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00-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5
附:《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胜乘甘露喜宴》麦彭Rinpoche著Khenpo Sodargye 译
庚十六、首要所为或最胜所为:
法施清净戒,获得无生忍,
精进大乘法,竟具住悲心,
般若许具慧,波罗蜜多首。
具足六度各自中殊胜或微妙法的那些菩萨也是以其因而成为殊胜或微妙。那是什么呢?布施的三种分类中,法施是为主要或殊胜,因为财施与救畏施成办世间安乐,法布施也能成办出世间圆满。为此,《金刚经》等中也说:“何人以充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作布施,不如仅宣讲此经中四句一偈福德无量增长。”别解脱戒、禅定戒、无漏戒三戒中,无漏戒殊胜或主要,因为它是圣者欢喜的极其清净戒。三种安忍中,属于谛察法忍的获得无生法忍是为首要,与世间人、声闻、缘觉的一切精进相比,以闻思修大乘法发起精进是为殊胜首要。四禅之中,止观均衡究竟的是第四静虑,依靠它具足安住悲无量心中,即是一切禅定之最。智慧度于前五度之中最殊胜主要,如《般若经》云:“设若欲求圆满布施波罗蜜多,当学修般若波罗蜜多等。”以上承许是具慧菩萨波罗蜜多之首要所应行持的法。
庚十七(说法安立)分五:一、所说法之差别安立;二、遍知其义安立;三、菩萨无量功德安立;四、如是说法之果安立;五、摄大乘法安立。
辛一(所说法之差别安立)分四:一、宣说法安立;二、宣说谛安立;三、宣说理安立;四、宣说乘安立。
虽然利益众生以暂时与究竟的分类而有不同多种情况,但主要以为众生说法而使他们相续解脱。此法安立是指,菩萨必须自己多闻大乘深广法并对其义如理生起定解而具足精通的功德,否则不能相应种种众生的界性、根基、意乐而说法,如《释量论》云:“方便生因蔽,说彼是艰难”方便生指灭谛,它的因是道谛,因自己的无知而遮蔽的人,无法讲说解脱的道果是“如此这般”。此处宣说菩萨的四种说法安立。
有人会想:这在《求法品》与《说法品》中不是已经宣讲了吗?为何再度重复讲解?
此处是说明精通菩萨说法四种安立的功德时,虽然与上述无有异义,但从安立方式不同及所知的摄义有特殊差别的角度宣说,因此不仅没有重复的过失而且有重大意义。
如上所述,具有修行波罗蜜多道之殊胜功德的那些菩萨了知调化众生的方便,因了知其方便而成为众生的导师。成为导师后精通传讲的四种说法。何为四种?法安立、谛安立、理安立、乘安立。
壬一、宣说法安立:
以契经等别,安立为明处,
当知一切地,坚稳法安立。
以契经、记别、讽诵等十二部的差别,安立内明、声明、因明、工巧明、医方明五明处,应当了知这称为信解行地及圣者十地一切地坚稳菩萨的法安立。
有人想:所谓安立的意义是什么?
以声明为例,字母组合形成的名称自性中,运用结构、格等变成其他形式的种种道理在语言学论典中,是先前佛菩萨大仙人所安立。菩萨也这般以某种道理为他众传讲并进行安立。同样,因明也是以现量、比量、教量——三量来衡量现前、隐蔽、极隐蔽之理的安立。医方明,是有关健身养生的方法及如理依靠饮食、行为、药物、医疗的安立。各种工巧明也是身语意如何纯熟串习的安立,包括所属的历算、天文、八观察等为主的各种工巧明的安立。声明的分支有偈颂、散文、颂散兼具的修饰连同句义修辞的修辞学、偈颂文字抑扬顿扽的韵律学、各类语种兼有之妙音舞姿的戏剧学、一种意义也能以各种不同名称来了知的词藻学,应当如理了知世间共称的安立。内明是无误安立并宣说三乘各自道果的内容。这称为法安立。
有人想:契经等十二部不是内明吗?解说它如何安立为何讲其他明处?如果不是讲,那么为何说“以契经等别,安立为明处”经等内包含五明呢?
