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解义慧剑9笔记
1、科判
解义慧剑=甲一、能说之(1)+甲二、所说之论+甲三、圆满末义。
甲二、所说之论=乙一、初善造论分支+乙二、中善所造之义+乙三、末善结尾之义。
乙二、中善所造之义=丙一、宣说所量之二谛(7)+丙二、宣说能量之二理+丙三、宣说如此衡量之果。
丙二、宣说能量之二理=丁一、略说二理(9)+丁二、以四理广说。
丁二、以四理广说=戊一、能量四理+戊二、宣说彼之作用四法依+戊三、宣说八辩才之果。
戊二、宣说彼之作用四法依=己一、总说(58)+己二、别说。
己二、别说=庚一、不依人而依法(60)+庚二、不依句而依义(61)+庚三、不依不了义而依了义(62)+庚四、不依心识而依智慧。
62、甲二乙二丙二丁二戊二己二庚三、不依不了义而依了义;
悟入意义时,知了不了义,不依不了义,而当依了义。佛陀遍知已,随众界根意,
犹如阶之梯,宣说乘次第。念及何用意,秘密意趣八,依词以量害,必要说亦有。
是故四派至,究竟金刚乘,下未证悟分,上者明抉择,依教理更成,见而持了义,
天鹅水析乳,智者游教海。甚深金刚乘,六边四理印,传承窍诀伴,无垢理抉择。
诸法本清净,大等性双融,依凭二正量,抉择之真义。显宗及生起,圆满大圆理,
词总隐究竟,无违入此要。深得解了义,胜慧诸佛子,持无尽法藏,教法证法幢。
2、庚三、不依不了义而依了义:悟入意义时,知了不了义,不依不了义,而当依了义。
在悟入释迦牟尼佛所宣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意义的过程中,大家首先要知道哪些是了义、哪些是不了义。因为佛陀也讲过,他讲的法中有一部分是了义的法,有一部分是不了义的法,所以我们一定要依止善知识深入闻思经论,务必弄清它们之间的界限。在分清了义和不了义的基础上,还应依止了义而不依止不了义,因为不了义法只是佛陀为了引导某种根基的众生而宣说的暂时方便方法。
麦彭仁波切:从第二转F轮的角度来讲,胜义谛是了义,世俗谛是不了义;从第三转F轮的角度来讲,现相和实相统一的境界叫了义,现相和实相不统一的境界叫不了义。
如果真正懂得了义与不了义,就再不会觉得佛陀的金刚语前后矛盾。
3、佛陀遍知已,随众界根意,犹如阶之梯,宣说乘次第。
佛陀能了知尽所有和如所有的一切万法,也就是说佛陀以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能彻见胜义谛和世俗谛所涵摄的林林总总的法。正因为佛陀对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的界性、根基、意乐(想法、爱好)等无不了如指掌,所以佛陀广转F轮普摄群机,而并未用一种方法来度化所有众生。
乘的划分并非固定不变,它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安立。按宁玛巴的观点,因众生的根基有九种,故佛法也分九乘,其顶峰则是无上大圆满。但这也不是绝对固定的。对佛陀针对不同根基的众生所宣说从下到上的不同乘,我们可以用阶梯来比喻,沿着这个阶梯就能一步一步到达佛法的顶峰——究竟了义。由此可见,从声闻乘到无上金刚乘之间所有乘的安立都非常有必要。
4、念及何用意,秘密意趣八,依词以量害,必要说亦有。
既然佛陀在转F轮的过程中有了义和不了义的差别,那以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将它们区分开来呢?我们可以这样回答:通过四种秘密和四种意趣的方式就可以将它们区分开来。
三种条件=有必要+用意+以理能害
四种秘密=令入秘密+相秘密+对治秘密+转变秘密
四种意趣=平等意趣+别义意趣+别时意趣+补特伽罗意乐意趣。
首先我们要知道了义与不了义。所谓不了义,就是原原本本从字面上去理解,势必有量理的妨害;而这样宣说的意图或用意也很明确;且非常有必要这样宣说。有必要、用意、以理能害三个条件,具足这三种条件的就叫不了义。反过来,不具足这三种条件的,就叫了义。
