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91-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所依事”,第四种生,是指所依事物的产生,眼识等六识之处或所依是眼根等六根,它们也是刹那性,因为产生自果——刹那性的识。只要是因果就是刹那变化,而无有刹那变化就不该是因果。
所依的事是无常的,眼识是依靠眼根而来的;眼耳鼻舌身意所有的六识,是依靠六根而来的。因为六根是无常的,所以依靠六根而产生的六识,也是无常的。
如果六根是常有的话,那不可能依靠它而产生六识;即使六识产生,也不会有任何的变化。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前一刹那没有看到,现在看到了;前一刹那没有听到,现在听到了;前一刹那没有品尝到,现在品尝到了。所以,六根是无常而产生的,因此六识也成立刹那性。
这里没有说色声香味触法六境,实际上依靠六种外境产生六种识,与六根是完全一样的。
依靠这些能够认识无常的道理,不管怎么样,世间当中,里里外外所有一切的一切,确实是无常的。刚才我下来的时候,心情不太好;现在看到这么多的僧众,心情非常好。人的心情就是这样的,是不是发生了大事呢?也没有发生什么事。
《入菩萨行论》中讲,“遭遇任何事,勿扰欢喜心”。一会儿特别欢喜,一会儿可能就不高兴了,因为一切都是无常的。开心的时候,不要太傲慢了,不可能永远开心的,一会儿就呜呜哭了,有这个可能的。昨天我看到一个居士,他特别伤心;今天刚才说,“谢谢你,我现在完全好了”。真的是无常的,一切都是无常的。
这叫所依无常,所依而产生的无常,这是第四个了。
“变异”,第五种生,是指变化之生,心中生起贪爱等,身体的形态也与之相应变异,所以成立是刹那性。
随着心中产生贪心,身体上会微笑;心里产生嗔恨心,会脸红脖子粗,或者獠牙毕露;心里产生傲慢心,从身体的外相可以看出来;心里产生嫉妒心,从语言和身体可以看出来;心里产生吝啬心、邪知邪见、大悲心、信心、惭愧心,身体上都会发生变化;有些人产生信心的时候、看到众生产生大悲心的时候,泪流满面。善的念头、恶的念头,在身体上都会有不同的变化,这是什么原因?因为是无常的。如果不是无常而是常有的话,身体就不可能发生变化的,不可能有这些现象。
无常的原因,心发生贪嗔痴等等变化的时候,外面的身体也会反应不同的变化。这叫做什么?叫做变异生,变化之生。
“成熟”,第六种生,是指成熟之生,主要从人的身体层面讲的,从入胎一直到降生,会走路之前,是婴儿、幼儿;能玩耍,是童年;按联合国的年龄划分,十四岁以前,是少年;十五岁到四十四岁之间,是青年,心的力量、身体的力量,已经圆满了;四十五岁到五十九岁之间,是中年,韶华慢慢衰退;六十岁以上,是老年。由这般次第成熟可知是刹那串连的相续。
人的寿命还是很短的,虽然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不管怎么样,幼年、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这样的过程,是刹那刹那连续的。如果是常有的话,就不可能有这么多的过程。
最早的时候有一张图,是我从外面弄回来的,以前放在小汉经堂里面,这几年没有看到。是一个人从小孩一直到老人、最后死亡的图。
人反观自己的时候,也会发现有变化的,通过这种变化,能够知道生命确实是无常的。当然有时候寿命不一定能全部圆满,年轻的时候就离开了人间,这是另一种无常了。
年龄不断成熟,到最后离开人间,最多百岁多一点。前一段时间,一个国际上影响比较大的长寿老人,临终前讲了一些他的窍诀。平时的锻炼、食物,对长寿都是很重要的。
去餐厅吃个饭,吃得饱饱的,又上来一直坐着,不运动,这样对健康和寿命都不利。我对佛学院的道友说,“为了健康,住的离经堂稍微远一点,多走路也是很好的”,但很多人说,“不行,离远一点的话,走得喘气费力”;我说,“楼房不一定要装电梯,没有电梯更好一点”,很多人说,“不行,上楼膝盖很痛”。只要自己不愿意,就能讲出很多烦恼、一大堆烦恼。烦恼的人口里面,说的全部烦恼的;智慧的人口里面,说的全是智慧的。
不管怎么样,这里想讲的是什么?成熟生,我们也发现是无常的。
现在有些人老了以后特别伤心,“我不愿意老,我不愿意这样”,但是没办法的,你不愿意也是这样的。很多人想各种办法,“最好不要老,永远都拥有青春”,但随着年龄的不断变化,无常的刹那性是肯定有的。
