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法华

民俗学-法华18随喜功德品54上

创建日期:2023-09-06

  民俗学-法华18随喜功德品54上

  《妙法莲华经》 第54课

  酿杰钦布作丹涅咪样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荣内门蓝钦波锕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锕灿图穴么夺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杰坚拉香擦洛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师念诵藏文传承)

  (传来鸟叫声,众笑)现在那个乌鸦有两种乌鸦,一个是红嘴乌鸦,一个是另外一个乌鸦,好像那个,另外那个乌鸦现在都基本上看不到,“啊……啊……”那个,就是这、这个乌鸦就比较多(师清嗓)。

  (师继续念诵藏文传承)

  (师喝水)呃,我们(师咳嗽)呃开始讲那个嗯《妙法莲华经》啊。这《妙法莲华经》呢现在一大半都讲完了,就争取可能今年,后面好像不太多是吧?我看看。基本上,看看,哇!还不错!现在只剩下一点点。很好!啊不太多啊。呃很好!(师笑)。

  呃然后《妙法莲华经》讲完了以后呢,嗯不知道今年或者明年呢就开始初步的,嗯如果各方面因缘具足啊,没有什么违缘的话呢,就开始讲嗯,嗯,什么?呃?什么?(众回答)《维摩诘经》,嗯(众笑,鼓掌,师清嗓),嗯,这初步的计划是这样的啊,就以后就根据情况再说吧。

  呃,嗯那么今天呢就我们紧接着讲《法华经》里面的应该第六、第卷、卷第六吧,应该《随喜功德品》。嗯,这个《随喜功德品》呢,嗯也是一个嗯很重要的。以前在历史上的话呢,就比如说这个呃《法华灵验传》当中的话呢就是也有很多呃公案,然后这个《法华传》里面呢也有很多公案。

  《法华灵验传》里面就是有一个公案,就是说是有一个出家人,他那个从小就出家啊,就是就他就经常呢就是念那个念《妙法莲华经》。后来他好像三个月当中呢就是都已经贯通,就是就里面的应该内容这个遍通吧。就然后他说是每天念七部,就念七部的话可能是,是不是念七遍,不知道,可能是这样吧。但后来他到二十岁的时候呢,他到京城,呃那个京城呢就是准备去受、受戒。呃受戒的时候,呃当天晚上呢就是应该唐朝就是第七个皇帝,呃就是叫那个,呃应该那个叫那个肃、肃皇吧就是,那个呃就是第七个皇帝(肃宗皇帝),他晚上做了一个梦,就是有一个呃这个出家人呢就是念这个《法华经》。就是《法华经》当中也是主要是讲那个,讲法、念《法华经》。念《法华经》念到那个第《功德品》的时候呢,他口中发出这个光芒,就然后这个当时国王呢生起非常大的这个信心。

  然后第二天早上呢就是他下命令,就是召集一些出家人,呃当时两百多个出家人呢就是召集就是,就然后这个国王过来看就是。但是,呃他就并没有就是发现就是他晩上所梦的那个人。当时呢就是刚才这位和尚的话呢就刚刚那个进城,啊就是进城。当他进城的时候,那个门卫呢,就是就问他那个:“是哪里来的?”然后他说是:“我是、好像是、法华寺来的吧。”就是,他那个来的地方也叫法华寺。然后说是:“法华寺,我经常念《法华经》的。”然后他知道是国王最近呢就是正在这个下命令就是,这个国王的“微博”上也是发了这个(众笑,师笑),推特上、推特上发的就是,国外也经常用推特。嗯(师清嗓),然后那个,当时呢就是他、他就就比较高兴就是,然后就把他带到这个皇宫里面去了。

  去、去的时候呢国王呃就是确实就是他看到的是,就是梦中看到的就是,他说:“朕昨、昨、昨天是、昨晚上梦到的就是你就是。”然后,他就很欢喜地让他就坐在那个妙高这个法座上。呃这个传这个《妙法莲华经》,然后他读《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到了这个《随喜品》啊,就是到了、到了这里的时候,也确实也口中这个发出这个光芒啊,就出现各种各样的瑞相。然后法王、呃这个当时国王和还有这个眷属呢就是生起极大的这个信心。后来的话呢就是让他住在呃一个寺院叫做这个千福寺吧,就是这个国王呢就是让他住在这个千福寺,然后呢,呃就是当时好像出家的话呢,就是也需要这个国王批下来,就是有、有国王要批就是,很困难的。然后他就马上那个,呃就让他那个可以就是办戒牒啊,就戒牒呃戒牒啊,还有这个呃就他就批、给批文,呃然后来呢,呃就是他、他叫这个大光禅师,就是然后国王给他。

