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法华

民俗学-法华16如来寿量品51上

创建日期:2023-09-01

  民俗学-法华16如来寿量品51上

  《妙法莲华经》第51课

  呃我们讲那个《妙法莲华经》前面,大概嗯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念当天的传承。啊念传承的过程当中呢,大家那个可以呃就看书啊,或者是念咒语的话默念就不能出声。然后也可以看其他的书啊就是这样啊。呃总而言之呢,我们可能有些人不知道这个念传承的重要性啊,实际上是呃在某种意义上看的话,呃我们听课和念传承呃听传承这两个之间的差别的话呢,应该是呃听传承的更重要。因为这个传承得到以后呢,以后都完全就你有这个权利,你给传给别人也好,你自己修行的话呢都有这个呃就是授权,啊就是相当于是这个授权,所以呢呃一般这个念传承呢,就是特别特别呃重要啊。(师清嗓)

  呃,嗯(师念一小段藏文传承)

  酿杰钦布作丹涅咪样,

  荣内门蓝钦波锕嘉达,

  巴嘎达锕灿图穴么夺,

  敦巴特杰坚拉香擦洛。

  (师清嗓 )(师念藏文传承)

  (师喝水,师休息一会儿,师清嗓)呃下面我们讲那个嗯《妙法莲华经》啊《妙法莲华经》。(师清嗓)呃讲之前的话说一下,一个是嗯我们嗯在座的听课的各位呢,应该大家都是呃可以说是有信仰的吧,没有信仰的极少数,那么有了信仰以后呢,嗯那我们的这个信仰就不能变成迷信,就应该是成为智信,有智慧的信仰。要有智慧的信仰呢,就是有两种途径:就是一个是自己俱、俱生有智慧的,嗯从小都是对世间和出世间方面有与生俱来的智慧;还有一种途径呢,就是通过这个学习,后天的这种勤奋和精进,而就是得来的这种这个智慧。嗯如果这两种的其中一个具足的话,说明你、他再加上有一个智慧,就是然后有一个信心的话,就叫做是呃具有这种智慧的信心啊,啊就这个很重要。

  呃就这是我们这个经常也是跟大家说,就是所谓的这个佛教徒呢,大家都一定要这个学习。嗯虽然学习呢是比较困难的不是那么容易,就也不想学习,就不管是大人也好小人也好,就是除了极个别的呃怎么讲啊,就是有一些前世有这种呃福、福分的、福报的,就这些人的话自然而然与生俱来对学习有一种热爱之心。但一般我们凡夫俗子的话呢,就是喜欢玩,喜欢这个散乱,喜欢就是懈怠,就这就是我们的特点。

  但是如果我们一辈子短暂的人生当中这样这个懈怠散乱而度过的话特别可惜,因此呢呃就今天我要在这里想讲的一件事情呢,就是作为一个佛教徒呢就是至此、至少也是十几部论典以上有、有所学习。否则的话呢我们办一个皈依证,就是认为自己是佛教徒的话很惭愧。啊就是佛教的内容也不懂,就是也不算是真正的佛教徒,还自己认为是佛教徒呢,就是这可能不是、不是很好的,啊就是这是一个事情。

  呃还有一个事情呢,就是我们这个呃学习的过程当中呢,就是有时候是通过这个祈祷啊就是智慧的本尊,啊就是祈祷文殊菩萨的话呢开智慧,这是所有这个佛教徒呃公认的一个事实,也是一个事势理自然规律。啊就是这次,前一段时间,我好像那个应该二月份的时候呢还是什么时候,就是也大家就是要求念这个十万遍文殊心咒啊,后来的话前一段时间呢就是又、又提倡,啊就是就经、嗯通过两次就是跟大家呼吁。

