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3
证悟的功德之慈诚罗珠宣讲《坛经》小结6 6、证悟的辨别 6、1阿赖耶识与法身的区别(第一课+第六课) 对于寂止禅定的体会,对阿赖耶识的经历,很多人会有的。但是对
查看更多2023-03-22
证悟的修法之慈诚罗珠宣讲《坛经》小结5 5、证悟的修法 5、1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第三课) “法界”就
查看更多2023-03-22
证悟的误区之慈诚罗珠宣讲《坛经》小结4 3、15禅定 1、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自净自定(第十课);2、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禅定(第十课) 如果外能够达到&
查看更多2023-03-22
无念相住之慈诚罗珠宣讲《坛经》小结3 3、10无念(第五+七+八课) 3、10、1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第五课) 眼睛可
查看更多2023-03-22
证悟的状态之慈诚罗珠宣讲《坛经》小结2 3、证悟的状态 3、1定慧为本 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
查看更多2023-03-21
证悟的概念之慈诚罗珠宣讲《坛经》小结1 1、“证悟”的概念 1、1什么叫作“证悟”? 汝之本性,犹如虚空,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
查看更多2023-03-21
慈诚罗珠宣讲敦煌版《坛经》部分经文之汇总 一、慈诚罗珠堪布宣讲的《坛经》经文,以下划线列示: 1惠能升座 2惠能家世与求佛 3求佛法遭斥 4五祖征偈 5
查看更多2023-03-21
六祖究竟到哪里去了呢?(2019-01-08 10:06:02 记录于后半生点滴的新浪博客) 标签:佛学------细品禅宗分类:国禅天花 六祖曰:吾自知去处。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
查看更多2023-03-21
民俗学-坛经(索)10付嘱品40笔记 1、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佛陀用照见三千大千世界的智慧来观察时,其他地方找不到佛陀。佛陀在《如来藏经》
查看更多2023-03-21
民俗学-坛经(索)10付嘱品39笔记 1、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
查看更多2023-03-20
民俗学-坛经(索)10付嘱品38笔记 1、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师云:“神会小师,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 善和不善平等,赞叹和毁谤不被动摇,
查看更多2023-03-20
民俗学-坛经(索)10付嘱品37笔记 1、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 于日常生活中不离两边,也就是说不能脱离两边
查看更多2023-03-20
民俗学-坛经(索)9宣诏品36笔记 1、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说法如何?” 师
查看更多2023-03-17
民俗学-坛经(索)8顿渐品35笔记 1、师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说什么善恶诸法,乃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故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 六祖大师对行昌说:你
查看更多2023-03-17
民俗学-坛经(索)8顿渐品34笔记 1、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 六祖自己所讲的戒定慧三学,不缘空性来摄持,再讲深一点,以光明来摄持,一般的小根者无法接受,只有禅宗不共根基的
查看更多2023-03-15
民俗学-坛经(索)8顿渐品33笔记 1、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不管是渐派也好,顿派也好,所传
查看更多2023-03-15
民俗学-坛经(索)7机缘品32笔记 1、隍曰:“入定。” 策云:“汝云入定,为有心入耶?无心入耶?若无心入者,一切无情草木瓦石,应合得定;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
查看更多2023-03-14
民俗学-坛经(索)7机缘品31笔记 1、遂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 当修什么样的法才不落分别,或者说不落入次第中,具足最胜超越的境界。 师曰:“
查看更多2023-03-09
民俗学-坛经(索)7机缘品30笔记 1、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一切万法是无常的,无常的原因是生灭法,因为无常的本性是生后即灭。 世间万法无常,这是苦谛。为什么是无常?苦
查看更多2023-03-08
民俗学-坛经(索)7机缘品29笔记 1、请问‘如何是某甲本心本性?’ 智常法师求法之心相当迫切,有一天晚上,一个人闯入方丈室,直接请教‘什么是我的本心
查看更多2023-03-07
民俗学-坛经(索)7机缘品28笔记 1、师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 这个回答的见解较高,是结合本性的一种解说方法,清净
查看更多2023-03-07
民俗学-坛经(索)7机缘品27笔记 1、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 佛经有什么过失,怎么会障碍你的
查看更多2023-02-03
民俗学-坛经(索)7机缘品26笔记 1、法海法师是《六祖坛经》的整理者,当年如果法海法师没有把《坛经》记录下来,后人没办法见到这部宝经,所以说,他对后人来讲恩德非常大。
查看更多2023-02-03
民俗学-坛经(索)6忏悔+7机缘品25笔记 1、法身本具 法报化三身中,心的本来面目就是法身,都本自具足。密法中讲“本体空性为法身”。 2、念念自性自见,即
查看更多2023-02-02
民俗学-坛经(索)6忏悔品24笔记 1、归依觉,两足尊 皈依觉悟者,即佛陀现前的尽所有智、如所有智的觉悟,这就是两足尊。两足还意为福德足和智慧足。 2、皈依正,离欲尊
查看更多