  后来这个人呢,就是也是呃他返回到其他寺院去的时候,有一个人他啊就没有什么信仰的,然后后来他看到那个呃这个出家人呢就是,念经的时候就是出现这种各种瑞相,后来呃他虽然对佛法没有信心,但是对这个法师很有兴趣、就很感、呃很有信心的,就是也有这样的。呃就这是一个,呃就是《法华灵验(传)》当中的一个呃故事吧就是,也是一个很好的就是。

  还有一个《法华传记》里面有一个故事呢,就是说这个有一个人呢就是特别特别的恶就是,好像这个无恶不作的就是,然后最后他、他死了就是,到了这个阎罗王那里就是,让他那个,他下面的人,他下面的那些这个狱卒呢就是统计就是他的善和恶的话呢,那么他的恶是特别特别多就是,就好像那个三大、就相当于是三车一样的就是特别多。然后这个狱、呃阎、阎罗王呢就是要求他们再细致看,后来就问他有没有就是有一点善法,就后来那些下面的人呢,下面的这些狱卒呢就是说,没有什么其他的善呃、其他的善法,只是在某一个地方呢,他稍微就是听过了一点《法华经》就是,在某一个法师那里他听了一点点,一短短的时间里面就是他听过一个《法华经》,暂时地听了一个,除此之外的话呢,就是什么善法都是没有的。就然后当时呢就是阎罗王说就是:“虽然你的恶很大,但是呢这个‘不如一善’就是,所以你的这个善根呢,就是完全把这个摧毁就是以前所造的。”

  就因为这个人是特别特别恶,一辈子都造恶业就是,他那个传记里面说各种各样的恶业吧,就是特别特别坏的一个人,但是后来就是他只是听了一点点的这个《法华经》的这个原因的话呢,就是就开始这个获得了什么呢,就是呃就是当时那个国王呃、就不是,那个阎罗王的话呢就是也是是呃就是让他这个返回到这个人间呐,这个、这个人的话呢也最后真正这个呃就深信因果,就是念了很多《法华经》就是有这个公案。

  所以我们(师清嗓)刚才从两个方面讲吧就是,一个是呃就是嗯就是持、持诵《法华经》的话呢就是度化众生就是,应该不管是国王也好,领导也好,在这个其他人面前的话呢就是他有一种威力就是。

  有了这个威力的话呢,可能呃这个降伏别人,或者说是调伏别人很容易的。

  一个人要调伏其他众生的话,他自身应该有一种加持力就是,这个很重要。如果你没有自身的身口意就是,没有这个上师的加持,没有三宝的加持的话呢,就虽然你可能嘴比较会说,长得也比较好看,然后就是呃什么事情都是非常非常的努力,但是呢在这个调化众生的这个事业呢就是不一定很广大的。如果你自己对这个比如说《法华经》啊,就是经常祈祷护法神呐,经常祈祷自己的根本上师啊,这样的因缘具足的话呢,也许这个人呢就是是一般般的,但是他的能力呢就是不呃不是一般的就是,可能有这方面的。

  所以我们刚才从两个方面呢也应该知道,这个佛教当中经常也是讲,除了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以外呢,还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无形的力量呢,很多人也是依靠自身的这种努力来也可以争取的啊(师清嗓)。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随喜功德品第十七

  那么今天我们紧接着讲呃第、第八、十八品啊就是是这个《随喜功德品》就是,这个《随喜功德品》的话呢,他这里就是我们这个随喜别人听、听那个《法华经》也好,或者说是呃随喜别人这个学、学这个《法华经》啊就是,学《法华经》,讲《法华经》的话呢,那个功德非常非常大的。

  当然我们这个可能每个人呢就是一定要有一、一种自己的虔诚的信心就是,对佛的这个金刚语呢就是有这个呃不、不变的这种信心就是很重要。不然的话呢有些道理的话让我们这个听起来,可能也是很不可思议的啊就是。尤其是我们有些人的这个智慧比较狭隘、狭窄就是,就基本上除了自己的这个分别念的境界以外的话呢,就是一些大的道理和不可思议的境界呢很难相信就是。所以说我们下面呢就是也应该以这个佛语作为这个金刚语,然后以自己真诚的信心,还有用自己的智慧就结合起来来接受这个法。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法华经》随喜者,得几所福?”】

