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2
证悟的误区之慈诚罗珠宣讲《坛经》小结4 3、15禅定 1、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自净自定(第十课);2、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禅定(第十课) 如果外能够达到&
查看更多2023-03-22
无念相住之慈诚罗珠宣讲《坛经》小结3 3、10无念(第五+七+八课) 3、10、1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第五课) 眼睛可
查看更多2023-03-22
证悟的状态之慈诚罗珠宣讲《坛经》小结2 3、证悟的状态 3、1定慧为本 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
查看更多2023-03-21
证悟的概念之慈诚罗珠宣讲《坛经》小结1 1、“证悟”的概念 1、1什么叫作“证悟”? 汝之本性,犹如虚空,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
查看更多2023-03-21
慈诚罗珠宣讲敦煌版《坛经》部分经文之汇总 一、慈诚罗珠堪布宣讲的《坛经》经文,以下划线列示: 1惠能升座 2惠能家世与求佛 3求佛法遭斥 4五祖征偈 5
查看更多2023-03-21
六祖究竟到哪里去了呢?(2019-01-08 10:06:02 记录于后半生点滴的新浪博客) 标签:佛学------细品禅宗分类:国禅天花 六祖曰:吾自知去处。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
查看更多2023-03-21
民俗学-坛经(索)10付嘱品40笔记 1、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佛陀用照见三千大千世界的智慧来观察时,其他地方找不到佛陀。佛陀在《如来藏经》
查看更多2023-03-21
民俗学-坛经(索)10付嘱品39笔记 1、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
查看更多2023-03-20
民俗学-坛经(索)10付嘱品38笔记 1、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师云:“神会小师,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 善和不善平等,赞叹和毁谤不被动摇,
查看更多2023-03-20
民俗学-坛经(索)10付嘱品37笔记 1、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 于日常生活中不离两边,也就是说不能脱离两边
查看更多2023-03-20
民俗学-坛经(索)9宣诏品36笔记 1、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说法如何?” 师
查看更多2023-03-19
哲学-中观庄严76笔记 1、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5
查看更多2023-03-19
哲学-中观庄严辰一、破真相唯识之观点(72-75课)小结 一、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
查看更多2023-03-18
哲学-中观庄严75笔记 1、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5
查看更多2023-03-18
哲学-中观庄严74笔记 1、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5
查看更多2023-03-18
哲学-中观庄严73笔记 1、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