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学-入行论6品安忍70-94笔记(2-7)
350、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三、遮破有实质之妄念。(第81课)
谓利能活命,净罪并修福,
然为利养嗔,福尽恶当生。
若为尘俗活,复因彼退堕,
唯行罪恶事,苟活义安在?
351、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三、不应嗔令他人不信者。(第81课)
谓谤令他失,故我嗔谤者,
如是何不嗔,诽谤他人者?
谓此唯关他,是故吾堪忍,
如是何不忍,烦恼所生谤?
352、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一壬二(破嗔于亲友造四罪者)分二:
353、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一壬二癸一、因于对境无害而止嗔;(第81课)
于佛塔像法,诽诋损毁者,
吾亦不应嗔,因佛远诸害。
354、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一壬二癸二(破嗔于受害者造罪之人)分三:
355、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一壬二癸二子一、深思法理之安忍;(第82课)
于害上师尊,及伤亲友者,
思彼皆缘生,知已应止嗔。
356、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一壬二癸二子二(不畏损害之安忍)分三:
357、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一壬二癸二子二丑一(怨敌不应为嗔恨之对境)分三:
358、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一壬二癸二子二丑一寅一、与无情损害相同;(第82课)
情与无情二,俱害诸有情,
云何唯嗔人?故我应忍害。
359、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一壬二癸二子二丑一寅二、与嗔者罪业相同;(第82课)
或由愚行害,或因愚还嗔,
此中孰无过?孰为有过者?
360、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一壬二癸二子二丑一寅三、害由业生故不应嗔敌。(第82课)
因何昔造业,于今受他害?
一切既依业,凭何嗔于彼?
361、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一壬二癸二子二丑二、是故断除嗔彼;(第82课)
如是体解已,以慈互善待,
故吾当一心,勤行诸福善。
362、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一壬二癸二子二丑三、为断嗔而除贪。(第83课)
譬如屋着火,燃及他屋时,
理当速移弃,助火蔓延草。
如是心所贪,能助嗔火蔓,
虑火烧德屋,应疾厌弃彼。
363、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一壬二癸二子三、修承受痛苦之安忍。(第83+84课)
如彼待杀者,断手获解脱,(第83课)
若以修行苦,离狱岂非善?
于今些微苦,若我不能忍,
何不除嗔恚,地狱众苦因?
为欲曾千返,堕狱受烧烤,
然于自他利,今犹未成办。
安忍苦不剧,复能成大利,(第84课)
为除众生害,欣然受此苦。
364、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一壬三(破嗔于怨敌作四善者)分三:
365、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一壬三癸一(破嗔赞誉怨敌者)分三:
366、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一壬三癸一子一、堪为自乐之因故当取受;(第84课)
人赞敌有德,若获欢喜乐,
意汝何不赞,令汝自欢喜?
如是所生乐,唯乐无性罪,
诸佛皆称许,复是摄他法。
367、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一壬三癸一子二、是他乐之因故不应舍弃;(第84课)
谓他获乐故,然汝厌彼乐,
则应不予酬,此坏现后世。
368、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一壬三癸一子三、宣说颠倒取舍之理。(第84课)
他赞吾德时,我亦欲他乐,
他赞敌功德,何故我不乐?
369、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一壬三癸二、破嗔令怨敌安乐者;(第84课)
初欲有情乐,而发菩提心,
有情今获乐,何故反嗔彼?
370、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一壬三癸三(破嗔成办怨敌利养者)分二:
371、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一壬三癸三子一(不应以得利养等之因而嗔他)分二:
372、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一壬三癸三子一丑一、因实现自之愿望故不应生嗔;(第85课)
初欲令有情,成佛受他供,
今见人获利,何故生嫉恼?
所应恩亲养,当由汝供给,
彼今已自立,不喜岂反嗔?
不愿人获利,岂愿彼证觉?
妒憎富贵者,岂有菩提心?
373、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一壬三癸三子一丑二、因不加害我故不应生嗔。(第85课)
若已从他得,或利在施家,
二俱非汝有,施否何相干?
374、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一壬三癸三子二、理当以未得之因而嗔己。(第85+86课)
何故弃福善,信心与己德?(第85课)
不守已得财,何不自嗔责?
于昔所为恶,犹无忧愧色,(第86课)
岂还欲竞胜,曾培福德者。
375、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二(遮破于障碍所欲者生嗔)分二:
376、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一(破嗔于怨敌造罪作障者)分二:
377、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一癸一、敌人痛苦于己不利;(第86课)
纵令敌不喜,汝有何可乐?
唯盼敌受苦,不成损他因。
378、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一癸二、愿敌痛苦之心有害。(第86课)
汝愿纵得偿,他苦汝何乐?
若谓满我愿,招祸岂过此?
若为嗔渔夫,利钩所钩执,
陷我入狱篓,定受狱卒煎。
379、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破嗔于自己与亲友行善作障者)分二:
380、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一(破嗔于世间法作障者)分二:
381、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一子一(阻碍赞誉者并非有害)分二:
382、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一子一丑一、赞誉无有利乐;(第86+87课)
受赞享荣耀,非福非长寿,(第86课)
非力非免疫,非令身安乐。
若吾识损益,赞誉有何利?(第87课)
若唯图暂乐,应依赌等酒。
若仅为虚名,失财复丧命,
誉词何所为,死时谁得乐?
