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中观庄严

哲学-中观庄严46笔记

创建日期:2023-02-11

  哲学-中观庄严46笔记

  1、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5-194,33-128课)+结文(195,128课)

  甲二、所说论义=乙一、讲述开显二谛真如之此中观庄严论真实分析所说论义+乙二、如是分析之必要

  乙一、讲述开显二谛真如之此中观庄严论真实分析所说论义=丙一、名义(7,33课)+丙二、译礼(8,34课)+丙三、论义+丙四、尾义

  丙三、论义=丁一、抉择所知二谛之义+丁二、以赞如是二谛之理而摄义

  丁一、抉择所知二谛之义=己一、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己二、宣说世俗中有实法存在

  己一、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庚一、立根本因(14-21,34-38课)+庚二、建其理

  庚二、建其理=辛一、建立宗法+辛二、建立周遍

  辛一、建立宗法=壬一、建立离实一+壬二、建立离实多

  壬一、建立离实一=癸一、破周遍之实一+癸二、破不遍之实一

  癸一、破周遍之实一=子一、破别能遍之实一+子二、破虚空等总能遍之实一(49课)

  子一、破别能遍之实一=丑一、破常法之实一+丑二、破补特伽罗之实一(47-48课)

  丑一、破常法之实一=寅一、破他宗假立之常物(28,39+40课)+寅二、破自宗假立之常法(29-37,41-45课)+寅三、如是遮破常法之结尾(38,46+47课)

  寅二、破自宗假立之常法=卯一、略说能破之理(30,41课)+卯二、广说彼理(31-37,41-45课)

  卯二、广说彼理=辰一、以前识之境跟随后者不合理而破(32,41-45课)+辰二、以前识之境不随后者不合理而破(33-37,45课)

  辰二、以前识之境不随后者不合理而破=巳一、对境无为法有刹那性之过(34,45课)+巳二、若如是承认则有过(35-37,45课)

  巳二、若如是承认则有过=午一、若观待缘则成有为法(36,45课)+午二、若不观待则成恒有或恒无(37,45课)

  38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一子一丑一寅三、如是遮破常法之结尾:

  非具功用力,许彼立何用?论黄门俊丑,欲者观何益?

  ,2、寅三、如是遮破常法之结尾:非具功用力,许彼立何用?论黄门俊丑,欲者观何益?

  如果不起任何功用,甚至世间人也不会对其进行判断。比如,在名言中真正起作用的柱子、瓶子等,胜义中虽然不存在,但在世俗中进行谈论并加以判断也是合理的。而自在天、实有的抉择灭,不论现量还是比量都不能成立,为什么对这种常法进行判断呢?由于不具有功用力,即使安立它又有什么用处呢?

  就好像一个欲求不净行的人,即使谈论黄门的俊丑又有什么实义呢?因为她的目的与所谈论的根本不相符,无有任何谈论的必要。

  3、非具功用力的法

  没必要特意去遮破它,也没必要特意建立它,因为它自己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对于常恒、实有的无为法,应该不破不立,采取一种中庸的态度,因为它从来没有产生过,就好像石女的儿子,既不用开大会对他进行批判,也没必要开表彰大会给他奖励,一切的破和立唯是徒劳而已。对于现在世间上千奇百怪的各种宗派,只要保持中庸的态度就可以了,否则,唯是徒造口业而已,没有其他任何意义。

  所谓的无实法,就是指经过观察以后否定了有实法,仅仅是将有实法遮破以后称为无实法而已。如同石女的儿子、龟毛、兔角一样,除了在心里显现以外,根本不会以其他方式存在。因此,具有智慧的人,对于这种根本不存在的法又怎么会执著呢?既然未加以执著,又有什么必要去遮破和建立呢?对于像石女儿等一样的法,理应不予理睬、保持中立。

  4、具功用力的法

  具有智慧的人对名言中存在的起功用的法会进行辩论、研究,比如名言中造恶业的话,就会感受痛苦;造善业的话,就会感受快乐,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判断也是有价值的。所以,有智慧的人应该将起功用的法作为破立的基础,而不是想尽一切办法建立一些根本不存在的法,这就如同研究石女的儿子生活如何、精神需要怎样的寄托一样,没有任何意义。

  5、人无我和法无我的功用破法

  5、1首先要判断一个法是否起功用,然后在起功用的有实法上正确无误地建立人无我和法无我二种正量。

  5、2如果在这个世间不存在有实法,那所谓的人无我和法无我也就不能成立。

  正由于有实法是起功用的,人我和法我在有实法的本体上不成立,所以,人无我和法无我这两种正量得以安立,而对于与之相反的人我执和法我执的颠倒分别念,依靠这两种正量完全可以破除。

  只要将起作用的法作为对境,并依靠破立的正量进行判断,从破的方面,人我和法我这种实法根本不存在;从建立方面,所谓的人我不存在的空性和法我不存在的空性也可以建立。不论建立还是遮破,都与有实法具有一定的关系,有实法不存在的话,人我和法我在名言中如何存在?在胜义中如何不存在?

  6、因明和俱舍中,都是将起功用的法称为有实法,不具足功用的法称为无实法。

  无实法等的名言应该存在,并且是依赖有实法而产生的。《中论》当中也说:有实法依靠因缘而产生,无实法依靠假立而产生。所以,对于有实法柱子的反方面,在分别念中假立为无实法,并不是依靠因缘产生的柱子、瓶子等再产生一个无实法。

  7、所谓的因果不虚,在胜义中,不论自续派还是应成派都不会承认。在讲述胜义时,起功用或者不起功用全部一概否认,但在名言中不应该毁谤因果,否则,认为一切都是空性的,名言中如幻如梦的种种现象也全部否认,这样一来,自己造了恶业必定会由自己去感受果报,这时即使后悔也是无济于事。

  8、将所量对境唯一安立为名言中起功用的实法这一点,是《中观庄严论》的五种特点之一。起功用这一法理,在讲世俗谛时极其关键。在世俗名言中,对于根本不可能成立的法——气球会不会毁灭人类、气球里有没有石女儿子在生活等,即使谈论也没有任何实义,只是白白浪费时间而已。可是,真正与今生来世有关系的、日常生活中起功用的法,对它进行判断和研究则具有一定的利益。所以,在讲述世俗的相关道理时,起功用的有实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千万不能忽视。

上一篇:哲学-中观庄严45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