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楞严

民俗学-楞严10卷110中2笔记

创建日期:2025-05-09

  民俗学-楞严10卷110中2笔记

  19魔境五十

  19、6魔境五十,行阴十魔

  19、6、8行十魔八,死后俱非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颠倒论。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失措。由此计度死后俱非,后际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110场中部2

  1、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

  处在三摩定当中的善男子,修行得到一定境界,得到心凝坚固、正心了明的时候,魔不能得便。

  2、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

  他观察十二类众生的根本,同时也看到它的幽幽和清清,还有恒常有扰的源头的时候,就可以发现禅定当中最细微的、迁流不断的行蕴法。

  3、于行存中兼受想灭,

  在行蕴存在的同时,色蕴、受蕴、想蕴都已经灭了。

  4、双计有无,

  这样的话,一方面行蕴是存在的,是有的;另一方面色蕴、受蕴、想蕴都没有。

  5、自体相破,

  四种蕴的话,受蕴、想蕴、色蕴三个没有,行蕴是有的。三个没有,破一个有;或者,一个有,破三个没有。

  6、是人坠入死后俱非,

  这种人的话,最后堕入什么?死了以后非有相和非无相的邪见。

  7、起颠倒论。

  他起了这样一个颠倒的谬论。

  8、色受想中,

  色蕴、受蕴和想蕴当中。

  9、见有

  以前没有修禅定的时候,色蕴、受蕴、想蕴是有的。

  10、非有;

  后来通过禅定,破掉了,色蕴没有了,受蕴也没有了,想蕴也没有了,这三个都没有了。

  11、行迁流内,

  行蕴的话,跟色蕴、受蕴、想蕴不同,它的相续迁流不断,一直是有的。

  12、观无

  通过禅定,破掉了,行蕴没有了。

  13、不无

  不禅定的时候,行蕴还是有的。观的时候,行蕴没有了;不观的时候,行蕴还是存在的。

  或者,在行蕴内流的过程当中,观色蕴、受蕴、想蕴三蕴是没有的,而行蕴破了前面的三蕴以后,自己是存在的观,不是没有的。

  14、如是循环

  如是这样类推的话。

  15、穷尽阴界,八俱非相

  最后穷尽了色、受、想、行四蕴,非有四相,非无四相,总共有八种。

  16、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

  随便得一个蕴,色蕴也好、受蕴也好、想蕴也好、行蕴也好,都可以说死后,有的部分称为有相,没有的部分称为无相。

  17、又计诸行,性迁讹故

  又再次去观察行蕴的时候,它是迁流不断的、虚妄的。

  18、心发通悟,

  在这个过程当中,生起了一种开悟的心,一种悟性,一种神通。

  19、有无俱非,虚实失措。

  一切万法,有的边,无的边,非有边、非无边,还有实有、虚妄,这些都是不确定的,没有什么定准的。

  20、由此计度死后俱非,

  所以他们分别念认为,死后应该非有、非无。

  21、后际昏瞢无可道故,

  未来际的话,没有一点确定的,昏然、懵懂,根本不知道,没有一个特别准确的理论说出来。

  活着的时候是非有非无,那死后也是非有非无,糊里糊涂、没有可靠的依据来论证。

  22、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这样的话,落入外道,失毁菩提性。

  23、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这种是第八种外道,五蕴当中,承认死后俱非的颠倒谬论。

上一篇:民俗学-楞严10卷110中1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