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备忘录29课2积累资粮
《前行备忘录》【第二十九课/第二节】
2、大乘
【菩萨乘,有现福德资粮是方便行为的五度,无现智慧资粮是智慧度,或者说,布施等每一度,从方便显现的角度命名为有现福德资粮,从智慧空性的角度命名为无现智慧资粮。】
菩萨乘,有现福德资粮是方便行为前五度,无现智慧资粮是智慧度,或者说,布施等每一度,从方便显现的角度命名为有现福德资粮,从智慧空性的角度命名为无现智慧资粮。随着自己的见地,树立有现福德资粮和无现智慧资粮两种,并没有什么特定这是有现、这是无现,是根据当时的见解进展乃至对禅定的认识来树立二资粮道。现前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也同样一个道理,比如说在出定的时候,拿着一朵花在诸佛菩萨面前做供养,这个福德资粮就是有现的福德资粮,若要是认识到所供的对境、供的物质和能供者自己自性本来即为空性,没有实执的状态当中做供养的话,已经含摄了不了义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双运之见解。当然,它是靠意念造作的方式得到的智慧资粮,这个根据当时对二资粮道的认识,来树立有现和无现两种。
刚刚我们已经说过,在菩萨乘当中把六度总分为有现和无现两种,比如把一个布施分为两种,前面方便为有现福德资粮,它的空分为无现智慧资粮,站在两个角度当中树立也行。
【作为初学者,二资粮只能是轮番交替,而达不到二资双运的境界。】
作为修行者,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只能轮番交替而修学。为什么这么说呢?只能分开,就像我们现前在修学禅定的过程当中,开始寂止的时候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当中,先从所缘的一个对境开始,逐渐进入无所缘显现之中。这里面是否已经含摄了有相和无相两种呢?当然根据你的禅定来说,只要你的无相定之禅定不是迷惑而为清明的话,相对来说也具备有有相福德资粮和无相智慧资粮双运之见解。初次我们所修学的等持,从总的角度来说仍旧不圆满。我们把它分为寂止和观想,观想作为有现福德资粮,寂止为无现智慧资粮。这两天一直都在传讲有现福德资粮的重要性,观想能让我们通达教法之理论,并且还能形成修学无相智慧资粮之法器,能起到这个作用。从总体的角度当中,分为有相福德资粮和无相智慧资粮两种。在无相智慧资粮当中,也就是我们在寂止状态当中,也可以分为有现和无现两种,但这个根据各人的等持来树立,要细致一点。如是传讲的目的在于何处呢?因为很多人对积累二种资粮仅仅树立在外表之上,上供时即在诸佛菩萨面前摆上各式各样的供品,下施就在众生面前做很多财物布施。当然这也是积累资粮,但并不是最圆满的积累方式。圆满的积累方法当然在禅定和三门奉行善法当中树立二种资粮,要记住这一点,非常重要。初学者达不到二资双运之境界,只能把两者分开。比如说,你拿着一朵花在诸佛菩萨面前供奉的时候,所供的对境为清净,所供的物质也是清净的,因为这个花很鲜艳,并不是残剩枯萎的,你的内心也非常清净,完全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救度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境、物、心都是清净的,称为有相福德资粮;此时若能认识到所供的对境、供品、能供者三者自性均为空性的话,就是说如梦如幻,就叫做无现智慧资粮;两者在分不开状态当中供奉的话,称为二资粮双运。我们平常在行持一切善法当中,若能把有现福德资粮和无现智慧资粮两者双运行持的话,当然远远超胜仅仅依靠福德资粮而成办智慧资粮的一切功德。
【从圣者得地开始,就能呈现出现空无别的六度相,因此显现方面是福德资粮,远离三轮执著的空性方面是智慧资粮。】
从圣者证悟一地开始,就能呈现出现空无别的六度相。但这种六度不需要像前面初始般方便和智慧分开,有相福德资粮和无相智慧资粮分开,显现是福德资粮,远离三轮执著的空性是智慧资粮。
【如果有人问:声闻缘觉和菩萨的二资粮都是相同的吗?并不相同,从作为因的意乐、行为、所得果的方面都有着悬殊的差异。】
