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教证(651-700)
651、P、譬如应声而对响,音响非内亦非外,人中尊出妙言语,非内非外亦如是。------《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譬如空谷声音,到处寻找的话里面没有,外面也没有。同样的道理,人中至尊本师释迦牟尼佛,他说出的微妙甚深的教法,实际上里里外外确实得不到。
652、 F、非有方所,非无方所。------《华严经》 不是有处,也不是没有处。这些空谷声音不是真正有方所,也不是没有。缘起法就是这样的。
653、P、譬如大地一,能生种种芽,于彼无怨亲,佛福田亦然。------《华严经》
大地能生各种各样、万物的苗芽,没有“这是我的怨敌、这是我的亲人”的想法;佛陀也是这样,依靠佛的福田,也能出生种种善根的庄稼,但佛陀本身没有这样的分别念。
654、S、世间诸果实,皆由精进生。------《六趣波罗蜜经》
世间的很多果实,都是由精进而带来的。
655、Y、有福德之人,安坐无事,福禄自至;薄福之人,勤设方便,斗战乃得。------《大智度论》
有福之人自然得者,名为“福德自至”;方便战斗得者,名为“精进而得”。有福德的人,不勤作即自然而然得到;没有福德的人,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才能得到。世间有福德的人,安坐的时候,福禄自然而然得到;而薄福的人即使再怎么样精进,有时候也得不到。
656、Y、欲见第一义,佛说观缘起,应当勤修习,最胜无过是。------《劝发诸王要偈》+刘宋天竺沙门僧伽跋摩翻译
要想见到第一义,佛陀说要观缘起法,所以应当精勤修习,因为在此世界再也没有胜过它的。
657、B、不一亦不异,不断亦不常,是名诸世尊,最上甘露法。------《般若灯论》+清辨论师(另译为“分别明菩萨”)著、大唐中印度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
不一亦不异,不常亦不断,是名诸世尊,教化甘露味。------《中论》+龙猛菩萨
佛陀已经宣说了不一不异、不常不断的妙法,在此世间此甘露法唯有佛陀能宣说,它能息灭百病。如果我们懂得缘起空性的教义,世间种种戏论、分别、执著全部可以灭掉。为什么前辈高僧大德如是洒脱、自在、快乐,而我们沉溺在三界苦海中的众生每天都如是痛苦,其原因就是我们没有懂得万法的真相,而这些大德已经懂得了。
因与果之间不一不异、不常不断,此教言是三世诸佛教化众生的甘露妙法,有缘者就能品尝到它的甘味,而无缘者会嗤之以鼻。
658、B、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中论》
同450+595、能说这样的因缘法,就是诸说中第一。前一颂讲远离八边,世俗中一切诸法皆依因缘生,胜义中因缘生的法皆远离一切戏论。这样的道理是谁说的呢?是佛陀说的。为什么龙树菩萨要恭敬顶礼佛陀呢?因为在世间中这是第一说,而且除佛陀外谁也不能宣说这样的缘起空性道理。
659、Z、诸法若稍有自性,诸佛声闻亦应见,恒常之法不涅槃,智者永不离戏论。------《圣象力经》
如果一切诸法稍微有自性,那么诸佛以及声闻也应该能见到,而恒常的法不可能有涅槃,这样智者便永远不能离开戏论。
660、S、是因前世未求学,今见终身成愚者,因恐后世成愚昧,今生再难亦勤闻。------萨迦班智达
这一辈子笨是因为自己前世没有好好闻思,如果这辈子好好精进并好好发愿,那么来世遇到中观法门时一定会很容易。只要前世对佛法有串习,这一辈子学法就会轻而易举。
661、W、我礼无上尊,大悲救苦者,能为恶众生,说法为甚难。------《思益梵天所问经》
