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法华

民俗学-法华10法师品39上

创建日期:2023-08-11

  民俗学-法华10法师品39上

  《妙法莲华经》 第39课

  酿杰钦布作丹涅咪样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荣内门蓝钦波锕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锕灿图穴么夺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杰坚拉香擦洛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师清嗓),(师喝水)

  (师念藏文传承)(师喝水)

  (师继续念藏文传承)

  (师清嗓),(师喝水),呃(师清嗓),呃接下来我们嗯讲《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呢,呃现在讲那个说法品啊,呃也就是说《法师品》。

  呃那么,嗯这里先嗯讲一下,呃这个这一品当中主要佛跟那个药王菩萨,嗯讲了很多的这个功德。呃《妙法莲华经》呢,呃他可以说是我们呃在生活当中,嗯不管是遇到什么事情的话,都有这个特别殊胜的加持力,嗯。呃有信心的人来讲就更不用说了,即使你没有信心的话,呃在生活当中的一些,包括一些疾病呐、灾难呐,就是这些都是是依靠佛的这种加持力,嗯可以得以这个消失。

  嗯,以前那个唐、唐朝的时候,呃有一个病人呐,就是大概是很多年一直是病魔缠身就是非常痛苦。呃因为他、他得的这个痛风病,然后呃后来他父母都是就是对这个孩子特别担心,就后来一直他们都就基本上吃不好、睡不好。嗯然后,这个孩子呢就是他比较孝顺,呃他觉得父母这样的话也很不好,但他就为了消除自他的一些痛苦,就开始准备写这个《妙法莲华经》的第一卷。但是因为他自己这个身体不好啊,就是手可能不好用就是,他抄的这个经呢就是像这个就是这种飞禽就爬、爬似的就是非常这个难、难看。但后来又他这个请了呃请了一个这个书、也是写书的,就是这样人。但后来就这一卷还没有写完的时候呢,就是这个呃病人已经死了。

  就是死了之后呢,就是他到这个中阴呐,就是见到阎罗卒的时候呢,呃就、就了解他的这种整个在现世生活当中的一些善恶因、因果的时候呢,那么就是,他为什么是以前得这个痛风病呢?就是实际上是他生前就是,以前就是有这个老鼠啊,就是在它的脖子上,就是就掐死它,就是也这样这个害过这个老鼠就是,以这样的这种这个异熟果呢,就是即生当中呃感受这个痛苦。呃后来这个阎、阎罗卒呢就是说是:你因为呃这个缮写呃这个《法华经》的原因、原因的话呢,那么你做了就是大善事就是,你还是可以这个回到这个人间。那么后来呢,就是说他的这个这种寿命啊,就是他的这个寿命的话呢,就是可以活到八十岁,然后他的父母双亲呢也活到九十岁,就是所以……。

  然后他回到就是,他大概是可能这个一夜、这个呃就一天一夜的就回到,这个他就……他因为当时呢,呃就断气的时候,他尸体也没有处理,就而且他胸口都是是暖暖的,这样的原因呢,他就、就又、又苏醒过来了。苏醒过来之后的话呢,他就特别特别地这种相信就是善恶因果的道理,然后呢就是他自己舍、舍弃自己的一些家产就是,他一辈子就是造了这个十部《法华经》,啊就是有这个历史。

  所以我们这个呃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啊,有些是可能确实这个身体一直看什么呃这个嗯医生呢就是也一直治不好的,然后吃什么药呢就是也一直不好的,有些甚至呢就是经常就是爱打卦啊。就是我们现在那个有、有一些是天天都是就动辄就打卦、动辄就打卦,其实这样也没有必要的。如果相信因果的人来讲呢,自己的这种呃今生当中的有些痛苦呢就是应该是它有很多的这种这个因缘。就是所以我们呃自己啊,就是包括有些这个工作很不顺利啊、就是家庭很不顺利啊,在这个时候呢就是自己也可以大概的就是知道,是噢就是这个呃也许是它是这个前世没办法这个改变的一种这个异熟果,也许的话呢就是它前世的个别的业呢就是通过忏悔啊、通过放生啊、通过念经的话呢就是也可以扭转。