如果有人问,声闻缘觉和菩萨的二资粮道是相同的吗?并不相同,从作为因的意乐、行为、所得果方面都有着悬殊的差异。这怎么传讲呢?我们前两天说过,作为因的意乐发心不同,善念发心还要分为小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的发心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意乐方面有悬殊的差别。行为当中由于见地不同的缘故,所以行持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积累的方法也不同,所得的果位就更不同了,一个是独自获得涅槃之果位,一个是证悟到佛果。从果位的角度当中也不同,所以有着悬殊的差异。
3、密乘
【密宗,外三续的一切有相瑜伽,是有现福德资粮,所有的无相瑜伽都是无现智慧资粮。内续玛哈约嘎的所有方便生起次第是有现福德资粮,智慧圆满次第是无现智慧资粮。阿努约嘎的生起次第部分和观想风脉明点的特殊观修法,以及后得起现为虚幻本尊身,都属于有现福德资粮,此方便所生的四喜引发出的智慧是无现智慧资粮。】
密宗,外三续的一切有相瑜伽,是有现福德资粮。依靠意念造作乃至有相的一切修学方式称之为有现福德资粮。所有的无相瑜伽都是无现智慧资粮。内续玛哈约嘎所有方便生起次第是有现福德资粮,智慧圆满次第是无现智慧资粮。就是站在显现的立场之中,一切显现都称之为福德资粮,执受它的空性者称之为智慧资粮。阿努约嘎生起次第部分和观想气脉明点的特殊观修法,以及后得起现为虚幻本尊身,都属于有福相德资粮,依方便所生的四喜引发出的智慧是无现智慧资粮。四喜——即喜、胜喜、殊喜和俱生喜,在圆满次第当中讲得很细致了,以明点上提的力量达到这样的四喜,这个大概知道一些即可。
【阿底约嘎的本来清净直断中,将本体空性的智慧立名为智慧资粮,把自性光明的智慧取名为福德资粮,实际上也并不矛盾。或者,任运自成四相是福德资粮,本来清净直断是智慧资粮,这是以作为获得究竟二身之因位居主次来安立的。然而,身为初学者,也可以生起相似的二资双运境界。】
阿底约嘎的本来清净直断中,将本体空性的智慧立名为智慧资粮,把自性光明的智慧取名为福德资粮,实际上也并不矛盾。或者,任运自成四相——法性现前相、觉悟增长相、明智如量相、法性灭尽地相,四相是福德资粮,本来清净直断是智慧资粮,它的本体没有什么可变动性。所讲解的四相,是站在见解逐渐增长的显现之上树立,它的本体永远没有动摇过,所以称之为智慧资粮。这是以作为获得究竟二身之因位居主次来安立的,站在本体主要之中讲解智慧资粮,显现次要当中树立福德资粮。然而,身为初学者,也可以生起相似的二资双运境界。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当我们现前在行持等持的时候,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五根在没有遮止之下,两者分不开状态之中,无论了知还是是觉受,总之还含有一些意念造作。这时候妙力起现一切之相为福德资粮,执受的空性为智慧资粮,相对来说,两者分不开的状态称为双运。但这种双运是资粮道与加行道的缘故,所以是相似的,并不了义。现前我们是依靠不了义二资粮双运之境界,来成办了义之双运。
【显宗的布施等,每一个经过分析为空性,这是前提条件,以幻化八喻的方式加以修行。外三续通过修行有相无相瑜伽二资粮双运的果位,就是三部本尊。玛哈约嘎,本体空性、现相大悲、观想从因文字与变化中,生起所依能依的坛城。】
显宗的布施等,每一个经过分析为空性,这是前提条件,以幻化八喻的方式加以修行。外三续通过修行有相无相瑜伽二资粮双运的果位,就是三部本尊。玛哈约嘎,本体空性、现相大悲、观想从因文字与变化中,生起所依能依的坛城。就像我们昨天在讲金刚萨埵的时候,也是从因文字与变化中最终形成本尊的全身等等。
【阿努约嘎,身是幻身,意是喻光明和义光明双运的清净不清净幻身起现为本尊身,这是二资双运。阿底约嘎的本来清净直断,内明大悲本体空性、自性光明智慧不可分割的部分,以及本来清净的现相任运自成顿超、其本体本来清净大空,法界与智慧双运,虽然所有这些都属于二资双运,但真正的二资双运只有圣者才能拥有。】
