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宝藏》序+引言笔记
1、如意宝藏=甲一、序+甲二、引言+甲三、上部+甲四、下部+甲五、附录+甲六、跋
甲二、引言趣入佛门之目的=乙一、自利+乙二、利他
乙一、自利=丙一、获得今生快乐+丙二、获得临终自在+丙三、获得永恒幸福
2、《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作者:普巴扎西仁波切 ,2010年4月于成都
3、大圆满无上窍诀法传承法脉:龙钦宁提派
无垢光(龙钦巴)尊者→→智悲光尊者(持明无畏洲)→→如来芽尊者→→华智仁波切→→龙多丹比尼玛仁波切→→堪布昂琼仁波切→→昌根阿瑞仁波切→→妙音龙多加参仁波切
4、大圆满无上窍诀法乃一切乘法之极顶,六百四十万续之精华。自宗正行上师瑜伽于一座中圆满具足一切乘法之修学精要,实乃修行者从因地初学直至究竟果位所应依止的圆满次第修学之法。
龙钦宁提派正行上师瑜伽=大圆满无上窍诀法=外相上师相应法+内相上师相应法+密相上师瑜伽。
5、解脱之过程=剖析调伏妄念+直视调伏妄念+安住调伏妄念
解脱四要义=清净传承+具方便+具智慧+善巧运用
6、本法虽为直趣解脱之超胜法要,为使正法长久住世,并严格守持《共道密乘十四条根本誓言》之第七条:“非熟非器庸俗前,若传密法违七条”,故本书仅公开自宗正行上师瑜伽中剖析调伏妄念之内容。随见解增上,直视调伏妄念以上部分当于具德上师前领受并依次第实修。
7、细致观待痛苦根源,若缘外境而生,则境转而苦尽。然实际上,痛苦并未随境之迁转而消失,故痛苦并非缘于外境;
若缘身口意三门而生,然身逝则无从感苦,语息却痛苦尚存,故苦唯心造。譬如梦见狗向自己扑来,若未知为梦境,必然心生恐惧,狂奔不已;若知为梦,本来虚幻,纵然虎豹围伺,全无惊惧。
轮回和因果规律是法界本来真谛,佛陀慈悲揭示痛苦之根源,并指引何谓趋向光明之途、何谓痛苦险道。因此若欲自他离苦得乐,调心并最终证悟佛果方为究竟妙道。
8、内心清净之时,不仅今生快乐、临终自在,获得未来恒久的幸福!更能救度无量众生脱离轮回之苦。如是三世之快乐方为趣入佛门之目的。当心之本体朗然呈现,则无有造作之恒时法喜超胜一切世间幻灭无常之享乐。
9、依共同见解,“福”可以理解为世间福报,“德”主要取决于烦恼业障的轻重,乃内在功德。然作为修行人,求福德应求其本,以调伏自心为要。若已调伏贪嗔痴烦恼,内心知足、调柔,此方为大福报。
依无上窍诀法之不共同见解,无漏福德乃烦恼业惑消尽所呈现之清净功德,与智慧无别。诚如古德云:“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当自心安住于显空无别之清明禅定,显现即福德资粮,为色身;空性即智慧资粮,为法身。故于现前即能证得二资粮双运之见,圆满三身之果位。
10、富贵事小,生死事大。若欲成为生命之主宰,坦然面对临终,首当了知生命和轮回真相。脆弱生命如风中之烛,凭何抵挡业风之迅猛?
无上佛陀洞彻生命真谛,诸多高僧大德亦圆满实证此义,我等趣入佛门者依前辈之足迹,势必自在面对临终,超越轮回羁绊。临终自在,生死无惧。
11、趣入佛门者虽置身于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然因善调自心之故,了知一切恩怨得失、生灭起伏皆虚幻无实,故不为烦恼所缚,进而实证心之本体,不仅梦中自主,未来亦能依靠修证之力呈现永恒安乐之境。
12、极乐世界=显现极乐世界+功德极乐世界+自性极乐世界。
当内心清净证得自性极乐世界时,显现极乐世界和功德极乐世界自然呈现。
13、菩提心乃趣入佛门之根本,其要义为调伏内心。若未调伏贪嗔痴烦恼,即使行持善法,亦无法利他,甚至连自利亦不可得;而一旦降伏贪嗔痴烦恼,虽未刻意利他,然因调伏烦恼之故,身不造杀盗等恶业,且常助人为乐;语无恶口两舌等,且语出和雅妙音;意无恶念,常怀善愿悲心,且具出世间之智慧。故调心乃实践菩提心之根本,行者勿舍本逐末向外探求。
圆满证悟者由于已超越时空及思维造作之一切戏论,故恒时无勤任运显现广大利生事业。
14、修行过程中,真正的挑战在于战胜自心的烦恼。佛法与生活原本一如,以佛法的智慧观待他人,则一团和气;面对逆境,则无有恐怖;面对未来,则充满自信。如是面对生活,自心不为其束缚,此乃佛教最高之境界。因此,趣入佛门是令自他今生、临终、未来生活更加幸福、和乐、健康的无上法宝。
15、堪布昂琼于自传中曰:“世间俗人皆以快乐开幕,以痛苦告终。唯修行人以痛苦开始,以快乐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