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教言宝藏

行为学-教言宝藏107课3-4

创建日期:2022-10-31

  行为学-教言宝藏107课3-4

  三、呈现自然之智慧断除无明诸烦恼此二同时现一味(二)

  当见解逐渐增长的同时,烦恼已经消尽,达到圆满自然智慧的时候,就能圆满断除一切烦恼,这两者同时现一味。

  这也充分地告诫我们,想要知道见解是否在增长,就看看逆缘贪、嗔、痴烦恼是否在减轻,以这个作为定论。烦恼没有减轻,说自己有很大的智慧,并没有什么因果关系。因为如今心性不能呈现的缘故,是被贪、嗔、痴烦恼遮止了本来面目,因此当烦恼逐渐开始消尽的时候,原本的见解就逐渐会明显呈现。也就是说,从见解的角度而言,内心越来越清净,遮止本来面目的污点越来越小,这是特定的。

  我们常常拿蓝色的天空作比喻。但现在还能在城市里看见蓝色的天空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多少天能看见像湛蓝的天空?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能见到蓝色的天空,就意味着乌云微薄,一旦乌云越来越厚,看见的就不是蓝天,而是雾霾,甚至压根就不知道这上面还有一片天空称之为“蓝色的天空”。所以,两者是同时呈现的。蓝色的天空呈现出来,就意味着雾霾已经消尽,乌云已经消失。如果乌云太浓,蓝色的天空就会隐没在其中。

  在座的弟子们要记住这一点:西方极乐世界永远不在一个地方,而在清净心当中。如果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要时时观照自己的内心,贪、嗔、痴烦恼有多么减轻。可别只是说自己每天做了多少功课,做过多少件善行,如果行持这一切善法,没有起到调伏贪、嗔、痴烦恼的作用,无论你以前从事过多少善行,我们都可以不客气地说,一切都是白做。当然,这是从成办解脱的角度而言,称之为白做。其外如果你行持这些善法,比如常常念诵佛号,目的是令更多人知道你是一个善人,这样去做是否有功德,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是从解脱的角度来说,你就白干了!

  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弟子们,都要时时记住这一点。可能有时候由于个人的颜面太重要的缘故,怎么样也放不下自己的面子。我想,这时候只要多想想人身难得与寿命无常,就会知道个颜面真的没有什么可放不下的。放下颜面就意味着,我们顾及到了阎王爷的面,意味着离解脱又已经近了一步。如过放不下自己的颜面,终究还是那么生着气走,你最终是否有面子我们也不知道,但是阎王爷的面子,你决定是已经与他相违了。这样做的结局就是今生自己烦恼沉重,并且还会因为自己的烦恼导致他人更烦恼。最终这种烦恼还会导致今生痛苦,未来更加痛苦。所以,从利害的角度来说,过分看重自己的的颜面弊远远大于利。我们有时候真的不要太顾及个人的颜面。

  等两天我们不在世上的时候,就会变成连话都不能说的一具尸体,别人把你随便扔到一个地洞里土葬,上面再推一堆土,把你埋在下面时,谁还会估计到你的颜面。你难道还为了顾自己的颜面质问他们,“你们把我埋在地下是什么意思?”如果是火葬,当你一断气的时候,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就会把你推到那边冰冷冷的冰箱里放一两天,然后直接推进火炉里烧掉。那时候你放不下的颜面都被烧成会了,还有什么颜面可谈。这些都是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所致。

  要记住,我们要变成一个内心时时都会很和谐,是世上最没有烦恼、最清净的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无病长寿的良药就是这种快乐。一个内心时时烦恼的人永远是痛苦的,痛苦还会导致成各式各样的一些病。现前医生,无论中医西医都会告诉病人,恶行肿瘤是什么原因导致成?西方也有很多博士、医学家们也有这样的观点:“由于你脾气太大的缘故,身上才长出肿瘤。”中医也会讲解,阴阳不协调主要来自于情绪飘动太多的缘故,所以身体就会生病。这就充分地说明,消尽自己的烦恼,让自己的内心快乐起来,就是一个最好的药。

  谁不希望自己长命百岁?前两天我看见有一个八十多岁的一个老人,平常也非常非常活泼、很开心。别人就问她:“你和家人住在一起,难道不会有烦恼的时候吗?”当然会有的,这是人之常情,住在一个屋檐下的,谁家没有烦恼?但是这位老太太说:“一个最聪明的人就是该聪明的时候聪明,该糊涂的时候糊涂一些。”我想这就是最有智慧人的行为。她也说平常长寿和无病的良药就是“该装糊涂的时候,就装糊涂”,或者装听不见。由于他年纪大的缘故,有时候听不清别人的说话也非常正常,这样一来,也没有会深究,她也不会去喝谁较劲,所以活得很好。

