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2
哲学-中观庄严66笔记 1、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5
查看更多2023-03-12
哲学-中观庄严65笔记 1、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5
查看更多2023-03-12
哲学-中观庄严64笔记 1、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5
查看更多2023-03-12
哲学-中观庄严63笔记 1、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5
查看更多2023-03-11
哲学-中观庄严辰二、破有相经部宗之观点(59-62课)小结2 6、三级思路 经部宗的观点:承许识在取外境时存在一种行相,所以称为有相派。 人们见外境也只是见到
查看更多2023-03-11
哲学-中观庄严辰二、破有相经部宗之观点(65-88,59-62课)小结1 一、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
查看更多2023-03-11
哲学-中观庄严62笔记 1、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5
查看更多2023-03-11
哲学-中观庄严61笔记 1、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5
查看更多2023-03-11
哲学-中观庄严60笔记 1、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5
查看更多2023-03-10
民俗学-楞严3卷38笔记 卷三 14、5、6大七虚妄,见大藏性 阿难,见觉无知,因色空有。 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设居中宵,白月则光,黑月便暗。则明暗等,因见分析。
查看更多2023-03-09
民俗学-坛经(索)7机缘品30笔记 1、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一切万法是无常的,无常的原因是生灭法,因为无常的本性是生后即灭。 世间万法无常,这是苦谛。为什么是无常?苦
查看更多2023-03-09
民俗学-楞严3卷37下笔记 卷三 14、5、5大七虚妄,空大藏性 阿难,空性无形,因色显发。 如室罗城去河遥处,诸刹利种,及婆罗门、毗舍、首陀,兼颇罗堕、旃陀罗等,新立安
查看更多2023-03-08
民俗学-坛经(索)7机缘品29笔记 1、请问‘如何是某甲本心本性?’ 智常法师求法之心相当迫切,有一天晚上,一个人闯入方丈室,直接请教‘什么是我的本心
查看更多2023-03-08
民俗学-楞严3卷37上笔记 卷三 14、5、4大七虚妄,风大藏性 阿难,风性无体,动静不常。 汝常整衣入于大众,僧伽梨角动及傍人,则有微风拂彼人面。此风为复出袈裟角,发
查看更多2023-03-07
民俗学-坛经(索)7机缘品28笔记 1、师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 这个回答的见解较高,是结合本性的一种解说方法,清净
查看更多2023-03-07
民俗学-坛经(索)7机缘品27笔记 1、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 佛经有什么过失,怎么会障碍你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