  下面就是讲这个,在这个时候呢,就是弥勒菩萨啊,就是弥勒菩萨摩诃萨呢就是向这个佛陀就是请求啊,就是说是:世尊就是,如果呃在这个世间上是有善男子善女人啊,啊就是听到了这个、这部《法华经》啊就是,那么不但是他听到了,还有呢就是随喜啊就是随喜,就是就自己听到了、自己听到之后呢很欢喜就是,然后随喜别人就是参与这样这个听、听法啊,修法啊,就是这样的话呢那他所得到的这个福德,啊就这个功德呢就是有、有多少?就是这样问那个佛陀,并且呢他用、先用这个长行文的方式来说。

  【而说偈言:

  “世尊灭度后,其有闻是经,

  若能随喜者,为得几所福?

  然后呢就是用那个就是怎么,就是用呃用这个呃偈颂的方式来说:这个世尊灭度后其有呃闻是经就是。佛陀啊您这个也肯定会是离开世间的,你灭度之后有些人就是问到这个,听到这个经的话呢,那么就是还有呃不但是闻到,就还有这个“若能随喜”的话呢,那么就是他会得到了什么样的这个福德就是,当时在佛陀面前。

  有些可能上师的话呢,您死了以后怎么的话就马上生气了就是就,佛陀不会这样的,不然的话有些法师听、听、听有些人说是这个,他活着的时候呢,就是说你如果死了我就呃怎么怎么,然后呃这样问的时候呢,就是有些都不高兴就是,但佛陀肯定不会这样的,佛陀……

  其实佛教当中呢就是经常一般可能人这个死后的这个呃,比如说财产怎么处理啊,就是这些方面他这个佛教徒啊,上师、弟子都不会很、很重视、很在意的。但是他的这个佛法就是,法、法呃这个法宝流传方面的话呢,呃大家都很重视的,包括我们上师如意宝在世的时候呢,他也是在课堂上经常讲就是:一旦我离开世间的时候呢,你们这个对这个喇荣也好,对这个学院的话呢就是怎么、怎么这个护持啊就是,如果有、有这个知恩报恩的这个人的话呢,他还继续就是呆在这里啊就是,会想起我这个老父的一些教言呐等等。就是经常会说这样的。所以一般这个佛教跟可能世间人就是,有些地方也不太相同的。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如来灭后,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余智者若长若幼,闻是经随喜已,

  那么这个时候呢,就是佛陀告诉这个弥勒菩萨啊的大菩萨摩诃萨埵,他说:这个阿逸多啊,就是阿逸多,“玛朋巴”(音),就是“玛朋巴”是就是那个弥勒菩萨、弥勒的意思,那么如来灭度以后呢就是,如果有比丘、还有比丘尼、优婆夷、优婆塞、以及呢就是不是四众弟子以外的,其他的一些学者啊,智者啊,这些智者当中呢就是有一些年长的,有一些年幼的,那么不管是什么人呢,就是听到了这部这个《法华经》,并且呢就是非常这个随喜,然后呢就是从呃听到了,就比如说在某一个课堂上就是,他听到就把整个完整的听完了也好,部分的听完了也好。

  【从法会出至于余处,若在僧坊,若空闲地,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

  听完了以后呢就是从法会当中呢,就是出、去到这个其他地方,啊就是其他地方。不管是他去一些这个经堂啊,寺院的这个僧坊里面也好,或者是他去到一些这个空闲的地方,啊就是空闲的地方,或者说是在一些城、城乡,就城、城、城市当中,或者一些这个街头就是巷、巷邑(陌),或者一些村落,呃或者呢就是去到一些田地里啊,就是牧区啊,凡是这个不同的场合当中吧,就是听到这个法《法华经》以后呢,呃每个人可能是集中的地方都不同。

  我想我们以后很多道友的话呢,就是也会就是去到各个不同的地方,有些是大城市里面去,有些是就是其他这个国家去,有些是一个小村落里面去,有些是到农村里面去,有些是到寺院里面去,有些是在空旷的地方,就是像那个阿坝草原呐,若尔盖草原呐,就是然后(师笑)色达草原、甘孜草原、金马草原,(师清嗓)在草地上就是然后就是一个人就是这样打坐就是,就无边无垠呃广阔无垠的这种草地上一个人打坐就是,也有可能这样的(师清嗓)不会吧,呃(师清嗓,众笑)