  就是所以有时候的话呢,我们这个打卦呀、算命呐就是这些,不如自己呢就是观察自己的。我是经常就是,呃虽然我会打卦,就但是呢我经常也,呃不打卦,就是就自已就是感觉就是,哇,就是应该是这次生病呢就是,是不是跟这个什么有关系,就是应该念个什么、什么经呐。就是自己就是应该自己抉择的话呢,其实我们很多人的第一个念头呢,就是这是未来的授记就是,是也是以前法王如意宝也是讲过。就比如说,我这、这次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你自己感觉,噢可能是,因为我前世杀生的原因,我还是要念经,可能好一点。噢这次因为不顺的话呢,我可能呃欠得人家太多了,我还是要做个什么忏悔啊之类的,这样的这种善事很重要的,啊就是。

  呃打卦的人当中的话呢,就是部分的人呃可能会呃就是这个打得准就是,有些的话呢就是也碰运气就是。呃所以呢,不敢这个百分之百都是是好的,但是呢就是我们自己的这种这个善恶因果的取舍,来这个读《法华经》呐,就是对这个这供、供养这个《法华经》呐,这样是应该是非常合理的,啊(师清嗓)。

  所以,我们前面呢,就是简单地讲这样的一个……以前我刚来学院的时候呢,呃当时有一个堪布给我们讲这个《弥勒五论》啊,就是然后呃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当时那个法王呢就是当、当年夏天的时候,去这个呃去、去新龙就是,在、在那个地方,就是我因为待、来了、来了大概是一两个月就是,法王讲了一个《中观庄严论释》。然后后来的话呢,就法王已经就是走了好像大概是两三个月了,然后那个时候呢也没有通信,呃没有什么就是,然后我们给法王写了一个信就是。那个堪布呢,那个堪布就是让我来写就是,然后呃第一句呢就是说是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强盗,就是什……(师笑,众笑)。当时那个因为我们学院那个时候人也很少就是,然后我也没有,那刚来的嘛就是,也不可能跟着法王去的。然后我们就给法王写信,不知道那个信法王收到没有就是,后来也没有什么。

  但是我们那个后,就是因为法王走了的话呢就是学院很寂静的就是,没有什么,每天都上课,上课的时候那个堪布呢,每天都是讲一些弥勒菩萨的公案,在上课之前的话呢,他对那个相关的就是每天都是讲一个故事就是。然后有时候呢我很喜欢就是就听,有时候的话呢不太喜欢,但不管怎么样呢就是堪布这样讲的话呢,还是装着特别这个聚精会神地就是听着。呃有时候故事呢就是很生信心,就是就特别欢喜,有时候的话呢好像,呃就是因为那个时候分别念比较重吧,就是也没有那么,但是呢,呃就也有一些上师的话呢有这样的这种传统啊就是。

  这是我们以前《金刚经》讲的时候呢,就几乎每天都讲过一个。但是《妙法莲华经》不知道就是,到了后面的时候,可能找不到什么呃就是资料吧。就是就,凡是就是,就呃,好像唐朝和那个嗯宋朝、还有那个元朝的时候都还是有这个感应录比较多的就是。如果方便的话,再给大家讲一点(师清嗓)。

  那么,这是我们前面呢,就是简单地就是讲一下这个,对、为了生起这个信心吧就是。《妙法莲华经》呢,呃我们这个现在有很多的这种这个疾病呐,就是一辈子都是治不好的,就每天都是吃药,每天都是看病,就一直很痛苦的有些人。那这样的话呢,你也可以这个通过这样的这个《法华经》呐,就是对这样的这种手写呀、或者说是呃它的读诵,来这个呃就消除自己的心里的痛苦和身体的疾病。(师清嗓)

  【尔时,佛复告药王菩萨摩诃萨:“我所说经典无量千万亿,已说、今说、当说,而于其中,此《法华经》最为难信难解。

  那么下面呢就是,讲到就是这个时候呢就是,佛告诉这个药王菩萨这个大菩萨啊就摩诃萨,呃,说是我所说的这个经典呢就是,是无量无边这个千万亿就非常多的。其实佛陀呃这个所说的这些经典的话呢,在我们藏地和汉地呢就是,只是呃一点一点的就是。我们讲《俱舍论》和讲《现观庄严论》的时候,都是讲过吧就是。

