承许为有余蕴涅槃。于此,依靠于我贪著我为蕴,安立我之因近取五蕴,称为蕴。因为有余下的蕴,所以是有余。遗留下蕴,所以是有余蕴。与有余蕴并存的缘故为有余蕴。它是指什么呢?是指涅槃,也就是如同无余斩尽盗匪群,留下其村落。远离了坏聚见等烦恼盗匪,唯剩下蕴,那就是有余蕴涅槃。如同将盗匪无余斩尽杀绝,连同其村落也消毁。涅槃者,连蕴也不存在,那就是无余蕴涅槃,因为断除了诸蕴的剩余。就此而言,“身灭识想灭,远离一切受,寂灭一切行,识则当隐没。”又云:“以不怯之身,若取于受者,彼心即解脱,如同灯火灭。”所以,无余蕴涅槃由蕴泯灭而获得。如果诸法不存在,那两种涅槃如何合理呢?假设一切烦恼及蕴泯灭,则由于一切是空性,少许也无生少许也无灭,那当时由灭而趋入涅槃,又岂能有烦恼和蕴呢?所以,诸法自性是存在的。
驳:如果承认有自性,则会如此,
若诸法不空,则无生无灭,
何断何所灭,而称为涅槃?
那么怎能有断除它们而成就涅槃、烦恼与蕴自性怎能安住或还灭呢?因为自性不可逆转。所以,对说有自性者而言,涅槃不合理。他们有这种过失,而说空性者并不承许涅槃具有去除烦恼的法相或者具有去除蕴的法相,为此说空性者无有此过失。
对方说:假设说空性者不承许涅槃具有去除烦恼与蕴的法相,那么承许具有什么法相?
答:
无得亦无至,不断亦不常,
不生亦不灭,是说名涅槃。
无有所舍弃的贪等之类,无有所获得的沙门果之类,也无有所断灭的蕴等之类,也无有如不空一样的常有,具足自性不灭不生寂灭一切戏论的法相,就称为涅槃。所以,这种情况,怎能断除了烦恼而趣入涅槃,怎会有烦恼分别,又怎会有蕴灭而获得的蕴分别呢?乃至产生这些分别期间,就不会有获得涅槃,因为涅槃是由灭尽一切戏论而获得。
如果有人想:涅槃无有烦恼也无有蕴,然而在涅槃之前是有的,为此,它们灭尽即灭尽戏论就是涅槃。
驳:“执著当舍弃”,因为在涅槃之前,自性存在的法,也不能作为无为法,所以欲求涅槃就要舍弃这种分别。下文要讲到“涅槃之实际,即为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世尊也说:“涅槃无有法,无法余亦无,有无具分别,此行不息苦。”这颂的意思是,涅槃,就是无余蕴涅槃的法界。诸法是指烦恼、业、具生法相或诸蕴,一切情况均远离的缘故不存在有。这是一切辩驳的承许。就像没有灯的黑暗中,将绳看作蛇一样,涅槃中并不存在任何法,它们也不复存在,烦恼业与具生法相的那些法是轮回位才有并非在真如中有,如同黑暗中绳子无有蛇的自本体,却执为有蛇一般,黑暗与光明也是执著。
那么,怎样才是轮回呢?
如同有眼翳者前显现毛发飘浮、长嘴昆虫等一样,不存在之法的自性,凡夫以我与我所非真实的颠倒魔所执取,显现为真实,这就是“有无具分别,此行不息苦”。具有所谓有即诸法存在的分别,胜者派、米食斋派、淡黄派等都归于有部,具有所谓无有之分别的断派者,还有声称过去未来行、不是唯识,不相应行不存在,另说为有者,说遍计性不存在,说依他起、圆成实存在者……如是说有无者不能息灭痛苦的轮回。有人由忧虑而妄想中了毒,虽然毒没有进入体内但也会昏迷,同样,凡夫承许我与我所,对于那个我,恒常以不真实之想执著有生灭。所以,应当了知涅槃既无有断也无有灭。为此,灭尽一切妄念分别就是涅槃。《宝鬘论》中也说:“涅槃非无实,岂能是有实?执著实无实,灭尽名涅槃。”
对于没有证悟涅槃是寂灭一切分别的本体而妄加分别涅槃是有实、无实、二俱、非俱之本体的行者宣说:
涅槃不名有,有则老死相,
终无有有法,离于老死相。
耽著涅槃是有实法的有些人说:涅槃必定要灭尽烦恼、业与生相续流转,如同阻止水流的堤坝,是有实法的本性,无有的自性之法也不可能有如此果。难道不是说“假设与欢喜之贪并存的爱灭尽,远离了贪的灭法,那就是涅槃”吗?仅仅灭也不堪为有实法,如云:“如灯火熄灭,彼心即解脱。像灯火熄灭是有实法的说法也不合理。
驳:爱灭尽不应该理解成就是爱灭了,那是什么?
