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4
民俗学-坛经(索)6忏悔品23笔记 1、此香各自内薰,莫向外觅 通过五香认识心的本性,在寻找五香的时候,应该从内在去熏染和融合。也就是说,对各自的修行,应该是从内心中返
查看更多2023-01-19
民俗学-坛经(索)5坐禅品+6忏悔品22笔记 1、坐式方面,按照相关的经论中所讲,最好是双盘。半跏趺坐和双跏趺坐是有差别的,坐半跏趺坐身体不能端直,身体不能端直,则脉不能端
查看更多2023-01-18
民俗学-坛经(索)4定慧品21笔记 1、自识本心,自见本性 最终自己认识心的本来面目,见到万法的本来自性, 2、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禅宗的主要思想就是无念
查看更多2023-01-18
民俗学-坛经(索)4定慧品20笔记 1、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 我这个非常深奥的禅宗法门,以禅定和智慧作为根本,而且是以禅定和智慧无二无别、融为一体的道理作为根本。
查看更多2023-01-17
民俗学-坛经(索)3疑问品19笔记 1、六祖说:“你们自己的身坛城就是外器世界,心识、八识聚就是阿弥陀佛主尊和所有眷属。” 密宗中所讲的能依所依,到最究竟
查看更多2023-01-17
民俗学-坛经(索)3疑问品18笔记 1、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 很远的说法,是对万法具有实执的钝根者和下根者而言。极乐世界与我们的心非常贴近的说法,是针对上根
查看更多2023-01-17
民俗学-坛经(索)3疑问品17笔记 1、武帝心邪,不知正法 因为梁武帝有世俗之心,我们已经讲过,邪见是世间法,正见是出世间法,梁武帝没有通达最殊胜的胜义空性智慧,所以从这
查看更多2023-01-16
民俗学-坛经(索)2般若品16笔记 1、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菩提自性本来没有任何能取、所取的分别念,就像清净的虚空,但我们众生的分别妄念是
查看更多2023-01-16
民俗学-坛经(索)2般若品15笔记 1、如果获得了智慧波罗蜜多,在一刹那间会获得开悟的境界,这种境界从一地至佛地,可令我们相续中所有的烦恼、痛苦、无明自然灭绝,自古以来,
查看更多2023-01-12
民俗学-坛经(索)2般若品14笔记 1、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 十二部:是佛所说的法,按照其叙述形式与内容分成的十二种
查看更多2023-01-11
民俗学-坛经(索)2般若品13笔记 1、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 如果是至高无上、根基极好的显宗大乘人,或者是密乘根基的最上乘人,听到他人言说《
查看更多2023-01-11
民俗学-坛经(索)2般若品12笔记 1、‘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是大智慧到彼岸的意思。它
查看更多2023-01-10
民俗学-坛经(索)2般若品11笔记 1、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 心没有被贪嗔痴所缚,没有被无明愚痴所缚,起心动念,在世俗显现中全是善念,在胜义中
查看更多2023-01-09
民俗学-坛经(索)2般若品10笔记 1、讲《六祖坛经》的第二品——智慧品,主要是要大家明白,以汉传佛教开悟的智慧来抉择般若空性的道理。印度大德中,如寂天论师
查看更多2023-01-06
民俗学-坛经(索)2般若品9笔记 第九课 1、今天我们讲《六祖坛经》的第二品——《般若品》,《般若品》是整个《六祖坛经》中最深的部分,直接宣讲智慧般若波
查看更多2023-01-06
民俗学-坛经(索)1行由品8笔记 第八课 1、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惠明对惠能大师如是说:“弟子惠明,虽然在黄梅五祖那里参学了很长时间,但在您没有直指心性之前,我
查看更多2023-01-05
民俗学-坛经(索)1行由品7笔记 第七课 1、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对于这样的开悟偈,按照禅宗的传统,有时不作解释,随
查看更多2023-01-05
民俗学-坛经(索)1行由品6笔记 第六课 1、惠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神秀用“身是菩提树”来比喻,此处说&l
查看更多2023-01-04
民俗学-坛经(索)1行由品5笔记 第五课 1、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 无上菩提必须要当下认识本心。(密法、禅宗、中观般若法门中都是这样讲
查看更多2023-01-04
民俗学-坛经(索)1行由品4笔记 第四课 1、世人生死事大 世间之人一定要明白出离生死是非常重大、极其关要的事情 2、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如果没有证悟空性
查看更多2022-12-09
民俗学-坛经(索)1行由品3笔记 第三课 1、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他直接说来这里依止祖师求成佛,不是为了求发财、健康、长寿、无病,也没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希求。 [
查看更多2022-12-09
民俗学-坛经(索)1行由品2笔记 第二课 行由品第一:“行由”是指修行的缘由和过程,相当于密法中所讲的付法缘起,或者说五圆满。 2、如果按当时所化众生共
查看更多2022-11-10
民俗学-坛经(索)1行由品1笔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