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教言宝藏

行为学-教言宝藏106课7-10

创建日期:2022-10-28

  行为学-教言宝藏106课7-10

  七、认识梦境皆幻化,即能转变一切梦,此二同时现一味(四)

  以上讲解的是中品的认识到梦,并且能转变一切梦境。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方式么?除了白天的修行之外,晚上睡觉的姿势“吉祥卧”也非常重要。有些长时间如是入眠的人,已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但平常不习惯这个睡觉姿势的人,可能第一次睡觉时会觉得非常不习惯。但只要坚持去做就能习惯,因为一切都是一种习惯而已。

  我们人的身体非奇怪,你想让他变成什么样子,就能变成什么样子,就好像手中的橡皮泥一样,想捏出牛的形状就能变成一头牛;想要捏一个人,就能变成一个人。

  以前我在亚青禅院的时候,就有类似的经验。亚青的禅院非常严格,在禅院的三年里,无论什么原因,你都不能离开这个禅院。进入禅院的第二年后,我的母亲去世了,想想自己今生最疼爱的人去世了,内心是多么悲伤,但即便如此,我也不能离开禅院,由此可见禅院的规定有多么严格。

  没有进入禅院以前,我平时都是和大家一样,是躺在床上睡觉,床差不多也是一米多长,我们藏族人睡觉不是伸着脚的,即便如此,床也有一米多长。进入禅院以后,上师告诫所有的弟子,你们应该要为整个亚青做一个榜样,无论在行为、言语、见解等多方面,都必须要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地方。所以当我第一次进入禅院时,发现每个人的床都很小,坐上去就没有了伸腿的地方。第一次的时候,我们的脚可痛得不得了,因为以前我可一点都不习惯就这么坐着睡觉!但是座位这么小,也没有其他的床,晚上大家都不得不坐着睡觉。

  最初的几天里,可真难受的不得了!甚至第一天、第二天的时候,睡觉中间还要起来先到外面走两步,就是因为不习惯,腿痛得受不了。但是几天以后,就越来越适应这种姿势了,甚至后期即便不这么睡都无法用另一种姿势睡觉了。

  三年后我从禅院出来,有一次去某位导师座下受灌顶。当时很多和尚都在,晚上我们就一起住在一个大帐篷里。我看见很多和尚们都躺在自己的床铺上睡觉,当时由于我已经从禅院出来的缘故,出行也和别人一样带了铺盖和很多垫子,和他们一样躺下睡觉,但是很快就受不了了,天太冷了,四面全是风,于是我就又坐起来,穿上衣服坐在那边睡觉。当时我就想,这些人太厉害了,这样还能躺着睡觉。但是第二天大家都说:“你太厉害了,居然能坐着睡觉。”到底谁厉害,我也不知道。

  但是后来我想,没有谁是厉害还是不厉害的,都是一种习惯而已。你把自己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同样,你第一次以吉祥卧的姿势睡觉,可能会感到很不舒服,可能一两天都睡不好觉,甚至完全进入睡眠后,是否还是这个姿势,自己都不知道。但是在我们还没进入睡眠之前,仍旧需要刻意去创造这这样的条件,虽然一开始自己会兴奋得睡不着觉,但是慢慢习惯以后,就会变成不做这个姿势都睡不着觉,这就是一种习惯。

  我们平常用吉祥卧姿势睡觉时,就把上师瑜伽皈依境观想在自己的心间,此时不要太紧,也不要过于太松,在不紧不松状态当中,专注着这个皈依境而入睡,则晚上下品和中品的境界时时都会呈现。即便不能在梦中认识到梦,梦里出现很多善梦也是特定的事。

  当然,有些会说,这么一观,我可能就睡不着了,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是太紧张的缘故所致。我们说过,要做到的是不紧不松。如果越来越紧张兴奋,甚至睡不着觉,就说明你有点太紧了,这时候要放松一些。如果不知不觉中就睡着了,就说明你过于放松了,第二天入睡的时候,就稍微再提紧一点点。所以要在一段时间内去寻找其中的平衡度。当你找到这个平衡度,就会带着前面的想着皈依境的习气进入睡眠。此时,梦中也是在修上师瑜伽。

