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8
哲学-中观庄严72笔记 1、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5
查看更多2023-03-18
哲学-中观庄严71笔记 1、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5
查看更多2023-03-18
哲学-中观庄严70笔记 1、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5
查看更多2023-03-17
哲学-中观庄严卯二、破外道之观点(62-69课)小结 一、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
查看更多2023-03-17
哲学-中观庄严69笔记 1、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5
查看更多2023-03-17
民俗学-坛经(索)8顿渐品35笔记 1、师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说什么善恶诸法,乃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故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 六祖大师对行昌说:你
查看更多2023-03-17
民俗学-坛经(索)8顿渐品34笔记 1、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 六祖自己所讲的戒定慧三学,不缘空性来摄持,再讲深一点,以光明来摄持,一般的小根者无法接受,只有禅宗不共根基的
查看更多2023-03-17
民俗学-楞严4卷41笔记 卷四 14、6如来藏性,显现不空 14、6、3一答忽生,三细六粗 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
查看更多2023-03-15
民俗学-坛经(索)8顿渐品33笔记 1、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不管是渐派也好,顿派也好,所传
查看更多2023-03-15
民俗学-坛经(索)7机缘品32笔记 1、隍曰:“入定。” 策云:“汝云入定,为有心入耶?无心入耶?若无心入者,一切无情草木瓦石,应合得定;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
查看更多2023-03-15
民俗学-楞严4卷40下笔记 卷四 14、6如来藏性,显现不空 14、6、2二问圆融,地水火风 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世尊,若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
查看更多2023-03-14
民俗学-坛经(索)7机缘品31笔记 1、遂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 当修什么样的法才不落分别,或者说不落入次第中,具足最胜超越的境界。 师曰:“
查看更多2023-03-14
民俗学-楞严4卷40上笔记 卷四 14、6如来藏性,显现不空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
查看更多2023-03-13
民俗学-楞严3卷39笔记 卷三 14、5、7大七虚妄,识大藏性 阿难,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 汝今遍观此会圣众,用目循历。其目周视,但如镜中,无别分析。汝识于中次
查看更多2023-03-12
哲学-中观庄严68笔记 1、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5
查看更多2023-03-12
哲学-中观庄严67笔记 1、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