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教言宝藏

行为学-教言宝藏51课11-21

创建日期:2022-08-02

  行为学-教言宝藏51课11-21

  (十一)祈祷句(四)

  我们需要依止一位具德而且具缘的上师,依止这样的上师才会长久。若导师只是具德却不具缘,当个人业及烦恼炽盛之时,很容易丧失最初的理性,对导师生起诽谤等一系列显现。

  当然,我们依止的导师首先必须具德。导师若不具德,则不能引导我们趋向解脱,因为他本来就不具备这方面的功德!但导师如果只是具缘,彼此只能称之为朋友。朋友不需要观察他出世间功德有多高,人品好即可,除非你自己人品很不好,才有可能选择一些人品不好的人。有时我也开玩笑地说,真有这样一些自己性格不怎么好的人会选择臭味相投的人做朋友,否则可能还合不来。但无论如何,我们选择导师的前提是,导师必须具德。

  第二、具缘也很重要。我们能对导师心生敬信,相信导师是具功德者并对导师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就叫缘分。若能依止这样的导师,我想依止的时间就会非常长久,不会出现随便放弃的现象。

  但无论依止多少导师都要记住:不能诽谤一切善知识,一切善知识都是具德上师。从恩德的角度当中,可能当前自己所依止的导师对自己的恩德更大,这是因为缘分够的原因,自己能依止这位导师,但对于其他导师,要从祈祷的角度中平等对待。能做到这一点者非常稀少,因为众生本来业及烦恼沉重。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说过,由于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假冒的导师也越来越多,就会产生一些很不好的结果。比如导师在对弟子讲法过程中讲得不清不楚,而弟子本就是时时被无明所罩笼着的凡夫,不懂佛法,此时又不能得到导师细致的教授,内心难免产生一些分别心,这也是很自然的事。依止不具德的导师时,还有可能变成一种被导师视为私人财产一般,立下一些诸如追随他的言语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追随他的言语就会堕入金刚地狱等誓言,只要触犯这些誓言就会堕入金刚地狱。类似这样的控制现象非常多,但这些都是很不好的事情。原因主要还是来自于初次寻找导师过程中就做得不够圆满,因此出现了很多问题。

  现前从理性的角度中去依止导师者越来越少,很多人主要还是习惯站在感性之上,比如感觉“这个导师不错”。感觉不错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当时这位导师的言语表达或者某种感觉令自己觉得非常舒服。但如果从理性的角度观察,我们依止导师必须具备以上所传讲的一系列条件,绝不能随着自己的感情而飘动,因为感觉很容易改变。

  从真正修行的角度来说,这些不圆满的认知都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存在,一旦爆炸,就可能会对自己的身心产生极大的后果。因此,这一系列内容必须要做得圆满一些,这样做的意义也非常广大!

  以上我们讲解了祈祷句,主要讲解上师与阿弥陀佛无别中住于自己的梵顶之上,没有丝毫之分别。这些内容都要从理论上懂得。尤其是刚入门信众,我建议还是多去看看堪布昂琼的《前行备忘录》,其中在讲“上师瑜伽”部分时讲到的“上师即为佛”,是从五个角度当中宣讲。能多去学习这些对导师认识的内容,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十二)吾乃二世皆无成 岂能付嘱诸教诲 汝请难却稍著述

  【吾乃二世皆无成 岂能付嘱诸教诲

  【汝请难却稍著述

  上师说自己是一个世间与出世间均无功德者,何来讲授教言之能力?这句当然是上师的谦虚词,但这份谦虚也是在告诫我们,当自己的一切条件都还不够成熟时,不要急于去当导师,否则不仅对他人没有利益,还会害了自己。想要教导别人,必须先让自己成就。

  我们平常讲解教言也是按照一定的次第依序讲解,先讲菩提心再讲菩提行,因为这本就是修行的次第道,而这种次第道也会给我们提供解脱的信心。

  如今这个时代听法的人越来越少,想当导师的人越来越多,无论会讲不会讲,都希望自己能当老师。实际当中,也许下面听课的学生比台上讲课的老师讲得更好。可能这就是时代的发展吧。