如果有个所谓涅槃的法,那么就成立是爱灭了,可以理解成爱灭尽了。灯火只是比喻而已。如果它存在,那么可以理解成就是心解脱,这样涅槃就是以有实法存在,龙树菩萨确定地认为“涅槃非有实”。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涅槃是有实法,那么就成了老死法相,有实法无误有老死的法相。为此它也不成为涅槃,因为是具有老死法相的法,如心识等一样。为了遣除无误具有老死的法相这一点,而说“无老亦无死,非是有实法”。远离老死,那就不是有实法,由于远离老死的缘故如空中鲜花。
再者:
若涅槃是有,涅槃即有为,
终无有一法,而是无为者。
假设涅槃是有实法,那么涅槃就成了有为法,因为是有实法的缘故如同心识,不是有为法那就不成为有实法,如同驴角。反过来说,在何时何处也不存在任何一个有实法是无为法的情况。所谓的“一法”是能依,是内或外本性之义。“终”是所依,指何时何地。
此外:
若涅槃是有,云何名无受?
无有不从受,而名为有法。
假设按照你们的观点承许涅槃是有实法,那么就成了依缘,也就是依靠自己的因缘聚合之义。实际也并不承许如此依缘而称涅槃。那是什么呢?涅槃不依于任何法。假设涅槃是有实法,那么涅槃怎会不依于某法呢?因为是有实法的缘故如同识等。反过来说,“终无有一法,非是依缘起”。
对方说:由于应成所说的过失,所以涅槃不是有实法是真的,那是什么呢?由于去除了烦恼与生,因此涅槃唯一是无实法。
驳:这种说法也不合理。
有尚非涅槃,何况于无耶?
涅槃无有有,何处当有无?
既然不承许涅槃是有实法,那么涅槃怎么可能是无实法呢?也不可能是无实法。为什么呢?“涅槃无有有,何处当有无?”如果说放弃有实法的自性而转异称为无实法,那么显然对于说涅槃是无实法的宗派会有已说的过失,涅槃也不是无实法,因为不成立有实法自性的本体,有无实法体性不合理。
假设说:涅槃无有烦恼与生。
驳:如此一来,烦恼与生的无常性就成了涅槃,因为无有烦恼与生是无常,而并非其余。所以,无常就是涅槃。那也是不承许的,否则应成(涅槃就是)无有障碍的缘故。为此,这种观点不合理。
再有:
若无是涅槃,云何名不受?
未曾有不受,而名为无法。
无常是无实法,不是依于有实法安立如驴角等无常不可得。依于法相而运用事相,依于事相运用法相,所以法相与事相运用相互观待,不观待事相的有实法岂有无常性?为此,无实法也是依有实法而安立。假设涅槃是某个无实法,那么涅槃如何不依于某法呢?它绝对是依于有实法。是无实法的缘故如毁灭。为表明这一点,才说“未曾有不依,而名为无法”。
假设对方说,不依于某法没有无实法,那么现在依于什么而说石女儿等是无实法?
驳:谁说石女儿等是无实法了?前面已经讲过“有若不成者,无云何可成?因有有法故,有坏名为无”。所以,石女儿等并不是无实法。又如云:“虚空之兔角,及与石女儿,名言说无有,执有实亦尔。”要知道,那也是仅仅遮破分别有实法,而并不是分别无实法,有实法不成立的缘故。所谓石女儿只是名词罢了,而实际有实法或无实法的意义均不可得。所以对无所得的自性,观察有实无实岂能合理?为此应当了知,石女儿并不是无实法。这就是“未曾有不依,而名为无法”的意义所在。
假设对方说:如果涅槃既不是有实法也不是无实法,那么涅槃是什么?