  当然,现前还做不到位也是非常正常的。我们刚刚说过,急性子的心态是如今很多人的通病。做任何事都恨不得一次两次就必须成功,这也是我们现在最大的过患。要知道,即便是身体的“身要七支坐法”,包括像“持风”等一系列方便,也没有哪一个人可以一下子做到位,都是需要长时间去寻找其中的平衡度。我们现前在修的过程中应该是时时处于一个轻安的状态之中,达不到这个结果,主要还是来自于你的心太急。

  当然,心急的人也不是一两天就能改变自己的习惯的。以前我在上师身边,每次吃饭也是跟随着上师的时间,上师有时过午不食,但吃饭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一般一点以前,无论是哪里,只要能烧茶,我们就给上师烧茶,上师就是开始进食了。我们在外面走动的时候,无论走到哪一家,只要这家在十二点左右做好饭,我们就会在这家人家里吃饭。但有段时间,上师在从事一些事业时,可能一家待几分钟又要进入另一家。我们就必须在这家几分钟的时间里就吃完饭,慢慢地就养成了吃饭吃得很快的习惯。现在很多弟子一把菜端上来说,这个菜很好吃,可能我就会说我已经吃完了,饭菜你都可以拿走了。这就是我以前养成的一种习惯。

  但是后来医生和我说,这个习惯不好对身体也非常不好,尤其对一些体胖体质来说,更容易发胖。所以医生反复告诫我,平时吃饭要吃慢一点,也不要吃太饱。后来每次吃饭的时候我都会告诉自己,不要吃太快,但往往吃着吃着就变快了。所以要把一个习惯转变成另个习惯,可不是一两天就能改变得了的。

  现在很多人做事情都非常急躁,总想着一次两次就能做得圆满。于是后面就变成既然做不好,那行不行就这样吧。所以,无论是平常修行还是晚上修梦光明,时时处于一种急躁的状态而导致最终无法呈现圆满的结果也有不少。现在我们讲解晚上睡觉观修,就是要慢慢培养这样的一种不紧不松的平衡度。即不要太紧张,也不要太松缓,就这样进入睡眠当中。即便中途醒来,期间的梦也会是很好的梦。当再次进入睡眠时,第一念就要想到,一切都是虚幻的,可不能在这个上面开始执著:“诶,这个梦好像还挺不错的!当时这个佛是怎么说来着的?”当你开始执著时,第一次感觉不错,第二次就决定会流于凡夫的状态,最终回到往昔,无法认识到梦,甚至也做不了什么善梦,所以一定要在上面强加一个“一切都是虚幻的”。

  总的来说,现在直接来问我自己的梦境代表什么意思的弟子越来越少。以前也有不少人来问过,可能后面知道这个导师不解梦的,来问的人就不多了。有些问我之前还会先给我打个预防针:“上师,你也知道的,我平常对梦境不是很执著的,但是三年前我曾经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您能不能帮我看下是什么意思?”三年前的梦你还挂在你的嘴边,还说自己不执著的,谁信啊?

  正是由于平常如是执著梦境,就更无法在梦里认识到梦是虚幻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在第二次进入梦境前,给自己提一下念:“一切都是虚幻的”。我相信,平常一些普通的梦境,不是善梦、授记一类的,也不是什么噩梦,执著的人可能就比较少。一旦梦里出现一些好的授记,或者是很不好的梦境,可能很多人就要开始胡思乱想:这是代表什么意思,是否需去找个人解个梦?但是这位导师面前又不敢直说,一开口可能导师就会说,不要过分执著。有些可能就会去找另外一位导师去解梦。但是无论这位导师把梦境说的有多好,恐怕对你以后的修行都起不了很大的作用。

  为什么平常我们不解梦呢?可能很多梦都是代表着一种善意,我也可以把它解读成最好的一个梦,但是最可怕的是,梦可能是好梦,但过两天出现一个噩梦的话,可能你又会烦恼这代表着什么意思?这样循环往复,可能永远都会有一个清净的时候,内心也永远都被梦境牵着行走,今天高兴,明天痛苦。所以,不要去执著是最好的。