  现前很多人都在寻找无病长寿的良药。但实际上,最终得到的结局就是,一切都是一种心态。有时候可能会站在饮食角度中认为素食主义者会长寿,但我们也看到新闻里说一个为百岁老人,每天都吃一盘回锅肉,而且还是最肥最肥的。从这个角度观察,恐怕长寿的药把那并不在于吃什么,因此最终得出结论,无论是哪一个长寿者,共同点就是一个——心态非常好。

  现前很多老年人到处买营养品,但即便你买了一千种营养品,都还不如让自己的内心快乐一次。单纯站在世间的角度而言,糊涂一次也好。但是我们今天是站在佛法的角度讲解,这么做不是糊涂,而叫做聪明。凭借这样的聪明,就会创造更高的智慧和更大的快乐。世间人仅仅为了糊涂而得到今生的无病长寿会付出那么大的代价,今天我们为了今生、未来更加快乐而付出一些,就当然就没得说,更值得的。

  今天我们所着重讲解的是要调心,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们的调心方式,从理论上去了解道理来调伏自己的内心,从实修上用修行来改变自己的内心,以这两方面,最终达到调心的作用。但如果两者都没有形成调心的作用,哪怕你能把三藏背诵下来也不过如此。要记住,一切都是为了调心而宣讲,若要是没做到这一点,哪怕什么都能背诵下来也不过如此。

  你当今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现前这个时代多方面的机会越来越多,但出家人好像越来越少。从出家乃至从佛法的角度当中创造一份事业也不错。如果你的目的光就是这个,恐怕你信仰的并不是真正的佛教。真正的佛教是愿天下所有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而从事一切善法,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才是真正的佛教。如果把修行当成一种世间事业就完全已经失去了佛法的本意。

  我们有时候很多地方都有一些职业修行人。每次开法会就好像单位开会一样,大家都到这寺院,然后该念多少就念多少,该得多少就得多少。结束之后再去一个寺院。将这些当成一份职业,当然不是真正的佛教。

  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没有谁是为了世间的名和利而修行。当然,有时候由于个人虚荣心太强的缘故,难免会掺杂一些这样的想法,但是我相信对第一次进入佛门者而言,没有一位是想着以这个目的而进入佛门。既然如此,今天的我就更应该纯粹修学佛法为好。

  真正的佛教就像刚刚所讲解一样的,不图世间名和利,因为这对我们也没有什么意义。世间的名和利当然也有高有低,但是我相信只要你按照世间今天的方式去创造,你也会有你自己的一番天地。但当然世间还在讲解一个多与少,饿了不行的,因为胃受不了;冷了也不行的,身体受不了,但是一切条件具备的时候,有时候过于太贪真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有一次我到一个做生意的人家中,以前我认为事业做得越大的人,虽不能说是像慈禧太后般,每次都要吃一百多种菜,但应该比平常人好的多吧!要不他付出的代价那么大却没有享受更多的话,付出那么多的代价和拥有那么多的数量有什么意义呢?我在那里的时候,有一天早上我看见由于他工作太忙的缘故,就拿着几个冷包子往口里塞着,说我要去上班了。我说:“不会吧!这就是你的早餐?”他说:“是啊!”他们家人也告诉我,平常就是这样上班的。我说:“天哪!那拥有那么多的数字的财富干嘛呢?”我以为有钱人早上一出来吃饭,就和电视上看见慈禧太后吃饭的时候一样,大大的桌子上摆满了饭菜菜,甚至还有人给你这边夹一个,那边给我来一个等等。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我觉得有钱人的吃饭穿衣应该很不错才对,而不会仅仅是往口里塞几个冷包子就去上班的。当然有时候,有些事情只能说不可想象,似乎完全是另一个星球上面的事情,无法了解,无法体会。

  总之,我们当今信仰佛教的目的就在于此上。尤其是当无常降临到身边的时候,一切都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让自己三世都能获得快乐——今生、临终和未来,时时都能获得快乐,才是我们当前所做的目的。