  但前一段时间说的呢,就是并没有呃那么、那么关注吧,我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呃还没有看。然后后面的这个呢虽然就是可能一两个礼拜吧,但是呢就是可能呃不知道就是是文殊菩萨的加持还是我们很多人喜欢开智慧呢,好像我那个点赞的话,前、前三天吧,前三天我看了大概是有、有三万多人,就是三万多的话呢,一个人就是发愿十万的话呢,那就是至少就是很多了,就是多少个亿你们也算得出来。呃所以呢,我们这个一起来共修的话功德很大,就是我也希望我们学院当中的,可能没有这个机会,没有手机,就是有一些不会点赞的这些呢,就是还是默默地发愿,这个有些是根本没有微信啊,就是这样的这些人的话呢也可以通过班上呢就是可以统计啊就是这样的。

  然后我们就是也可以这个共同回向,呃那么就是其他的这些的话,好像在新浪和有些地方的话可能点赞呢,经常他们自己可能害怕一些人多了,就这样的话经常抹掉,就是不然的话呢我估计应该可能呃呃就是更多了,就是应、应该更多了。因为我看他那个阅读的话都是已经五百八十多万还是多少,就是阅读,光那个那个微信(博)的这个阅读量都是五百多万,就是那这样的话,就是五百多万人光、光这样看也没有什么看的,就是所以说,可能呃就是应该就是这个点赞就是比较、比这个比较而言的话呢可能比较少,就是就很多人都觉得可能五百多万人看,就是但是呢真正发愿的只有三四万的话有点、(师笑)有点……还有那个五百多万人呢就是就没有、没有念呃这个文殊心咒,就是我也呃比较奇妙,就是就觉得是五百多万人就是为什么要那么关心,要关心的话呢你为什么又不念文殊心咒。(众笑,师清嗓)

  所以其他也没有什么好玩的,就是在这里面呃我就放了一个文殊菩萨的、不过是文殊菩萨的一个照片,就是然后我觉得呃种下一个善根也是有时候很好的。就是现在这个呃这个信息时代啊,就是有时候是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只要看一下文殊菩萨的像,看一下这个释迦牟尼佛的像呢,就是也是呃在他的阿赖耶上面种下一个因、因,通过这个眼、眼、眼根这个带来的这种这个习气和种子,就是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呢呃也许可能他点赞呢,就是可能在这个随时都他们会删,就是没有、没有积存就是这样的。也许的话呢就是就很多人都看,就是但是呢就是不愿意念文殊心咒。嗯就,总体上讲就是念文殊心咒确实非常多的,呃但是呢呃看这个阅读的人数跟这个比较起来呢,还是这个差距比较大。(师清嗓)

  呃所以我今天呢也是这个提醒一下,啊就是我们学院当中的这些道友的话呢,就还是呃这个呃自己也是这个通过这个发愿的话呢,就是可能是法师这边的途径来报数,就是这样也是是很好的。前一段时间,我们念金刚萨埵心咒的话呢,也是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总、总结啊,就这样也是很好的。以后的话可能我们念有些咒语啊,就是也是通过这种方式的话,大家就是共同造就是非常大的这种善根就是不可思议啊,应该随喜,大家也是应该呃值得随喜,(师清嗓)好我就讲这么多。

  就下面呢我们正式讲那个《妙法莲华经》啊,就《妙法莲华经》的话呢,呃我就先这个《法华传记》里面的,就是就一个简单的故事啊。就是一个故事的话呢,呃这里面有一个僧、嗯就是一个出家人呐,就是他叫做呃妙莲,就是有一个人。他呢就是呃从小都是特别喜欢就是读这个呃《法华经》啊就是《法华经》,然后他自己呢就是也想发愿,能不能就是通过读啊《法华经》来就是这个往生到兜率天,呃然后问那个有些道友的时候,道友们呢也跟他说是,佛经里面就是讲是,通过这么这个呃殊胜的这个经典呢,就是往生这个清净、清净刹土是完全是可以的。然后他自己也是很欢喜,就是一辈子都是不好好就、就特别的这种精进吧,就是不、不休息而这个呃念就。后来到这个七十岁的时候他确实呃就是示现一个就疾、呃病呐,就是最后都是就是坐着就是然后这个往生,往生以后呢就是到了这个兜率天啊。