  总之,如是去修,无论晚上梦到怎样的境界,都会知道梦是虚幻的,一旦知道梦境为虚幻,你就可以驾驭梦境,最终转变这个梦。比如说当时由于执受见解的缘故,是去往西方极乐世界还是东方现喜刹土,完全是你说了算。即便是去阿弥陀佛的刹土西方极乐世界,也如同去邻居家做客般容易。可能去邻居家,还要走一段路,但是梦里一瞬间就能到达阿弥陀佛的身边,甚至还可以在阿弥陀佛身边听闻很多很多教法!听起来好像很神奇,自己真能做得到吗?只要你好好去修行,就都能做得到。以前亚青有几个老尼姑,汇报她如何认识到梦时,她们就说梦里不仅能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甚至不仅仅是去一次,而是长时间都能做到。我们也应该要有这样的见解。

  有些可能会问:“这是别人的功德,你是否也是如此?”有的。在这方面我可能还算不错,后面修到一定的时候,我也同时在五位佛面前,在五方佛刹土,同时听闻五个不同的教言。可能你会想,这不可能啊,一个人除非有五个耳朵,否则怎么听得过来呢?这也充分地说,当时的见解已经不属于意识范围,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所以,现前当你在梦里知道知道“梦是虚幻”的时候,起码已经不在这个时空之中了!总之,平常在这些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多从梦境方面读取观照,解读,如是行持的意义非常广大。

  八、认识梦境皆幻化 即能转变一切梦 此二同时现一味(五)

  上品是指时时都处于梦光明境界当中。我相信很多人都有一种似睡非睡的状态,说已经睡着了,但是又好像很清醒,甚至比没有睡觉的时候还要清醒;说没睡觉,但实际上已经睡着了,因为你还可以醒来。我们平常清醒的时候,没有一个后面醒来的步骤。这种似睡非睡的感觉,虽然与梦光明有点相似,但实际上与梦光明的境界有着很大的区别,两者的清明度有天壤之别。但总的来说,上品并不是我们这次要着重讲解的,我们着重讲解的还是下品和中品,尤其是中品。

  随着修行见解的增上,可能你的梦会越来越少,甚至还会达到一种无梦之境界,这也是一种功德。但是每个人的习气不一样,有些人可能过去没有什么梦,现在也没什么梦,所以说明不了什么。但是有的人以前梦非常多,甚至梦境还非常复杂,后来由于如是修行的缘故,一段时间后就完全没有梦了,这也是一种功德。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只有自在才算为功德,所以通过行禅的功德而呈现的无梦的状态还有所不够,要再往上发展,要能在梦中认识到梦,并且能转变梦境,这才是我们想要达到的。

  有些人说,晚上做梦的时候,好像第一时间就知道这个是梦,但是这个时候想要转变就很容易醒过来,该怎么办?要记住,你第一次认识到梦,必定会有这样一个过程,若是以后能长时间认识到梦,就能在梦中转变一切梦境,因此第一次做不到也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当你知道一切皆为梦境想要改变时就醒了过来,想再继续入睡开始改变梦境,可能也很难做到。因为梦里认识到梦,继而转变一切梦境,并不是强行依靠自己的心力就能做到的。我们入眠和醒来完全是两种感觉,而这个也不是仅仅在清醒的时候天天想一想就能做到的。总之,这需要一个过程。但只要慢慢去努力,相信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以上就是讲解“认识梦境皆幻化,即能转化一切梦。”认识到梦是虚幻的,就知道一切是假的。现前就把梦中的一切显现拿到现实生活中来理解。我们现在生活中看见的一切,也如同又进入到梦境一般,当你何时了悟这一时刻,就如同醒来一般,清楚地知道所呈现的一切都是虚幻,何时就是赤裸见解之时。

  举个例子。昨天晚上做梦的时候梦见很虚幻的内容,但是这个内容在你面前是非常真实的。幸运的是,我们做几个小时的梦之后就会醒过来,但是将这个时间延长一百年,本来是很虚假的显现,我们却要为此承受一百年的痛苦,这个痛苦是否真实?梦中的痛苦是虚假的,这一点只有当我们醒来的时候才知道,但是对于凡夫来说,是将虚假不存在的东西执著为实有,就会要承受一百年的痛苦。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也会讲解一切如同梦境一般,但实际上是否能真正认识到一切都是虚幻的?比如昨晚上你在梦里遇到一百条狗追你咬你,这时候梦里如果有人告诉你,一切都是假的,你会相信么?你打死都不会相信,觉得自己前面明明就有这么多狗,怎么会说是假的呢?是的,在你没有认识到一切是虚幻之前,顺着个人的执著和业力飘动,就会觉得一切都非常真实,仿佛现实生活的呈现一般。但为什么历代高僧大德可以达到眼通彻、身通彻,凭借眼睛通彻可以看见墙外面的一切形象,借由身通彻可以直接从坚硬的墙当中穿过去,这些就是在充分地告诉我们,一切都是虚幻的。