  【如其所闻,为父母、宗亲、善友知识随力演说,

  不管是怎么样呢就是,凡是自己所听到的这些、这个《妙法莲华经》呢,为自己的这个父母啊,就是亲朋好友啊,善友啊,以及善知识啊,就是给他们呢就是随力地就是宣说就是,随着自己的这种,并不是是一定要通达,就是一定要完全你明白就是里面的所有的密意和所有的甚深意义全部通达,他“随力”,就佛陀这里就是随着自己的就是,根据自己的这种这个情况来给他们就是讲说。

  那么这些人呢就是你对于回到自己的这个呃地方之后呢就是,跟自己的这个父母啊,亲朋好友啊,朋友啊就这些人面前:“噢,我到某个地方去,我得、得到了这个《法华经》,《法华经》很好,要不要我跟你们讲一下就是?不需要任何供养,就免费的来听。”(众笑)

  呃现在很多免费听的话呢都不来就是,如果呃就是收一些票啊,就是然后就是呃比如说一堂课就是有五、呃这个、嗯两百美金呐,就是七百人民币的话呢,他们就很、很就是喜欢报名就是。所以,(师清嗓)我们一般就是这个现在嗯免费讲课的话呢,就是很多人都怀疑,就是肯定这个是不正规的就是,哪有免费送餐的。(师清嗓)

  【是诸人等闻已,随喜复行转教,余人闻已,亦随喜转教,

  所以,呃如果我们就是跟他们讲啊就是,这、这那么这些人听到以后的话呢就是又随喜就是,随喜以后呢,又自己也很欢喜,就是啊随喜别人听到多好啊,然后他又开始给就是传到这个其他人,就是然后这样地就是一直展转呐,就是一直展转。

  比如说我、我、我是一个什么这个藏族人就是传给一个汉族人,然后汉族人传给蒙古人,蒙古人传给新疆人,新疆人传给这个其他的这个人就是,然后这样转转、转转、转转、转就一直转到就是其他人呢,就是最后呢就是每个人都随喜呀,又开始这个传呐,就是其实如果我们呃各方面的这种因缘具足的话,很多人都可以就是短短的时间当中都是可以转呐就是。

  包括现在这个尤其是信息时代,就是我们有时候是发一个东西。就是我昨天晚上发了几张照片就是,我看了一下就发几张照片就是,五秒钟呃就是一、一、五分钟、五分钟就这个就是什么那种这个阅读都是已经上万了就是。现在我有时候觉得是很、很可怕的就是,这个信息,好的信息也好,不好的信息也好,我们一般随心所欲自己就是简单的就是吃、吃、吃,吃吃喝喝啊就是就无、没有什么意义的东西的话呢,就是很多人都好像就是马上看一下就是这样的。

  【如是展转至第五十。

  所以现在这个像《法华经》这样的,如果真的呃就一直展转地这个转呐,就是转一直这样的话呢,就是已经到了这个第、辗转就是,最后的话呢就是从一到就是传到这个五十个人,啊就是。我、我首先就是这里一直、直、直讲给、给当、当面的人讲,然后这些人又转,最后到了五十个人。那么五十个人的话,弥勒菩萨他这里呢就是说……

  其实这样的,呃这个大家呃大家怎么说啊,就是我们这个佛法的就是传播就是很重要的。每个人都应该有、有责任,就是不要认为呐:“噢,我不是法师,就是我那个评堪布、堪姆的时候没得、呃没有得到这个,呃这个证书就是。所以我现在就完全都没有什么,失去信心了,没有证书、证书我怎么会、会讲课呢就是。”但有时候是这个证、得证书也不一定是很、呃很那个的就是。有些人得了证书就马上跑了就是,就目的就不是很纯的就是,那这个证书呢也以后起不到什么作用的。呃但没有得得证书有些很、心很虔诚的就是,真正对这个佛法很有信心的话呢,就是对众生还是有很大的这个利益啊。就所以说呢,我们还是这个谁有这种真正这个通达啊佛法的一些能力的话呢,就是其他人也应该就是学会恭敬。