四种秘密是令入秘密、相秘密、对治秘密和转变秘密。首先讲令入秘密:通过方便宣说让不信上道上理的人趣入上道上理,这就叫令入秘密。比如佛陀在有些经典中说,色法等外境存在,其实,其用意是指显现分;如果直接从字面上理解色法存在,那就有观察无方微尘的正理等的妨害;佛陀这样宣说的必要,是为了让声闻乘者趣入大乘,因为一开始就讲从色法到一切智智之间的一切万法全部是大空性,他们就会因害怕而不接受。同样的道理,佛陀在有关经典中还讲补特伽罗我存在等。诸如此类的就叫令入秘密。
其次讲相秘密:佛陀在相关经典中说万法唯识、自己是自己的怙主、安立三自性……其用意是指名言万法皆是心的幻变、依靠正知正念来守护自己是一切利乐的源泉,以及安立三法相的方式。当然,以大乘究竟了义的观点来衡量,万法唯心、自己是自己的怙主、安立三自性等说法都不成立,它们都有正理的妨害。其必要则为,让唯识宗的所化众生通过这种方式趣入佛法,然后逐渐趣入中观正道。这是相秘密。
第三是对治秘密:有些人觉得释迦牟尼佛并不是很殊胜,因此佛陀在有关经典中说,我那时转成拘留孙佛。如果现在还有人觉得,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成佛的缘故,他在所有的佛当中最低劣,那就可依这种方式来对治。或者,有人轻视正法,佛陀则说如果对恒河沙数佛陀恭敬承事供养,则生起大乘的证悟。诸如此类都叫对治秘密。
最后是转变秘密:简单说,就是还有言外之意,比如《因缘品》云:“父母为所杀,国王二所净,境眷皆摧毁,彼人得清净。”表面上看父母应该杀掉,国王、婆罗门、沙门、眷属都应该摧毁,只有这样此人才能获得清净的果位。其实,“父母”是指行于轮回中的爱取;“国王”是指各种习气的所依或基础——阿赖耶;“二所净”是指婆罗门的坏聚见与沙门的戒禁取见;“境”是指内处及所取能取等八识聚;“皆摧毁”是指以上这些完全遣除;“彼人得清净”指可以成佛。意思是说,如果任何一个人能将爱、取、阿赖耶和八识聚等全部摧毁,那这个人将获得最高的解脱果位。所以大家一定要懂得这个秘密,不然你一看到“父母为所杀”,就提着刀把父母杀了,那就造了五无间罪。不但世间有言外之意的说法,佛陀为了度化某种根基的众生,也会用这种隐藏的方式来表达。表面上应该这样理解,其实也并不是这样,因为所谓的意义有外意、内意、密意、极秘密之意等诸多分类,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达这种表达方式。
下面讲四种意趣,即平等意趣、别义意趣、别时意趣和补特伽罗意乐意趣。所谓平等意趣,指诸如世尊立足于法身平等或一切万法在法界中平等的用意,而说我尔时成为拘留孙佛;其必要则为断除轻蔑佛陀;但并非建立一个相续,否则就有正理的违害。其实,从法界平等的角度来讲,不仅释迦牟尼佛与拘留孙佛无别,就是所有众生与佛陀也无二无别。这是平等意趣。
别义意趣与前面讲的相秘密相同。
所谓别时意趣,比如念一句咒语或佛号当下就能成佛,其实并不是真正当下就能成佛,而是指过了一段时间或因缘成熟后才能成佛。有些人可能这样想:“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能往生极乐世界是不是也是别时意趣?很可能这是不了义的说法。”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并不是别时意趣当中的不了义法。
第四个是补特伽罗意乐意趣,比如说,有些人觉得世间当中布施最殊胜,他对布施有特别强烈的执著,针对这样的毛病,佛陀在有关经典中就说:布施是下等的,持戒更殊胜。有些人觉得唯一持戒最殊胜,其他善根都下劣,于是佛陀就在有关经典中或赞叹忍辱或赞叹精进。这些都是补特伽罗意乐意趣的不了义法。
以前我讲《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的时候,就多次要求大家对这一部分一定要弄清楚,如果没有懂得,那就会歪曲佛陀真正的教义,所以大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5、是故四派至,究竟金刚乘,下未证悟分,上者明抉择,