  往昔历代高僧大德都是根据个人的经验高低来树立师徒关系,但如今很多人都随顺自己的情绪,只想当老师,不想做学生。我们平常也能看见类似的显现,喜欢讲授佛法的老师比比皆是,无论是否真的会讲佛法,都占据着讲台不肯放手。虽然作为讲解佛法的老师,他对佛教方面的理论不是很通达,经验也并不丰富,但他可能具有另一种“智慧”:“虽然我暂时还做不到,但我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传递信心,所以我也可以成为那一方面的老师。”

  因此,这里也是在告诫我们,当自己内心没有成熟时,需要尽可能时时护持自己的内心,而不是急于他人面前表现。

  但由于你的精勤请法,我就为你稍微做一点宣说。

  上师虽然这里是谦虚的用语,但我们都非常清楚,我们的上师真的是非常非常了不起,尤其谦虚,更是后一代弟子的言行典范。无论身处任何场合,上师所示现的一切言语表达以及身着穿戴等等,都像一个普普通通的甚至是条件最不好的老和尚。而这种谦虚也是在为后一代弟子宣讲一种因果法,即做任何事都应该时时重视于因。

  (十三)汝乃殊胜成就者 且为活佛之转世

  以下是上师是对阿松活佛授记的教言,也是对所有导师的一个授记。

  【汝乃殊胜成就者,且为活佛之转世,俱生智慧无伦比

  你是殊胜的成就者也是活佛的转世,俱生智慧他人无法与之相比。

  【唯一怙主金刚持,临终所作遗教为

  虽然你具备一系列的条件,但我现前年龄也越来越大了,所以我要为你立下临终前的遗教。

  【您乃莲师之绍圣,此无稍许疑惑矣

  你是莲花生大师的继承人,这是没有丝毫可以疑惑的。

  (十四)然今假冒伏藏盛极难利教及众生(一)

  【然今假冒伏藏盛,极难利教及众生

  如今假冒的伏藏者越来越多。有些人自称为伏藏师,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伏藏品,和别人说这是他的伏藏品,是他取自这个山洞或是取自那个山洞的,有时还会拿出一些书,说是他在密意中取出的伏藏品等等。不仅是伏藏师越来越多,活佛也层出不穷,这个时代的这种现象太多了,汉地显现得尤其明显。

  在雪域高地,由于全民族信仰佛教,也一直有众多高僧大德护持,即便众生的福报越来越浅薄,如今仍旧有许许多多继承历代高僧大德传承的高尚的导师和堪布住世护持,因此如今高原地方欺骗众生的行为,相对而言还是要少一些。

  但汉传佛教的现象就不一样了。汉传佛教最兴盛时也如同当今高原一般,全民信仰佛教,众多高僧大德住世。在这样佛教氛围中想要去欺骗信众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也无从下手。佛教本就兴盛,人人都懂得佛教,即便有人讲解一些与佛法相违的事,也没有人会接受,因为大家都具有佛教方面的智慧。佛教在汉地曾经达到兴盛的顶点,但由于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曲折,现在的汉传佛教可能是最衰败时期。虽然我们还能在汉地看见很多寺院与出家众,但如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所传讲般,真正的佛法是教证二法,而教法来自于闻思,证法来自于实修,如今汉地具有教证二法的圣地真是太少了!

  以前很多寺庙,无论是以净土、禅宗,还是以唯识宗、天台宗等宗派立名,都是以学修为主的圣地。但现前很多寺院可能只具有一个寺庙的名称而已,除了说明这个寺院以前是属于某个传承之外,很难证明他是否真正继承了这个传承,甚至有些寺庙连早晚课有没有都很难言说,里面的很多出家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安排如何去挣钱。这些寺庙已经渐渐变质,成为了一种商业化的存在。

  不仅佛教本身已经有了很多蛀虫,民间也已经基本不信仰佛教了。尤其年轻一代,从小到大几乎都没有得到过宗教方面的教育,只要一说到宗教,就认为是一种封建迷信,这种认知已经像烙印一样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心中。所以他们只要一听说是宗教,就第一时间予以排斥。因此,即便对信仰佛教者而言,信仰可能也仅仅单纯是一种形式而已。