  然后见到了诸这个天人呐,就是诸弥勒啊就是等等。就然后呢,就是他们就是说是让你这个还要回这个人间就是,再给他们就是讲那个《法华经》的功德。然后当时他说我要回去的话呢,可能很多人都不一定相信就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后来那个弥勒菩萨呢就是给他特意地加持就是,他的手呢就是,嗯他的手就是熏熏染一些香就是,香妙就是,然后呢就是他三天之后就已这个活过来了,就是就然后呢他就告诉就是大家,大家有些人的话呢就是不太相信。但实际上呢,他的整个身体啊,就是这个香、呃这种怎么讲啊?熏香这个弥漫啊就是,就整个一个州的这这个环境的话呢就是全是是被这个芬香啊就是就铺满就是大地。那么后来、后来的话呢就是他这个示现,就后来示现圆寂,示现圆寂的话呢,他们就做了一个遗塔,就是这个遗塔的话呢,谁接触这个墙壁的时候呢就是,都有这个特别好的这种这个香味啊,就是在三日当中都是不会散,不会这个消失的,就这样的。

  就这也是呃一个呃公案吧,就是通过这个读《法华经》呢,就是即使人、人离开世间的话呢,就是他的这个遗塔呢就是还有呃存有这种这个呃妙香,啊就是这个公案。(师清嗓)

  那么还有其他的一些公案,但我害怕到时候讲不完,就是我们今天呢就是接着这个原文讲吧。

  那么呃,昨天这个上面的话呢,呃就是呃这个释迦牟尼佛就是,用这个什么?啊用、用这个比喻呀,就是呃来给他们就是讲啊,就是讲那个呃什么,就是那个医生,啊就是父亲就是他的故事就是讲了。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那么下面呢,呃就是讲这个世尊重新这个用偈颂的方式来宣说这个道理啊。

  【“自我得佛来,所经诸劫数,

  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祇。

  就是说是我自、呃自我这个从成佛以来呢,就是所经历的这些劫,呃那么就是无量啊百千万这个、呃无量百千万(亿)那、那由他,呃就也就是说这个阿僧祇劫,就是这么多的这个劫当中呢就是都是我这个呃教化众生。那么他们呃在这么长的,也就是说佛陀成佛以来,因为前面问了问题吧,就是说是,你佛陀这个成佛以来多长时间的话呢,其实并不是四十多年就是,应该这么长时间,就是这个无量呃百千万这个亿的阿、阿僧祇劫当中,就是已经出世那么长时间。

  【常说法教化,无数亿众生,

  令入于佛道,尔来无量劫。

  而且佛陀呢就是常常都是,呃这个说这个《妙法莲华经》为主的佛法来就是教化无量无数亿的这些众生,让这些众生呢就是趋入这个佛道啊,啊就是那么这样一来的话呢,就是从这个原来到这个现在呢,已经有、有这个无量的这种劫啊,就是这这个无量、无量劫的这种这个时间。

  【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

  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

  那么呃在这么长时间当中就是佛陀呢就是为了度众生的缘故呢,方便这个示现,啊就是示现圆、圆寂啊、涅槃呐,就是实际上是,呃这个,根本的意义上面呢就是佛没有这个示现圆寂的,但是为了方便,和为了在众生面前的话呢就是他这个示现圆寂啊就是。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当中也是说过,就“无量善巧,种种方便”,什么,以为众生,“以为众生,令得利益”。呃就是呃就因为佛陀是为了这个利益众生吧,就是他有各种各样的这个善巧方便,就是善巧方便。什么样的善巧方便呢,有时候示现就是涅槃,有时候呢示现降生,有时候的话呢就是示现这个呃转法轮,有时候的话呢就是示现我们这个佛陀所讲到的整个十二相的这些呢,都是是为了利益众生呢就是他显示各种各样的这种这个方便行呐,就是实际上呢就是都没有一个真实的这个法,所以佛陀是为了就是众生呢就是方便这个示现涅槃。