因此,从显宗的四派一直到究竟金刚乘之间,下面的宗派没有证悟的部分,上面的宗派明明白白已经作了抉择。有部宗和经部宗所承认的无分微尘,唯识宗完全能破斥无余;唯识宗所承认的自明自知的心识,用中观宗的理证也完全可以摧毁;中观宗的一些细微执著,尤其是对光明如来藏不懂的部分,依靠密宗特别是大圆满的教言就能完全了解。
6、依教理更成,见而持了义,天鹅水析乳,智者游教海。
其实,上上乘更为殊胜的道理,完全可以通过教证和理证来成立。尤其是,如果我们学过《大幻化网》等密续,那内心中一定会生起无上密法的加持,而且对无上密法的可靠性和合理性也完全能了知,所以大家都应受持密法。
所以我们对佛法的次第首先要明白,然后还要了知:显宗里面中观最殊胜,密宗当中大圆满最殊胜,而且所有法当中,这些最了义、最精华的法,自己还应终生修持。就像天鹅,即使水和奶汁交融,也有能力把它们区分开来,并把奶吸进腹中。所以智者依靠自己的智慧、福报,还有善知识的窍诀引导等因缘,就可以在整个佛法大海中尽情畅游、享受。而愚笨、没有福报或没有闻思过的人,他们所享受的佛法却是片面的,这非常可惜。所以大家在闻思的过程中一定要生起定解:佛法最精华的部分千万不能放弃。
7、甚深金刚乘,六边四理印,传承窍诀伴,无垢理抉择。
密宗当中完全不了义的法是没有的,但针对不同根基的众生,金刚持所宣说的教义也有不同。
这样的密宗金刚乘可以通过六边、四理来了解。前面讲显宗通过四种意趣和四种秘密来了解,而密宗金刚乘是以六边四理来了解,也就是说这是能通达的途径。
六边=了义+不了义+意趣说+非意趣说+文从顺义+文义悖谬。
一般从生起次第的角度来宣讲的,叫不了义法;以有相圆满次第的方法来宣说的,叫了义法。有意趣说是指有众多意义,也就是有一些密意的说法;非意趣说是没有任何其他密意的说法。文从顺义就是世间的说法和论典的说法相符合的教言,其文字和意义完全一致;文义悖谬,“悖”是矛盾、相违,指世间不共称、论典也不共称的说法,比如在密宗当中,双运和降伏就以阿拉嘎拉等其他不同名称来表示,这就是不共称的说法。这是六种边。
颂词的意思是说,要想通达密宗的教法,就一定要具足这四种理。当然还要依靠上师的窍诀或教言,如果离开了上师的教言,那认识自己心的本性就非常困难。
8、诸法本清净,大等性双融,依凭二正量,抉择之真义。
一切诸法本来都是大清净和大等性的本性,也就是说这两者本来无违双运,这在《大幻化网》里面有详细宣讲。当我们以显宗的两种正量来抉择的时候,一切万法也都是平等与清净的大双运,也就是说,这样的道理以观察胜义量和观察世俗量完全能抉择、证实,可见密宗的所有道理以显宗之理都能成立。
9、显宗及生起,圆满大圆理,词总隐究竟,无违入此要。
四理=随共同乘之句义+随生起次第之总义+随有相圆满次第之隐义+随无相大圆满或随彼果之究竟义。
悟入这些要点,就会明白双运在不同场合也有不同的理解方式,这是要义。
10、深得解了义,胜慧诸佛子,持无尽法藏,教法证法幢。
如果依靠闻思与上师的窍诀,真正对显宗密宗所宣讲的道理生起了坚定不移的定解,也就是说真正理解了,那这样的智者就像转轮王之子一样,是名副其实的如来法太子。他们都能获得无尽法藏,释迦牟尼佛教法中最精华、最珍贵的道理他们都能受持,也就是说他们是真正受持教法和证法的法幢(弘法者),就像我们上师如意宝一样。
解义慧剑科判
62、甲二乙二丙二丁二戊二己二庚三、不依不了义而依了义;(第9课)
悟入意义时,知了不了义,
不依不了义,而当依了义。
佛陀遍知已,随众界根意,
犹如阶之梯,宣说乘次第。
念及何用意,秘密意趣八,
依词以量害,必要说亦有。
是故四派至,究竟金刚乘,
下未证悟分,上者明抉择,
依教理更成,见而持了义,
天鹅水析乳,智者游教海。
甚深金刚乘,六边四理印,
传承窍诀伴,无垢理抉择。
诸法本清净,大等性双融,
依凭二正量,抉择之真义。
显宗及生起,圆满大圆理,
词总隐究竟,无违入此要。
深得解了义,胜慧诸佛子,
持无尽法藏,教法证法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