  由于我们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在原始基位中逐渐开始一基现二道之时,会将一个压根不存在的事物慢慢执着为实有,而现前我们就是要回归到原本的状态,越来越认识到万物皆为虚幻。

  在色界的时候,眼前所呈现的这些山河大地,仅仅是一个光的显相,无色界天什么都不存在,身体还可以达到通彻。由于你对外没有强烈的执著的,即便你对身体的感觉还存在,也能做到身通彻。现前我们对外在执著太强的缘故,就会认为一切都是坚硬实有的存在。比如春天的河水在寒冷的冬天就只能是坚硬的冰层,我们由于业及烦恼沉重的原因,将虚幻不存在的东西执为实有,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见的情景。

  今天在宣讲它的虚假性时,可能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这是不可能,但如是分析讲解那么多的道理,就是要把一个不可能给你讲解成一种可能的知识。传递这样的智慧,令我们在这样的状态中慢慢减轻自己业及烦恼,减少执著,认识到原本之状态,这就是我们传讲的目的。

  如同你晚上做梦时梦见各种显现,这时有人告诉你一切都是虚幻的,一旦你能听进去,再可怕的梦境都不会给你带来多大的烦恼,也不会令情绪产生诸多波动。可是如果一切都只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就会对自己产生极大的烦恼。虽然醒来的时候你知道一切都是虚幻,但是昨天晚上梦中人告诉你一切都是虚幻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因为你已经承受了这么长时间的痛苦。因此,我们现前就要将这样的梦境运用到今天的现实生活之中,能时时刻刻都清楚一切都是虚幻的。当虚幻的感觉越来越清晰的时候,在梦中认识到梦就是举手之劳,一切都是你自己说了算。

  记得当时我在亚青寺的时候房子都是土房,有天我从房间里出来的时候,突然就生起一种空性的感觉,并且这种空性的感觉非常非常强烈。当时无论看见的是人还是事物,都觉得非常虚幻。甚至由于那段时间可能感觉太过强烈的缘故,没有一次不能在梦里认识到梦。

  所以我们说一切都是虚幻的,并不只是给万物添加一个空性的名称而已,否则空性的感觉决定不会很深刻。如果只是站在实有的状态之中,晚上做梦的时候感受就不会非常强烈,也无法认识到梦境。

  现前已经大体知道自己怎样去修梦,如是长时间修持,无论出现怎样的梦境,都不会去执著梦境。是否是不去想这个梦,就称之为不执著?从某个角度而言,也可以这么认为。但从另个角度来说,我们毕竟还是个凡夫,是有情感的有情众生,对于晚上的梦一点不执著也是不现实的,早上多多少少还是会去想一些,这也是非常正常的。现前我们主要是将此运用到自己的修行之中,如是长时间不去执著好与坏,就不再会对它产生极大的敏感。

  比如汉地有一种说法,如果梦见已经去世的亲人,说明他们可能过得不太好,或者是他自己着魔了,否则不会一直梦到去世的人。如果你对此非常执著,可能就会有很大的烦恼。但是我的父母去世了几十年,如果我能梦见自己的父母,可以说这就是我最快乐的一个夜晚。由于无常的缘故,父母已经不在我的身边,可我还是在梦里与他们交流,和他们一起生活,这是多么美妙的显现,为什么要排斥这种显现呢?没必要的。所以,梦境是贤是劣,还是要看自己如何解读。同样的事情,转念一想,再不好的显现都会变成好事。因此,对我来说么能梦见父母,是最好的事吧!