  我们可能很多人是这个词啊,就是很多人来讲真的一直很新鲜的,佛陀没有涅槃的话呢,好像很多人就是有点这个想不通,但是这个我们钝根者、愚痴者呢,就是我们都要跟、说是是有佛佛陀有涅槃的。但智慧特别高的,就是像那个呃智者大师啊,就是或者说是文殊菩萨啊,就是像这些。像我们这些的话呢,可能理论上可以给他讲一下,但是内心当中能不能接受呢?每个人的情况都不相同的。

  所以,呃他这里呢就是讲为了度众生呢,就是方便示现,而实际上呢就是佛没有灭度,常常呢就是住在这个娑婆世界呢就是说法啊就是。

  【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

  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

  那么佛陀也是这样说的,我常常呢就是住在这个娑婆世界,那么诸以这个神通力,啊就是神通力的话呢就是,就是住在这个世界当中呢。呃我们现在藏文当中是这个通过加持,啊就是通过、通过各种各样的这种加持力就是,通过加持吧就是,通过加持呢令这些这个颠倒、愚痴、呃盲目的这个众生呢就是,我就经常住在这个娑婆世界呢就是,呃住在这个娑婆世界,就是加持这些颠倒的众生,就是加持这些呢盲目的这些众生。那么这样的时候呢,就是虽然我跟他们就是经常呢就是住在一起,就非常非常近的,可是这些众生的话呢呃就不见,啊就是见不到我就是。

  因此佛陀在这个真正的呃这个本体当中的话呢,就是他是没有生、生灭的,啊就没有没有生灭的,可是我们凡夫众生的话呢,就是经常在这个我们面前,就是佛陀呢就是示现就是一些生灭啊。

  就是《佛说罗摩伽经》就是,有一个经典呐,就是这个经典里面也是讲了,就是说是诸如来呢就是不生不灭,不灭不住,呃然后中间也讲了一些就是,最后说是这个法性清净故,呃就不可毁灭,就是呃法、法性清净故不可毁呃,法性清净不可毁。(《佛说罗摩伽经》:“诸佛如来,不生不没,不灭不住,法性清净,不可坏故。”)就是也就是说呃这个其实真正的如来呢,就是他没有生灭就是,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法界这个清净的缘故呢,就是不可能,因为佛陀已经他证悟的是真正的法界,真正的法界的话呢,那真正的法界呢就是他没有什么毁的、毁的,也没有什么增的,也没有什么减的,呃不增、不减、不常、不断的这个意思呢,也是完全是这个相同的。

  因此(师清嗓)在我们这个众生面前的话呢就是,他可以呃就是显现就是种种的呃就是,怎么讲啊就是呃说生呐,灭啊,就是还有很多很多的这样的这个状况,但实际上呢就是呃没有、没有这种、这种现象,不过呢就是盲目的这些众生呐,就我们世间当中刚才在这里也讲了吧,就是说是佛陀是经常是住在这个世间当中,但是呢在盲目的众生面前呢就不见就是。

  昨天就像那个呃这个善巧的医生呢就是,其实他从来心里也是没有舍弃过他的孩子们,啊就没有孩子,也没有离开这个世间,但是他就稍微的为了这些孩子,呃就是有不同的感觉的原因呢,就是稍微就是离开了一下,但实际上呢就是他还是住世的,也是、也是一样的,但是这些愚痴的众生呢就是确实呃不能了知的。