  就是这一点可能藏传佛教确实很好的,就是不管是他是什么样的,只要是具足这讲经说法的一些能力啊,就清净戒律啊,这样的时候大家都很恭敬的,其实这是很重要的。我们这个《大般涅槃经》当中也是讲过吧就是,呃什么“有知法者,呃若老若少,呃故应供养,恭敬嗯恭敬礼拜。”(有知法者,若老若少,故应供养,恭敬礼拜。——《大般涅槃经》)呃就是说,如果知道这个佛法奥义的这些人的话,不管是你是年老的人也好,年轻的人也好,或者是长得好看的也好,不好看的也好,呃什么样的身份的话呢,我们应该为了就是对这个法的这个呃尊重和尊敬的话呢,就是应该这个供养、恭敬、顶礼啊,就是这是《大般涅槃经》当中讲的,就是很很重要的。

  就是所以呢,我们平时呃在这个展转的这个佛法的这个过程当中的话呢,不管是你是居士也好,出家人也好,我以前也是引用过很多,就是如果心很清净的话呢,居士也是起到很大的作用就是。原来那个在民国时期的时候,当时这个呃就汉地很多城市里面有特别著名的一些居士。好像现在的话呢就是这个居士当中非常呃著名的,就是对佛法非常精通的,然后呢就是在世间当中影响也比较大的,就是这样的比较少就是。其实在家人和出家人呢,在某种戒律和有些方面的话呢,出家人就是有他的这个呃特殊的一些这个范围啊,就是他的这个权限。那么一般来讲呢,就是佛教都是呃都很多都可以有这个享用的。

  因此我们刚才这个讲经说法里面呢,就是讲这个也是这个“随力”的这个“演说”啊,就这一点呢很重要的。我们有些人觉得自己呢没有证悟,或者自己有、相续当中有烦恼:“我怎么会是给别人讲经说法啊?”。其实也不是这样的,就是我看到好像那个《成实论》吧,就是《成实论》里面也说了就是,如果有些人呃只能为他说法,就是叫做是利他,就是名为这个利他。为什么呢?因为那个人呢,虽然不是这个“随法行”的,就是这个人相续当中并没有按照这个佛法里面讲的,是如理如法的,虽然没有做到。但是为他说法的缘故呢,就是“自亦得得利”就是。因为、因为他为、为别人这个说法的缘故,其、其实他自己不会有损害的,就是自己也得利,然后给别人好心好意来给别人讲的话呢,那么就是对别人也是有利的。

  就是所以我们在这里就是,呃怎么讲的你看那个,得到法之后呢就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自己的家乡呢,父母也好,这个亲友也好,善知识,啊就善友善知识,这些呢就是随力说法,呃就是随力说法就是这句话大家还是一定要啊记住。

  就是这个啊,坐着可以,没事,是不是膝、膝盖痛是吧?嗯,如果痛的话,外面坐、坐着也可以啊。呃是吧?太胖了是吧?(众笑,师清嗓)嗯。

  所以我们就是讲啊,就是呃就刚才也讲了,就是如果给别人这个说法的话呢,就是名叫利他啊,就是我们就自利利他。就是自利利他的话呢,用佛法来自利利他是最、最重要的。因为真正的这个断除别人相续当中的这个无明烦恼的这个根本啊,就无明烦恼的种子。

  所以他这里呢,我中间好像就讲到其他地方去了,就是意思就是说呢,刚才那个就是呃听到《法华经》以后回到自己的家乡,然后传就是,一直这个传的呃人呢,就是传到了第五十个,就是第五十个。那么第五十个的话,我们顾名思义,法华那个呃法华好像那个什么,呃《法华经》的其他的有些注疏当中也是讲了,就是那么传到五十个的话呢就是最后一个呢,就是他功德不是很大的。为什么呢?因为他最后一个人呢,他没有传给其他人了就是。呃前面的四十九个人的话呢就是他会传给五十,呃五十个人就是。所以前面的这些人呢,就是既听到这个前面的法又随喜,还要他要传给别人就是,所以他有双重的这个功、功德。

  然后到了第五十个的话呢,他自己就很欢喜,就是别人那里得到了,但是呢就是他还没有这个传给别人了。所以他应该呃从、从功德层面来讲的话呢,就是到了最后、最后第五十个呢就是,应该是功德是就是这个他的功德是比较弱一点。因为他只是单向的就是,没有、没有双向的功德就是这样的。但是他的功德呢也非常大就是,所以呢就是这个叫做五赞、呃五、五什么这个“佛赞五十随喜”,就是这个佛经里面就是专门有一个名词叫做这个,经常说是:“啊你看看那个‘佛赞五十随喜’啊。”就是这、这个“五十随喜”是、是一个很大的一个很、很、很大功德的一个公案。

