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4
民俗学-楞严2卷20笔记 卷二 12、7以见显真,见性无碍 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性,必我非余。我与如来,观四天王胜藏宝殿,居日月宫,此见周圆,遍娑婆国。退归精舍,祇见伽蓝
查看更多2023-01-13
民俗学-楞严2卷19笔记 卷二 12、6以见显真,见性非物 阿难言:我虽识此见性无还,云何得知,是我真性? 佛告阿难:吾今问汝:汝今未得无漏清净,承佛神力,见于初禅,得无障碍
查看更多2023-01-12
民俗学-坛经(索)2般若品14笔记 1、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 十二部:是佛所说的法,按照其叙述形式与内容分成的十二种
查看更多2023-01-12
民俗学-楞严2卷17下+18笔记 卷二 12、5以见显真,见性不还 阿难承佛悲救深诲,垂泣叉手,而白佛言:我虽承佛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所圆满,常住心地。而我悟佛现说法音,现以
查看更多2023-01-11
民俗学-坛经(索)2般若品13笔记 1、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 如果是至高无上、根基极好的显宗大乘人,或者是密乘根基的最上乘人,听到他人言说《
查看更多2023-01-11
民俗学-坛经(索)2般若品12笔记 1、‘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是大智慧到彼岸的意思。它
查看更多2023-01-10
民俗学-坛经(索)2般若品11笔记 1、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 心没有被贪嗔痴所缚,没有被无明愚痴所缚,起心动念,在世俗显现中全是善念,在胜义中
查看更多2023-01-09
民俗学-楞严2卷16下+17上笔记 卷二 12、4以见显真,见性不失 阿难即从座起,礼佛合掌,长跪白佛:世尊!若此见闻必不生灭,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愿兴慈悲,洗
查看更多2023-01-09
民俗学-坛经(索)2般若品10笔记 1、讲《六祖坛经》的第二品——智慧品,主要是要大家明白,以汉传佛教开悟的智慧来抉择般若空性的道理。印度大德中,如寂天论师
查看更多2023-01-08
民俗学-楞严2卷15下+16上笔记 卷二 12、3以见显真,见性不灭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
查看更多2023-01-07
民俗学-楞严1卷14下+15上笔记 卷一 12、2以见显真,见性不动 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伫佛悲诲。 尔时世尊,舒兜
查看更多2023-01-06
民俗学-坛经(索)2般若品9笔记 第九课 1、今天我们讲《六祖坛经》的第二品——《般若品》,《般若品》是整个《六祖坛经》中最深的部分,直接宣讲智慧般若波
查看更多2023-01-06
民俗学-坛经(索)1行由品8笔记 第八课 1、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惠明对惠能大师如是说:“弟子惠明,虽然在黄梅五祖那里参学了很长时间,但在您没有直指心性之前,我
查看更多2023-01-05
民俗学-坛经(索)1行由品7笔记 第七课 1、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对于这样的开悟偈,按照禅宗的传统,有时不作解释,随
查看更多2023-01-05
民俗学-坛经(索)1行由品6笔记 第六课 1、惠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神秀用“身是菩提树”来比喻,此处说&l
查看更多2023-01-05
民俗学-楞严1卷14上笔记 卷一 12十番显见 12、1以见显真,显见是心 阿难,汝先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将谁见? 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