  所以说,那个时候的八万四千法蕴当中呢,我们现在这个藏地、汉地、印度兴盛的这些呢,就是特别特别的少就。有些是迎请到龙宫里面,有些呢就是当时呃迎请到三十三天,有些的话呢就是,因为印度出现了三个这个、呃、就灭佛的这种这个运动啊就是,这样的话呢,就几乎都是很多都已经那个……

  呃,在我们藏地和汉地的这些大师就是,没有翻译之前的很多的,在印度也是是没有的就是。当时阿底峡来到这个藏地的桑耶的这个书书、书库里面的时候呢,他说是呃这样的这种这个续部和经论的话呐,好像在印度都很罕见,就是这样的说过。

  所以说呢,就还是呃,就是佛陀的这个经书是非常多的。那么,这、这么多的这个经书呢,佛、佛陀在已经这个,已经以前说过的,就是包括什么《般若经》呢,第一转法轮的这些经论,已经说过的就是特别多。还有正在这个说的就是,佛陀正在这个宣说的,将来呢就是说的就。正在宣说的呢,就像我们现在的这个《妙法莲华经》呐,就《妙法莲华经》呢就是,佛陀是当时在跟眷属当中正在宣说的;然后未来宣说的话呢就是,佛陀当时还没有示现涅槃的话呢,就是后来就是讲的这个呃时轮、《时轮金刚》啊、《涅槃经》呐就是这些吧,就这些《法华会义》里面大概都这样讲了。

  在这些当中呢,这个《法华经》是,法、这个《法华经》呢,应该是最难这个信的、最难解的就是。这个因为太深了,它里面有很多就是不可思议的功德和加持就是,所以很多人是很难以相信它的。还有这里面的很多甚深的这个一乘法的甚深空性的原因呢就,很多人是很难以这个呃了解啊就是,很难以通达的就是。是、所以呢就是,佛陀在三时当中所说的经论当中呢就是,这个《法华经》是应该是最、最难懂的,最、最呃这个难以解释的、难以相信的这么一个。所以我们现在大多数的人,这相信这个法呐,这也是是非常这个不可思议的。

  【药王,此经是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与人。诸佛世尊之所守护,从昔已来未曾显说。而此经者,如来现在犹多怨嫉,况灭度后。

  那么,佛告诉药王啊就是,说是这个经典呢就是,是诸佛的这个秘密之藏,也就是密法当中的最甚深的这个呃精要的这种这个密藏啊就。它是不可以呢就是,分布给这个呃就是各种各样的这个人呐就是,非法器面前呢,就是不能随随便便讲,啊就是。因为诸佛呢就是,所有的这个十方诸佛的话呢,世尊呢都已经这个保护着它,就是一直守护着它。那么,从来呢就是呃也没有这个把这个大法啊、法、《法华经》的这个甚深的意义呢就是,特别明显地啊给这个呃所有的这些非法器面前呢就是,详细地这个宣说啊。所以呢,呃,这个此经呐就是,那么这个经典的话呢就,如来在世的时候,很多的人就是有这个呃舍、舍弃,啊就是,或者是怨嫉就是。就对对这个说、说不满呐就是、嫉恨呐就是,也有这样的。

  藏文当中说是,如来在世的时候呢,呃,那么就是,很多人都是就舍弃这部经。因为这部经是特别甚深的就,特别甚深的原因呢就是,很多众生都是没办法接受。如来在世的时候就是,不接受的人特别多。我们前面也是是有五千个人都是已经抛弃了,就是这个呃,这个法华这个会议吧就是。那么,这个这样的话呢就是,有如来在世的时候也是有很多很多,更何况说呢就是,如来灭度之后就是不舍弃啊。所以我们现在有些人,啊就是不能这个接受啊就是 ,就听到这个时候,大家的这种啊,这个心情啊非常复杂的就是。