  就是《心地观经》当中也是讲了就是,佛日千光恒呃呃什么这个恒照世,恒照世就是世、世间,世间世间的世,呃然后这个利益群生度有缘就是,那么利益就是这些有呃就整个群生,其中呢就是佛陀真正度的呢,就是有缘的这个众生,有无、无缘不睹,呃佛、佛的这种慈光啊,就是犹如盲者无所见。(《心地观经》:“佛日千光恒照世,利益群生度有缘,无缘不睹佛慈光,犹如盲者无所见。”)呃就像呃这个没有这个缘的就是,也就是说就盲目的这些呃这个众生的话呢,根本就是见不到如来的这种光啊,就我们世间当中的盲人的话呢,他根本见不到,一样的,佛法呃的这个光芒已经照耀于整个世间的时候呢,可是我们可怜的这些很多很多的众生的话呢,根本就是得不到的,啊就是根本得不到的就是。

  同样的道理大乘佛教有大乘佛教的这个甚深的奥义啊,我们在这里讲那个呃就如来这个呃嗯就不涅槃就是,佛陀佛法呢就不隐没的这么一个道理讲的时候呢,就是只有唯一的大乘佛教的这种有智慧眼目者呢就是,他可以看得到,就见得到,听得到。而呃没有这样的就是像盲目一般的、盲人一般的就是其他这个行人的话呢,就是根本没办法接受就是,这也是一个事实啊。(师清嗓)

  【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

  咸皆怀恋慕,而生渴仰心。】

  下面讲众生呢就是见到我灭度啊,就是很多众生呢就见到,就像我们这些众生一样的,就我们认为是释迦牟尼佛两千五百多年前已经离开了这个世间,然后呢就是广做一些供养这个他的舍利塔就是,什么八万四千呐就是,八大舍利塔啊,就八大佛塔啊就是,我们就纷纷地就是给、给它这个供养。供养的主要原因呢就是,他们心里也是带有一种怀有,就是特别这种这种这个欢喜心呐,对佛的一个恋悯、就是怎么讲啊,爱、爱恋呐就是,这种呃仰慕啊,仰慕之心,有渴望之心吧就是,因为佛陀一圆寂的话呢,就是大家都有渴望之心。

  【众生既信伏,质直意柔软,

  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

  那么这样一来呢就是众生的这个,这种信心呐就是也可以呃生起来,这个就也可以调柔,就是相、相续可以调柔,而且呢就是众生的这个心呐,呃就是没有任何的狡诈心的就是,特别的这种正直啊,还有这个柔软呐,啊一心一意呢就是想见到佛陀就是,也为了就是见佛陀和见佛法的话呢,就是不惜生命的代价就是,

  他们都很愿意呃这个呃就是去渴求就是,这个为什么佛陀这样示现以后他们有众生这样的这种信心呢?其实这个呃说法呢就我们应该能接受,如果佛陀一直在的话呢现在可能很多人都是不一定就是趋入这个佛法的。觉得是佛陀经常在就是,就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就是这样。呃,就像一个上师也是这样的就是,他来一段时间就是不管是他转法轮就是十年也好、八年也好,然后就是示现真正的这个,示现圆寂的时候呢就是,他就很多、很多人、人的话呢就是,就重新就认识到,噢就是原来就是这个呃,上师在世的时候呢就是那种这个转法轮呢就是很有意义的,现在呢就是没有。

  我都经常有这种感觉啊,就是一想到噢,就是呃这个法王如意宝也好,以前的那个很多这些高僧大德的话呢,当时就是呃,(师念藏文)(师清嗓)就那个很多的这种这个上师啊,就是在一起的时候呢应该是很欢喜的就是,心里也是就是想着这个永远不离,可是呢就是无常的这种事是谁也没办法就是呃,这个推翻呐,就是到最后的时侯呢就是必定会是这个分离的。就这个时侯呢好像更是这个感觉到就是这种这个珍贵啊,就是珍贵就是。

  所以说他这里呢就是也是为什么是诸佛呢就是示现无常也有他的这个意思的。一样的就是,就历代的这些高僧大德的话呢也是在这个世间当中呢就像是呃,这个冬日呢就是升起这个太阳就是,那么最后的话呢也是逐渐逐渐呢就是到了这个西山啊,就是隐没于这个西山。就是这是一个谁也就是无法推动呃、推翻的一个事实就是。因此在这个时候呢就是有一种珍惜感啊,就是如果这个上师是永远都是常、常、常有的话呢就是他们也不一定有就是那么大的这个呃信心就是,这是我们自己的这个自身也是呃想得到。