  正是因为他们不懂佛教,这时就很容易冒出各式各样假冒的“师父”“活佛”。这些人自称来自于某个圣地,是释迦牟尼佛或阿弥陀佛的化身等等,总之用各种方式欺骗众生。出现这一系列不如法的显现主要是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以及个人福报不具足的原因而导致成这样的结果。

  (十五)然今假冒伏藏盛极难利教及众生(二)

  真正的导师,无论诞生在何处,都会对教法以及众生有利,不会伤害教法与众生。如果这位导师不利于教法与众生,无论他打着多么高尚的旗号,终究只是一个冒牌而已。类似的显现在如今这个时代太多了。

  在汉地当一个活佛和堪布非常方便。有些高原非常普通的出家众,只要在汉地接触时间稍微长一些,就很容易获得小则“堪布”大则“活佛”的名号。有些名号连我都听不懂。当然,这并不代表我高高在上。虽然我小时候就有活佛的头衔,但这来自于很多高僧大德的认证,可能很多人一听到我们的名字,觉得理应如此。但有时我第一次听到这些出家人在他自己的名号前加了很多很多名称,我还得要思考思考:这是谁呀?后来才知道这些名号是被汉地很多居士们所认定的。以前只有高僧大德才有资格认定,但现在很多居士们也可以认定谁是“活佛”“堪布”。这些显现在汉地非常普遍,我希望大家遇到这种情况,还是要多点智慧。

  相对而言,现前很多人接触佛教的时间已经不短了,遇到的事情也很多,所以经验也比以前丰富。随着他个人的经验增长,即便对佛法认识没有增长多少,也会知道自己前面可能走错了一段路,因此开始懂得要明智地选择:什么样的导师值得信任,什么样的导师不应该信任等等,分辨能力也较往昔更强一些。

  刚开始进入佛门时,很多会顺着自己的感情而飘动,这样的感受可能持续几个月几年的时间,我相信这一段时间里你可能是快乐的,但是过了这段时间以后,你可能就是世上最烦恼的人。为什么我们反复强调,要选择一个真正的导师,导师各个方面都要比自己优越的原因在于何处?因为我们凡夫的心太乱,太复杂了!如果你见到一个不清净的对境,最终还是会对他会产生不好的想法,很多烦恼也会伴随这些妄想而生。要记住,冒牌就是冒牌,终有一天你会看到他的真面目,但等到那时候再起烦恼,就太迟了!

  我平时很少这样讲,尤其听到别人提到这些事的时候,我都会在第一时间阻止:“不要再往下说了,到底他是真的还是假的,就随着自己的福报和信心而定吧。”华智仁波切在《自我教言》中说过,众人指责的对境,即便是正确的,你也不要去赞叹;众人赞叹的对镜,即便有多么不对,也不要去指责。这些教言都是一门智慧。如果遇到类似的显现,却过于单纯,因此什么话都站在一个很刚正的立场之中讲解,未必一定是有智慧者,因为你会为此受到更多人的指责。

  很多人可能会想,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够了,但扪心自问,你是否有这样的能力去承担这样的言论?若能承担得起这样的言论带来的指责,无论别人说什么你都无所谓,当然可以;但在你还没有能力去承担这种言论时,我建议你还是别四处去说,恐怕后面会有更多的烦恼等着你。

  比如现前很多人都说自己想要出家,但遭到了家人的重重阻挠。我告诉他:“你现前顺着自己的意愿去做这件事,如果以后会遭受到很多指责,你愿意去承担这些后果吗?如果可以,你今天做什么决定我都会非常赞叹,但如果你觉得自己会因为今天一瞬间的行为产生的后果而生诸多烦恼的话,我想你还是三思而行。”

  有些人可能有些不服气:释迦牟尼佛不就是这样的么,当时他的父王以及所有王臣民众也都不赞成释迦牟尼佛独自一人剃度出家修行啊?要记住,释迦牟尼佛这么做了以后,无论别人有多少指责,对佛陀来说,都没有丝毫影响,因为他能承担起这一切言论,但问问自己,你能承担吗?