  我们去年刚开始讲的时候呢,当时大家都也很清楚。有些人是非常欢喜的,有些人特别痛苦,啊,甚至的话呢就是,他有噢跟这个以前的阿赖耶上面的很多的这些烦恼呢就是,全部都翻出来了就是。所以说呢,啊这里面已经讲了,就是这是一个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呢就是,我们这里经常说是,密法是不可这个随便这个传、传给这个所有的人。那么不仅是密法就是,实际上是大乘的甚深密法的话呢,甚深法门呢,也不能随意地就是传所有的人。你看这里是也是如来呢,就是一直这个保护着,啊,如来保护着,而且也不能随随意就。并不是因为这个密法呢就是有特别大的过失,就不可告人的一些事实,不是这样的。

  因为呢就是,他是不能接受,啊就,我们世间上的任何一个人的话呢就是,每个人的智慧呢就是还是有、有差别的。有些人呢就是,呃,智慧就是非常这个不錯就是。这种人的话呐,他对甚深的道理都是可以、可以这个接受的;有些的话呢就是,这个没办法的。所以呢,给他讲一些普通的这个教言,啊,就普通的法。

  因此在显宗当中的话呢,就是也有这个保密的就是这么一个,我们密宗里面就是经常很多、呃,经常、经常有这样的。比如说三昧耶就是,三昧耶是就是印印印就是,应该是把它印持就,不能随意传授。呃其实这样的话,自己也是获得的加持是更多的啊就是。比如说你这个妙、《妙法莲华经》呐就是,在呃这个没有因缘具足的情况下呢就是,你自己就是保存好好的,这个修行的话呐,啊,你这样的这种特殊的保护呢就是,自然而然对你的相续当中带来这个无穷的这个力量和加持就是,这也是一种自然规律,啊就是。

  【 “药王当知,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如来则为以衣覆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

  下面呢,(师清嗓)呃,佛告诉那个药王菩萨啊就是,药王菩萨你应该知道就是,如来灭度之后的话呢,其实这个书啊,就是《妙法莲华经》的话,不管是受持、呃书写啊、受持啊,还有这个读诵,啊,就是读的话呢,一般我们就是有这个,有声音地呃读,或者默默地读也可以;诵的话呢就是,背诵啊就这样都可以,然后供养就,为他人这个宣说的话呢,那么,则如来呢就是,把这个如来的这个法衣来就是覆盖着他的身体的。又为他呢就是,实际上是呃这样给别人自己读诵,然后供养,还有呢就是为人宣说的。

  当然有些是可能其中具足一个功德的,比如说自己读诵、自己背诵、或者自己作供养、或者说是自己作作这个他、为他人宣说。有些人是可能全部都具足啊,就自己又书写呀、又受持啊、又读诵啊、又供养、为他人宣说。那么这样的话呢,实际上如来呢就是始终是,用他的这种这个智慧的这个法衣呢就是也覆盖就是,意思就是如来的加持呢就是经常保护着他就是,不被呢、呃就不会他呢就是,受到这个一些邪魔外道的这个阻扰。还有呢,他就获得了十方诸佛的这个护念,啊,就这个“护念”呢藏文当中也有,呃,这个十方诸佛的珍视和加持就是。呃,有一种这个,也也是经常关注他,也有经常这个护念和加持他,啊就是。

  就我们看到这个这里面的这个,好像嗯这个,当时鸠摩罗什翻译的话呢就是,里面很多的加持呢就是他用“护念”,啊就我们现在就是什么叫做加持,这个加持一下、这个加持一下。就是这个加持呢,好像鸠摩、鸠摩罗什的这个词里面就是,好像没有、没有、没有出、出现吧。就是这里,意思就是说是,我们对这个《妙法莲华经》特别重视的人呢,就是诸佛菩萨都经常对他作这个加持啊,就是作这个加持。

  【 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

  这个人呢就是有大信力和这个大的这种愿力、还有大的这个善根力,啊就是,因为你经常呢就是喜欢这本、这本书啊,就是这个佛经的话呢,实际上是他有这个大的信心力,就是不像那个小乘和世间的这种信心。大乘的这种信心呢,有大的志愿力,他的这个前世的这种发愿呢就是非常的这个弘大啊。还有呢就是他大、大善根力就是,他有这种这个善根呐,就是跟普通的这个善根根本就无法相比就是,像大乘的这个菩提心摄持的这种善根力。那么这种人呢就是,是呃跟这个如来呢就是,可以在共同就是居住在一个地方啊。就是那么呃,是如来呢就是亲自就是对他这个摸顶就是加持,呃就是。所以我们呃一般就是很多人呢就是,我要跟、这个见见某个上师啊某个大德啊就是,我也想获得这个他的摸顶啊、他的灌顶啊、他的加持啊。

