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解宝灯论(一问无遮非遮12-28)笔记
1、《定解宝灯论》=甲一、初善首义+甲二、中善论义+甲三、后善末义
甲二、中善论义=乙一、依教理广说+乙二、以殊胜窍诀略说+乙三、宣说造论方式。
乙一、依教理广说=丙一、见解无遮或非遮+丙二、声缘证二无我耶+丙三、入定有无执著相+丙四、观察修或安置修+丙五、二谛何者为主要+丙六、异境何为共所见+丙七、中观有无承认否。
丙一、见解无遮或非遮=丁一、略说+丁二、广说。
丁一、略说=戊一、宣说他宗观点(16)+戊二、建立自宗无垢正见。
戊二、建立自宗无垢正见=己一、真实安立(18)+己二、分开宣说。
己二、分开宣说=庚一、无二智前无有承认(20)+庚二、后得时分开抉择。
庚二、后得时分开抉择=辛一、真实承许(22)+辛二、说彼理由(23)
丁二、广说=戊一、说明他宗观点不合理+戊二、宣说自宗观点无二双运。
戊一、说明他宗观点不合理=己一、总破他宗观点+己二、别破。
己一、总破他宗观点=庚一、所破不应理(27)+庚二、此等现空非双运(28)
16、甲二乙一丙一丁一戊一、宣说他宗观点;
嘎单见解说无遮,其余诸宗谓非遮。
18、甲二乙一丙一丁一戊二己一、真实安立;
前译自宗何观点?无二双运大智前,遣诸所破之无遮,引他非遮皆不许。
20、甲二乙一丙一丁一戊二己二庚一、无二智前无有承认;
此二仅是心假立,实际二者均不许,远离遮破与建立,离意本来之法性。
22、甲二乙一丙一丁一戊二己二庚二辛一、真实承许;
若问仅思空性言,则当承认无遮见。
23、甲二乙一丙一丁一戊二己二庚二辛二、说彼理由。
印度具德月称师,藏地荣索秋桑尊,异口同声一密意,建立本净大空性。
此法本来即清净,或本无有自性故,二谛之中皆无生,于说无遮有何疑?
27、甲二乙一丙一丁二戊一己一庚一、所破不应理;
柱子本来即清净,所剩不空毫无有,若未遮破柱子无,说柱非实有何用?
28、甲二乙一丙一丁二戊一己一庚二、此等现空非双运。
破除柱子之空性,与余显现此二者,空与不空非双运,如黑白绳搓一起。
2、乙一(依教理广说)分七:一、见解无遮或非遮;二、声缘证二无我耶;三、入定有无执著相;四、观察修或安置修;五、二谛何者为主要;六、异境何为共所见;七、中观有无承认否。
3、麦彭仁波切57岁时曾对本论做过一次校对,后来他说:“我于童年时做的这部《定解宝灯论》,文词虽非精妙,但意义上无有丝毫不妥,仍觉十分殊胜。”麦彭仁波切于7岁时造了《定解宝灯论》这部论典,虽然在前面的颂词当中,麦彭仁波切自己说:“俱生辩才智力微。”这肯定是谦虚的语言,否则一个7岁的孩童,即生听闻、修学佛法获得智慧的机会肯定没有,若不具足俱生智慧,那是如何开显出显密一切教言之关要的呢?很显然,此语完全是自谦之词。
4、丙一(见解无遮或非遮)戊一、宣说他宗观点:嘎单见解说无遮,其余诸宗谓非遮。
嘎单派=格鲁派的见解为无遮,其他宗派的见解是非遮。
因所谓的无遮、非遮各有暂时与究竟两种,此处所破的是暂时不究竟的无遮与暂时不究竟的非遮。
自宗是否承认无遮与非遮呢?可以承认,从空性角度思维,麦彭仁波切也承认无遮。
5、“嘎单派”+“噶当派”
“嘎单”是一处地名,宗喀巴大师于嘎单地方建立一座寺院,后来人们即将其所属教派称之为嘎单派,现在人们熟称格鲁派。
“噶当派”是由仲敦巴尊者创立,普穹瓦和博朵瓦继承并加以弘扬的,因他们将佛教的所有教言以窍诀方式进行修持,故称之为噶当派。
6、什么是无遮呢?
无遮是指破除一法时,间接未带来其他任何一法,比如“柱子不存在”,柱子不存在的同时并未引发“瓶子存在”这一说法;或者说“万法空性”,如此宣说时,万法已经抉择为空性,而间接并未引出不空之法。因此,仅破一边的承许,如“诸法无生”、“诸法无有”等均许为无遮。
无遮可分究竟无遮和不究竟无遮两种,其中不究竟无遮即如中观自续派所许那样——暂时抉择单空。无遮是指自空派,中观自空有两种——究竟自空和暂时自空,此处所破斥的是暂时自空派的中观。
7、什么是非遮呢?