  可能也有些会说,父母去世多年,为什么自己现在还是会做这样的梦么?我想这可能就说明你与父母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比如问你有没有梦见过袁世凯?由于你和他没什么感情的缘故,你是不会梦到他的,最多你可能梦到过一些袁大头而已。同样,正是你和父母感情深厚,才会梦见他们,因此,梦见他们是一件好事。如果你和他们没有感情,就不会做这种梦了。

  以上讲解认识梦境,不仅仅是指认识晚上的梦而已,而是要认识到现实生活也如同梦境一般。你何时证悟的这一瞬间,就称之为“醒悟”,也称之为“觉醒”,就如同晚上睡眠当中醒来一般,这在资粮道与加行道中是指认识这个过程,圆满认识的瞬间,则称之为“见道”,或称之为“觉性”或者“证悟”。但是这种认识万物都是虚幻的境界靠等是等不到的,需要从现在就开始去训练一切。如是练习,对于证得圆满境界,包括对修行这个过程中减轻很多烦恼,都能起到切实之作用。

  正是由于我们平常对一切事物太较真的缘故,大至一年四季的变化,小到身边事物的小小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改变等等,都会令自己产生种种情绪飘动。比如在面对好与坏等种种显现时,由于知道一切都是虚幻,烦恼就不会再像往昔这般沉重。

  但有些可能会说,有烦恼不都是人之常情么?好好坏坏的变化,除了对自己产生损害之外,还有什么作用呢?如果能体会到一切都是虚幻的,就不会产生很大的情绪飘荡,当你的情绪比较稳定时,就比容易去改变一些显现。万事万物都是无常的,认识到这一点就会给你自己减轻很多烦恼。

  因此这里讲解的不单是晚上的做梦,更要认识到现实生活中,一切也如梦境一般虚幻不实。当认识到一切皆为虚幻,就可以转变一切梦境,这两者是同时显现的。

  九、此生所显皆湮没 显现光明中阴相 此二同时现一味(一)

  【此生所显皆湮没 显现光明中阴相 此二同时现一味

  临终的时刻,称之为“外隐没次第”和“内隐没次第”。外在一切显现淹没的时候,中阴的显现逐渐开始呈现。

  外隐没次第指的是四大分解和五根断除。我们现前由于四大兴旺的原因什么都能做得到,一旦四大开始分解就什么都做不到了,这时身上的温度开始逐渐降低,平时可以自主控制的口水、鼻水等开始控制不住地往下流。当五根开始断除时,眼前的相越来越模糊,直至到看不见一切外境为止,最后无论你的眼睛睁得有多大,都看不见任何外境;原来可以听到声音的耳根也开始断除,临终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模糊,最后什么声音都听不见。其外的五根都是一样,现在能触到的一切,慢慢都触不到了,这就称之为外隐没次第。而我们讲解的是,当外在一切显现淹没消尽之时,中阴的显现就会呈现出来。此时若能知道一切都是虚幻,心性能执受空性见解,则一切都永远不会灭尽。

  前两天从青海过来了一位堪布说,他说他在他的家乡也建了一座道场。由于他在亚青待了很长一段时间,所以现前也会根据出家人的根机,为四众弟子相应地讲解无上窍诀大圆满。

  前段时间有个老年人,由于年龄已经非常大了,身体等多方面都开始衰老,已经开始要示现无常了。由于老人家对这位堪布的信心比较大,祈请无常的那天这位堪布能待在他的身边为他做加持,所以这位堪布就应约而去。当时这位老人家说,现在他对无常没有丝毫之恐惧,是因为对心性已经有了一定认识,知道心性本来就没有生灭,更没有老死,执受心性就是执受根本。由于他时时处于这样的状态,对于死亡没有一丝一毫的恐惧。我想,如果是我们面临这样的情况,恐怕对于导师的祈请就是:“我在真正面临死亡,祈请加持让我不要有太多的痛苦,不要有太多的剧痛”等等,但是对于这位老人家来说,他并没有这么大的欲望。

  由此可知,这并不是由于他想在很多人面前表现出自己有多么厉害才这么说的。因为人在面临即将到来的死亡时,口里说出来的才是真的。在没有呈现无常,不好的结果还没有展现之时,人不仅会骗人,也会自欺欺人,但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死亡面前说出来的话可能全都是“谛实语”,是真正的话,所以这个时候说出他执受一切,就是他的见解。