  【“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随喜功德,我今说之,汝当善听。

  当时佛陀就是说:弥勒菩萨啊,就是说是,呃第这个五十个善男子善女人的话呢,就是这个随喜功德呢,我今天就是告诉你们,你们好好地这个听一听。因为在五十个人当中的话呢,就是第五十个人的功德呢就是比较而言是比较呃比较弱的,呃但是他的功德也特别大,我要告诉你们。所以这个是我们很难想象的,但是呢,我们还是即使难想象也是呃也要这个去了解。

  【若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众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若有形、无形、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无足、二足、四足、多足,如是等在众生数者,有人求福,随其所欲娱乐之具,皆给与之。

  如果这个百千万亿这个阿僧祇的这个世界啊就是,就这么、这么多的这个世界呢就是,就六道这个六趣的这些众生呢包括这个四生,四生是哪些四生呢?就是卵生、胎生、湿生、还有这个化生。就是像我们这个欲、欲界的话呢就是,三个都有,就是像那个色界的话呢一般都有、有化生就是,像无色界的话呢,无色界是,《俱舍论》里面什么生啊?无色界,有没有生啊?化生是吧,意化生吧,啊?哎,《俱舍论》的专家们(众笑),你们、你们造的那个《俱舍论》的很多的什么真相里面都写了很多论文,无色界的是什么生?啊?化生是吧?谁说的?有个居士是吧?什么化生是吧?什么化生?身体都没有怎么生呢?(众笑,师清嗓)

  (师笑,师清嗓)嗯(师清嗓),呃这个,呃是比如说那个,还有些是化生,像地狱的话呢就是有、有这个,全部是呃全部是化生的呃幻化而生的,然后嗯饿鬼当中的话呢就是都有,旁生也都有就是都有。嗯旁生有、有化生吧,有没有?三身是吧?啊,有、有噢,嗯、嗯。

  呃然后这、这些是这个六道的这些众生啊,还有那个有些是有形的,就是我们这个色界、色界的这个,还有一些是无形的,就是无有这个呃这个无有身体的。有些是有想和无想,就是我们这个无色界里面呢就是,有些是呃什么嗯,嗯嗯识“识无边处,空无边处”,呃然后这个无、无、无有、呃无无没有任何的这样想的,还有非非想天等等就是这些,非有想、非无、非无想。

  然后无足的,啊就像蚯蚓啦就是这些,就两足的就是像人类啊,还有什么鸟类啊,四足的就是像那个动、动物当中很多旁生,多足的一些昆虫啊这些。

  那么这样的各种各样的这些众生吧,我们这个世间当中的话有各种各样的这个种类,各种各样的这个形象的这些众生的话呐,他们就是如果有一些这个,呃想获得这个福、福、福、福利就是快乐,那么随心所欲地就是那么这个呢就是,有些人呢就专门就是,就这、这么多的就是包括四生包括六道的所有的这些众生呢就是,给他们就是给予就是,他们每个众生就是想什么得到什么。比如说蚯蚓的话呢,它喜欢就是就土地就是,就它天天都是吃、吃那个黑土吧就是,呃但是蚯蚓有一种吝啬就是,它觉得舍、舍不得吃,不然的话这个大地都用完了就是,它经常有这样的。(师清嗓,师笑,众笑)呃所、所以那个,呃就是嗯它还是这个蚯蚓很节约的,嗯。(众笑,师咳嗽)

  【一一众生与满阎浮提金、银、瑠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诸妙珍宝,及象马车乘、七宝所成宫殿楼阁等。

  嗯,就这样的,就每、给每个众生呢就是,给予他自己所需要的,这些一一的众生呢就是,已经这个满整个这个阎浮提的,当然我们可能人类为主、天界为主的话呢,可能金银财宝就是,其他像旁生啊这些这个有些众生的话呢就是,我们这个七宝这些都是不一定为主的。但其中的话呢可能以这个人类为主就是,以阎浮提的这个人类为主的话呢,金银啊、琉璃啊、砗磲啊、玛瑙啊、珊瑚啊、琥珀啊,还有就各种各样的这个珍宝,以及呢就是什么这个象啊、马啊、就是象车、马车,还有这个七宝所成的宫殿楼阁啊就是等等等。