  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叫做灌顶?什么叫做摸顶就是?如果呃经常我都路上遇到的时候,“您快快给我灌个顶。”(师笑 众笑)就是然后给他摸一下,就是灌完顶,“噢对对对、对对对,我得到灌顶了。”(师笑)其实灌顶跟摸顶还是有差别的就是,摸顶的话呢就、就比较容易就,灌顶呢就是,他还是有一定的资格才可以灌顶的。(师清嗓)那么呃这个,我们《妙法莲华经》经常受持的话呢,实际上是这个人呢就是,应该说是是,呃有这个如来的这种灌顶和如来的加持啊。就是跟如来呢就是同住在、在一个地方。

  【 药王,在在处处,若说若读若诵若书,若经卷所住处,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须复安舍利。】

  佛告诉这个药王啊,就是在这个,呃这个不管是任何地方啊,就是在任何地方,如果有人这个呃说这个《妙法莲华经》,读《妙法莲华经》,或者诵《妙法莲华经》或者说是呃这个书写啊。就是那么这个人就是所居住的地方,或者经函居住的地方的话呢,那么应该就是已经这个,有了这个七宝的这个、七宝的这个宝塔啊就是。而且这个七宝的宝塔呢就是特别的这个高就是,就各种这个呃珍宝呢就是,已经作这个严、严饰着。那么这个珍宝的话呢就是,不需要用这个如来的这个舍利就装藏,啊就是不需要的。

  他意思就是说呢,呃比如说一个人呢就是经常呃读这个《法华经》的话呢就是,实际上是在这里呢就是如来的宝藏,就是已经具足。它用两方面来解释、解释可以的。还有一种一方面的话呢,一个人在、在某个地方就是这个修这个《法华经》,这样的话呢,实际上在这里呢就是也可以造这个佛塔,造佛塔的时候呢,那么就是,呃就是把这个《妙法莲华经》呢就是可以用装藏用就是,但藏文当中的话,汉文跟两个意思呢就比较相同的,就是实际上是呃也是这样的。

  【 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来全身。

  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那个在这个宝塔当中呢已经有如来的这种全身啊。就不需要啊什么这个,一般来讲呢我们这个对佛塔当中有佛的这个真正的舍利是最好的,但是呢,如果你呃没有这个佛的这个舍利的话呢,你这个放那个《妙法莲华经》的话呢就是,也是是真身舍利就是没有、没有什么差别,啊就是有、有如来。

  【此塔应以一切华香、璎珞、缯盖、幢幡、伎乐歌颂,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那么这个宝塔的话呢就是,应该是有华香啊、妙香啊、还有这个璎珞啊、缯幡啊,呃那么以及这个呃伎乐啊就是以各种这个歌舞来就是,进行这个供养和恭敬和尊重和赞叹。

  【若有人得见此塔礼拜供养,当知是等皆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果有人见到这个呃,就刚才讲的我们这个佛塔啊就是,然后礼拜和供养的话呢。那么应该知道这个人呐,就是实际上跟这个如来正等觉呢就是非常近的,呃就是,呃意思就是说呢,我们呃这个《法华经》啊就是修行的这个人呢,就是离、离、离菩提路很近的,呃或者说是有《法华经》装藏的这个佛塔就是,所在的地方,或者与此结缘的话呢,也是就非常呃就是,对这个呃比如说这个转绕啊、顶礼啊,

  就这样的话呢,对菩就呃、对菩提路就是特别特别就接近。

  【药王,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萨道,若不能得见闻、读诵、书持、供养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未善行菩萨道。

  那么佛告诉药王啊就是很多人,不管是在家出家的这个行菩萨道呢,如果不能就是听闻、不能这个呃去读诵、不能这个书写、呃或者说是不能这个呃供养呃这个《法华经》的,啊就这样的这些人的话呢,那么就是知道这个人呐,就是实际上是不是好的修行人,啊就“不善行菩萨道”啊就是,如果有些人就“唉,这个《妙法莲华经》有什么的就是,我不想去听、我不想去写、我不想去读、我不想去受持。”这样的人的话呢,说明这是口头上再怎么说啊……