佛经的十二部主要是宣讲内明的典籍,但其分支也有其余四明,因此大乘经藏极其博大,无倒宣说如所有、尽所有诸法之处,为此大乘经藏中并非在一切情况下都不宣说五明,因为大乘经藏的佛经永远不可仅以此限量。所以,五明也是佛语对菩萨安立及讲说,菩萨如是受持而利益众生,所以他们时时幻化为具五通的大仙人、大婆罗门的形相宣说也不可计数。《宝灯经》中云:“出世不久已了知,众生不知诸业理,彼等耕作经商法,能说世间众工巧。无恼无害之加行,智者称赞乐有情,种种势理医学论,诸位仙人尽宣说。天等世间各信解,仙人殊胜微妙行,禁行苦行胜苦行,彼等智者尽宣说。外道彼等行逼迫,瞿昙不语而行持,于行裸体之沙门,说外道师是智者。”又云:“彼等异方便,行世利众生,不贪世如莲,出游令喜信。诗人造诗词,舞者鼓乐师,庄严持鬘舞,幻师显众相。城官转轮王,商主商施主,君臣相使者,医生世规师。静处大妙树,药宝无尽藏,摩尼如意树,引导歧途者。”诸如此类,佛菩萨的幻变无量,因此十方浩瀚无边刹土中五明所摄的无谬论典,也是依靠菩萨的威德力而宣说。《宝性论》云:“总之诸世界,天地安乐因,普照诸世间,尽依法界宣。”就如同如实宣说佛语妙音的功德一样。为此,认定声明等在佛经中无有而将其一概定为外道宗,是智慧极其狭隘的表现。继先前的佛菩萨所说之后,外道与内道的智者们也造了语言学等论典,虽然不乏其数,但又怎能因作者是外道就确定明处是外道宗派、作者是内道就确定明处是内明呢?
四明是共同明处,它不应该有外内宗的差别,但是,诸如《集量论》及《因明七论》建立本师与佛教为正量之理等,《如来秘密表示咒》及《甘露藏续》中所说的遣除大种身体紊乱之障的咒语与成熟解脱相关,密宗仪轨中的舞蹈、妙音及佛像的尺寸等工巧,《时轮续外世间品》所说的历算、星矅对应中脉的气息数之类的安立,外道中并没有共称,是内明的特法,这一点无需说明。外道宗的内明是指修禅定、无色定等持,自在派修风瑜伽,裸体派修真实性那达及自真如等,但由于他们没有证悟无我的缘故,虽然会成就少许暂时的神变等,但并不是解脱道,因此并非完全具有真正的内明,没有超世。佛语宣说出世之道,所以是真正的内明。
内明是抉择如所有、尽所有的一切法,因此能了知尽所有法的分支《语言学》等一切明处也是它的分支。佛语无量无边,但当今在印度藏地,凡是见到的这所有佛经中也不同程度有声明等,《解深密经》中宣说了观待理、作用理等四种道理,以此无余宣说了因明。声明,经藏中说“有碍故为色,领受性之受”等,也有声明的释词,以词无碍解不仅仅了知声律,而且了知一切众生无边语的释词。如来语文句善妙,也是指名称、结构如理运用的释词善妙,比喻修饰、形象化修饰等修饰的诗韵完美,每一语言有无量适宜的诗学比喻,《时轮金刚续》中直接宣说了历算的方法,经中顺便也提及到种种歌舞、技艺、观察。菩萨工巧明的波罗蜜多之理在《方广庄严经》等中有宣说。医方明在《金光明经》中也有宣说,以此为例,佛经中并非只有内明、没有其余明处,因此应当了知大乘经藏中摄集一切明处,只要能暂时究竟利乐所化众生无论如何都可以,遇到所化众生之缘而请问,佛陀无有不知不说的,菩萨们也以不忘陀罗尼受持时时宣说,因此一切如所有、尽所有的所知在佛经中都有出现。
壬二、宣说谛安立:
依于七真如,安立真实谛。
依靠七种真如而安立真谛。七种真如,1、转入真如:持续流转轮回。如何转入呢?以无明之缘产生行等,缘起十二支环环相扣产生,相续不间断持续转入无始无终的轮回。2、法相真如:遍计法、依他起、圆成实三者的法相,遍计法为所取能取如是无有,显现所取能取的颠倒因或基依他起在名言中有,依他起不成立所取能取是二空之法性圆成实。3、心识真如:有为无为法除心外无有,如《十地经》中云:“奇哉,佛子,三界唯心。”一切法仅仅显现于心中罢了,因此成立是心识本身。4、安住真如:恒常住于三苦自性的轮回一切法。