  【是大施主,如是布施满八十年已,而作是念:‘我已施众生娱乐之具,随意所欲。然此众生皆已衰老,年过八十,发白面皱,将死不久,我当以佛法而训导之。】

  那么这个是个,这、这是一个大施主呢就是他可以提供,就是啊。那么所有的这些布施呢就是,呃就满了以后就是大、大施主他自己,好像藏文当中是这些众生,但这些众生可能不对的就是,“如是布施满”,呃然后这些、这些,他已经用了这个八十年的时间就是。这个大施主的话呢,他给那个所有的这些四生所摄的,六道所摄的呢,它是一个假设句吧就是,也是一个就是假设句,他把这个所有的这些呃众生呢就是,已经经过八十年的时间当中,给他们随心所欲地作了布施。

  那么这个时候呢就是过了八十年以后,他自己这样想就是:我现在呢就是布施这些众生呐,不但是给了各种各样的这个娱乐啊、资具啊,就所需要的一切一切的就是这种财物。然而,但这些众生的话呢就是,也已经哀老就是,他按照人类的这种年龄来的话呢,过了八十的话呢,那么这些众生也已经衰老,然后过、过这个八十、八十年了就是过八十年。呃可能是后面的话呢就是,以人类为主而言的吧,然后、然后这些众生呢就是,白发苍苍啊、满面皱纹呐,就是也这个对死亡的话呢就是并不是很遥远的,啊就是,死亡并不遥远,香巴拉在眼前。(师清嗓)有一个歌里面这样讲。

  然后讲(师笑),呃然后他说是:死亡呢就是并不是很遥远的就是,所有呢我现在的话呢就是,以前是我所有的这些资具啊就是这些享用就是,他、他前面是是这个四生所摄的,然后后面呢以这个人类的这个满足为主吧,那么这些人呢,我应该用佛法来就是训导他们就是。

  【即集此众生,宣布法化,示教利喜,一时皆得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尽诸有漏,于深禅定皆得自在,具八解脱。】

  然后呢就是他就下命令,把召集就所有的他自己所布施的这些众生,然后宣布呢呃就是佛法啊,就是宣布佛法,就是示教嗯利喜,就我们前面也讲了。

  那么这个时候呢,因为他通过这个佛法的这种教导之后呢,这些人呢就是,他们都很多都得到就是次第地,就是先得到这个须陀、须陀洹果啊就是,还有这个呃斯陀含、斯陀含道就是一来,呃然后阿那、呃阿那含道就是这个是不来果吧。然后阿罗汉果就是,然后阿罗汉果得到以后的话,所有的有漏的这些呃烦恼都全部没有了,就是进入一个特别甚深的自在的这些禅定的境界当中,并且呢就是具道、具、具足八种解脱等等就是所有的这些功德。

  【于汝意云何?是大施主所得功德,宁为多不?”

  那么这样的话呢,呃就是佛陀就是告诉这个,应该是弥勒菩萨吧就是,呃弥勒菩萨就是说:你是怎么想到的就是,是这个施主呢,这、这、这个施主啊,就是他所得到的这个功德呢就是多不多啊?就是,你看看就是,他就一个人经过八十年当中的话呢,对所有的这些以人类为主的这些众生就是,先就是用这个世间的各种各样的这个财富来就是满足他们就是,让他们获得快乐。然后到了最后的话呢,这些所有的众生呢就是通过佛法来,然后让他们呢就是获得阿罗汉果位就是。从预流果到就是,最后呢就好像前、后面讲的是全部获得了阿、阿罗汉果位。

  当然这个是一般来讲是不可能的就是,这可以、可以说是一个、一个这个假设句吧就是。这样的话呢,呃你说这个多不多就是?

