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8
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 吃瓜民俗学名著坛J碎碎再念 1、温故知新 每轮都读一回本书,时隔两年,完成了第四轮
查看更多2023-03-27
《六祖坛经》日常作业句7-10品 机缘第七 7、1志略有姑为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槃经》。师暂听,即知妙义,遂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尼曰:字尚
查看更多2023-03-27
《六祖坛经》日常作业句1-6品 行由第一 1、1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1、2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1、3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 1、4世人生
查看更多2023-03-23
证悟的功德之慈诚罗珠宣讲《坛经》小结6 6、证悟的辨别 6、1阿赖耶识与法身的区别(第一课+第六课) 对于寂止禅定的体会,对阿赖耶识的经历,很多人会有的。但是对
查看更多2023-03-22
证悟的修法之慈诚罗珠宣讲《坛经》小结5 5、证悟的修法 5、1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第三课) “法界”就
查看更多2023-03-22
证悟的误区之慈诚罗珠宣讲《坛经》小结4 3、15禅定 1、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自净自定(第十课);2、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禅定(第十课) 如果外能够达到&
查看更多2023-03-22
无念相住之慈诚罗珠宣讲《坛经》小结3 3、10无念(第五+七+八课) 3、10、1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第五课) 眼睛可
查看更多2023-03-22
证悟的状态之慈诚罗珠宣讲《坛经》小结2 3、证悟的状态 3、1定慧为本 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
查看更多2023-03-21
证悟的概念之慈诚罗珠宣讲《坛经》小结1 1、“证悟”的概念 1、1什么叫作“证悟”? 汝之本性,犹如虚空,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
查看更多2023-03-21
慈诚罗珠宣讲敦煌版《坛经》部分经文之汇总 一、慈诚罗珠堪布宣讲的《坛经》经文,以下划线列示: 1惠能升座 2惠能家世与求佛 3求佛法遭斥 4五祖征偈 5
查看更多2023-03-21
六祖究竟到哪里去了呢?(2019-01-08 10:06:02 记录于后半生点滴的新浪博客) 标签:佛学------细品禅宗分类:国禅天花 六祖曰:吾自知去处。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
查看更多2023-03-21
民俗学-坛经(索)10付嘱品40笔记 1、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佛陀用照见三千大千世界的智慧来观察时,其他地方找不到佛陀。佛陀在《如来藏经》
查看更多2023-03-21
民俗学-坛经(索)10付嘱品40 第四十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为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六祖留了什么教法? 2、解释颂词:“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
查看更多2023-03-21
民俗学-坛经(索)10付嘱品39笔记 1、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
查看更多2023-03-20
民俗学-坛经(索)10付嘱品39 第三十九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什么是“一相三昧”?什么是“一行三昧”? 2、“七佛为始&rdquo
查看更多2023-03-20
民俗学-坛经(索)10付嘱品38笔记 1、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师云:“神会小师,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 善和不善平等,赞叹和毁谤不被动摇,
查看更多2023-03-20
民俗学-坛经(索)10付嘱品38 第三十八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解释颂词: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 2、“一华开五叶”,有哪
查看更多2023-03-20
民俗学-坛经(索)10付嘱品37笔记 1、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 于日常生活中不离两边,也就是说不能脱离两边
查看更多2023-03-20
民俗学-坛经(索)10付嘱品37 第三十七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六祖教诫门人,弘扬佛法时最关键的是什么? 2、著相和执空,分别有哪些过失? 【修行类】
查看更多2023-03-20
民俗学-坛经(索)9宣诏品36笔记 1、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说法如何?” 师
查看更多2023-03-17
民俗学-坛经(索)9宣诏品36 第三十六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菩萨所欢喜的四法有哪四法? 2、“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
查看更多2023-03-17
民俗学-坛经(索)8顿渐品35笔记 1、师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说什么善恶诸法,乃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故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 六祖大师对行昌说:你
查看更多2023-03-17
民俗学-坛经(索)8顿渐品35 第三十五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什么是佛说的真常之道?什么是佛说的真无常义? 2、依年龄而分,沙弥分为哪几种? 【修行类
查看更多2023-03-17
民俗学-坛经(索)8顿渐品34笔记 1、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 六祖自己所讲的戒定慧三学,不缘空性来摄持,再讲深一点,以光明来摄持,一般的小根者无法接受,只有禅宗不共根基的
查看更多2023-03-15
民俗学-坛经(索)8顿渐品34 第三十四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弟子对上师过于赞叹是否合理?为什么? 2、解释原文:正剑不邪,邪剑不正。 【修行类】 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