答:诸佛出有坏说——
受诸因缘故,轮转生死中,
不受诸因缘,是名为涅槃。
“来去有实法”就是有来有去的法,即生死接连不断辗转之义。来去的有实法,也是依于有时因缘聚合而安立谓有的,如同长与短一样。有时以因造作而安立如同灯火之光。不管是以因造作而假立,还是依法而安立产生,一切情况下,不依于生死的相续,或不是以因造作,不运行,那就安立是涅槃。不运行,是指既不能安立有实法也不是无实法,如此涅槃既不是有实也不是无实。或者,诸行是轮回,按照他宗的观点,不是由所依能依而生灭,不流转,就称为涅槃。
按照某宗的观点,不可说是补特伽罗是轮回的常有与无常性,无来去的无实法依于近取是由因造作流转,而因造作,因造作流转,现在不是因造作,不流转,就称为涅槃。诸行与补特伽罗的不流转,也不能安立为有实或无实。所以,涅槃是有实法与无实法均不合理。
如佛经中说,断有断非有,
是故知涅槃,非有亦非无。
此外,经中说:“诸比丘,以生灭寻觅出离三有,彼是大无知。”生之爱与灭之爱二者也是所断,世尊并没说涅槃是所断,那是什么?不是所断。假设涅槃是有实法的自性或无实法的自性,那么就绝对成了所断,由于它不是所断,所以涅槃是有实法是无实法均不合理。
按照他宗的观点,在涅槃中无有烦恼与生,涅槃是无实法的自性,本身是有实法的本体,所以是有实法的自性。
是二俱自性的涅槃也不合理,下面说明:
若谓于有无,合为涅槃者,
有无即解脱,是事则不然。
假设涅槃是有实法与无实法二俱的自性,那么应成有实法与无实法,所以获得诸行本性,远离行则解脱,行谓解脱也不合理,为此那种观点不合理。
此外:
若谓于有无,合为涅槃者,
涅槃非无受,是二从受生。
假设涅槃是有实法与无实法的自性,那么它就要依靠、观待因缘聚合而并非不依靠因缘,为什么呢?因为有实法与无实法二者都是依因缘聚合。依于有实法才成无实法,依于无实法才有有实法,有实法与无实法是依缘而并非不依缘。如果涅槃是有实无实的自性,那就成了这样,可事实并非如此,所以这种观点不合理。
此外:
有无共合成,云何名涅槃?
涅槃名无为,有无是有为。
有实法是由因缘聚合而生故是有为法,无实法也是依靠有实法而形成的缘故,依靠生之缘形成老死,所以是有为法。假设涅槃是有实法与无实法的自性,那么就不是无为法,而成了有为法,但谁也承认它是有为法。为此,涅槃是有实法与无实法不合理。
如果认为:涅槃不是有实法与无实法的自性。那是什么?涅槃是有实法与无实法并存,那也不合理。为什么?涅槃不会有有实与无实共存的情况,因为互绝相违的有实法与无实法也不会在一个涅槃上存在,因此:
有无二事共,云何是涅槃?
是二不同处,如明暗不俱。
如同一个舍宅中不会同时存在互绝违的光明与黑暗一样,涅槃中也不存在既是有实法也是无实法。
现在说明,涅槃既非有实也非无实如何不合理:
分别非有无,如是名涅槃,
若有无成者,非有非无成。
假设有个所谓的有实法,那么由遮破它涅槃就成了无实法的分别,假设有个无实法,那么因为遮破它,涅槃就成了非无实法,有实与无实均不存在,遮破它们也不存在,所以认为涅槃既非有实也非无实的分别也不可能有,为此这种观点不合理。
此外:
若非有非无,名之为涅槃,
此非有非无,以何而分别?
假设认为涅槃以既非有实也非无实的自性存在,那么现在谁能现证、认定或能明示这种涅槃以既非有实法也非无实法的本体存在?涅槃是这种情况的证悟者是有还是没有?假设有,那么涅槃也成了有我,可这一点并不承许,因为无有近取不会有我。如果无有证悟者,那么谁能断定这种涅槃存在?假设说,由安住于轮回,就能肯定。如果由安住于轮回能肯定,那么是由心识断定还是由智慧断定?假设认为是由心识断定,那不合理。为什么呢?此心识是缘于相状,而涅槃无有少许相状,为此并非由心识能得见。智慧也不能享用,因为智慧必然是缘于空性,它也是无生的自性,所以如何能以无有的自性认定涅槃既非有实法也非无实法呢?因为智慧是超离一切戏论的自性。为此,谁也不能现证涅槃既非有实也非无实。既然不可现证,不可明示,不可执取,那说它如是就不合理。
如同涅槃四种分别在一切情况下均不可能一样,证悟涅槃者如来也不可能有这些分别,下面说明:
如来灭度后,不言有与无,
亦不言有无,非有及非无。
前文中已说过:“邪见深厚者,耽执有如来,如来寂灭相,分别有亦非。”如来涅槃以后是有是无,不可见,由于有无二者不存在,所以二俱也不可得,无有二俱,非俱也不可得,不可认定。不仅出有坏佛陀灭度后四种情况均不可见,而且:
如来现在时,不言有与无,
亦不言有无,非有及非无。
关于如何不可见的道理在《观如来品》中已阐述。
为此:
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
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
世尊在世时,也不可说有等,涅槃后,也不可说有等,为此轮回与涅槃二者相互无有少许差别,因为如果分析,则自性均等同。世尊所说“诸比丘,生老死之轮回,无始无终”也是指这一点,因此轮回与涅槃无有差别合理。
涅槃之实际,及与世间际,
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
由于涅槃与轮回无有差别,故不仅前际后际无有差别,而且:
灭后有无等,有边等常等,
诸见依涅槃,未来过去世。
以上这些也是真如的缘故均不合理,因为轮回与涅槃二者也是于自性寂灭中一味,由此可知佛陀灭度后为例的见解。如此如来灭度后有、如来灭度后无,如来灭度后既有也无、如来灭度后非有非无,这四种见是将涅槃执为殊胜。
有边等四种见解: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既有边也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这四种见是依于后际而运用的。我与世间,未来世不生。如果分别世间有边,是依于后际。同样,未来世可见而称世间无边、未来世既见又不见就成了分别世间既有边也无边,遮破二俱而分别世间非有边非无边。世间常、世间无常、世间既常也无常、世间既非常也非无常,这四种见是依于前际而形成。我与世间,过去世可见就成了分别世间常有,不见则成分别世间无常,以见不见而成了分别既常也无常,以非见也非不见而成了分别世间既非常也非无常。这些见解如何合理呢?假设有实法有个自性存在,那么可观察它是有实与无实而有这些见。何时轮回与涅槃都无有差别,那么当时:
一切法空故,何有边无边,
亦边亦无边,非有非无边?
何者为一异,何有常无常,
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
应当了知,如果认为以上十四种无记法也无有有实法的自本体,那不合理,增益有实法的自本体,由离没离开它而产生这些见解,由耽著这些见解而阻塞了走向涅槃城之道,并且感受轮回的痛苦。
对方说:假设你们连涅槃也破,那么出有坏佛陀随应无量众生蕴行无误通达众生之意乐自性,以大悲依他起为令众生获得出世涅槃而宣说相应行的对治法,就成了无义。
解说:假设所谓的法或者听闻者的众生或宣说者的佛陀出有坏存在,那么就成了如此,可是诸佛并没有这样宣说,由此对我们来说怎么会有你们所说的过失呢?
诸法不可得,灭一切戏论,
无人亦无处,佛亦无所说。
寂灭一切戏论相状,不流转,就是涅槃,寂灭本身就是寂灭,因为自性寂灭。或者,因为寂灭了言词,寂灭了分别。或者,不生一切烦恼故是寂灭戏论,不产生故为寂灭。或者,由于断除了烦恼故是寂灭戏论,永远灭除无余习气故是寂灭。或者,不缘所知的缘故是寂灭戏论,不缘能知的缘故为寂灭。如此佛陀出有坏如鹅王借助风力翱翔虚空,或者虚空非是一切的缘故风依于虚空。同样,涅槃以寂灭一切戏论、不住、寂灭之本体而安住。不缘一切相状,无论如何佛陀于天境或人间都没有为天人、人宣说一句染污或清净之法。如《圣如来秘密经》中云:“寂慧,从某夜如来现前圆满无上正等菩提而成佛至某夜无取而涅槃之间,如来未曾说一句法,不将宣说。”又云:“一切无文句,本寂无垢空,谁知法如是,彼谓童子佛。”
有人会问:假设佛陀于何处对谁也不曾宣说过任何法,那么我们为何会见到丰富的经典呢?
答:所谓世尊对我们宣说这些法,这是由具有无明痴眠如梦者自己分别妄念中产生。如世尊言:“如来无有漏,善法如影像,真如无如来,见诸世间影。”这一点在《如来秘密经》中有广说。因此,为涅槃而说法并不存在,又岂能有因说法而有涅槃?为此,“无有涅槃”成立。世尊也说:“涅槃本无有,世怙示涅槃,于虚空打结,虚空本解开。”经中云:“世尊,并非是了知生灭之法而成佛。世尊,也不是由了知轮回是有实法而超离轮回。何以故?所谓涅槃,寂灭一切相状,灭尽一切分别。尊,善说之法调化凡愚,由出家堕入外道见之彼等如芝麻中出芝麻油,乳汁中出酥油般,从有实法中寻觅涅槃。世尊,一切法均是涅槃,而寻觅涅槃之彼等增上慢者,是外道。世尊,真实趋入瑜伽行,不行诸法生灭,不寻觅获得与现证诸法。”其中作了广说。
月称论师亲造《显句论》·第二十五观涅槃品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