“如是劣与胜”,第七、八种生,是指下劣之生与殊胜之生,下劣转生于三恶趣,比它超胜的生或殊胜的生是转生于天界人间,这些也不固定:由恶趣转生到善趣,由善趣转生到恶趣,由人转生为人等,有生到同类不同类的种种情况,因此是无常,它也是以刹那相续如是转生,而常法不该有各种不同行相。
劣生是堕入三恶趣,比如从地狱转生到饿鬼当中,从饿鬼转生到旁生界当中,这样的产生叫做劣生,因为身份都很低劣;胜生是转生到天界,转生为暇满人身,叫做胜生。
随着众生的业力,胜生和劣生不是固定的。比如前面是劣生的旁生,后来因为善业的感召,变成胜生的天人、人类;或者以前是胜生的天人、人,非常有福报,后来因为恶业的感召,转生到地狱里面、旁生当中。
人间也有劣生和胜生,有些人一出生,身份高贵,相貌庄严,财富圆满,应有尽有,非常快乐;有些人出生、生长在乞丐家里,特别痛苦,还生着各种病;有些人上半生是胜生,下半生变得比较低劣。
轮回当中众生的劣生和胜生,跟前世的业力有非常大的关系,所以没办法固定。
《大般涅槃经》里面讲,“见诸众生从暗入暗,有诸众生从暗入明,有诸众生从明入暗,有诸众生从明入明”。我们讲《亲友书》[注4]的时候,也大概讲过,但是佛经里面,说得更加清楚。比如说,有些众生是从暗入暗,从地狱里面转到饿鬼里面,饿鬼里面转到旁生当中,一直在三恶趣里面转;有些众生是从暗入明,从三恶趣当中转生到三善趣当中;有些众生是从明入暗,以前在人间、在天界非常好,后来造恶业的原因,入于暗间;还有一些众生是从明入明,也就是说从三善趣当中入于三善趣当中。
仅仅是人间,因为业力和感召力,也有这四类。比如有些人从监狱出来,又造恶业,又进监狱;有些人以前在监狱里面,后来他想开了,好好忏悔,出了狱,再也不犯法了。
这些都是无常的原因,如果是常有的话,就不可能发生变化的。
光明不光明,行余境具种,
无种之本体,以及影像生。
十四种生的后面,从九到十四之间,光明生、不光明生、行余境生、具种生、无种之本体生、影像生,以这个颂词来讲。
“光明”,第九种生,是指转生为光明者,六欲天中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色界无色界的天人们称为光明者,因为他们的受用与等持仅依赖自心而如意趋入。如何趋入呢?
化乐天的天女们,想要某种色、形、服饰等,只是以心思维就会幻化出而受用,同样,诸天女也能幻化并享用自己心中所求的天子。天子想得到天女,也没问题。化乐天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而得到的。
他化自在天的天人们也能享受其他天及所欲求的受用,只是心里思维就可幻化享用。他化自在天是依靠其他天人的力量而得到的。人间也有比较相同的情况,有一些人的福报,是依靠别人的褔力得来的。
色界无色界的天人也是想入于各自的任何等至等持,随着自心便能成就并现前。
而诸常法不可能这样,由此可知是以刹那的心主宰而生。
欲界里面的化乐天和他化自在天,色界和无色界的天人,叫光明生,为什么叫光明生?因为依靠他的意识、心识,他想得到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伴侣、色彩、形状、衣服、食物,不管想得到什么,只要心里一想,全部都能如愿以偿。
这跟人间是不同的,世间很多人想得到钱,但是得不到;有些人想找到很好的伴侣,也得不到;有些人想找到很满意的工作,但工作越来越难找。我看全球的形势,好像失业率越来越高,就业的机会并不是特别好。大城市里面,大学生和博士生满天飞,一直找不到工作。需要钱财的人越来越多,需要伴侣的人越来越多,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得不到的,所以人间特别苦,可以说是非光明。
如果想光明生的话,就变成天子,心里想什么,什么就出来了。我想“今天做一笔很好的生意,赚好多好多的钱”,然后坐在这里禅定,心里面观想。好多美元从这边飞来了,人民币从这边飞来了,英镑从这边飞来了,人坐在钱里面出不来了。(众笑)
凡是天人想得到的,全部都能获得。我们不是天人,有求不得苦。《前行》当中讲,人类有很多的想得到而得不到的东西,如果实在得不到的话,也不要特别痛苦,心态还是很重要的。