佛陀在世间当中是无上至尊,他以大悲心能拯救世间的苦难者;他对这些恶劣众生宣说正法,最后让他们得到解脱,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
662、P、譬如无目人,不覩内外色,如来不出世,不见一切法。------《华严经》
就像世间人如果没有眼目,那没有机会见到内外的色法;同样的道理,如果如来没有出世,没有转法,没有培养这些圣者和传承上师,可能很多人跟盲人一模一样,不见一切法的实相。如今依靠善知识的引导,依靠自己的福德,依靠各方面好的因缘,我们对佛理多多少少有一些了解,这种了解非常难得。
663、P、譬如大药王,消灭一切毒,诸佛圣福田,能灭烦恼患。------《华严经》
就像大药王灭除一切毒一样,佛陀的圣福田能灭烦恼,
664、S、少智不能知,诸佛实境界,久修清净业,于此乃能了。------《华严经》
智慧比较浅薄的人不能完全知道佛陀所有的功德,但是通过很长时间自己积累资粮、修清净的业,包括每天念修,像这样清净业,那最后才能慢慢见到佛陀所有的微妙、不可思议、任运自成、无有间断、无勤利益众生的伟大事业。
665、X、心不观待他因故,依因前际无始成。------《量理宝藏论》
刚刚生起的心(有法),是以近取因的前心作为前提(立宗),除自己前面的同类以外不观待他因之故(因),如同现在的识(比喻)。也就是说,以同类因的推理方式来观察能证实心的前际无始。
666、J、寂慧,自如来成道现前无上圆满正等觉之夜,及至无诸取受而获得涅槃之夜, 如来未曾说一句法,未来亦不说。------《圣者如来秘密经》
在胜义中没有人,没有法,释迦牟尼佛也没说过法。
667、F、佛性甚深甚深,难见难入。声闻缘觉所不能服。------《大般涅槃经》
这样的佛性、佛菩提、佛事业和佛功德特别特别深奥,一般来讲声闻、缘觉都不能知道,乃至十地之间的菩萨也不能完全照见,那谁能真正了知呢?其实是佛的行境。那是不是除了佛以外都不能了知?也并不是,在因地的时候大概都是依靠一种信解的方式来了解,也并不是没有,还是有的。
668、Y、于亿福田中。佛福田最胜。------《不退转法轮经》
一亿的福田当中,佛的福田是最殊胜的,功德不可思议。
669、J、具戒久存活,能得大福德。------《中观四百论》
具有戒律的人稍微活得时间长一点,也是有非常大的功德和意义。
670、D、得闻智慧断诸结。------《宝积经》
得到听闻的智慧断所有的烦恼。
671、X、信为功德不坏种,信能生长菩提树,信能增益最胜智,信能示现一切佛。------《华严经》
有了信心以后,功德的种子不会毁坏;有了信心以后,菩提树会开花结果;有了信心以后,能增长最殊胜的智慧;有了信心以后,示现一切佛的身语意的功德都不在话下,很容易得到。
672、S、深信于佛及佛法,亦信佛子所行道,及信无上大菩提,菩萨以是初发心。------《华严经》
对佛、对法、对佛子,也就是对僧众有信心,同时对无上菩提有信心,那这是真正的初发心的菩萨。初发心的菩萨对佛法僧三宝为主的所有无上菩提的法都有信心。
673、N、能于所施物,施者及受人,等无分别心,是则施圆满。------《大宝积经》
这里圆满布施,一个是布施物,一个是布施者,以及受布施的对境,像乞丐、穷人,如果没有分别心来摄持,完全显而无自性、如梦如幻,以智慧摄持,那个时候你的布施圆满。
674、B、不害生人天,观空证涅槃。------《中观四百论》
不害、持戒能转生善趣,但是真正证悟空性,才能得到真正的涅槃。
675、D、多闻解了法,多闻不造恶,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大宝积经》
佛经当中讲了很多多闻的功德,依靠多闻,可以了解佛法的真相、不会造恶业、舍弃无义之事,最终获得涅槃。