  有时候我都这个想以前就是有法恩的这些上师的话呢,噢就是现在在整个全球哪里都找不到。如果就是他还这个活着,就是在某个地方的话呢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就是应该去、去拜见一下啊,就是有这种想法。但是也没办法就是,在我们的这个肉眼面前的话呢,上师的这个色身呢到一定的时候呢确确实实是已经这个消失。从了义当中的话呢就是不会、不会的。就是我也就是说是这个不离啊等等等,但是呢,呃口头上说是不离但实际上心里呢还是觉得已经离开了十三年了,离开了好长时间了,就上师们圆寂以后呢就心里还是有一种很不同的感觉吧,就是不同的感觉就是。

  所以说我们这个愚痴的众生的话呢,就是在面前就是不管是佛也好、佛法也好、还有这个上师们也好,就是都有这个一幕一幕的一些离开的这种这个呃,这种这个景象啊就是也会这个展现的。(师清嗓)

  【时我及众僧,俱出灵鹫山,

  我时语众生,常在此不灭,

  以方便力故,现有灭不灭。

  那么佛陀就是说是在这个时候呢,就是我和这个僧众啊,呃就是因为就、就本来这个他是常有的,就是一直是没有离开的,那么在、在这个时候呢就是可以说是呃这个我和这个、佛陀和我的这个僧众的话呢都是常常呢就是住在这个呃印度啊,就是灵鹫山啊就是灵鹫山。那么就是第二第三,第二次转法轮的这个地方。那么我这个时候呢就是跟众生也是说是呃,就住在这个、这个灵鹫山,就是长期呢就是不会就是灭度的。只不过呢就是以这个方便的方式呢就是离开了,啊就是。呃,就我以这个方便、方便力的话呢,就是给、给众生也是说是这个有、有生灭的,就是现有灭和不灭呃就是,实际上呢就像我们呃,这个什么呃,嗯就智者大师就是见到这个法华一会的这个场面一样的啊就是,他这个,呃他的这个净观当中的话呢就是佛陀呢就是一直在讲、讲那个《法华经》就是,从来没有离开过、呃从来没有离开过就是这样的。呃,所以呃,我们在这里呢就是也可以这样知道,佛陀呢就是他跟僧众一直是住在这里,但我们众生面前以方便方式呢就是现有这个灭和不灭的就是这种这个现象就是,有暂时不灭就是最后又灭了就是这样的。(师清嗓)

  【余国有众生,恭敬信乐者,

  我复于彼中,为说无上法,

  汝等不闻此,但谓我灭度。】

  呃,那么就是,那么灭的时候呢就是可能以这个其他的国家的众生面前呢就是也是有恭敬心,有这个信乐心的,啊有信心的这些人的话呢,就佛陀呢就是就可以出现于这个刹土的这个众生面前。然后给他们呢就是讲这个无、无所、这个无上的法,啊就无上的法。那么这个时候你们就是这边的这个娑婆世界也好,这边的这些众生呢“汝等呢就是不闻此”就是听不到这样的。呃就是,那么在你们面前的话呢就是应该就是会说是是我已经这个,只会说什么呢?就是我已经灭度了就是啊,就佛陀就是到最后八十岁的时候呢就是已经这个示现圆、圆寂啊,就是示现圆寂。