  当外隐没次第消尽以后,内隐没次第就会呈现“明、增、得”三光,明增得三光呈现同时,贪嗔痴而起的八十个法,就会暂时消尽,此时就会处于一种迷惑状态,一般会持续三天左右。若能在这个时刻,如同从深睡中醒来一般,就称之为“意识融入虚空”,也就是所谓的第二本净解脱。前面有一定见解基础的人,可以在光明呈现的瞬间执受这个见解。

  现前有很多修行者,当一些显现呈现在面前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开始关注:这是什么?这种关注就称之为执著,这种执著的过失会令我们在第一本净或者是第二本净光明呈现的瞬间障碍我们,当我们在那个时候有了“这是什么”想法,成就的机会就瞬间消失了,因此这种执著会给我们成办解脱带来很大的障碍。

  为什么说是第二本净或者是第一本净可以解脱?就是因为在这种光明呈现的时候,有见解者当下就能执受这个见解,在境心分不开状态安住,而不是去刻意关注这个相:刚才的光是白的还是蓝的;刚才的相是寂静相还是愤怒相等等。一旦你开始关注外境,解脱的机会就如流星划过夜空一般,瞬间消失。第二本净解脱的机会只有一个,即意识融入虚空,紧接着就是法性中阴的四个机会,如果连最后的四个机会也没有把握,今生成办解脱的机会就不存在了,如果还不能把握往生的机会,这一世你就没有了解脱的机会。

  所以,我们现前就要开始训练自己在修行过程中,不要去执著外境。无论外境如何显现,都要受自己的见解,因为见解本身的特点就是境和心无法分开,若能执受这个见解,在第二本净解脱时,就称之为意识融入光明,此时四周被白色明亮的光所包围。如果这个时候你开始执著:“为什么这么白?为什么没有红色?”本来可以成办解脱的机会就被你浪费了,想要在第二本净成就不可能了。尤其从直断的角度而言,此时你已经没有了今生成就的可能性,即临终成就的机会已经消失了。

  所以我们现前就要开始执受这样的见解,无论外境呈现出怎样的现象,我们都要执受于“明空不二”的见解。若真正能执受这样的见解,在三个禅定夜,五个禅定夜或七个禅定夜当中,你就能圆满成熟见解,获得解脱,成就佛果,并且可以同时带着十万三千个众生成就,甚至可以呈现无量化身来救度众生。当下就会有具有这样的功德。

  所以,我们平时修行也绝对不能去执著外境,不要光想到自己要看看外境到底是怎样一种形象,以便在导师面前细致汇报,得到上师的赞叹。无论这位导师如何赞你,对你成办解脱都会构成障碍,因为这种赞叹会令你更加执著外境。我们要学会的是不要去执著外境。

  心性本身的特点就是没有执著,但如果你要在这上面再加一种执著,反而会把自己推入轮回之中。可能有些会问:“既然如此,我不关注任何显现是否可以?”可以的,但是你能否做得到?可能你会想,自己有时候稍稍关注一下就是执著么?当你关注的时候,就是心里在想这个到底是还是坏?一旦开始这样分析,就开始执著了。

  比如说对于修顿超的人,我们讲解光明境界分为“业风飘动之相”,“无明好脉之相”,和“觉性妙力之相”三个阶段,光有显现是不能称之为光明的,因为只有一种叫光明,它就叫觉性妙力之相,觉性妙力指的是由于执受觉性的缘故,所呈现一切相与觉性完全达成一如,这时才称之为光明。这种光明是有智慧,并且也绝对不会执着于外境,而这就是解脱唯一的途径。

  业风飘动之相是完全没有见解的前提之下的,而只有现象没有见解,你就决定会开始分析,但能分析的一切外境终究是动荡的。很多人看过《大圆胜慧》会说“我好像也有金刚链,有圆空光。”但是有这种显现并不难,你到澡堂里盯着一盏灯看也有这样的效果,因为里面全是水蒸气。所以这样的显现,无论你看得见还是看不见,真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没有见解。我们现前需要的是在执受见解的前提之下,呈现的一切,这才是有意义,否则无论你眼睛睁得有多大都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此处一再强调,尽量不要去执著一切外境,因为在一切显现淹没而显现出中阴形象后,究竟是否光明就在于你能否执受这个见解。今天的修学过程也同样一个道理,无论呈现出怎样的形象,都能执受见解不顺着外面而飘动,就说明你已经执受光明了。相反,如果在内心随着外境变化而变动,就不称之为见解,而是一种妄想烦恼。