阿努约嘎,身是幻身,意是喻光明和义光明双运的清净不清净幻身起现为本尊身,这是二资粮道双运。上面已经讲过,阿底约嘎的本来清净直断,内明大悲本体空性、自性光明智慧不可分割的部分,以及本来清净的现相任运自成顿超、其本体本来清净大空,法界与智慧双运,虽然所有这些都属于二资双运,但真正的二资双运只有圣者才能拥有。前面资粮道与加行道的二资双运,由于不了义的缘故,所以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二资粮道。
三、积资之途径
【所以,显密之道积累资粮的途径有七支供等多种多样,】
所以,显密之道积累资粮的途径有七支供等多种多样。就像我们在修上师瑜伽导修的时候,七支供——顶礼、供养、忏悔、随喜、请转法轮、祈请永住世及回向为七支供。
【各自道的本体都是积资的方便,然而在这里宣讲的供曼茶罗,囊括了积累资粮的所有法门,并且最简便易行,是初学者容易实修的法。曼茶罗,提醒我们忆念如来三身刹土一切庄严,就像在指头上系线[1]一样,我们要在自己心里观想三身刹土的一切庄严来作供养。】
各自道的本体都是积资的方便,然而在这里宣讲的是供曼茶罗,囊括了积累资粮的所有法门,并且最简便易行,是初行者容易实修的法。供曼扎这个法,我们按照五加行的方法念诵十万遍,功德不可思议。平常我们在做上供下施当中也时时可以做这样的曼茶罗,提醒我们忆念如来三身刹土一切庄严,就像在指头上系线一样,就是不忘失这样的一种显现,自己在心里观想三身刹土一切庄严来作供养。有很多种供养方式,平常在自己对面有相的话,比如我们面前有佛堂,就可以在前面做供养;要不在内心当中,观诸佛菩萨在自己的对面虚空之中而做供养。作为密宗的弟子,当然,自己的身体本身就是诸佛菩萨的坛城,我们前两年不是翻译了一个《饮食简供》吗?这时候身体本身是诸佛菩萨的坛城,在其中所具有的一切诸佛菩萨面前,所吃所喝都形成供养,有这种讲法,所以平常吃饭的时候,做做饮食简供还是挺好的。
【依照华智仁波切和班多堪布的教言所说“现相化身曼茶罗,实相报身曼茶罗,能遍法身曼茶罗”。】
依照华智仁波切和班多堪布的教言所说“现相化身曼茶罗,实相报身曼茶罗,能遍法身曼茶罗”,分为三身之曼茶罗。
(一)共同化身曼茶罗
【 第一、共同化身曼茶罗:毗卢遮那佛的顶髻到手结定印持钵内,中间有二十五层莲花,第十三层对准心间的莲花花蕊中央,有十亿娑婆世界,四大部洲、须弥山连同天界,一个两个……一直计算达到千数,就叫做一千小千世界。它的周边由等同离诤天的一个铁围山环绕。以一千小千世界作为基数,一个两个……一直计算到千数,称为二千中千世界,它的周边是由等同一禅天的一个铁围山环绕着。再以二千中千世界作为基数,一个两个……一直计算到千数,即称为三千大千世界,它的周边由高度等同四禅天的铁围山环绕,是一位化身佛的所化刹土。】
第一、共同化身曼茶罗:毗卢遮那佛顶髻到手结定印持钵内,中间有二十五层莲花,第十三层对准心间的莲花花蕊中央,有十亿娑婆世界,四大部洲、须弥山连同天界。这个前两天我说过,《如意宝藏论》当中讲解一切刹土之庄严的时候,讲解过这些刹土是怎么显现的。讲解这个目的的,就是让我们时时生起净观,一切都是金刚持的化现,为了救度一切众生而呈现不同的形象。但是由于我们个人业力沉重的缘故,只能呈现这么一些现象。下面讲解化身曼茶罗。须弥山一个两个……一直计算达到千数的时候,就叫做一千小千世界,它的周边由等同离诤天的一个铁围山环绕。以一千小千世界作为基数,一个两个……一直计数到千数,称为二千中千世界,它的周边是由等同一禅天的一个铁围山环绕着。这个以后要想细致看看的话,在很多寺院一进门处左右侧长廊的墙上都画有这样的一些像。再以二千中千世界作为基数,一个两个……一直计算到千数,即称为三千大千世界,它的周边由高度等同四禅天的铁围山环绕,是一位化身佛的所化净土。要知道这么大的一个净土,是一个化身佛的所化刹土。
【以此为例,尽管五部佛或者以部所分的二十五部前面的所有莲花花蕊和花瓣一一微尘中,互不混杂显现不可思议的刹土,甚至发尖范畴的部分,也现出尽微尘数不可思议的化身刹土。以此为例,身体的每一毛孔中香水的一一极微中,也有如海刹土,这些佛化身刹土庄严加上天界、人间的荣华富贵这一切,我们通通在心里观想取来,在此基础上,连同自己所有最珍爱最宝贵的福寿荣华一同供养,这就是化身曼茶罗。】