  前一段时间,也有很多人跟我说:“上师,您不能这样讲,应该为整个佛教正名,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如果像你们这样的高僧大德都不站出来说这些话,还有谁会站出来以正视听?”当然,理论确实应该如此,有些事该说的当然得说;但有些自己承担不了的,也会令你起更多烦恼的言语,我还是要思考思考。因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应量力而行。

  很多人说:“上师,您以前讲法和现在讲法有着很大的区别。”实际上,讲法并没有区别。如果说有区别,可能是我以前见的世面不广,太一根筋了。如今看到过各种显现,做事情就必须更智慧一些。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不令自己有烦恼。这就叫量力而行。

  所以平常很多人在我面前说这些人好还是坏,我基本上不会听。因为听完以后,我应该是说“对”还是“错”呢?如果我说的是“错”,他却不认可,我说这句话并没有什么意义,而随便说错还是对,也不是佛教徒该有的做事方法。汉地有句话“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净”。这些词句听起来似乎在躲避一些事情,但实际上这也是在这个时代的一种智慧,毕竟在这个时代,各式各样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十六)然今假冒伏藏盛极难利教及众生(三)

  如今这个时代,各式各样的人太多太多了,我们必须要用智慧去辨别。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也在这里说到,如今以“活佛”“伏藏师”的身份来欺骗众生者,可多得不得了。

  上师也曾经说过往昔今天有一个伏藏师拿着一本书过来,说是他的伏藏品;明天又有一个瑜伽士拿着一尊佛像过来,说是他取的伏藏品,这样的例子非常多。

  阿底峡尊者的弟子洛钦仁青荣波晚年时,在某一次大型法会上,把一个只有几岁的小和尚放在自己的床边,和所有弟子说:“我今天把这位小和尚放在我的床边,不是我要认定他是谁的转世,而是要留下我的遗嘱。我已经来日无多了,而当这个小孩到了我这个年龄的时候,会出现很多冒牌的活佛和冒牌的伏藏师。这些冒牌的导师们会欺骗很多众生。希望你们在末法时代都要小心为上,这是我洛钦仁青荣波给你们留下的遗教。”

  如今这样的欺骗者非常多,他们明明没有看见佛却声称自己见到了佛并做了供养;明明看不到鬼,却说见到了鬼,并且做了超度与惩罚等等。类似这样欺骗众生行为,在这个社会中越来越多。末法时代,这样的显现也防不胜防。而这也是在告诫所有人,要有分辨的智慧,不要轻易相信。

  平常我们也时时都在讲解,必须要选择好自己的导师,不要盲目依止的原因也是如此。无论做什么事感性很重要,如果不具有感性,似乎就会成为无情无义之人,但理性更为重要。因为感性很容易变化,理性则更长久,所以我们要理性一点。但所谓的理性,并不是随顺自己的想法去做,而是要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无论在选择导师还是其他任何方面,都应该要如理如法,依教奉行。

  上师在这里讲解,假冒的伏藏者很难利益教法以及众生。因为的真正佛法就是指教证二法,其中教法来自于闻思,证法来自于实修,真正具有教证二法才是真正对教法有所贡献。因此真正的导师会将纯正的教法传承给下一代弟子,令他们继续遵循佛陀的教言,依教奉行直至解脱。而假冒的导师很难对教法有什么贡献,他们对众生的利益也可能仅仅只有欺骗而已。想要令众生获得利益,就是要令他们今生快乐、临终自在、未来解脱,这也是度化众生的真正目的。倘若没有在这方面起到什么作用,就说明他们对众生没有任何作用。

  这不仅仅是本传承的言论,也是来自很多高僧大德的教授。为什么我们要重视高僧大德的教言,因为来他们的教言来自于光明境界中的神通与神变,是智慧的裸露,是最具有真实性的。所以,这一方面的理解必须要细致一些。

  (十七)是故别别解脱戒 住持教法具大恩(一)

  【是故别别解脱戒,住持教法具大恩

  以出家护持清净戒律的方式护持教法。如今这个时代还是有许多高僧大德在为大家讲解什么是真正的佛法。比如五明佛学院的众多高僧大德以及藏传佛教的其他大德,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居士,都在尽量传递着什么才是真正的密法。传递方式可能是网络、光碟,也可能是用书本的方式等等。正是由于这些高僧大德的努力,现在已经有越来多的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密法,对密法的认识也不再如往昔一般谈之色变。