  十、此生所显皆湮没 显现光明中阴相 此二同时现一味(二)

  光从文字上了解一些道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要通过修学去了解教言的真正的含义,并且时时都能执受这样的见解。当然,对刚开始入门的人来说,恐怕最初只能从文字上执受见解,还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执受,这需要我们一步步去修行,去体会。

  比如我们在修学上师瑜伽时,首先就要把《上师瑜伽导修文》背诵下来。但是背诵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必须要背诵下来是为以后圆满修行创造条件。有些人可能会想,既然背诵不是目的,那么自己现在已经懂得了其中的内容,是不是就可以不背了?我想,既然你已经懂得了,还有什么是背不下来的呢?

  有些人又对背诵非常执著,每次过来都要到我面前背诵一遍。我就问他,你是否真的能背诵下来?他说,是的,可以背诵下来。这时候我可能会让他到其他出家众面前去背诵一遍。因为背诵真的不是我们的目的,即便你能背诵下来,也不能说明你接下去的修行就会做得很圆满。可能你会觉得,这位导师一定要我们背诵,又说背诵不是真正的目的,那自己不是白背了么,好像有点吃亏了。

  要记住,我们的内心有多清净,多正确,其实我们并不清楚,但是一旦内心出现与正法相违的思想或情绪就要及时去调整,这就是修行,从这个角度而言,背诵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为我们未来的修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很多人对修行方面仍旧不够重视。我们并不是为了过星期天而进入佛门的,甚至进入佛门后付出的代价可一点都不少!无论是供养自己的身外之物,还是为此付出的辛劳,精力都非常大。既然如此,为什么修行过程中不再认真一点?正是因为每次的修行都马马虎虎,才必须要有一位导师严格地教导你,让你先去背诵。我们修行佛法不是为了打发时间,也不是为了混日子,如果对此不重视一点,何时才能成办解脱果实?

  烦恼沉重和无知是我们触犯一切戒律的根源,但是作为凡夫,由于有这样的因,产生这种结果也是非常正常的,因此我们应该站在正确的立场去对治这些不足的地方,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上就是今天讲课的内容。

  现前大家都在修四臂观音,总的来说,无论是对于在家居士还是出家人来说,好好修这个伏藏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今我们已经知道该如何去念诵,更应该好好去依教奉行。

  对于出家人而言,我们先不说无始以来至今所结过缘的所有冤亲债主,即便是今生出家后所运用的一切都来自于信施亡财,决定没有一个是凭借自己而得。一般人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或者通过经商、工作获得收入,但是我们不会这么去做。当然,我们平常讲经说法也是以佛教为背景,因此所得都是信施亡财,是很多人清净的供养,他们为的就是与众多出家人结缘,我们作为出家人,也应该要为他人消灾祈福。比如现实生活消除一切违缘障碍,未来能解救他的灵魂令他获得解脱等等,这些都是每个修行人都必须要做的事情。

  尤其作为出家人,平常结缘也非常多。我在高原的表哥有次和我说:“你还是待在汉地好一点。”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在汉地的时候,他会护持我的生活起居,因此每天都有人通过他交给我很多需要做超度的名字,这样轻轻松松就与很多人结上了缘。当然,无始以来至今,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也都曾与我们结缘,因此救度三界六趣一切众生本来就是我们的使命,但今生又由于各种身份而接上更深的缘,也是非常善妙的。我也由此想到,如果有这样一个修法仪轨也非常好。

  但是这是否说我们平常的修法起不到这个作用呢?当然不是,平常的修法也能具有这样的功德,但是由于修行的角度不同,用我们现在的仪轨去做也是非常好的。尤其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平常无论是与生者还是亡者结缘,都会与很多上师一起,每隔一段时间就念诵一遍《白莲花四臂观世音菩萨超度仪轨》。因此我想,先让大家把该念的念完,适当的时候再为大家做一个灌顶。这样一来,不仅现在圆满数量,未来也可以将此视为自己一生主要的本尊去修。灌顶不仅是一种成熟灌顶,也是一种授权,当你得到这个授权以后,就可以去操作这样的仪轨。