非遮,即破除一法时,间接引出另一法,比如“如来藏以能取所取空”,在承许“能取所取空”的同时,已经间接引出了“如来藏不空”。
“非遮”也即他空,是说一法以另一法来空。宁玛派中,无垢光尊者以及明朗罗扎瓦也秉持他空观点。释迦牟尼佛第三转F轮中所抉择的如来藏光明,在最后抉择时也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对此种最究竟的他空,宁玛派也根本未予以否认。
麦彭仁波切这里所遮破的对境是不太究竟的他空派,所遮破的只是持执不究竟观点的寻思者,最究竟的宗派及观点于此处并非所遮破的对象。
8、“前译”+“后译”
“前译”指宁玛巴,从囤弥桑布扎到荣索班智达之间所译出来的所有经论称为前译,持执此种观点的教派称为前译派,也即宁玛巴。前译=宁玛巴=自宗=麦彭仁波切
“后译”是指荣索班智达以后所译出来的经论,持这种观点的教派被称为后译派,也即除宁玛派以外的其他所有宗派。
9、戊二(建立自宗无垢正见)己一、真实安立:前译自宗何观点?
既然说格鲁派承许无遮见,其他宗派是非遮见,那前译宁玛巴自宗所持是何种见解呢?
10、无二双运大智前,遣诸所破之无遮,引他非遮皆不许。
宁玛巴在抉择最后现空无二的入定智慧前,并不承许如“遮破柱子之实有”等遣除所破的无遮,也不承许“能取所取空而如来藏本体不空”等会引生他法的非遮。
自宗对圣者入根本慧定与后得位作了辨别,虽于根本慧定前,自宗对无遮、非遮皆持否定态度,但于后得位时,自宗从空性角度亦承许无遮见。
11、己二(分开宣说)庚一、无二智前无有承认:此二仅是心假立,实际二者均不许,远离遮破与建立,离意本来之法性。
自宗为何无遮、非遮皆不承许呢?
11、1此二仅是心假立,实际二者均不许,
无遮、非遮二者实际均为心之假立,如单空——所谓的柱子不存在可以于分别念前显现,因此仅是心所假立;而“如来藏本体不空,其上的能取所取或依他起空”,这种说法也仅是分别念前假立而已。由心所假立之法,于抉择中观无二智时岂会有所承认?
11、2远离遮破与建立,离意本来之法性。
为什么不承认呢?因自宗最究竟的见解或实相既远离无遮也远离非遮。
颂词中的“遮破”指无遮,“建立”即非遮,此二者均为心之假立,而究竟实相前,是远离一切思所的本来法性,对无遮、非遮二者皆已远离,这一点以言词无法诠释,以寻伺分别无法表示。
以中观或密法窍诀观察自心,了知最究竟的法性不是实有之法也并非单空,此二者均属分别念的境界,若如此承认则不能获得究竟解脱。
12、己二(分开宣说)辛一、真实承许:若问仅思空性言,则当承认无遮见。
有人提出疑问:若仅从思维空性的角度,你们承许无遮还是非遮呢?对此问题,自宗回答:仅从空性而言,可以承认无遮。
13、格鲁派无遮pk自宗无遮
格鲁派无遮=破除一边的单空PK自宗无遮=远离四边的大空性←←仅从空性而言
此二者具有很大差别。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应承许为无遮见,因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中无有任何可以建立之法,虽然远离四边的大空性与破除一边的单空均称为无遮,但仅从空性而言,自宗宁玛巴可以承许远离一切戏论的究竟无遮见。
从字面来看,虽然皆称为空性或无遮,但他宗所谓的空性就如同碗中无水,这并非真正的空性,真正的大空性应该远离一切戏论、远离一切有无是非等执著。
若从究竟大空性的层面上承许无遮,则无有任何错谬,我们也并未对格鲁派的所有教言进行遮破,但格鲁派所抉择的无遮并非究竟空性,一味专注于一无所有的单空这一点,与无二双运的究竟实相实在无法相合,我们进行遮破的原因即是如此。
14、己二(分开宣说)辛二、说彼理由:印度具德月称师,藏地荣索秋桑尊,异口同声一密意,建立本净大空性。此法本来即清净,或本无有自性故,二谛之中皆无生,于说无遮有何疑?
14、1教证:印度具德月称师,藏地荣索秋桑尊,异口同声一密意,建立本净大空性。
自宗承许这样的大空性并非毫无依据。中观应成派的创始人——印度具德大菩萨月称论师,在《入中论》、《入中论自释》以及《显句论》这三部论典中已广泛抉择了空性,自宗见解应为无遮。
藏传佛教,尤其宁玛派当中,荣索班智达是宣说大圆满无与伦比的一位大师,在其《入大乘论》及《黑蛇比喻》等论典中皆已宣说了无遮的见解,他说:以大圆满见宣说一切诸法如幻如梦,此如幻如梦既不是无遮亦不是非遮,应承许其为究竟无生。
印度的月称论师与藏地的荣索班智达,前者建立了中观应成派的大空性,后者则承许大圆满的本来清净,此二说法虽不相同,但其究竟密意却完全一致。
14、2理证:此法本来即清净,或本无有自性故,二谛之中皆无生,于说无遮有何疑?
