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楞严

民俗学-楞严8卷85下笔记

创建日期:2024-03-14

  民俗学-楞严8卷85下笔记

  17五五菩路

  17、2五五菩路,三种渐次

  17、2、3三种渐次,增进违业

  云何现业?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85场下部

  1、云何现业?

  佛告诉阿难,什么是现业?就是不随业转。

  2、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

  佛陀说:“刚才前面讲的,断除五辛、守持四戒的清净人,心里没有贪欲心,对外面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不会去放逸、散乱。心不会放荡不已,不会为了外面的声音、美色、妙香、柔和的所触而争斗。

  我们内在的贪心和外在的根门,这些因缘聚合的时候,再往外散乱、争斗、爱好,各种轮回的痛苦接连不断地接䃥而来。

  3、因不流逸,旋元自归。

  因为心没有往外流溢,没有往外散乱,那这个根就回光返照,根回旋到自己原有的心,回归到自己如如不动的本性当中。显现外境的时候,一内观,马上融入真性当中。

  4、尘既不缘,根无所偶。

  如果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的尘无有所缘,没有去执着,那执着它的根,就像世间当中没有配偶一样,如果一者没有的话,另一者也是自然而然消亡。所以尘已经了无空性的话,根自然而然会消亡,两者是互相依靠和互相观待。

  5、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这个时候,整个六根全部都变成一个圆通根,外面的六种享用根本没有所行了,就像断了水源的水突然没有了。

  世间流转轮回的根本就是我们的心,或者是六根和六尘,这些能取所取全部消亡于这个世界以后,可以说根尘脱落、能所双亡、明空无二,这样的境界自然而然呈现。

  6、十方国土皎然清净,

  能见到十方国土,全部都是没有污秽,全部都像极乐世界和东方琉璃世界一样,完全是清净、透明的。

  7、譬如琉璃内悬明月,

  就像琉璃当中悬挂明月一样非常清楚,一切都呈现在眼前,这里是从光明或者庄严方面的一个比喻。

  8、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

  这个时候身体和心都没有任何的痛苦,获得了最大的安慰。等空无二、明空无二,或者说是微妙、圆满和平等,完全都是等同的;获得了大乐、大安隐,没有任何的痛苦,就像极乐世界的快乐一样。

  极乐世界的这种快乐,我们人间的任何一个快乐都是无法比拟的。

  9、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

  一切如来在你圆明和精妙的境界当中可以呈现。一切如来也是你自心的一种投射,是可以显现的。

  10、是人即获无生法忍。

  这个人已经获得了无生法忍。

  加行道的忍位也有个无生法忍;中根者一地菩萨的时候有无生法忍,八地菩萨也有无生法忍,所以这里所讲到的无生法忍应该都有不同的圣位。

  11、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所以这样逐渐次第的修行,随着我们自己的能力,或者境界的深浅,或者说发心程度的不同,所显现的境界也是不同的,所安立的五道十地的圣位也是不同。

  以三增进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依靠上面三种次第的修法,不同根基逐渐逐渐成熟,先断了五辛,然后断了杀盗淫妄,最后就像密宗本来清净的修法一样,真正把五根门入于妙明真心当中。这个时候,能现前一切都是光明、空性、平等,最高的这种境界,在那个时候,在他的清净世俗当中能见到一切佛菩萨的境相,真性当中了达了万法的实相。

  因为这个原因,各个圣者也有不同的圣位。一地菩萨到十地菩萨,十地末尾的时候,就像文殊菩萨一样展现各种超越的境界。

上一篇:民俗学-楞严8卷85中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