  以前很多人只要一提到密法,就想到许多不如法的事。因为有许多冒牌的导师们在他们所谓度化众生的过程中,做了很多不如法的行为。他们打着密法的旗帜,声称他们的行为是生圆次第,甚至说莲花生大师时代就有十三位瑜伽士是以他们这样的方式度化众生等等,这样的说辞与方式欺骗了很多众生,并导致很多人逐渐丧失了对密法的信心,以为密法可能就是如他们所示现的那样。

  实际上,真正的密法是这样么?当然不是。很多人接触过真正的密法后才知道,密法就是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的教言,仍旧是讲解“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所谓不能做的恶事,指的就是贪嗔痴。密法也从未讲解“贪嗔痴是功德”,它和显宗同样认为“贪嗔痴是过失”。既然如此,显密之间的差异在于何处,为何很多人心目中对密法的认识是另一种形式?主要还是因为许多假冒的密宗导师在欺骗他人的过程中,让许多无知的人以为密法就是这些欺骗者所展现的那样。

  细致观待,法王如意宝和喇嘛仁波切作为真正传承密法的祖师,在传递密法过程中也是那样不如法的么?当然不是。这两位祖师都是以三乘戒律之中的别解脱戒为主,甚至可以说没有比他们的别解脱戒更为清净的。上师如是传讲的真正目的也就是告诫大家,要知道真正的密法传递方式是什么样的,想要传承到真正的密法,就必须继承上师的传承,依教奉行,这一点非常重要。

  上师八十岁以后,无论是对汉族人还是对藏族人,都做过很多次直指心性的印证,并且认可有多少人已经开悟了。如今也有很多人说,他曾经在上师面前被认定为开悟者。当然,对于我来说,我绝不会诽谤他的见解没有开悟,因为这个认证来自于我们的上师,但是唯一需要问的,请问你现前的所作所为是否是在追随着上师的传承?你的见解已经得到了上师的认证,但行为方便也必须符合我们上师的传承。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前一段时间,有很多曾经在网上得到过上师授记的汉藏信众,知道以前我都在上师身边,希望我能多为他们说说话。但是我能说什么?正如我之前所言,上师认定你已经具备这个条件,我相信没有一个上师的弟子会说“你的见解是不了义的”,因为上师在所有弟子心目当中都是真正的佛,地位非常崇高!但上师示现涅槃以后,有些弟子的口中又说出了另一番话语。我想,这只能说明这位弟子他本身就不清净。因为一个真正清净的弟子,无论导师住世还是示现涅槃,口中所讲解的一切,都会住于梵顶而做祈祷地开口,绝不会说“上师是不对的”这一类的话语。因此,不在于我口中怎么讲解,而是要先问问自己,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上师的传承,上师平常的传承是以何为本的?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十八)是故别别解脱戒 住持教法具大恩(二)

  现前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我们这个传承心生敬信,原因是它非常纯净。当然,我们并不是说需要抛弃原有的传承,因为三乘教法都需要我们如同保护眼珠一般护持,我们也不会因为本传承传讲的是无上窍诀大圆满而轻视下乘派。决定没有!相反,我们对下乘派非常重视,也必须要继承下乘派的一切传承,这样做的意义非常广大。至于以上提到的假伏藏师、假活佛等无法利益教法及众生的显现,我相信大家已经非常清楚了。所以上师这里也特别告诫我们,必须要如同保护自己的眼珠一样护持自己的戒律,纵遇命难,也绝对不能舍弃。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说过,往昔他第一次主持亚青寺时,僧众不多,寺院不大,因此烦恼也不是很沉重。但上师还是希望能如昌根阿瑞般独自在幽静山林中闭关,这也是上师从小的愿望,并且为此多次在他的上师面前祈请,但得到的回复是:“你还是去摄授弟子吧。但是要记住,当有一天这个寺院变成老头子的寺院的时候,你就可以离开这个寺院,这个寺院也不需要了。”这也充分地说明,在雪域高地中对别解脱戒有多么重视。

  我想,这个公案能打消很多人对密法的偏见。我们不能认为那些有失偏颇的理解就是真正的密法。正如我们前面所言,由于末法时代众生本身烦恼沉重的缘故,各式各样冒牌的导师太多了,尤其是他们不如法的行为已经令很多人对密法产生了种种偏见甚至是一种邪见。而这些显现都来自于何处?来自于当时你所依止的导师可能并不是一个清净的导师。也就说,由于你当时烦恼沉重,遇到这样的一些事情可能也不是很清净。