  就是所以我们这个《妙法莲华经》就是,这次一起来这个闻思修行的人呢,说就是是好修行人就是。如果以各种理由和各种借口,“啊我不空啊,呃我不需要,我是修密法的……”现在我们密法班的有些都是,只、只是听一些那个密法的就是,然后不听一些显宗的就是,他们偏向很重的就是,这也是实际上是自己孤陋寡闻的一个原因吧。有些是还是呃对这个显宗的每一门课的话呢,特别有信心的就是。大家都是很愿意这个修的就是,但有些的话呢,好像只是就是部分的这个密法的话呢就是,他就突然就是冒出来了就是,然后一讲到这个显宗的话呢就是,自己觉得我是密法根基的就是,但密法根基的话呢,好像密法也没有进行调伏你的相续就是,因为平时显宗的这些法没有闻思的原因的话呢,好多理论基础就是特别差就是,这样以后的话呢,就口头上,说是我是密法学者,实际上显宗的根基都还没有到。所以在这里面也讲了,你看不、不愿意这个闻思修行《妙法莲华经》的,这样的人的话呢,那么这个人呐就是,是是呃就是“未善行菩萨道”就是,他就没有很好地行持善、善、善呃这个菩萨道的,啊就是。

  【若有得闻是经典者,乃能善行菩萨之道。

  如果反过来说就是,有人呢就是他就听闻这个经典就是,乃至呢就是刚才一样的就是读诵啊、书写啊、供养啊,这样的,一直乃至,这祥的话呢就是,那么这种菩萨呢就是“善行菩萨之道”,啊就这个人是就好人,这个人是很好的修行人就是。

  呃欲求无上道,修学《法华经》。好像那个呃,应该是在这个汉地的有一个叫做是《法华经安乐行义》,就是应该汉地的一个大德就是他写的,他写的呢就是。说是如果想得到这个无上道的话呢,那么这个修学《法华经》,身心证甘露,清净妙法门,就是说是呃这个获得了,获得的是什么呢?身心就是没有任何痛苦的,就是这种甘露一般的,这种妙法的这个最高的这个境界啊,就所以我们这个如果谁呃就是愿意这个获得无上道的话呢就是,一定要啊这个闻思修行这个《妙法莲华经》,如果很好地学《妙法莲华经》的话呢,那么过了以后就是转变、转变很大的,啊就是。(《法华经安乐行义》欲求无上道 修学法华经 身心证甘露 清净妙法门)

  我们刚开始呃这个听《妙法莲华经》的这些人呢啊就,原来是好像没有什么信仰的就是。有些人是就好奇心来听,现在的话基本上是成了真正的这个佛教徒啊,每天都是撰写啊,每天都是供养啊,供灯啊,还有自己呢就是也是哪怕是里面的一个偈颂能背诵的话呢,就是结上善缘。就是我们这个善法的话呢一点一滴地积累,并不是是一天就是积累很大的这个无量无边的,这也是有一定的困难就是,所以呢我们应该行持这样的法是非常非常的这个呃有意义。(师清嗓)

  【其有众生求佛道者,若见若闻是《法华经》,闻已信解受持者,当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呃那么其中呢就是有些人这个求佛道者呢就是,如果能见呐,如果能闻就是这个《法华经》的话呢。因为闻的原因,因为见的原因,就是对他产生信心和受持。那么知道这个人呐,就是已经就是对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非常非常的这个近呐,就是那么就特、特别近就是。

  所以我们这次呢就是说实话就是大家都是结上这个法缘就是。哪怕是没有信仰的人就是,偶尔就是在在这个旅游的过程当中啊,或者说是在我们这个学会当中的话呢,就是也是呃开许有些人呢就是可以这个听一听,那么结上一个善缘就是,在他的阿赖耶上面,阿赖耶这个上呢就是种下一个善的这种种子就。一旦就是它会成熟的,呃就这个一旦成熟的时候呢就是会有开花结果。,