以此为例,尽管五部佛或者以部所分的二十五部前面的所有莲花花蕊和花瓣一一微尘中,互不混杂显现不可思议的刹土,甚至发尖范畴的部分,也现出尽微尘数不可思议的化身刹土。以此为例,身体的每一毛孔中香水的一一极微中,也有如海刹土,这些佛化身刹土庄严加上天界、人天的荣华富贵这一切,我们通通在心里观想取来,在此基础上,连同自己所有最珍爱最宝贵的福寿荣华一同供养,这就是化身曼茶罗。
我们在供曼茶罗的时候分为三身之曼茶罗,化身曼茶罗应该如是观想。但是往昔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上师昌根阿瑞曾经说过,在供的过程当中不需要这个就是这个,那个就是那个,比如说下面报身曼茶罗的时候,把自身观想成一个曼茶罗这么一个供品做供养,这时候也不需要一一区别清楚,从大体的角度当中如是观想也可。
二、不共报身曼茶罗
【第二、不共报身曼茶罗:以上都是不清净化身的刹土,而实相清净的报身刹土是具五决定的自性,处决定为密严庄严等智慧宝自现刹土以无量庄严而超胜。本师决定,中央是毗卢遮那佛,东方是金刚萨埵佛,南方宝生佛,西方无量光佛,北方不空成就佛,即五部佛。再以小部来分,中央是身五部,东方是金刚五部,南方是功德五部,西方是莲花五部,北方是事业五部,共二十五部佛。眷属决定为一地至十地的菩萨。法决定是大乘法。时间决定为相续恒常的自性。以如此一佛具五决定的报身为例,十方三世的一切佛具五决定的报身刹土庄严、无量殿、地基、材料、装饰、庄严,以及优美的欲妙天女手捧云雾缭绕般不可思议的供品,这些都是五部自性,这一切用心观想取之而来,在此基础上连同自己的金刚蕴风脉明点清净为智慧自性的一切,一同供养,这就是报身曼茶罗。】
第二、不共报身曼茶罗:以上都是不清净化身的刹土,而实相清净的报身刹土是具五决定的自性,处决定为密严庄严等智慧宝自现刹土以无量庄严而超胜。本师决定,中央是毗卢遮那佛,东方是金刚萨埵佛,南方宝生佛,西方无量光佛,北方不空成就佛,即五部佛。再以小部来分,中央是身五部,东方是金刚五部,南方是功德五部,西方是莲花五部,北方是事业五部,共二十五部佛。眷属决定为一地至十地的菩萨。法决定是大乘法。时间决定为相续恒常的自性。以如此一佛具五决定的报身为例,十方三世的一切佛具五决定的报身刹土庄严,无量殿、地基、材料、装饰、庄严,以及优美的欲妙天女手捧云雾缭绕般不可思议的供品,这些都是五部自性。这一切用心观想取之而来,在此基础上连同自己的金刚蕴气脉明点清净为智慧自性的一切,一同供养,这就是报身曼茶罗。在供的过程当中如是做净观就可以了。当然,若具备这种禅定者,行持这种禅定过程的本身就是一个曼茶罗。这些只是一种净观,不需要一一解释。
(三)法身曼茶罗
【第三、周遍一切的法身曼茶罗:能周遍于以上显现不清净的化身刹土、处于清净的报身刹土就是法身曼茶罗。法身不偏于轮涅任何一方,也不堕于有无任何一边的智慧大妙力游舞的庄严,不清净轮回的法、清净道与涅槃的一切法,尤其是任运自成四相圣聚的许多庄严相本来圆满存在,这一切的一切全部用心观想取来,在此基础上,连同自己心性无生中妙力不灭浮现出的一切分别识聚均不舍弃而现为智慧的所有庄严,一并供养,这就是法身曼茶罗。】
第三、周遍一切的法身曼茶罗:能周遍于以上显现不清净的化身刹土、处于清净的报身刹土就是法身曼茶罗。法身不偏于轮涅任何一方,也不堕于有无任何一边的智慧大妙力游舞之庄严,不清净轮回的法、清净道与涅槃的一切法,尤其是任运自成四相圣聚的许多庄严相本来圆满存在,这一切的一切全部用心观想取来。在此基础上,连同自己心性无生中妙力不灭浮现出的一切分别识聚均不舍弃而现为智慧的所有庄严,一并供养,这就是法身曼茶罗。在供曼茶罗的时候,应该要有如是般之净观。这些都需要了解一些。当然,我们在供曼茶罗的时候还要多看看《普贤上师言教》,就是《前行引导文》,其中初次如何观想皈依境,在供的过程当中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资粮,该怎么做等等,里面都写的非常详细,因为它是一个笔记。至于修学五加行的整个方式,里面讲得不是很清楚,所以我们更需要阅读一下《前行引导文》。
来源:微信公号囊加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