  呃《大涅槃经》里面,也是有一个什么?呃,讲当时那个佛陀要这个示现涅槃的时候呢,呃就是说是要示现涅槃的时候,阿阇世王就是昏、昏倒在地。然后呃,最后呢就是佛陀就是为了安慰他就是,说是呃你你就,为、为了安慰他呢就是说是,我这个无量世、无量劫当中呢,就是嗯不涅槃就是,给、给、给阿、阿阇世王就是说无量劫当中不涅槃,然后后来很多眷属呢就是比较稀有,就问,为什么就是您今天为了这个阿阇世王就是这么说,其他这么多的众、这么多的这个眷属呢就是,您没有跟他们说是您这个住世多少多少年?呃然后佛陀呢,就是说是因为这个阿阇世王呢就是比较可怜就是,他认为我灭了以后的话呢就是,就完全断灭了,再也没有了就是。所以,呃我是这个为了就是一方面安慰他,一方面的话呢我的真实性告诉他就是,其他的这些这个呃大众的话呢,就是有些也知道就是,虽然我示现涅槃,但是呢,示现涅槃的这个意义呢,就是大家很多的这些行人的话呢也比较了解,所以我今天为什么对阿阇世王特意要说我要这个住世无、无量劫呢,就是这个原因是这样的。

  所以有时候我们可能呃,世间人也是这样的吧。比如说自己的亲人啊,什么上师啊或者是老师啊就是,如果呃就觉得是这个人再也没有了,就是就连那个呃什么这个,灰飞烟灭,就什么都没有的话呢我们心里都可能更、更加这个伤心。如果我们就世间当中,噢!就是这个人呃现在已经死了,但是他的灵魂还在,就这样的话我们心里还是有一种安慰就是。包括那个,呃我们这个藏族的话呢就是,经常就是,比如说,他就想起一个人的时候呢,他人已经死了,但是这个时候呢就是马上……比如说我、我就是前一段时间去一个地方就是,我那个母亲呢,特别喜欢有个红色的花,然后,我小的时候经常她就,就给、给我看这个,然后,我也就经常有时候出去的时候就是把它采就,采、采、采就回、回来以后就给她就是,就这样的,后来她拿到了。那天我看到以后今年夏天呢就是没有她就是,然后我就、就拿来就是看了一下,然后心里很伤心。后来呢就是我就念“嗡嘛呢巴美吽,嗡嘛呢巴美吽……”

  那么念“嗡嘛呢巴美吽”呢,我们这个藏地都有这种一个习惯吧就是。比如说,呃听、说一个死、就是亡、亡者的话呢,就是马上要会给他念一个“嗡嘛呢巴美吽”。“嗡嘛呢巴美吽”的这个间接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他其实还在就是,通过念咒语呢就是,给他就是可以进行帮助,就是就完全是有这样的。就每次都是习惯性地就是,某个这个死、死人,噢就是,你一想念他的时候呢,“嗡嘛呢巴美吽,嗡嘛呢巴美吽……”马上要会、会念就是。但是如果我们是像顺世外道一样就是,根本不承认就是,他死完了以后就是灰飞烟灭,那么就是完全是水干了一样,火灭了一样的话呢,那就给他没有什么的,噢,这个永远都没有了就是,连他的灵魂都没有了,他最后什么都没有了,就是心里特别特别的绝望。

  所以无著菩萨最后离开的时候呢,就是很多弟子特别伤心,您为了利益众生就是应该住世的话呢,他说利益众生都不一定我住在这里,我到其他刹土去也可以照样利益众生。这句话间接呢就是说明了,就是比如说一个上师圆寂的话呢,他可能在这里的所化这个呃这种这个事业呢就是,暂时已经告一段落,但是在,到另一个地方去的话呢就是,也是完全有这个眷属呢就是,一直等待着就是。所以在这里面是我们如果是一个,当时我想阿阇世王的话呢,就是他也相当于是,因为毕竟是在家人,可能这个闻思修行呢就不是很够就是,在所有的眷属当中他特别特别的伤心,他认为佛陀再也没有了就是,就开始哭起来了就是,就这样的就。

  佛陀呢,就是最后还是讲了就是其实我没有灭,就是我还是这个,呃就是长久住世的就是这、这个意思。(师清嗓)那么呃就是这里呢就是,也是有些人呢就是,认为是我就已经灭了啊就是,实际上呃就是到这个其他刹土啊,或者是在这个众生面前不现而已的。