作为修行人,当然要努力。光依靠现在的心和身体,努力还是不够的,还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叫做业力。比如说前世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布施的话,即生当中,就没有发财的因缘。尽管非常努力,智慧也很不错,但是不一定能发财。不承认前世今世的人,不一定承认这些,但的确是真理。
正是无常的原因,才有光明生。光明界的天人,心里想什么都能如愿以偿,完全可以得到。如果是常有的话,色界和无色界所得到的财富也好,伴侣也好,这些都是不可能出现的,这是第九个。
“不光明”,第十种生,即转生为不光明者,如刚刚所说那些天界剩余的兜率天至地狱之间的所有欲界众生并非以自心所想就能成办一切事,因此称为不光明者。因为他们的心与受用也变化种种不同阶段,由此可知是刹那无常。
一般而言,三界的众生趣并不是始终固定,由光明者变成不光明者,由不光明者变成光明者,以内部的差别转生为种种,由此可知是无常、其相续也是刹那性。
兜率天、三十三天、四大天王,以及人间,还有旁生、饿鬼、地狱,这些众生并不是心里面想到就能得到。他们是心里面想得到,但是没有得到。原因是什么?因为无常。
如果是常有,心想有的话,受用就永远有;或者心想无有的话,受用就永远无有。比如我想获得所有的财富,就一定会得到。但无常的原因,从天界到地狱之间的众生,不能完全如愿以偿、不能完全满足,只能不同程度地得到。
我们是不光明生,欠缺非常多,不能要求太完美了。如果要求特别高,在现实生活当中,达不到就成了痛苦。当然,我们也不能要求太低了,也不是没有要求。人世间当中,不是一切都用规则形成,也不是没有规则,应该不堕两边。任何事情,都有中道。如果超越了中道,堕入两边,在生活当中会产生痛苦、困惑,效果不是很好的。吃饭也好,说话也好,做事情也好,都要行中道,符合规律、符合规则,规则在名言当中,确实是很重要的。
现在有些人的心态、行为,经常超边,要么堕这边,要么堕那边。比如说精进的时候,精进得不得了,最后自己的心出了问题;懒惰的时候,什么都不做。对生活的要求,有些人太高了,丝毫的差错都不能容有;有些人太随意了,基本的卫生、规则都达不到要求。
作为一个学佛的人、修行的人,应该有一条适合自己心态、身体的中道平衡线。如果懂得了这一点,有没有痛苦?会有痛苦的,但是痛苦不会很强烈。受到超出范围力量的逼迫,心无法承受,就会产生无比的压力、苦楚、痛苦。
总而言之,光明生也好,不光明生也好,各种各样众生的相续,都是无常的。大家不要特别在意,可以这样想,比如说我很努力,结果没有考到一百分,很伤心,可以安慰自己,“无常的,下一次再考一百分”;生意做得不好倒闭了,而旁边的人都发财了,可以安慰自己,“这就是无常”;今天我生病了,“这是无常的”;今天我考不好,“这是无常的”,不要特别痛苦。否则的话,因为我没有考好,所以三天三夜不吃饭、绝食,这是没有必要的。懂得了无常以后,很多变化都可以接受。
“行余境”,第十一种生,即行于其他境之生,是以转生到别处死殁而灭亡再投生到他境的方式而行。或者,色界以下众生身体也并非在一地而是行于他处,这也是以刹那的相续趋入、行往,而常法不可能这样。
在世间当中,众生可以从这里转生到那里,从那里转生到这里;或者富裕的身体,下一辈子变成贫穷的身体;或者从旁生变成人类;或者从旁生变成另一种旁生;或者从美国人变成英国人;从英国人变成中国人。依靠心识的无常变化,这些都是可以的。色界以下的众生有不同的相续、不同的前往、不同的去处、不同的运行,都是无常的。
如果是常有的话,那就没办法变化了。前世是旁生,即生当中只能是旁生,不能有变化;以前是天人,现在也要是天人;前世是美国人,今世也要是美国人,生生世世都是美国人了。而且生生世世也不能容有,比如说十八世纪的美国人,不能是二十一世纪的美国人,因为中间有三个世纪的变化,又变成无常了。
这里主要是破常有的观点,一个是民间群体,有严重的常有执著,这个是要破的;还有一个是在外道当中,有很多承认常法的宗派,这个也是要破的。不管是民间没有学过宗派的人的常见也好,还是学过宗派的人的常见也好,都是不合理的。本来不是常有的,而执著为常有的,这是一种邪见。佛教的道理可以让他们明白,一切法的确是无常的。这并不是,“这是佛陀说的,这是弥勒菩萨说的”,不是这样的,而是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释。当他们对每个问题没有反攻能力的时候,就觉得的确是无常的。