  我们都说人是高级生物,高级指的是什么,比一般动物的智慧更高。尤其在人身还要分为一般人身和十八种珍宝人身。那么我们现前所拥有的是珍宝人身,如果不能把它运用到相对的境之上,获得这个人身对我们就没有多大作用了。要记住,获得一次珍宝人身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多少劫当中行善才得到今生一次这么好的人身,若拥有这个人身却不加以精进修法,未来的时候我们真没有像今生这么般的条件。所以我们时时都在讲解人身难得,真的要多珍惜一下这个人身,一旦失去这个人身,就是万劫不复了。

  当珍宝人身从我们手中消失的时候,再想得到这么好的人身,投生到有佛教的地方,又可以依止导师,自己的身心可以投入修法当中,是何等的难得。如今佛教越来越衰败,再加上由于众生福报浅薄的缘故,真正的导师们一个接着一个示现涅槃。现前也逐渐开始形成形式化的佛教,仅仅讲解一个学术,看谁说得好,而没有一个人说他的内心谁调伏最好,佛教也逐渐开始变成形式化。

  再加上由于世间诱惑太多的缘故,让自己的身心完全投入修法当中去修行,是多么难得的事情。今生我们已经具备了这些条件,就要在短短的时间当中创造更好的条件。这是我们一生当中最大的一番事业,也是一个责任,所以说要精进修行。

  无论在什么时候,要多看看自己的烦恼相对来说有没有减轻。平常烦恼沉重的人,逐渐开始在说自己的烦恼有多么清净的时候,我作为一个导师,也会觉得做导师有一种成就感。我把这些道理讲给他人听的原因不就是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吗?但现前已经呈现效果,对导师来说是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情,当然对自己来说也非常重要。

  无常真的随时都会降临到我们的身边。尤其当无常降临到身边的时候,我看见很多人很不甘心,他不甘心的原因是,因为今天我一切条件都具备,为什么这些条件具备的时候,我就要和这些所有的一切分离?我现前身边的亲朋好友也挺多的,为什么现前由于这么一个绝症,我要与他们分离?我现前地位也挺高,我权威也挺大,现前为什么从此以后我和这个权威和地位就要分离?

  这时候即便你有一千、一万个,甚至无数个不愿意也没办法,当无常降临到身边的时候,就是这样。有时候我自己也在想,哪一天才是最甘心的时候呢?比如今天不是很甘心的时候,再过一年以后就甘心吗?不会的,还是会这么觉得,再过一百年以后,也还会觉得不甘心。我们平常也会这样,若要是没有很好的修行基础,只要无常降临到身边,永远觉得不甘心:我不该这时候离去。但那哪一天才是要该去的时候?所以,平常精进修法是必不可缺少的。

  四、能所习气得清净现证圆满之佛果此二同时现一味

  【能所习气得清净,现证圆满之佛果,此二同时现一味

  前面和后面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当中去讲解。前面先讲解证得见解的时候烦恼消尽,烦恼消尽的时候见解已经呈现,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当中描述两者同时现一味。那就说明什么呢?我们平常也在说,很多人说自己性格有一些改变,烦恼在减轻的时候,就说明你的见解在增长。有些说自己现前见解正在增长,意味着他的烦恼就在减轻。但是两者产生矛盾的时候,说我有很高的见解,但是我的烦恼照旧没有减轻,那只能说你的见解不是真正的见解。说我现前烦恼没有减轻,但我好像智慧在增长,那么只能说什么?如果智慧在增长,你的烦恼决定在减轻,若没有烦恼减轻,你的智慧决定没有增长。

  很多汉地的居士们认为,只要是修行者,一定会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以前也觉得是这样的。当时有很多人问上师:“某位居士去世了,请问他现在灵魂在何处?”上师说可能在三恶趣的时候,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他是念阿弥陀佛的,难道念阿弥陀佛也会坠入地狱,会坠入三恶趣吗?”

  这就是我们刚刚所说的,虽然口中在念阿弥陀佛,但烦恼没有消尽,这样的念佛恐怕意义并不是很大。念诵阿弥陀佛的目地是为了消尽自己的烦恼。也就是说,正法与非法之间的差异不在于表面,而在于是否调伏内心烦恼。表面上没有区别,都是在念阿弥陀佛,但是唯一不同的地方是:“正法阿弥陀佛”在消尽你的烦恼,“非法阿弥陀佛”无法阻止烦恼增长。

  在座的所有弟子们也可以问问自己:“我已经从事那么长时间的法,烦恼有多么减少?性格有多么改善?”这个“善”字,世间有很多很多说法。站在某一个角度而言,不同宗教也都在讲解不同的善行。但我们所讲解的“善”是以我们佛教历代传承祖师所宣讲的“善”为根据和准则。趋向于这样的“善”,就说明你的见解决定在增长。