  【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恼,

  故不为现身,令其生渴仰,

  因其心恋慕,乃出为说法。

  那么佛说,这个我见到这些众生呢就是,已经隐没在这个痛苦和烦恼当中啊,所以呢就是,呃暂时呢就是,我就不会呢就是在他们面前现身就是,令他们呢,产生一个渴望的心啊。就让他们呢,就是在心里面有一种,怎么讲啊,就是仰慕,或者说是,对我有特别大的这种恭敬和欢喜心。那么这样的话呢就是,我给他们就是所说的法呢就是,是有、有利的,啊就是他们相续当中有无常的这种这个感觉,有这种信心的感觉,有信心的,那么有难得的这种想法。这样的话呢就是,佛说法也是对他们是有利的。如果他们就觉得是:啊佛陀永远都是在的,就是没有什么的。

  我们藏地有一种叫做什么?拉萨的这个妇女呢,从来不去见那个拉萨觉沃佛像就是,因为别的地方呢就是,大家都去见就是。然后都,就、很,就是都几千里的地方的人,什么磕大头啊就是,但是都到那个拉萨那边的一些……我原来问过一个拉、拉、拉、拉萨的老太婆就是,我说:“你见过没有?”,她、她说:“确实没有见过。”就是。呃我说:“是不是我们藏族俗语当中,就拉、拉萨、拉萨老太婆呢就是不见觉沃佛像,是不是你啊?”(师笑,众笑)呃她说是:“我就比较忙,反正很多人就经常朝拜就是,就我是里面没有去,只是我在外面磕大头。”说的就,她可能嗯就是外面可能磕可以的,磕头吧就是,但里面都、里面都没有去就是。

  所以(师清嗓),那个《冈仁波齐》里面的那个,呃什么,呃我今天也说一下(师笑,众笑)。最近什么那个俞敏洪也在说《冈仁波齐》,就是对那个藏、藏族人的这种虔诚的信心啊,呃其实这里面还是有一些意义就是,也是比较真实的就是,说实在的。现在如果没有恶化的话呢,现在很多人还是有这种虔诚的这个信仰就是,对可能生活就是带来比较快乐吧。不然我们特别敏感呐、特别追求啊、特别执著啊,这样的话呢就是不管是什么样的这个人呐,都会带来很多的痛苦,到一定的时候呢就是应该大智若、大智若愚就是。有时候可能装着这个比较糊涂就是,什么事情都是不要特别的敏感呐、在意啊、执著啊、就或者是追求啊。当然我们也并不是盲目的一直天天懈怠啊、睡懒觉啊这也不行的,但是太过于的敏锐和太过于的那种这个,呃怎么讲啊,追求的话也会可能带来一定的这种痛苦就是。

  所以说,呃我刚才就是想什么呢,就是比如说拉萨觉沃佛像的话呢就是,如果是拉萨人的话呢他就不一定就是觉得是……。以前法王如意宝在世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呃就呃国内外的很多的这个这些信徒呢就是来这个呃就拜见就是,哪怕是这个稍微见一分钟都可以就是。就后来法王在晚年的时侯基本上是不见人就是,那么这个时候很多人都特别特别的……。但是我们本地的这个色达的这个周围的这些人的话呢,就并没有那么大的这个信心呐。

  就是就确实人就是有时候也是是一样的就是。如果佛陀就是当时如果一直不涅槃那样的话呢,可能印度人都根本不管就是,现在也是。呃但示现这圆寂之后的话呢,大家把这个佛像都开始这个供起来就是,这是有非常甚深的密意就是。我们可能佛教徒的话呢这不是一种说法就是,一定要从这个内心当中要知道这个佛的这些密意就是。通过、通过佛的这样的这种教言的话,在我们生活当中呢也找到很多的影子就是,应、应该要就是可以反思(师清嗓)。

  来源:非官网,“终校虚静”

上一篇:民俗学-法华16如来寿量品50下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