676、R、如彼通达甚深法,依于经教及正理,如是龙树诸论中,随所安立今当说。------《入中论》
龙树菩萨他自己通达这些法理也是依靠释迦牟尼佛的佛经和理证;他(月称论师)最主要的上师,按照龙树菩萨《中论》为主的道理在这里宣说,造《入中论》的时候并没有像现在有些人说的,“我不依靠任何其他的依据,凭我自己的智慧宣说”。
677、X、邪见害愚夫,如火烧众物。------《本事经》
世间有很多邪见者,能损害许多愚者的凡夫人,就像火烧坏世间万物一样。
678、H、慧浅莫言深。------《入行论》
智慧浅薄的人,不要跟他说甚深的法。
679、W、为下根说施,为中根说戒,为上说寂灭,常应修上者。------
一般来讲,对下根者说布施的法,中根者说持戒的法,上根者说空性寂灭的法。
680、R、若纵狂象心,受难无间狱,未驯大狂象,为患不及此。------《入行论》
比如放纵狂象那样的心,它会让我们感受无间地狱的痛苦;而没有驯服的大象,虽然毁坏我们的身体、践踏我们的性命,但是这种过患根本与狂象的心没办法比。如果心没有调伏,那生生世世会损害我们,让我们堕入无间地狱,这是更可怕的事情。所以,应该断除非理作意,或者说应该断除能产生地狱的因。
681、F、法宝能摧生死狱,犹如金刚碎万物。------《心地观经》
法能摧毁生死的监狱,像金刚摧毁万物、粉碎万物一样。
682、H、慧见烦恼诸过患,皆由萨迦耶见生,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师先破我。------《入中论》
首先知道用智慧来见到,一切烦恼是萨迦耶见或者坏聚见而产生,知道我是萨迦耶见的对境以后,修行者或者瑜伽士先破我。
烦恼、恐怖、不悦等过患,其根源都是萨迦耶见(我见),了知这一点后,修持大乘佛法的瑜伽师先遮破“我”。只要通过智慧观察我到底存不存在,就是所谓的瑜伽师。只要破了“我”,做什么事情都会快乐,修行也会很成功。
683、S、是拌正法乳,所出妙醍醐。------《入行论》
搅拌正法之乳,出现最妙的醍醐。《涅槃经》中也有,正法的乳汁中可以出现奶酪,奶酪当中可以出现生酥油,生酥油当中出现熟酥油,熟酥油当中出醍醐,醍醐是最精华的。
684、W、谓说唯极空,或复说有我,如是二种人,倾覆佛正法。------《央掘魔罗经》
有一种人说一切万法都是空性,有一种人说一切都是实有的,那这两种人颠覆了佛教、毁坏了佛教。
685、S、所有一切世间界,不可思议纵焚毁,然虚空界不毁坏,自然本智亦复然。(另译:譬如诸世界,劫烧有终败,虚空无损减,无师智亦然。)------《华严经》
如来藏,末劫火来也不会毁坏,就像虚空一样无有损减,无等大师佛的智慧也是一样的。
686、G、广哉大哉之大法,说为诸小之对治,大中平等所缘分,远离小大诸所缘。------《普作续------大鹏续》
又广又大的大法,是很多小乘的对治;这当中,大也好、中也好,这些平等所缘分,其实不是最究竟的,应该远离所有小和大的所缘。
687、T、贪执纵有芝麻许,竟引痛苦无边际。------萨绕哈巴
有点点的像芝麻许的执著也带来无边的痛苦。
688、W、无现之法性,无勤安住修,彼彼若勤作,不生真如性。------《普作续》
无现的法性在无勤当中安住而修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在法性当中安住,而以各种方式勤作,那不会产生真正的本性。因为菩提果的自性远离显现的法相,如果无所勤作,则是真正的修行。
689、Y、有情无知痴,分别网成愚,彼等则遍计,善恶之二蕴。此法自性净,无垢如虚空,有情识增故,是业种种理。------《毗卢遮那幻化网续》