  这两天也是汉地祭祀的日子,家家户户都会去自己祖先的坟墓前扫墓,不仅带上一些好吃好喝的,还会去那边烧烧香、烧烧纸等等。我们说过,世间人和出世间人心里所想的是一致的。世间人要在特殊的日子里做这些祭祀活动,目的就是希望亡者能获得快乐,即便他不信任因果,不知道轮回,只是站在世间个人的角度,也仍旧希望他逝去的亲人能过得更好。因此在特殊的节日里去做这些事情,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安心。虽然他不清楚在坟前点个香,烧个纸,对亡者能有什么意义,但是这样去做,会令他有一定程度的安心。

  这也充分地说明,无论一个人是否有信仰,仍旧希望亲人能过得好,即便是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份希望亡者获得快乐的心也是一样的。这与我们现前修行的目的一致,因为我们修行的心愿就是为了度化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只不过是前者凡夫由于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不知道什么叫因果,甚至由于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也不信任因果。

  但有时人就是一种复杂的生物,我们从具有原始如来藏的功德方面来说,哪怕一个不信仰的人,有时候也会做出与不信仰相反的一种显现。也就是说,如果是完全不信任,这种为亲人祭祀的习俗应该也不信任,因为对他而言人走了,埋了就结束了。但实际上他的内心还是有一丝缝隙,是相信因果的。虽然他口中可能会说自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不信任因果,但内心还是有一个角落是相信因果的,才会希望亡者能过得好,不然怎么会去做这些事情呢?所以,很多人其实对自己并不是很了解。

  从我们佛教的角度来说,一切众生都具有如来藏的缘故,都有佛性,无论你是否去开发,他都一样具有。有些未开发者也会有一瞬间产生与如来藏相关的功德,这是非常正常的,也恰恰说明,众生都有佛性。

  正如我们前面所言,有些人平时看上去不相信,但是内心的角落仍旧有这样的一种信仰,只是他自己都没有发现而已。但现前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样去做的意义,在特殊的日子里去做这些祭祀活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也非常符合佛教的希望。因此,这样去做非常不错。

  现在恰逢假期,希望大家能抽出时间多修修法。如今也有不少弟子想好好亲近导师,多参加一些与佛法相关的活动,但是无论如何,修法都不能间断。因为无论你身处何处,无常都会降临到你身边。无常一到,无论你当时的权位有多高,生活有多优越,都不得不放下一切,离开这个世界。所以,我们必须要面对这样的现实,不能以自己现前已经拥有了一切来自欺欺人,因为未来永远都会如今天一般。

  新闻里时时都在报道,有些明星还非常年轻,一夜之间就离开了这个世界,有些明星上次看见还很年轻,这次出来就已经老态龙钟。无论他曾经的名气有多高,一旦无常来临,都不得不离开这个世界。他曾经恋恋不舍的红极一时的一生到此结束了。

  如果我们的一生只用于追求名利,真没有什么意义。细致想想,从出生直到今天,谁没有吃过几顿美食,没有穿过几件好看的衣服,但是又有什么意义?对于今天来说,过去已经变成过去了,我们希望的是现前和未来能越来越好。

  当一个人面临死亡时,他所贪恋的过去没有任何意义了。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改变自己的现在与未来。莲花生大师曾经说过:“今生的时间越长,也是少许个月,未来的时间才是无量的,想在未来不遭受任何痛苦,现前就要进入佛门精进修学。”很多修行人都会觉得,确实如此,为了修行,抛弃了许多世间所得。我想,只要你能把身心投入正确的佛法中去修学,这样做是非常值得的。历代传承祖师就是我们的榜样。

  就如我们前面所言,今天我们是在祭祀先人,但明年的今天可能就是他人在祭祀我们,躺在那里的人可能就是我们自己。即便明年没有发生,未来的五十年之内,我们决定会躺进这个棺材里。至于后代人还会不会祭祀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如果我们的灵魂在未来不能获得快乐,而是像羽毛一样在空中被业风驱赶,就太对不起今天我们所获得的人身了。所以,我对大家的希望还是多修修法,多修修法。

  来源:往昔柯日密咒洲网站PDF

上一篇:行为学-教言宝藏106课1-6

下一篇:行为学-教言宝藏107课1-2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