  【弥勒白佛言:“世尊,是人功德甚多,无量无边。若是施主,但施众生一切乐具,功德无量,何况令得阿罗汉果。”

  然后(师清嗓)然后当时那个,呃当时什么就是,当时呃这个佛陀呢就是,呃就佛什么啊就是,嗯他是这么讲的就是,呃弥勒菩萨呢就是白佛言呐,就是说:世尊呐,就是这个人的功德是非常非常多的,无量无边的。那么若这个施主呢就是,仅仅是对这个众生啊就是一切的这些娱乐资具的话都是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就是无量无边的。

  你看一般是,我们一般都是做一个慈善就是,这个两三年当中就是做个慈善,搞一个什么这个活动的话:“啊!我今天作了很大的功德啊!”就然后参加了一次放生的话呢:“我今天参加了放生活动,然后我也想跟鱼类合一起自拍一下。”啪(众笑)就,就、就炫、炫耀自己就是。然后就是跟那个呃就是,放生也好,现在很多人做什么事情的话呢都、都这样的。

  但实际上呢,这些功德大不大呢就是,八十年不间断地作布施的话,那功德是不可思议的。更何况说是如果这些这么多的众生获得阿罗汉果位,让他们所有的断除人无我这个呃,获得了这种这个无我的这个执、呃断除了这个人、人我的这执着,获得了这种呃这个,什么这个阿罗汉果位的话,那功德是更不可思议了,就不用、不用这个说了。(师清嗓)

  【佛告弥勒:“我今分明语汝,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

  那么佛告诉弥勒啊就是:我今天呢就是,就明白地就是告诉你啊,就是告诉你,那么这个人的一切的这个乐具啊就是,包括就是刚才呃就给这个呃什么,四百万亿这个阿僧祇劫的这种世界的六、六趣的这些众生,他们能获得阿罗汉果位的啊。就这个功德呢,根本就是不如就是第五十个人就是,而就是刚才是五十个人是第五十个人。那么第五十个人呢,就仅仅是闻了这个《法华经》的一个偈颂随喜的功德。那么这个功德的呃这个百分之、百分和千分,百千万分呐都、都不能比的。啊甚至的话呢,我们用比喻呀就或者是用呃这个道理啊、推理啊,以各种方式来的话呢就没办法说的。

  所以,我们嗯确实这个听《法华经》的功德还是很大的。如果你不太相信的话呢就没办法就是。不过有些有前世的这种善根呐就是,有前世的这些大乘佛法的善根的话呢,不容易这个产生怀疑就是。因为前世待在这个其他的这个呃,像这个包括饿鬼啊、邪、邪道当中就是,邪、邪、邪知邪见的群体当中的话呢,即生当中就是很容易就是产生这个邪见的。如果你没有邪见就是,真正用正信来接受,并且呢就是在因缘具足的时候就是可以告诉别人的话呢,那不管是别人就是,听懂也好、没有听懂也好,只要有一种随喜心、欢喜心,然后他又告诉别人,就是展转到这个五十个人的话,第五十个人是在整个五十个人当中是功德是最微弱的。但是他所得到的话呢,那就是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这些众生,得到了阿罗汉的果位的这种功德,也没办法就是与之相比就是。所以呃,真的呃这是非常这个不可思议的啊。

  就是所以我们呃就讲《法华经》的时候呢,我都是在想,如果当时这个法王如意宝就讲的话呢,可能更是那个呃就很感人的就是。因为法王以前讲我们这个《释尊广传》呐就是,包括这个《百业经》呐就是,《贤愚经》呐、《八大菩萨传》呐,就是比较简单的这些公案的时候呐,就可能就法王老人家大菩萨的这种行为,跟我们凡夫人有点不同就是。而且他讲的时候,很多都很真实的就是当时的一些境界啊就是,每一个遇到一些这个公案的这种场面的时候呢,就是有、有时候是有一些回忆,有时候是真正就是呃就、就有很多很多都不同的这个感触吧就是。我们呃就听课的人都是好长时间都是,那种感觉啊就是不容易这个呃、呃就散、散去的就是,就很长时间对影响非常非常大的。

  而且呃这种嗯善知识的这种加持力的话呢,好像平时我自己翻一翻书,呃也可以知道大概的这个公案的意思。但是这种力量跟呃一些真正的,具、具有加持力的这个善知识所讲到的这个法的这个这种力量呢,就是完全都是不同的。如果我自己看的话呢,我可能自己呢稍微感动一会儿就是马上就消失了。但是上师就是如果是讲到这部法之后的话呐,好像在自己的一生当中也好,乃至很多生世都是这个影响颇深就是。所以在这方面呢就是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但(师清嗓)不管怎么样呢就是,上师如意宝都是就是当时没有讲就是,也会讲过了就是这个非常大的功德。

  来源:非官网,“终校虚静”

上一篇:民俗学-法华17分别功德品53下

下一篇:民俗学-法华18随喜功德品54下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