“此法本来即清净”,一切万法本自清净,若非如此,则将“本不清净的本尊观为清净”或“自身本非坛城而观为坛城”亦成无有丝毫利益,因此,根据荣索班智达的教理,以密宗观点可以建立诸法本来即是大清净。
“无有自性故”,依照月称论师大中观的教理也可如是成立。因诸法本来无生,不论自生、他生,还是共生、无因生,不论从哪一方面观察,诸法本性不可能存在,本来即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
不论从本来清净或是大空性的任何一个角度观察,一切万法于二谛中都不会产生,既然如此,对自宗所许无遮之观点又何必怀疑呢?
15、庚一、所破不应理:柱子本来即清净,所剩不空毫无有,
从名言正量衡量时,柱子本性即是清净的,除此之外,所剩下不空的法丝毫也无有,所余不空之法一丝一毫也不存在。
“柱子”代表一切万法,“清净”与“空性”在某些场合中是同一个意思。
16、若未遮破柱子无,说柱非实有何用?
如果没有遮破柱子的本体,也即对柱子本体的空性这一点未进行宣说,却说“柱子非实有”之言词又有何用处?
因柱子本体就是空性,不能保留下来,但你们却强硬地将柱子的本体保留,认为它不空,而用另外一个实有的法来空。如果没有遮破柱子的本体而仅说柱子非实有,那此种观点有何用处呢?
17、庚二、此等现空非双运:破除柱子之空性,与余显现此二者,空与不空非双运,如黑白绳搓一起。
破除柱子实有后的“空性”,与所剩柱子本体之“显现”,就如同黑白两条绳子搓在一起,切莫将此二者说为空性、显现双运。
所谓的现空双运是指显现柱子的本体即是空性,而此空性也即眼识前所显现的柱子。若按照你们的观点“柱子的本体不空,其上的实执空”,则已经空的实执与本体不空的显现二者是如何成立无二双运的呢?此二者就如黑绳与白绳搓在一起,黑绳的本体不是白绳,白绳的本体不是黑绳,根本无法双运。《入中论自释》中说:一法在另一法上不存在的空性并非真正的空性,仅是一种相似空性。
18、“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他们将色法立于一处,而从他方另外寻找出一个实有抉择为空性。这观点与格鲁派个别大德的单空说法不相上下。
应当:柱子=本体=空性
如果柱子=本体+X=(本体非空性)+(X非实有)=空性,那么柱子的空性是建立在(X非实有)的基础上而不是自已本体之上,这样的X非实有是多余的法,没有用,而且也没地方找这个X法。
(本体非空性之显现)+(X非实有之空性)=黑白两条绳子搓在一起
将(色柱子)存在立在A边,而从他方找出(X实空)立在另B边,那么(色柱子)与(X实空)就是黑白两条绳子。
定解宝灯论科判
12、甲二(中善论义)分三:
13、甲二乙一(依教理广说)分七:
一、见解无遮或非遮
14、甲二乙一丙一(见解无遮或非遮)分二:
15、甲二乙一丙一丁一(略说)分二:
16、甲二乙一丙一丁一戊一、宣说他宗观点;
嘎单见解说无遮,其余诸宗谓非遮。
17、甲二乙一丙一丁一戊二(建立自宗无垢正见)分二:
18、甲二乙一丙一丁一戊二己一、真实安立;
前译自宗何观点?
无二双运大智前,遣诸所破之无遮,
引他非遮皆不许。
19、甲二乙一丙一丁一戊二己二(分开宣说)分二:
20、甲二乙一丙一丁一戊二己二庚一、无二智前无有承认;
此二仅是心假立,实际二者均不许,
远离遮破与建立,离意本来之法性。
21、甲二乙一丙一丁一戊二己二庚二(后得时分开抉择)分二:
22、甲二乙一丙一丁一戊二己二庚二辛一、真实承许;
若问仅思空性言,则当承认无遮见。
23、甲二乙一丙一丁一戊二己二庚二辛二、说彼理由。
印度具德月称师,藏地荣索秋桑尊,
异口同声一密意,建立本净大空性。
此法本来即清净,或本无有自性故,
二谛之中皆无生,于说无遮有何疑?
24、甲二乙一丙一丁二(广说)分二:
25、甲二乙一丙一丁二戊一(说明他宗观点不合理)分二:
26、甲二乙一丙一丁二戊一己一(总破他宗观点)分二:
27、甲二乙一丙一丁二戊一己一庚一、所破不应理;
柱子本来即清净,所剩不空毫无有,
若未遮破柱子无,说柱非实有何用?
28、甲二乙一丙一丁二戊一己一庚二、此等现空非双运。
破除柱子之空性,与余显现此二者,
空与不空非双运,如黑白绳搓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