  很多人见解也逐渐在增长,这是没得说的。从我们第一次开始进入佛门起,从此再也不会杀生,因此,这个杀生不仅仅是一种佛制定的戒律,也是与大乘慈悲心配同着一起。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的父母,今天我所看得见的一切,无论它的身躯有多么渺小,都曾经做过我的父母。因此,不要说起杀生之念,甚至还要有慈悲心,这就是我们的见解。

  由于身体不好的原因,我很少到外面旅游,基本上就在家里待着。有次我在某个旅游区看见有一个水池里养着很多很多鱼,有大有小。可能是由于平常游客都会在这里扔一些饼干的原因,只要水中的鱼儿看见有人过来,就都会游过来。当时,我听见边上的几个游客一边观鱼,一边互相讨论:“这个鱼炖着吃好还是炒着吃好?”另一个人说:“这个炖着可能味道不太好,因为刺多,那条鱼可能刺少。”

  好好的一个赏鱼景观,在他们的面前就是一个屠宰场。虽然没有亲自去杀掉这些鱼,当然,他也不能在旅游区去杀这些观赏鱼,但是他内心当中已经杀了无数次这些鱼。所以当下我也会想到:天哪!今天我们是多么幸运的一个人!哪怕从杀生的角度观察,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也永远不会见到一个生命时,内心想着是它炖了还是把它炒了?佛教徒不会起这样的念,这就是我们的见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功德。

  但是,世间人可不是这样。因为他永远没有想到这是一条生命,也是有喜、怒、哀、乐,和人类一样是完全顺着自己的习气和烦恼而漂泊。所以,当时我就想,这些人真的可怜。平常是否从事善法先搁置一旁,今天他是决定吃不到这些观赏的鱼,但是在旁边说了一大堆这些话,就说明他其实已经造下了很多的业了。

  我们说,杀生讲解四因,四个条件具备的时候是一个最大的杀生业。一个是对境、第二是意乐、第三是手段、第四是结束它的生命。第一,对境是鱼,你已经看见了;第二意乐,杀掉鱼的杀心已经有了;第三是手段,直接没有去杀,心里想着反正就用这样那样的方式;后面的生命虽然没有结束,但前面两个因已经具足的缘故,这仍旧是很大的罪业。而这就是修行与不修行之间的差异。

  有时候我也会想:众生真的很可怜,实在是没必要去起那么多的恶念。前两天有人和我说:“如果人间抓住一个外星人,广州人就会开始想着这个外星人是炖着吃还是炒着吃;上海人会把他关起来,门票应该收多少钱,就要开始赚钱……”我看现在大家全都变成广州人了,看见什么都想到该怎么吃它。

  所以,我们今天要讲解的是,要时时断除自己这样的恶习。关于恶的定论,要多阅读一下《普贤上师言教》和《前行备忘录》。有些人觉得很怪,“亚青不是说以实修为主的圣地,为什么还要叫我们看那么多的书?”亚青是以实修为主的圣地,但是亚青所传讲的“实修真实教授”,你有接受这样甚深法义的根机么?不能,就说明还是要配同个人的根机。但要是再问到:“若是这样的话,那我何必还要去选择无上窍诀大圆满?我可以先从其他的教派开始进入,不是一样的吗?”

  这又有着很大的差距。我以前讲过一般的鸟生的蛋和大鹏金翅鸟生的蛋,有什么区别?一般的鸟从蛋壳之中出来以后,连身上的毛都没有长齐,甚至一出来的时候,一拐一拐站都站不住,需要在母亲身边养育很长时间以后才能飞翔;但是大鹏金翅鸟孵出来的这个小鸟,从蛋壳之中一出来就可以飞翔。

  就如同你现前以其他的教派如是修行最终进入密宗,和按照密宗方便教授,但是完全按照密法殊胜的方便行持,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从成就的时间的角度来说——小乘需要无量劫;大乘需要三大阿僧祇劫;密乘上等根机当下,中等根机几个月、几年,下等根机一生,无论你的根机有多么低劣,十六世当中成办解脱是特定的事。这样想想就能知道,多去学习一下,意义有多广大。

  所以,我们刚刚所说的这一系列还是要多去阅读一下。刚刚讲解业之因果时提到什么叫善、什么叫做恶。当然,由于我们现前这又不是一个修行的道场,再加上因为平常身体等多方面的缘故,所以现前很难和大家一起闻思修,但以后条件允许的前提之下,多在导师面前听闻非常重要。即便不在导师面前听闻,自己独自阅读一些前行的教言,相信也会有很多体会。所以,这样去多做一些,利益非常广大。