  当然,高原地方有一些非常非常殊胜的瑜伽士,这份殊胜并非仅仅是来自于他们的名声,而是因为他们除了显现为瑜伽士的身份之外,修行方面和一个真正的出家人没有丝毫差异。但有时我也会开玩笑地说,如今汉族信众太有“信心”了,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人都能生起净信,即便实际上就是天天待在家里无所事事的人,只要会说两句佛法,都会将他视为自己的导师。要记住,有一种信心叫明智,还有一种叫迷信。如果是在很明智的状态中生起信心,当然是一门功德,可如果是在一种迷迷糊糊的状态中生起的信任,恐怕只能称之为一种迷信,也不见得有什么功德。

  “主持教法具大恩”,

  上师说,只有这样护持教法才是具有大恩的。如果从行为上观察,导师与你没有一点点区别,你还会对他生起信心么?说他在内心中具有清净的身体,我们可看不见,但我们可以通过他的行为看到他内心有多么清净,可如果行为都无法呈现出一种殊胜,又怎么能对他生起坚定的信心呢?所以,无论是从自身的角度当中还是从他缘上而言,记住以上这些道理都非常非常重要!

  每当我听到一些汉地的弟子或藏地的弟子,平常修行非常精进,但却突然舍弃了别解脱戒,我的内心就如同刀割般痛苦,甚至会烦躁好几天。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沉重,但如今有缘分执受佛陀的教法,应该是非常喜悦的事,最终却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结果。要记住,继承上师的传承,才是最明智的行为,才是教法传承真正的传人。也许你已经拥有了见解,但要护持传承,就必须遵循我们上师的教言,这一点很重要很重要!

  说到护持别解脱戒,在座的出家人自然无需多言,但对于在家居士来说,也要懂得护持从三皈依戒开始以及所有受过的居士戒律。因为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约束,如果不在法规当中,就只能称之为野人。如今我们所需要遵守的这些戒律,实际就是在道德文明以及在清净范围中对我们的约束。遵循这些纪律,会对我们今生乃至未来都起到很大很大的作用,所以大家应该一一守持为要,不再让内心顺着自己的烦恼而飘动。

  (十九)此为未来作授记 胜士于您具大悲 勿忘谨记于心中

  【此为未来作授记

  【胜士于您具大悲,勿忘谨记于心中

  虽然上师这里说是针对阿松活佛而做的传讲,实际上也是在为后代所有继承上师事业者而宣讲。

  现前很多人认为只要到了高原就可以算是得到了传承,但还要知道的是,继承清净传承当然非常好,但前提是必须懂得如何继承传承。真正的继承传承可不会随顺自己的习气而飘动。有些人听说藏地有许多瑜伽士,因此对瑜伽士的修法很感兴趣,认为瑜伽士的传承都是如他以为那般,甚至以为这就是密宗修法的全部。我想,还是不要打着“密宗”或者某个传承的旗号吧,真正的密宗恐怕不是你以为的那样。

  在雪域高地,无论何时何地,人人都会赞叹密宗无上窍诀大圆满的圣地---亚青寺。无论从修行人数还是规模来说,亚青寺都堪称为修行圣地,而亚青寺中宣讲密宗的导师平常所依止的传承却是以别解脱戒为主!所以不要以为密宗就是你想象的那样,相反,对于密宗行者来说,持戒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此以上所传讲的一系列道理,务必时时铭记心中。

  上师这里所提到的胜士是指昌根阿瑞,但我们也要知道,所有导师对我们都非常慈悲,如今我们所学的一切都是来自于导师们的大悲加持。因此,不要忘记导师的教言,并且时时铭记心中。

  从以上短短几句教言当中就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密法,应该要以怎样的方式继承我们的传承。我相信现在每一个人的心目中都已经有所了知,也必须得这样。