有情因为无知的愚昧、愚痴,入于分别的网当中成愚昧,一直遍计这些,遍计什么呢?善和恶的两种业。这样的话,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事情。其实这些法的自性是清净的,就像虚空一样无有垢染;不过有情依靠他的分别识不断增加,这样的话,在我们的世间中显现业的种种理。有情世界器世界,种种显现由心造。
690、Q、奇哉,佛陀此行境,寻而无得处,如六法无境,如盲摸虚空。------《普作续》
佛的行境,实际上怎么寻找也得不到,一样的,我们的六法(指的是六根),六根行境的六种对境之法实际上是得不到的。六法——六根之法的对境也是没有的,因为没有这个,那我们认为寻找有一个远离六根对境以外的一种寂灭的相,这其实也是一种歧途。就像是盲人摸索虚空一样,虚空本来也是得不到任何东西,天盲的人在虚空当中怎么摸索他肯定得不到;有眼睛的人在虚空当中得不到的话,那无眼者更不用说了。
691、R、若证轮回义,无有涅槃者。若证五惑义,无有智慧名。若证痛苦义,无有大乐名。------《珍珠鬘续》
如果证悟了轮回的意义就没有其他的涅槃;如果证悟了五种烦恼的意义,那没有智慧的名称;如果证悟了痛苦的意义,那没有其他的大乐。因为我们的轮回即是涅槃,我们的五种烦恼实际上是五种智慧,我们的痛苦就是大乐智慧,这样的行境应该是很值得欢喜。
692、R、若未了知法自性,又能修行何法也?庸俗妄念修何用?如同盲人入道中。------《定解宝灯论》
如果不知道诸法的法性,那你怎么修?修庸俗的分别念有什么用呢?就像盲人入道一样,没有什么用,一点用处都没有。
693、S、三有诸荣华,虚名虚幻现,转轮王高位,亦是幻成处。------《普作续》
三有当中所有的名声也好、地位也好、财富也好、快乐也好,这些都是虚名,如同虚幻一样,甚至人世间的转轮王的高位也是幻化的处所。三有是指三界,尽所有一切荣华富贵也都是虚名虚幻显现,因此不堪为希愿之处。并不是值得追求之处。
694、B、百千无数法,凡生皆开花,因无相状故,不由憩处生。------《普作续》
八万四千法语,依靠它可以开花结果——能成熟众生的意思;但是在大圆满的本性当中,不管文字也好、法也好,这些的相状都没有。所以,不可能通过这样的法门得到暂时休息的平台,令你产生一种证悟。因为本性本身具足,所以不依靠外、不依靠法,我们证悟的这些法不是以法而产生的。
695、B、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坛经》
自性也没办法有一个其他的方式来见到佛、得到佛,如果你产生起心动念,那这是大笨蛋、大愚痴。所以,如果真正要观察它,或者真正要得到实质也是没办法的。
696、R、若非依止说法师,毕竟世间无出离。------《父子合集经》
如果没有依止很好的说法师,毕竟在这个世间当中很难得到出离。
697、X、现见空时即显现,现时即空生定解,此乃经续与窍诀,一切深道之根本。------《定解宝灯论》
正在显的时候空,空的时候显现,如果对它生起定解,这是显密所有经教和窍诀的根本。
698、Y、愚夫妄分别,谓空等为常,智者依世间,亦不见此义。------《四百论》
一般愚笨的人依靠分别念认为虚空是常有的,认为有实体的,有这样的想法;有智慧的人不仅是自己知道虚空的实体不存在,而且依靠世间的眼根、依靠世间的分别念,其实谁也没有见过虚空。
699、Y、于法若有见,此则无所见。------《华严经》
对法认为有见,其实根本没有见的。就像见不到阳焰水一样,实际上见到的显现都是不究竟的。
700、Y、犹如虚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复灭,虚空本不动。------《圆觉经》
就像虚空当中虚空的花依靠虚空而有相,如果没有虚空的法,那虚空的本体本来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