  今天说来说去说的最多的是——以上所从事一切善行,对调伏自己的内心能起到多么大的作用,这就是今天我们说的最多的、最根本的法。所以,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希望自他能今生快乐、临终的时候更加快乐自在、未来的时候更快乐解脱。这也是我们当今进入佛门的真正目地。

  我相信无论是谁,只不过就是有智慧和无知有区分,希望时时能得到快乐是共同的,这也是一切有情众生的愿望,这是特定的。但有些由于烦恼沉重和无知的缘故,压根就没有这样的慧眼,只有时时沉没于黑暗当中。今天,幸运我们宿世造的善业,加上如今很多高僧大德以及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加持,稍稍已经睁开眼睛的时候,就越来越感觉到修行成办解脱是我们今生必办的事情。

  这一段时间要记住,《白莲花四臂观世音菩萨》在座弟子多多少少都已经完成。从此以后《白莲花四臂观世音菩萨》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本尊,也就是每天的功课。每一个修行者功课的多与少,需要根据你的条件来定夺,但总之你的功课再少,上师、本尊、空行护法,三根本是决定不能缺少的。

  祈祷上师的目的是赐予加持,祈祷本尊的目的是赐予共与不共同之悉地,祈祷空行护法的目的是谴除一切违缘,所以每天功课都不能少于这“三根本”。我相信每个人都在做,尤其是《显密甘露心滴念诵集》当中这三者都有。至于里面能念诵多少,根据自己的条件而定。如今雪域高地法王如意宝的上师瑜伽和喇嘛仁波切的上师瑜伽很多人都在念诵,还有其他很多导师的上师瑜伽,因个人的缘分不同,所以大家根据各自的缘分,多去念诵一些上师瑜伽也可以。

  但有些说少念一些,当然也可以,就根据你自己的条件来定夺。本尊的话也有很多本尊,像我们《显密甘露心滴念诵集》当中本尊虽然不是太多,但根据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教言,主要有《白莲花四臂观世音菩萨》这个本尊仪轨,还有《文殊菩萨仪轨》和《金刚手菩萨仪轨》,《二臂观世音菩萨永断轮回》这个仪轨,大概有四个本尊左右。但是至于能念诵多少,根据自己的条件而定,不过我相信长时间修行者,四个本尊也没有什么可念诵不了的。

  “二十一度母”就是空行本尊。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护法,因为我们通常念诵的护法,再加上去年把“龙萨派”和“宁提派”汇聚的护法仪轨也已经翻译出来,所以也可以遵照这些念诵一些,意义非常广大。

  但是我今天要着重讲解的是《白莲花四臂观世音菩萨》,以上我们已经念到中品和上品左右,已经非常圆满,那么紧接着把这个本尊当作自已一生当中的本尊而作祈祷,这也叫做持明传承。历代传承祖师如是修行而成办解脱的,那么我们作为传承继承人,如是修学本尊,无论从哪一方面得到的加持都会更大。我相信每个人都在做,非常好。

  平常座上,当然就要从《上师瑜伽导修》开始做起。因为上师瑜伽和前两天《白莲花四臂观世音菩萨》修行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从法本身的角度来说一切都是相同的,但是从个人感觉当中因为《白莲花四臂观世音菩萨》还有一个数量,数量不知不觉当中会形成大家一种负担,会开始计算要多少天把它念诵完。尤其有些还会计算一座中必须要念诵到多少,才能按时完成下品、中品或者是上品,所以多多少少还是有些负担。

  这个负担会导致成什么?在念诵过程当中还是偏重于一个观照。上师瑜伽由于没有什么数量可讲的缘故,主要是培养质量,所以从观察修和安住修,根据妄念起现的程度,起伏大小来树立不同的方便法,在对治烦恼的角度当中说是直接和间接的话,更直接一些。

  现前我们在座的大部分弟子都开始又步入上师瑜伽导修之中、成熟口诀法的修行,但这些只是名称不同而已。有时候成熟口诀法站在《上师瑜伽念诵仪轨》当中,我们立为“上师瑜伽”;有时候从窍诀万法摄一的角度当中,称之为叫“窍诀”。这只是一个称呼而已,实际上修学的法是一致的。我们现前就开始步入到这么一个状态当中开始修行。但还是好好修,好好修。

  来源:往昔柯日密咒洲网站PDF

上一篇:行为学-教言宝藏107课1-2

下一篇:行为学-教言宝藏108课1-3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