  所以我们呃也知道就是,凡是这个听闻能见到这个法本的,能听到这个呃《妙法莲华经》的这样的这个传承的人的话呢,实际上呃就是应该是对这个菩萨就是这个呃佛地呢就是非常的这个近呐,就是佛地非常的近。(师清嗓)

  【“药王,譬如有人渴乏须水,于彼高原穿凿求 之,犹见干土,知水尚远。施功不已,转见湿土, 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必近。

  呃那么这个就是他这里就是做了一个比喻啊。就是譬如啊这个药王菩萨就是呃、这个佛告诉药王菩萨,譬如一个人呢就是他就呃想这个得到这个水,啊就是得到这个干涸的这个地方呢得到水。然后呢就是到—个呃这个高原地区,高、高原的地方就是去挖那个井呐,就是挖这个水井。然后呢就是他挖着挖着的时候呢,刚开始呢就是看到那个比较干燥的这个土地就是,那个时候呢他知道就是,对这个水啊就是还是很、很远的,就是还得不到的就是。他一看都肯定就土是全部干的就是得不到的,然后他不断地这个施工就是,不断地就是去这个工作。他后来的话呢就是看到这个这里面呢,有很多这个比较潮湿的这个土哇,然后逐渐逐渐呢就是再看到就是里面有这个泥土哇,然后他心里面呢就是完全决定,哦知道这个现在呢水都比较近了就。

  挖井的人呢现在都是好多是机器挖的就是,那么就是什么挖、一挖、挖、挖井的时候就是三十米二十米就是很快的。我们这个很多地方的话,给个一万块钱两万块钱的话,就是可以挖这个二三十米,就是就很快的时间当中就挖。

  那以前的话古人不是这样的就是,他就是一点一滴地挖。刚开始的时候这个地方很干旱就是根本没有,然后到后面的时候,基本上把这个土也是潮湿的,然后慢慢慢慢就是泥土就是,然后再、再挖下去的话呢就是就见到水就是。所以还没有知道水的时候呢,接近就是挖、挖到泥土的时候呢,他知道是有水了,就是已经……

  就像我们般若、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摄颂》当中也是是在那个,在森林当中迷路的这个人呢,就是他最后看到这个田边就是,看到这个森林的边缘的时候,说明里面已经出来了吗,就是同样的道理遇到《般若经》呢也是一个解脱的这个呃前兆。

  【菩萨亦复如是,若 未闻未解未能修习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去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远。】

  就是我们这里呢也是这样的,菩萨也是如此的,如果没有听到,没有了解,没有这个修行就是。也就是说没有闻思修吧就是,没有闻没有解的话呢,没有真正地去思考和呃就是这种思维和了解,呃没有呢就是很好地去修行这个《法华经》的话呐。知道这个人呢就是还要这个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呐,三藐三菩提呢就是特别遥远啊。

  【若得闻解思惟修习,必知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一切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属此经,此经开方便门,示真实相。

  如果得到就是闻呐,解啊,思维啊,修行,你看我们藏传佛教当中经常讲闻思修行啊。就是在呃这个汉传佛教《妙法莲华经》里面也是有,基本上是闻和这个思维和还有修行。闻思修行啊呃就有些说是啊这个闻思修行是怎么汉地没有就是,其实汉地是有这个闻思修行的这种传统,就是也有这个词,但是呢就可能在我们这个平时这常用的时候呢,就是不像这个藏地一样。

  就是藏地的话呢一般寺院也好,僧人也好,就没有闻思修行的话呢,就是算不上一个很好的这个修、佛教徒。啊就是一定要先听闻,然后呢去进行思考,思考当中呢就也有一些包括辩论呐,就互相讨论呐,这些都是思考的一个前提。然后呢就是再进行修行,修行当中有这个有观察修和不观察修就是,有分别来修和不分别的修法有两种的。

  那么这种人就是也就是说《法华经》这个闻思修行,先去听闻然后去思考然后去修行的。这样的人呢必定会是知道,哦就是那么就像刚才就是得看到这个水的这种这个泥土一样的,就泥土一样的。所以我们现在呢就是闻思修行吧,就不管怎么样我们在场的这些人的话呢,也是那个就是对《法华经》闻思修行的人。

