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3
民俗学-极乐愿文科判颂词 极乐愿文=甲一、闻法方式+甲二、所讲之法。 甲一、闻法方式=乙一、总说(3)+乙二、分说 乙二、分说=丙一、善根为方便摄持加行发心殊
查看更多2022-11-23
民俗学-极乐愿文101-104笔记 民俗学-极乐愿文104笔记 1、乔美仁波切造了这部《极乐愿文》,华智仁波切依此开创了举办极乐法会的传统,现在学院就是根据这个传统每年
查看更多2022-11-21
民俗学-极乐愿文96-100笔记 民俗学-极乐愿文100笔记 1、自然众宝无量宫,所欲受用意念生,无勤任运所需成,无有你我无我执,所欲供云手掌生,行持无上大乘法,愿生诸乐之源刹
查看更多2022-11-18
民俗学-极乐愿文91-95笔记 民俗学-极乐愿文95笔记 1、己三、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无解轮回海,如罪犯脱狱,愿义无反顾,趋往极乐刹。 无始以来,众生沉沦于无有解脱的轮回
查看更多2022-11-17
民俗学-极乐愿文86-90笔记 民俗学-极乐愿文90笔记 1、愿八大菩萨,神力临空中,指示极乐道,接引得往生。 在危在旦夕之时,即中阴的恐怖景象即将出现时,祈愿文殊菩萨、
查看更多2022-11-16
民俗学-极乐愿文81-85笔记 民俗学-极乐愿文85笔记 1、在十种殊胜善业中,身体的三种善业,救护他命、布施和持戒已经讲完了,语言的四种善业中,说实语和化怨也讲完了,今天
查看更多2022-11-14
民俗学-极乐愿文76-80笔记 民俗学-极乐愿文80笔记 1、庚四、忏悔未知就犯之佛制罪:虽受皈戒灌顶等,不知守戒护誓言,发露忏悔佛制罪。 如果没有学习戒律,连有没有犯
查看更多2022-11-13
民俗学-极乐愿文71-75笔记 民俗学-极乐愿文75笔记 1、就善法的功德而言,不要说清净戒律的出家人或者终生修行的舍世者,只要能随时随地行持善法、积功累德,很多世间人
查看更多2022-11-12
民俗学-极乐愿文66-70笔记 民俗学-极乐愿文70笔记 1、毁坏佛堂:一般来说,僧众聚集闻思修行的场所叫做佛堂;根据阿底峡尊者的教言,佛像、佛经、佛塔等三宝所依存在的
查看更多2022-11-11
民俗学-极乐愿文61-65笔记 民俗学-极乐愿文65笔记 1、现在我们正在讲忏悔支,前面已经讲完了忏悔一般身语意之恶业,今天开始讲忏悔严重身语意之恶业。 辛二(忏悔
查看更多2022-11-09
民俗学-极乐愿文56-60笔记 民俗学-极乐愿文60笔记 1、壬三、忏悔三种意恶业:贪心害心与邪见,发露忏悔意三罪。 2、贪心是指贪图他人丰富的财物、强大的势力、勇
查看更多2022-11-08
民俗学-极乐愿文51-55笔记 民俗学-极乐愿文55笔记 1、在各种恶语中,指责佛像、佛塔等的过患尤为严重。所以,我们不能随便评价佛像,如果说某位佛菩萨身相不庄严,自己必
查看更多2022-11-07
民俗学-极乐愿文46-50笔记 民俗学-极乐愿文50笔记 1、《宝蕴经》中记载:世尊在宣讲享用信财的过患时,五百位戒律不清净的比丘说“不应享用信财”而还俗了
查看更多2022-11-07
民俗学-极乐愿文41-45笔记 民俗学-极乐愿文45笔记 1、要祈祷莲花生大士,最好是念《金刚七句祈祷文》 《金刚七句祈祷文》:吽!欧坚耶洁呢向灿,巴玛给萨东波拉,雅灿
查看更多2022-11-07
民俗学-极乐愿文36-40笔记 民俗学-极乐愿文40笔记 1、在作上供下施的过程中,关键是心要清净,不能掺杂傲慢、吝啬等烦恼,这才有功德。比如,你遇到一个乞丐,本来想给他五
查看更多2022-11-03
民俗学-极乐愿文31-35笔记 民俗学-极乐愿文35笔记 1、往生极乐世界需要四个因:明观福田、积资净障、发菩提心、发清净愿。 2、任何苦乐果报都有近缘和远因,我们
查看更多2022-11-02
民俗学-极乐愿文26-30笔记 民俗学-极乐愿文30笔记 1、不是特意去行持善法,而是将行持善法当作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积累资粮。 2、己二、意幻供养:
查看更多2022-10-31
民俗学-极乐愿文21-25笔记 民俗学-极乐愿文25笔记 1、谁闻阿弥陀佛号,表里如一自深心,仅生一次诚信心,彼不退转菩提道,顶礼怙主无量光。 不管是什么人,听到阿弥陀佛
查看更多2022-10-31
民俗学-极乐愿文16-20笔记 民俗学-极乐愿文20笔记 1、顶礼遍知无量光佛:佛于昼夜六时中,慈眸恒视诸有情,诸众心中所生起,任何分别皆明知,诸众口中所言语,永无混杂一一闻
查看更多2022-10-31
民俗学-极乐愿文11-15笔记 民俗学-极乐愿文15笔记 1、首先讲大圆满法的殊胜。对末法时代的众生来讲,大圆满法非常应机。按照续部的观点,时劫可分四个阶段:圆满时、三
查看更多2022-10-31
民俗学-极乐愿文6-10笔记 民俗学-极乐愿文10笔记 1、丙三、善根日日增上之结行回向殊胜: 所谓回向,回者回转、向者趣向,即回转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于所期。《大
查看更多2022-10-31
民俗学-极乐愿文1-5笔记 民俗学-极乐愿文5笔记 1、丙二、善根不为他缘所坏正行无缘殊胜: 2、作为修行人,我们应该成为“法迷”,也即要异常专注地听闻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