  (二十)亦为老乞所期望 赐予桑昂丹增活佛矣

  【亦为老乞所期望,赐予桑昂丹增活佛矣

  这也是我们上师喇嘛仁波切最大的期望。上师期望所有弟子都能重视别解脱戒,清净护持戒律。有时我们也会探讨一些见解、修行,但最重要的行为还是持戒,一旦忘失持戒,见解很难赤裸!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示现涅槃前,阿难及一切信众祈请释迦牟尼佛:“佛陀示现涅槃后,以谁为师?”佛陀说:“以戒为师。”因此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教言与佛陀当时的授记没有丝毫之冲突,都是在讲解以戒为师。这也是告诉我们,上师一生中以戒为本,作为后一代继承者,我们也必须要以戒为本,而这就是真正的密法。

  因此,从这部教言中就能知道,真正的密法并不是冒牌导师们口中所说的那般。这些冒牌的导师们不得不这么说是因为想在汉地立住脚就必须要借用一个旗号,而由于他本人恶劣习气的驱使,已经做出了许多非法的行为,如果这时说自己做得不对,还会有人愿意相信并跟随他么?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他就打着密法的旗帜,声称自己的做法为生圆次第,还说历朝历代有很多像他这样的瑜伽士,也都以他那样的修法来修行密法。但实际上,他就是以“密法”的旗号来掩盖恶劣行为,欺骗众多信众。

  由于凡夫本就烦恼沉重的缘故,一听说导师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就觉得往昔高高在上的佛如今可以这么近距离地亲近是世上最喜悦的事。等到后期觉得与想象中区别很大的时候,才开始心生烦恼,已经太迟了,而这也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行为。

  一个真正明智的人,会把理性放在首位,而不是仅仅依赖感性。如果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判断,初次进入佛门期间,一开始可能由于宿世的因缘,个人对佛法生起一定的信心,觉得佛法非常了不起,但后期可能就会烦恼重重。我们说过,信心应该是在敬信的前提之下具有,而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倘若你的信心偏重于情感,恐怕这样的信心不久就会开始变质,最终发展为一种很不好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初次开始进入佛门时认为自己很有信心,即使在很多冒牌导师做出一些不如法的行为后,仍然觉得还不错的原因。这些算不上是清净心,而是感性太强的原因造成这样的一些结果。因此,作为真正的修行者,必须牢记这些道理。

  我相信,随着大家对佛法的认识日益加深以及修行经验越来越丰富,可能不会再走上这一条路,但也难免会遇到类似的事情,这时候就需要理智一些。类似这种显现,不仅仅今天具有,随着末法时代未来众生烦恼越来越沉重,这些冒牌导师,欺骗众生行为的显现也会越来越多。因此,时时刻刻都要令自己理智。尤其这里讲解,别解脱戒是成办解脱的根本,因此无论从依止导师还是从自己追求解脱的角度而言,戒都必须作为本,并且时时将“以戒为师”的道理铭记心中!这就是我们今天所传讲的这部教言。

  (二十一)课后嘱咐

  我相信以上所讲解的教言虽然短,但会为我们今后上师瑜伽导修的修学起到很大的作用。能够做到以戒为本,会成为今后修学过程中很好的辅助,起到令见解迅速增长之作用,而这也是在修上师瑜伽。

  总的来说,我希望大家平常也能多学一些这些教言。我们说过,修行是否会成为一种意乐、一种喜悦,完全取决于对法的认识和共同前行的陪伴。我们今天所讲解的内容就是一种认识,也是一种陪伴。相信有了这份认识和陪伴,无论接下去的修学有多么艰难,你都会非常喜悦,而我们也必须要如是修行。

  希望大家都能多听听法,多闻思一些相关的内容,这不仅是对在坐的弟子的教言,也是对通过网络听闻讲法的信众的教诫。因为大家平时听法的时间不多,这个时候不再多听听法,仅仅凭着自己当前对法的认识去修学,恐怕不会延续很长时间。

  大家通过这一段时间的闻思,已经能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佛法,并且对佛法的认识也越来越圆满。我相信,这样一来,你就是世上最精进的修行者。因为真正的修行者,不是无因无缘就能做得到的,他要具备多方面的一些条件,但这一方面,大家已经做得越来越好了。

  来源:柯日密咒洲网站

上一篇:行为学-教言宝藏51课1-10

下一篇:行为学-教言宝藏52课1-10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