  那么这是佛陀亲口这个金刚语说的就是,与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呐就是应该是比较接近的,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呢就是还是有希望的。啊并不是呃是这个没有、没有、呃没有希望的不是这样的。所以呢呃就是呃这是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所有的一切啊就是菩萨这个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话呢。那么就是所有的这些获得这个正等正觉的道理的话呢,就是都是在这个《妙法莲华经》已经覆盖的就是。它这里呢就是都可以,都可以包括的就是,那么这部经的这种这个道理的话呢,就是实际上它是开方便门。啊就是从这个了义和不了义方面的话呢,先就是讲一些三乘不了义的道理,然后呢就是真实一些实相的就是了义的啊,就是最最甚深的这个道理。

  【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萨而为开示】

  因此呢就是这个《法华经》藏呢,就它的内容啊非常甚深坚固啊,这个幽远就是就非常广大吧。啊就是呃因为它是特别的这个甚深就是,一般来讲呢就是没有一定的智慧之前的话呢,就是没办法通达它的意义。然后它是很坚固的就是,不管是这个它的文字也好内容的话呢,就是我们一般就是愚痴者呢,就是没办法就是穿、穿进去的,就是非常这个坚固的就是,愚钝的人呢就是没办法就是进入。然后遥远的、“幽远”的话呢就是它的这种内容啊,涉及到呢就是就方方面面的,就是特别这个广大,那么一般人呢就是没办法就是能、能得到就是。因此呢就是佛陀今天就是以这个呃方便方法来就是教化这些菩萨就是,为大家做了这个《妙法莲华经》的开示啊。

  就《妙法莲华经》的这个开示呢就是实际上是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一段藏文当中的话呢妤像说是这个佛陀呢,就是对这个《妙法莲华经》呢呃就是因为非常甚深的缘故呢,就是呃这个为了教化这些菩萨呢,就是呃就讲那个就方便法门的,就是最殊胜的方便法门的《妙法莲华经》。好像没有特别多的这个文字吧,就是藏文当中是比较简单的一句话来带过的。(师清嗓)(师喝水)

  你们还不打瞌睡啊还可以,啊,刚刚吃完饭就是有些人应该是比较撑,对吧?一般来讲这个上课的话,下午这个吃了中午饭以后,下午的这个课呢也很容易打瞌睡,然后晚上吃了这个晚饭以后呢嗯就,听课呢也是比较嗯比较撑了。但是我是在现场当中呢就是没有看到人打瞌睡,就是这个还是比较好的一个,说明对《妙法莲华经》还是有信心的对吧(师清嗓)。

  呃嗯所以我们就是应该讲那个《法华经》呐就是读诵啊,就这些要有、要有信心,要有闻思,我那天看到那个《法华经》的一个叫做《显应录》啊,就是《显应录》。就是这里面就是说是有一个嗯出家人,他是在三十年当中呢就是,呃、就、就读了这个三、嗯三万七千、七千遍就是这个《法华经》。三十年当中就是他读了这个三万七千遍,呃然后后来的话呢好像呃在他的这个境界当中就是,包括一些动物啊野兽啊就是经常来这个听、听他的这个课,啊就是听他的课。呃然后这个乌鸦呀就是很多这个飞禽的话呢,就是亲自来就是从他的这个手里就是抓一些食物,啊就是。

  好像有其他的一个谁介介绍的就是说是是,他说这个三万莲经呢三十春,就是他说是三万的这种《妙法莲华经》的这个,呃通过这个三十个春秋吧就是三十个春秋,半生不踏呃什么呃院门尘。就是他、他一、一、他一、一辈子当中是可能整个下半生就是,他这个上半生可能是不一定吧,就是整个下半生当中都是,他就没有这个踏过这个他寺院的门、门的这个微尘吧。就意思就是说他一直这个,呃一心一意地读这个《法华经》就是。

  所以有些古代的人呐就是心很诚的,就不会我们现在的人那样就是今天想一个明天想一个,今天跑到这边明天跑到那边,就是不是这样的。因此呢就是《法华经》的这种这个修行呐,古人来讲呢就是他是非常的这个重视。而现在人的话呢可能思想就比较浮躁啊,就是就不一定这样的这种呃长期地这个专注(师清嗓)。

  来源:非官网,“终校虚静”

上一篇:民俗学-法华10法师品38下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