众生不断转生,确实是无常的,这叫做什么?行余境生。
“具种”,第十二种生,是指具有种子之生,具有能转生三界的烦恼随眠或种子而投生。灭尽见修所断诸烦恼的有余阿罗汉及其蕴最后刹那除外,其余阿罗汉向、不来者、一来者、预流者及三界异生均具有烦恼的种子,为此他们的五蕴相续产生是以具种子而产生。他们的产生即是具有因果的那些法,成立是刹那性。
通过见道和修道,或者无学道,断除了相续当中所有烦恼的有余阿罗汉和无余阿罗汉,不会转生。除了这些阿罗汉以外,所有世间的凡夫人,圣者里面的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他们还要在三界轮回当中流转,因为他们有流转的种子。有了种子肯定有产生,因此叫做具种生,具有种子的产生。
阿罗汉是没有种子的,不可能降生在轮回中;其他的,不管是人也好,动物也好,甚至所谓的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他们相续当中还有一些种子,因此叫做具种生。
当然具种生也是无常的原因,才可以产生。如果是常有的话,即使具有种子,也永远不能产生。依靠前前的因,产生后后的果,具有因果的法,成立都是刹那性的。
“无种之本体”,第十三种生,是指无种子之生:就是没有转生轮回之种子的本体,但诸蕴也是以前因后果的本体产生,有余阿罗汉临近趋入无余涅槃的最后刹那除外,有余阿罗汉虽然无有再投生转世的种子,但在以宿业牵引的有余蕴没有趋入无余蕴之前,有刹那相续的生。有余蕴的最后刹那以后无有相续生,因为趋入了无余蕴的法界。为此,乃至有产生期间就是刹那性。由于前面具有种子而后来无有种子,因此是无常,它也决定是刹那相续的法。
有余阿罗汉有五蕴的身体,无余阿罗汉是连身体都不会留下来的那种阿罗汉,这些阿罗汉无有种子,不能流转在轮回当中。他们的最后一个蕴,可以说是无种之生。比如火烧了种子,这个种子的最后一刹那,原来是有种子的,最后没有种子了。这里所谓的产生,就像我们以前讲的,灭法的产生一样的,真正产生的法是没有的。
有余阿罗汉和无余阿罗汉,依靠智慧灭了种子;种子灭了以后,马上获得阿罗汉果位,再也不用转世、转生。前面轮回的种子灭了,产生了阿罗汉的果位,这个阿罗汉是无种子而产生的,可以这么解释。
一切万法是无常的原因,阿罗汉是无种子产生的。前面是有轮回种子的,后面没有轮回种子了,刹那性的原因,应该是无常的,无常是成立的。如果是常有的话,阿罗汉是不可能产生的。
“以及影像生”,第十四种生,是指修行八解脱等的行者依靠等持力显现蓝黄白红显色与形状的影像直接浮现在心的行境中,心中串习等持力如此显现影像也是前面无有后来显现,因此是无常,它也是由心刹那相续次第串习所致,为此成立是刹那性。由此可知,梦境与串习不净观中产生明相均只是心的显现并是无常性。
主要是从修行方面讲的,依靠禅定力,蓝色、红色、白色各种显色与形状,可以浮现在修行者的心上。通过观想本尊、观想不净观,在修行者的面前,完全可以浮现出这些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心无常的原因,心里面可以显现。比如我观想文殊菩萨以后,能安住在这样的心态当中。
我们课前安住几分钟修上师瑜伽的时候,有些人观想上师融入自己的身体,自己跟上师的心无二无别;有些人观菩提心,有些人观空性。
对于初学者来讲,眼前什么都不能容有,如果前面有东西显现的话,心就会一直往那里跑。而闭着眼睛,就什么都没有了,比较舒服。南传佛教和很多佛教群体,眼睛完全是闭着的,到底是睡着了,还是在观想?这样闭着的话,对修行者来讲,是比较舒服的。
但是很多佛像的眼睛是,一半闭着、一半稍微睁着。如果一直闭着眼睛,很容易睡着了,或者处于昏沉状态当中。所以观修的时候,一般来讲,眼睛最好不要完全闭着。毗卢七法要求,眼睛半闭着。
参禅的时候,初学者心不专注,就闭着眼睛;慢慢专注后,就用毗卢七法里面的眼式。习惯半闭以后,外境对你就没有什么影响了。
观修的时候,心无常的原因,在心上面可以显现白色、红色、蓝色等各种颜色,或者佛像、菩萨像、本尊这些外在的形象。如果心是常有的话,首先没办法观想;即使观想,也不可能出现外面的这些现象。
无常的道理,下面会讲得更细致。本来我想把下面的四个理由也讲完,时间不够了。今天讲到这里,明天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