5、倒成真如:是具有业与烦恼法相的集谛,因为依靠它颠倒形成痛苦的自性。6、清净真如:是灭谛,因为清净了苦谛集谛的过失。7、正成真如:是道谛,因为依靠它无倒修成灭谛。转入真如、安住真如、倒成真如三者众生等同;法相真如中依他起与圆成实二法相的一切有为无为法等同;心识真如也包括在依他起范畴中。《解深密经》中所说法相真如唯是二无我,如此一来就是圆成实。清净真如,声闻、缘觉、佛陀三菩提等同,因为仅仅获得灭谛方面是相同的。正成真如,闻思修真实义法的一切法等同。这是《解深密经》中宣说的。如此,转入与安住轮回是具有无常等四相的苦谛;倒成真如是具集、生等四相的集谛;圆成实自性远离客尘,是具有灭、寂等四相的灭谛;正成真如是具道、如等四相的道谛——四谛。心识是八识聚,其中不清净依他起是缘于遍计法而以顺式缘起住于轮回的部分是苦谛;趋入分是倒成真如,属于集谛;缘于圆成实修道清净依他起的部分属于正成真如。《辨中边论》中,心识真如归摄为圆成实。离客尘真如是圆成实灭谛。对此虽然任何颂词、注释中都没有宣说,但五法也是三法相中分出的。五法是指名、因、分别、真如、正智。其中名是指以柱子、瓶子等名称安立,执著彼彼为遍计。因是指依他起显现为所取分,显现为大腹等某某法立名的因或理由。分别是指显现为能取分的八识聚。真如是无变圆成实。正智是真如的有境无倒圆成实。是将对境的名称安立有境上,因为显现相同,如《楞伽经》中云:“五法三自性,以及八识聚,二种无我义,归摄诸大乘。”这些是法的大总纳。
壬三、宣说理安立:
安立理与乘,四种及三种。
如理而作意,正见具有果,
量辨不可思,当知为四理。
安立正理及乘,略说分别是四种与三种。
四理:作用理:了知某因生某果;观待理:了知某果观待某因;法尔理:火的热性、水的湿性之类是世俗法尔,诸法空性是胜义法尔;证成理:以现量比量相应诸法实相而衡量。其中作用理与观待理,信解行地如理作意二无我之义引出见道现见法性谛的正见,而具有果。见道的正见具有解脱涅槃之果,从彼等因产生彼等果的作用与彼等果观待各自因的角度分别为作用理与观待理。如此因果相属是无欺的缘起法,如具有生长力的种子产生苗芽一样起到因生果的作用,如果有因,则有果的随存,果观待因,无因则果灭。如此才合情合理。以正量辨别或证悟即是证成理。虽然世俗中如是显现无欺但胜义中所生能生的量了不可得,胜义法性不可思议,即是法尔理。这是唯一运用于真实道的四种道理。以此理为例,应当了知一切衡量意义之理均集于四种道理中。
壬四、宣说乘安立:
意乐及宣说,加行与资粮,
成就之差别,承许为三乘。
以意乐等五法下等、中等、上等的差别,形成了声闻乘、缘觉乘与大乘。声闻仅证悟人无我,仅希求自己速得解脱的意乐为下品,相应其意乐,如来也宣说了人无我、轮回痛苦等四谛小法。对于佛所说的那些小法,声闻于三世或七世修习,所以加行下品,如加行一样,福慧资粮也为下品,如其资粮为下品一样,果位也是成就声闻的小菩提,以此差别安立为声闻乘。缘觉是中根,能证悟一个半无我,坚持百劫修习不像声闻,因此根基与意乐为中等,如来也相应其宣说了顺式逆式缘起法、所取如梦法,他们也是修行那些法,积累比声闻善妙的中等资粮,果位涅槃虽无分别但神通有差别,声闻阿罗汉的天眼只能见到二千世界,缘觉阿罗汉的天眼天耳可见三千大千世界的色法、听到三千大千世界的声音,因此比声闻根基利、证悟、神变超胜,果位有差别,由此安立为缘觉乘。菩萨根基最殊胜,能证悟二无我的智慧与以大悲缘于他利的缘故能成办自他二利,因此意乐广大,佛陀相应他们宣说大乘的深广法,菩萨们依佛所说,身语意行持成办二利,积累广大的福慧资粮,最终成就无上大菩提的广大果,如是安立为大乘道果。以上承许为三乘。大乘的七大在下文大乘归摄中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