沙屋倾颓时,愚童哀极泣,
若我伤失誉,岂非似愚童?
383、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一子一丑二、不应喜之。(第87+88课)
声暂无心故,称誉何足乐?(第87课)
若谓他喜我,彼赞是喜因?
受赞或他喜,于我有何益?
喜乐属于彼,少分吾不得。
他乐故我乐,于众应如是,(第88课)
他喜而赞敌,何故我不乐?
故我受赞时,心若生欢喜,
此喜亦非当,唯是愚童行。
384、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一子二、将阻碍赞誉者视为有益。(第88+89课)
赞誉令心散,损坏厌离心,(第88课)
令妒有德者,复毁圆满事。
以是若有人,欲损吾声誉,
岂非救护我,免堕诸恶趣。
吾唯求解脱,无需利敬缚,
于解束缚者,何故反生嗔?
如我欲趣苦,然蒙佛加被,(第89课)
闭门不放行,云何反嗔彼?
385、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二(破嗔于福德作障者)分三:
386、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二子一、嗔恨是福德之障;(第89课)
谓敌能障福,嗔敌亦非当,
难行莫胜忍,云何不忍耶?
若我因己过,不堪忍敌害,
岂非徒自障,习忍福德因?
387、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二子二、作害是顺缘;(第89课)
无害忍不生,怨敌生忍福,
既为修福因,云何谓障福?
应时来乞者,非行布施障,
授戒阿阇黎,亦非障出家。
388、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二子三(故当消除嗔恨而恭敬)分三:
389、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二子三丑一(以众生自之功德当恭敬)分二:
390、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二子三丑一寅一(是成就我菩提之助缘故当恭敬)分二:
391、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二子三丑一寅一卯一、恭敬之因成立;(第89+90课)
世间乞者众,忍缘敌害稀,(第89课)
若不外植怨,必无为害者。
故敌极难得,如宝现贫舍,(第90课)
能助菩提行,故当喜自敌。
敌我共成忍,故此安忍果,
首当奉献彼,因敌是忍缘。
392、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二子三丑一寅一卯二、断除于彼迷惑。(第90课)
谓无助忍想,故敌非应供,
则亦不应供,正法修善因。
谓敌思为害,故彼非应供,
若如医利我,云何修安忍?
既依极嗔心,乃堪修坚忍,
故敌是忍因,应供如正法。
393、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二子三丑一寅二(建立众生与佛相同)分二:
394、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二子三丑一寅二卯一、安立教证;(第90课)
本师牟尼说,生佛胜福田。
395、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二子三丑一寅二卯二(教义成立)分二:
396、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二子三丑一寅二卯二辰一、真实宣说;(第91课)
常敬生佛者,圆满达彼岸。
修法所依缘,有情等诸佛,
敬佛不敬众,岂有此道理?
397、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二子三丑一寅二卯二辰二、遣除争论。(第91+92课)
非说智德等,由用故云等,(第91课)
有情助成佛,故说生佛等。
怀慈供有情,因彼尊贵故,
敬佛福德广,亦因佛尊贵。
助修成佛故,许众生佛等,
然生非等佛,无边功德海。
唯佛功德齐,于具少分者,
虽供三界物,犹嫌不得足。
有情具功德,能生胜佛法,(第92课)
唯因此德符,即应供有情。
398、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二子三丑二(信仰佛陀故当恭敬)分二:
399、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二子三丑二寅一(佛将众生作为我所)分二:
400、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二子三丑二寅一卯一、当恭敬之理由;(第92课)
无伪众生亲,诸佛唯利生,
除令有情喜,何足报佛恩?
利生方足报,舍身入狱佛,
故我虽受害,亦当行众善。
诸佛为有情,尚且不惜身,
愚痴我何故,骄慢不侍众?
众乐佛欢喜,众苦佛伤悲,
悦众佛愉悦,犯众亦伤佛。
遍身着火者,与欲乐不生,
若伤诸有情,云何悦诸佛?
401、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二子三丑二寅一卯二、忏悔不敬之过。(第93课)
因昔害众生,令佛伤心怀,
众罪我今悔,祈佛尽宽恕。
为令如来喜,止害利世间,
任他践吾顶,宁死悦世主。
402、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二子三丑二寅二、佛将众生作为我。(第93课)
大悲诸佛尊,视众犹如己,
生佛既同体,何不敬众生?
403、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二子三丑三(观察果当恭敬)分三:
404、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二子三丑三寅一、宣说取悦众生是诸善之因;(第93课)
悦众令佛喜,能成自利益,
能除世间苦,故应常安忍。
405、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二子三丑三寅二、以此方式教诫勤奋;(第93+94课)
譬如大王臣,虽伤众多人,(第93课)
谋深虑远者,力堪不报复,
因敌力非单,王势即彼援,
故敌力虽弱,不应轻忽彼。
悲佛与狱卒,吾敌众依怙,(第94课)
故如民侍君,普令有情喜。
暴君纵生嗔,不能令堕狱,
然犯诸有情,定遭地狱害。
如是王虽喜,不能令成佛,
然悦诸众生,终成无上觉。
406、甲二乙二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二子三丑三寅三、摄义。(第94课)
云何犹不见,取悦有情果,
来生成正觉,今世享荣耀。
生生修忍得,貌美无病障,
誉雅命久长,乐等转轮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